03.03 為什麼離開茅臺鎮,就釀不出茅臺酒?

茅臺集團胡慶貴


為什麼叫茅臺

茅臺酒因產自茅臺鎮而得名,但這個鎮子最初並不叫茅臺鎮,而是叫茅臺村。黔北一帶(今遵義地區)自古以來水質優良,氣候宜人,當地人善於釀酒,人們習慣稱為酒鄉。

酒鄉中,以仁懷茅臺釀成的酒最為甘冽。由於酒質絕佳,聞名遐邇,世人皆知茅臺出產美酒,久而久之,就以茅臺地名簡稱“茅臺酒”或“茅酒”。

何為醬香酒“三高三長”

醬香工藝中的三高是指茅臺酒生產工藝的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

大麴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3℃,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發酵溫度都高10-15℃。生產工藝的蒸餾與其他白酒截然不同。工藝中的三長主要指基酒生產週期長、大麴貯存時間長、酒齡長。

醬香酒基酒生產週期長達一年。其他名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

為了提高基酒質量,大麴貯存時間長達6個月,比其他白酒多存3-4個月。而且大麴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

醬香酒為什麼貴

獨特的地理環境、用水用料以及茅臺鎮上空積聚的密集微生物群都是造就醬香酒獨一無二的重要因素。

其次每年只能在固定酒期釀造,其餘時間只能靜靜地等酒釀好。

這導致了酒的產量是固定的,不能根據市場需求擴大生產規模。

這也是茅臺和醬香酒最大的短板,並且是無法彌補的短板,但這也是品質的保障之一。

異地為何不出茅臺酒

首先是由茅臺鎮獨特的地理、氣候、土壤、水系、糧農作物和茅臺酒千年傳承演化而來,複雜的醬香型釀造工藝等諸多要素共同構成了茅臺酒難以複製的稀有品質。

歷史上曾有多次異地複製茅臺酒的試驗,但都失敗了。

國家有關部門曾選擇遵義近郊進行過異地茅臺酒生產試驗。所有人員、設備、原料、窖泥、生產工藝均來自貴州茅臺鎮。

日本人也曾到茅臺鎮學藝,想在日本生產茅臺酒,歷經數載而不成。後來又想用高科技手段合成茅臺酒,也是無功而終。這些都足以證明“茅臺”稀缺品質的難以複製性。

茅臺酒所具有的厚重的釀造歷史和紅軍長征中的“紅色記憶”,共同決定了國內消費者內心深處的“茅臺”消費情節。

對消費者而言,茅臺代表著獨特的民族精神,離開茅臺鎮,就失去了這樣的文化情節。

為何紅飄帶有編碼

江湖傳言,茅臺酒的生產車間與窖藏的庫房都有編號,哪些編號對應哪些機構都是有詳細規定的。

“拴絲帶”只是茅臺酒重要的生產工序之一。包裝員工領料(飄帶)時,每一條飄帶上都有一個編碼,每個員工領到的飄帶編碼是不一樣的,同時這個編碼會與領料員工一一對應,記錄在班組的原始工作檔案中。

所以,這個編碼就成為當班員工的工號。每個班組每天包裝的酒的規格品種、日期、批次是不一樣的,這些信息都體現在茅臺酒膠帽噴碼、裝箱單和外箱上面,加上飄帶的編碼,就可以準確定位到每一個員工。

如果一瓶酒有什麼問題,就可以追查到這瓶酒的飄帶是出自哪個員工之手。

酒瓶上“MOUTAI”由來

茅臺酒商標拼音“”,從有茅臺酒這個品牌開始,一直就是這樣的。

1958年後,國家要求使用規範的漢語拼音,但考慮到茅臺酒標“MOUTAI”在國外市場已經形成了品牌,為了避免改變商標給外國消費者造成不便,就沒有改過來。

但是話說回來,茅臺的價格隨著供不應求的市場不斷上升,愛喝醬香酒的酒友們荷包表示傷不起。如今的醬香酒市場魚龍混雜,掛羊頭賣狗肉的產品數不勝數,真的讓人心寒!老百姓想買到貨真價實的醬香酒,真的需要花點心思,需要靠譜的渠道,找對人,才能少花冤枉錢。

需求性價比高,親民價格的純糧食酒,我相信也是眾望所向。我在茅臺鎮接觸醬香酒事業以來,深知好酒真的不少。一些秉承茅臺酒生產工藝的酒,口感比較接近飛天,價格也親民,歡迎酒友們前來交流更多。

