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史記》也會出錯 烽火戲諸侯戲弄後人5000年

一代帝王,為博美人一笑,數次三番點燃示警的烽火,引來諸侯無數,遠途而至狼狽不堪的樣子只為引美人一笑,周幽王這個玩笑開的有點大,至此,各路諸侯因受戲弄再燃烽火時,無人救援,周幽王也因誠信問題而導致他的統治終結,那輕顏一笑的褒姒開始為禍水代言。聽了這個故事幾十年,從未懷疑過故事的真實性,只是偶爾心裡鄙視下,原來皇帝的心智竟如同孩童過家家,真真弱智。

《史記》也會出錯   烽火戲諸侯戲弄後人5000年


而我們之所以對上述故事深信不疑,原因無它,故事取材於喻為‘千古絕唱,無韻離騷’的《史記》。這本通史除創新的表達方式,極高的文學造詣,最為讓人稱道的就是該書一貫秉持真實性原則,因而後世將其做作為了解前人重要的資料。而烽火戲諸侯就來自《史記•周本紀》原文如下: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近期,偶然看到‘書房菌·臨江居士’先生的作品,才恍然大悟,原來,司馬遷很調皮,讓烽火戲諸侯戲弄我們幾千年。那事實是什麼樣的呢?

出土文獻 “清華簡”《系年》對此事是這樣記載的:

“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曾(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餘臣於虢,是(攜)惠王。立二十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於虢。”

翻譯過來就是:周幽王與褒姒生的兒子伯盤驅逐公子宜臼(未來的周平王),宜臼逃到親外公的申國(西申)。幽王組織軍隊,在申國圍困了宜臼,申國人與繒國人投靠西戎,聯合起來攻打幽王,結果幽王和伯盤被滅殺。邦君們立了幽王的弟弟餘臣為王,後來餘臣又被晉文侯殺死。

《史記》也會出錯   烽火戲諸侯戲弄後人5000年


這似乎才是事情的真相?威威皇庭,國事家事一體,周幽王因寵愛與褒姒的兒子而廢長立幼,但架不住大兒子有靠山,人家聯合外公的勢力,奪回了江山。這樣的敘述才符合帝王家的狗血劇情,只不過,褒姒依然是禍水,周幽王由幼稚改為愚蠢。

我認為上述論述真實的原因還在於“清華簡”是出土文獻,早於司馬遷所在的時代,其書中也沒有記載“烽火戲諸侯”的事件。而根據專家考證,“烽火”的使用,應該是在漢代,而漢人根據自己所處時代的情況杜撰了“烽火戲諸侯”的事件,後來被司馬遷筆錄下來,便有了流傳千年的極富傳奇性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