酒品如人品,好酒交好友! 版權所有:因醬而生 liuzhiqing0712


因醬而生


離開茅臺鎮就造不出茅臺酒,首先來說,這款酒“離開過”茅臺鎮麼?離開過,而且兩次。

當初日本人的侵華戰爭期間,曾把茅臺酒的制酒工藝,以及釀造用的窖泥帶到了日本,但是到了日本由於環境的不同,窖泥裡參與發酵的微生物全部都死了,自然釀不出茅臺味道的醬酒。

第二次是我國自己的實驗,當初為了把茅臺酒的產量擴大,所以就把茅臺酒的一切工藝搬到了距離茅臺鎮130餘公里的遵義市北郊十字鋪一帶,相同的工藝,釀出的酒品質也是很好,醬香突出,回味悠長,但是卻總是少了一股獨特的“茅臺味兒”,而該酒也成了我們大家知曉的“珍酒”。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在茅臺鎮7.5核心地區中,有一股獨特微生物的環繞,而這些微生物會參與醬酒的發酵,從而會產生獨特的味道,而這些微生物是現在的科技不可複製的,也就造成了“離開茅臺鎮 造不出茅臺酒”這樣的說法。

由於在茅臺鎮做酒的緣故,很多愛酒的酒友也是慕名而來,很多認識我的都會在我這裡購置一些本地的醬酒,我每次推薦的都是我們本地人自己常喝的“光瓶酒”,酒質好,產自茅臺鎮,醬味突出,回味悠長,重要的是作為光瓶酒他少了包裝成本,價格完全用在了酒質上,可以說是愛酒人士的首選。

但是有一些商家以次充好,售賣劣質酒給酒友,在這裡給大家提個醒,如果人士相應的酒品,可以先少拿一些試飲之後再去考慮後續。

十分歡迎喜歡醬酒的酒友私信我,我們一起品醬酒,聊醬酒。


醬香白酒文化館


嚴格意義上講,茅臺酒特指飛天茅臺,但是寬泛的來說貴州茅臺鎮出產的酒都可以稱為茅臺酒。風來隔壁三家醉,雨過開瓶十里香,茅臺憑藉令人印象深刻的醇厚香氣在1952年的首屆全國評酒會上與山西汾酒、四川瀘州麴酒及陝西西鳳酒被評為“中國四大名酒”。直到1979年,第三屆評酒會才正式命名了醬香、清香、濃香及米香等香型。茅臺鎮的醬香型白酒風味別具一格,自成一體,我們在討論茅臺或者說是醬香型魅力的根源時,總是繞不開一個地方,中國第一酒鎮——茅臺鎮。

茅臺鎮,位於赤水河畔,歷來是黔北名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的寫照。茅臺鎮是中國醬酒聖地,域內白酒業興盛,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茅臺鎮自古就產美酒。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曾專程繞道取此酒歸長安獻與武帝飲而甘美之。到了明清時,茅臺鎮酒業興旺,聲名鵲起。

茅臺鎮的名氣很大,茅臺酒的名氣更大,曾有許多人想複製茅臺酒,但是實踐證明,離開茅臺鎮生產不出茅臺酒。1958年,毛澤東主席提出茅臺酒要“搞他一萬噸”,希望讓老百姓都喝上好酒。1975年,周恩來總理在第四次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再次提出“萬噸茅臺”提案。由此,“貴州茅臺酒易地生產試驗(中試)”項目正式誕生,諸多茅臺精英,將窖池、窖泥、原料、設備等原封不動地從茅臺搬來,用同樣的工藝,可惜並未能成功複製茅臺的味道。不僅如此,茅臺的近鄰郎酒曾做過實驗,用同樣的原料、工藝,在其他地區生產出的白酒,品質與赤水河流域的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專家學者們認為之所以離開茅臺鎮就生產不出和茅臺一樣味道的酒的原因在於茅臺鎮的7.5平方公里的核心產區。核心產區的水、土、氣候、氣溫及微生物等多方面原因的綜合作用使得茅臺酒具有不可複製性。

茅臺酒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其產品特色深深植根於茅臺鎮,採用當地特有高粱,巧妙利用季節變換,開放式地捕捉其特殊環境裡種類豐富的微生物參與發酵而最終形成醇甜佳釀。正如之前的實驗,你可以搬去赤水河,搬去紅纓子高粱、窖池、窖泥、原料、設備,甚至工藝都可以複製,但是你搬不走茅臺鎮自身氣候條件,搬不走茅臺鎮的生態構架,搬不走7.5平方公里的核心產區。水文、氣候、土壤,產區與微生物的特有平衡關係才是茅臺鎮出佳釀的關鍵,換言之,離開茅臺鎮絕不可能釀造出和茅臺一模一樣的酒。

赤水河水是十分理想的釀酒用水,被譽為“美酒河”。茅臺鎮的地層由沉積岩組成,酸鹼適度。茅臺鎮的氣溫氣候適宜微生物生長,日照時間屬貴州省內高值區,年可達1400小時。炎熱、少風、高溫,十分有利於釀造茅臺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正是這些條件使得茅臺鎮擁有了孕育優質醬酒得天獨厚的條件。

就像離開洋河鎮出不了正宗的洋河大麴,離開了宜賓也出不了正宗五糧液,正是茅臺鎮獨特的產區使得貴州茅臺酒擁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使得醬香白酒的名聲響徹中外,這是產區的力量,也是茅臺酒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魅力所在。

(作者周錦程,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助理)


歐陽千里


謝邀,雖然關於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了不止十遍,但是確實還有很多人是不明白為什麼?既然一瓶酒可以賣一千多,那幹嘛不擴大生產區域,一年到頭產他一兩百萬噸,即解決需求又擴大盈利,多好啊。那麼今天就在為這個問題向大家解釋一次貴州茅臺酒的稀缺性因何而來

上圖所見即中國第一批特色小鎮之一、紅軍四渡赤水第二渡,茅臺酒的產地:貴州茅臺鎮

看起來挺大的區域,其實生產面積並沒有多麼龐大,在幾年前甚至比不上五糧液或瀘州老窖的生產面積。

它的稀缺性,可能有人會覺得是極其複雜的坤沙工藝,或是飢餓營銷(抱歉,作為傳統制造行業的貴州茅臺,領導層真沒有這麼前衛的思想)亦或是紅色傳統背景下的抑制產量。但其實和這些確實無關,工藝而言儘管複雜,不停的招人便可解決,所謂營銷方法也站不住腳,他們巴不得營銷額年年翻倍。那麼究竟為何?




得天獨厚的環境

馬雲在貴陽參加大數據博覽會時曾說,當年他來茅臺鎮時有人給他說為什麼茅臺鎮產出來的才是茅臺酒,因為上空飄蕩著一群微生物群,他表示不信。這也不怪他不信,因為我也不信。給他如此介紹的人大概是玩笑而言,但是確實是因為沒人能夠說的清為什麼茅臺鎮的微生物種群和細菌發酵速度質量如此之多之好,在上世紀,國務院曾經有過一個計劃,將茅臺酒廠的糟子,曲塊和制酒師傅一起送到四川,遵義,和河南三個地方用相同的製作工藝,可以說除了地方變了什麼都沒變,一年之後產出來的酒卻和茅臺酒大相徑庭。不過有趣的是遵義多了個名酒:董酒


所以實際而言,能產出茅臺酒的區域,僅限於茅臺鎮的鎮中心至赤水河上沿岸十幾公里的範圍,而一個生廠房四個生產班組,一個生產廠房除去存放酒糟和產出酒的面積,實地生產面積也並不大。整個茅臺鎮到目前為止也只有26個生產車間(這還是建立在這幾年擴大生產面積的基礎上)因為每一次開發新生產車間的程序極其繁瑣,特別是要科學嚴謹的論證那個區域產出的酒是否符合茅臺酒品質。

實際上即使樂觀的認為,整個茅臺鎮符合茅臺酒品質的生產區域還能繼續建下去的地方也已經快接近瓶頸。

那麼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長的今天,喝酒人人都想喝更好的酒,茅臺酒自然供不應求的現象更加明顯了。

所以這兩年貴州茅臺著重提出醬香系列酒和飛天茅臺酒一併發展的戰略,旨在解決人們對於貴州茅臺只有飛天茅臺的印象,要知道,貴州茅臺的醬香系列酒(漢醬,茅臺王子酒)包括旗下子公司例如貴州習酒的窖藏1988,窖藏1998等系列也是具有極高品質的白酒產品。


(*^__^*)點擊右上角關注,欣賞中國白酒好歷史,好文章


濁酒一杯伴浮生


經常喝茅臺酒的人都知道,茅臺酒是非常稀缺的,並且不可複製。但是少有人知,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文東今天和大家講講我們的茅臺。茅臺酒有什麼特別?

白酒釀造的原料頗多,主要是穀類、薯類,如高粱、玉米、甘薯等,一般優質原料為高粱為主,適當搭配玉米、小麥、糯米、大米等糧食。而高粱是釀酒的最好原料,因為高粱釀酒是最香的,只有高粱皮裡面含有單寧。玉米做的酒是最次的,因為玉米做的酒特別烈。玉米酒精主要用於製作乙醇汽油。

醬香型白酒都是以高粱為原料的,茅臺酒只用茅臺鎮當地產的一種糯性高粱,紅纓子高粱與東北及其他地區高粱不同的是,澱粉含量高,其截面呈玻璃質地狀,十分有利於茅臺酒工藝的多輪次翻烤。

紅櫻子高粱皮厚,並富含2%-2.5%的單寧,單寧在紅葡萄酒中比較多對心臟血管好。茅臺酒富含一定的多酚類物質,適量飲用,不傷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茅臺酒獨特的風味和這些微量物質有關,紅纓子高粱在當地大力扶植種植也規定不得使用農藥等,做到真正的綠色健康有別於其他酒。

釀造茅臺酒是採用赤水河的水。赤水河享有“美酒河”之稱,其兩岸是形成於7000萬年前的紫色砂頁岩,土壤中砂石和礫石含量高,十分有利於水源的滲透過濾和溶解紅層中對人體的有益成分。

這裡的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有益微生物,這裡的水是經過國家鑑定過的,為一級飲用水。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現代化建設和西部大開發的條件下,全國江河泊大受汙染的形勢下,赤水河竟成為長江上唯一沒有受到汙染的一級支流,也是當今世界少有的未被汙染的河流之一。

茅臺酒是目前中國白酒行業為數不多的幾個已通過綠色食品認證的產品之一,除了一半是大自然的恩賜之外,與茅臺獨特的釀造工藝也是分不開的。釀造醬香型白酒的基本工藝即端午制曲、重陽下沙、1年生產週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三高三長。

茅臺酒醬香濃烈,入口醇厚,次日神清氣爽淨不頭疼。釀造工藝及環境要求非常高。不是赤水河的水辦不到,不是茅臺鎮的溼度,溫度辦不到。

茅臺酒的用料之講究,工藝之特別,但你知道嗎?茅臺鎮的居民不會買茅臺而是會選擇購買與飛天口味接近的散茅。

本人一直從事白酒行業,致力於發掘更多性比價高的白酒,歡迎廣大酒友關注私聊!


文東醬酒人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同行都不止回答過5次,包括我。

方便大家理解,我再作下通俗的回答。

釀茅臺酒需要什麼?

主要有三方面,別的細節不細數:一是釀造材料、二是釀造手藝、三是釀造環境


我們都知道原料是當地的優質高粱,並且用小麥制曲,很顯然這不是必要條件,我們可以把原料運輸到茅臺鎮以外的地方,用同樣的材料進行釀造;

而釀造手藝,我們都知道茅臺的釀造手藝是採用“12987”,稍微對醬酒有了解的都知道這工藝,雖然茅臺鎮有著上千年的釀酒手藝,代代相傳,但同樣,我們的釀酒師傅一樣可以把手藝帶出茅臺鎮外,這也不是影響釀造茅臺的必要條件。

很顯然,環境是必要因素,赤水河水是十分理想的釀酒用水,因此被稱為“美酒河”。茅臺鎮的地層由沉積岩組成,酸鹼適度。

還有茅臺鎮的氣溫氣候適宜微生物生長,日照時間屬貴州省內高值區,年可達1400小時。炎熱、少風、高溫,十分有利於釀造茅臺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正是這些條件使得茅臺鎮擁有了孕育優質醬酒得天獨厚的條件。

因此有了這麼個說法,離開茅臺鎮就出不了茅臺酒

我是茅臺鎮上的一名醬酒人,關注我,瞭解更多醬酒

或者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酒文化


醬紫品酒


從地理位置來看,茅臺鎮地處赤水河邊,兩山對崎,形成特殊的小氣候,當地有民諺說到, “一日之中,乍寒乍暖;十里之內,此熱彼涼”。這裡常年平均氣候18℃左右,並且空氣溼度較大,被霧氣籠罩。站在茅臺鎮旁側的山頂,放眼望去,整個鎮區雲蒸霞蔚,如同幻境。這樣的氣候環境,適宜釀酒微生物的生存與繁殖。



除此之外,茅臺河谷地質結構為特殊的紫砂岩,十分有利於水分的滲透過濾和溶解紅層中的有益成分,具有良好的滲透性。赤水河流經(母巖)為石灰岩、頁岩和砂岩的多岩石地形,形成了不可言狀的微生物種群和多樣化礦物質過濾而成的河水,這樣的水質天然為釀酒而生。



開國之後,周恩來總理欽點赤水河上有80公里水域嚴禁工業生產,因此赤水河水質至今未受汙染。並且,近10年來,農業部不斷髮文,對貴州赤水河流域進行保護,一方面是禁止工業企業汙染,更是發佈《關於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的通告》,如此大力度的國家級政策保護,相信極少有企業能獲得這樣的政策眷顧。


北山小農事


作為一個比較瞭解白酒的愛好者,可以這樣告訴你,別說是離開茅臺鎮了,就算是離開赤水河遠一點都釀不出來茅臺酒。在茅臺的歷史上也有過搬遷的事情,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因為廠距離赤水河遠了,就再也釀出茅臺原來的味道。

釀茅臺酒最主要的本地的天然的資源,就是赤水河、本地紅纓字糯高粱以及茅臺鎮7.5平方公里的核心產區的氣候。這幾個條件缺一不可。茅臺曾想過,既然技術以及可以嚴格控制糧酒工藝標準來,就希望能把酒廠搬到城區,節省一筆運費。但這一搬過去,茅臺酒的味道就不再和原來一樣了。後來經過思考,認為是水的問題,便想辦法把赤水河的水裝桶運到較遠的城區廠裡,可依然不行。離開了赤水河這裡,就是釀不出原來的茅臺酒味道。所以,茅臺酒再也沒搬過。

赤水河流域生態良好、溫度適宜、四季分明,醬香型白酒有著眾多由古至今傳承不變的規則,這些規則在工業化的今天近乎苛刻,也正是這樣的苛刻保證了醬香型白酒不可複製甚至不可超越的價值。

所以,我們看到茅臺醬香酒、貴州大民族醬香白酒等知名企業,廠區都在茅臺鎮7.5平方公里核心,並且嚴格按照古法工藝要求,使用本地天然的原材料來釀製醬香酒。

沒有別的意思,釀好酒本身就是一個發展千年了的古法工藝。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茅臺鎮的獨特資源與天氣氣候造就了這裡是白酒的聖地。就算是依舊釀好的酒,拿出茅臺鎮去儲藏、罐裝,都會變成別的味道。唯有一起都發生在茅臺鎮,拿出去成品售賣的酒才是好白酒。

不是神化,但卻是很神秘!!

-

關注我,瞭解白酒的一切!


醬酒醇香


茅臺醬香是白酒世界的最高等級,白酒喝到最後,醬香型是必然的選擇。好的東西都是得天獨厚,都是天時地利造化後的結果。人只是最後的因素,只能運用自然,守護自然,汲取自然。茅臺酒就是大自然這個造物主的賞賜!

天時和地利,缺哪一樣,東西註定一般般。就算茅臺鎮上,也有核心區域,一方水土,一個微型氣候,註定造出白酒的王者,一個飛天茅臺,喝過之後,瓶子都捨不得扔掉。

茅臺酒離開茅臺鎮,進行過異地試驗,就是現在的“珍酒”,這個醬酒也被愛酒人士所愛,有著茅臺的主體醬香和很強的口碑。其口感細膩程度上仍然無法和茅臺比較。

現在茅臺鎮上醬香白酒生產廠家多如牛毛,全國大中城市零售商店,很容易找到打著”茅臺鎮“的醬酒,價格從高到底都有,這些不知名的醬酒有的確實來自茅臺鎮,有的打著茅臺鎮的旗號,你可能都查不到確切的廠址。


所以很多人說,你喝的不是茅臺,而是茅臺鎮,不值錢。看來,即使是茅臺鎮的真酒,也分高低檔次,而不是隻要是茅臺鎮的都是好醬酒。不可否認的是,茅臺的生產工藝在醬香型的世界裡首屈一指!


茅臺的天時和地利

眾所周知,茅臺鎮位於赤水河的低海拔河谷,本身就能形成微型氣候,夏季炎熱,無風,是微生物形成的絕佳條件,茅臺的主體醬香的形成,就來自於這種微生物豐富的空氣條件,離開這個條件,茅臺一定不是茅臺。

據報道,茅臺本身探明的微生物有100多種,但形成主體醬香,仍然還有未知的微生物,說白了就是茅臺的空氣含有的複雜又繁多的微生物參與了茅臺酒的高溫發酵,最終形成了它特有的醬香味道。沒有這個微型氣候,釀造醬香可以,釀造茅臺不可能。



赤水河的流經的茅臺鎮地表砂岩滲透性極強,礦物質容易溶解,水質極其棒。重陽下沙,重陽用水,而此時的赤水河也由夏季的渾濁變成了清澈,這條河水也被稱為最芳醇的美酒河。但凡釀造好酒的地方,其水質一定不差,也一定被人津津樂道!


茅臺鎮的特產紅纓子高粱可以異地採購,茅臺酒廠的原班人馬可以一比一異地建設,但離開了大自然的微型氣候,就失去了最純正的血統,就像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一樣樣的,徒有其表而已。


樓蘭餐廳老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