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位復讀生的"自白":後悔沒有做好這5件事!值得大家借鑑

前幾天接到一封私信,是一位叫"希希"的同學寫的,他是一名高三複讀生,通過幾次的交流感慨頗多,今天和大家分享他的故事。

一位復讀生的

希希同學在私信中提到,去年的高考成績勉強過了400,離本科分數線還差很多,權衡之下選擇了復讀。經過半年多的刻苦學習,年前分數已經過二本線了(參照去年的分數),但是疫情來了,一切的學習計劃和進度都有點打亂了,在家學習的效率也不高,很多學習的問題也不能及時的解決,現在心情很忐忑,擔心不能充分的複習再次落榜,感覺自己的心態也有點問題,有點喪。

看完了希希的來信,我立刻和他取得了聯繫,告訴他,不要擔心,多和老師溝通複習計劃,根據老師的要求保質保量的去完成,作息儘可能按照在學校進行規律調整,不要受外界的影響,相信自己的成績還會有所提升的,今年肯定會金榜題名的。

一位復讀生的

經過幾次的談心,希希的心情沒有那麼的焦慮了,但還是沒有完全的放鬆下來。在過程中,我一直有意的在"躲避"復讀這個詞,怕希希有心理負擔,但看到希希因為復讀而如此的"痛苦",想吸取希希"失利"的經驗來提醒其他同學,和希希溝通後,他願意把他去年高考失利的"坑"拿出來,讓更多的同學和家長看到,避免他們入"坑",畢竟復讀的感受不是特別的好。


下面根據希希同學的講述,總結出來的幾點需要重視或者規避的事項。

一位復讀生的

1. 不要和家長鬧情緒

初中、高中階段正值同學們的青春期,本身就比較叛逆,再加上學習壓力大,父母稍微的"嘮叨"兩句,都會成為親子關係破裂的導火索。有的同學甚至因為和父母賭氣,故意不學習、逃課、去網吧等,這些行為短時間內造成心情差、學習效率低下,長期以往則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希希有段時間經常和父母爭吵,導致上課也總是想著吵架的事,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家庭和睦才會事事順心,家長的出發點都是好的,請同學們也能換位思考,多理解父母的初心,如果有不同的意見,也請多和父母溝通交流,相信每位父母都是通情達理的。

一位復讀生的

2. 不要討厭任何老師

有的同學因為某一次老師的批評,或者老師喜歡佈置很多作業,又或者是覺得老師教課的方式不好,從而就討厭這位老師,進而不好好的去學這門功課了。其實這"坑害"的只有自己,老師不論是專業知識還是閱歷都比自己要豐富的多,每位同學都可以從老師那裡汲取知識。

希希同學曾經就覺得某一學科的老師討厭自己,處處針對他。其實,與其討厭老師,不如以好成績"報復"老師,心裡暗暗想,"不是不喜歡我嗎?那我就考第一名給你看!"

3. 重視考後的試卷分析

每當考後拿到試卷後,希希總是匆匆的看一眼分數就塞進課桌或者書包裡了,老師在講解試卷時,希希也不會注意聽講,覺得考都考完了,知道分數就行了,還是想想回家怎麼向爸媽解釋吧!

其實考試的目的不僅僅是看分數和排名,更重要的是差缺補漏,通過測驗的方式檢驗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還未掌握。未掌握的知識要著重的記在筆記本上,再次的複習。而對於做錯的題目,更需要摘錄或者剪貼到錯題本上,一定要可以獨立的做對,知道錯題的錯因及解決方式,這樣下次遇到這類題目時才能做對,才達到了考試的目的,才能逐漸的提高成績。

一位復讀生的

4. 電子產品要遠離

很多家長為了方便和孩子們取得聯繫,或者是在孩子需要上網搜題備考的要求下,會給住校的學生買手機。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以通過手機和家長聯繫,又能隨時的從網絡上檢索到一些好的題目和方法等。

但是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把手機帶到學校去,無疑就是個不定時的炸彈,從沒有手機,到用手機搜題,再到用手機打遊戲,再到沉迷於手機,這個過程是迅速而且是無感知的。備考的時間是有限的,玩手機的時間久了,學習的時間就勢必會減少,成績必然會下降。

希希同學也經歷過這樣的"沉迷手機"的過程,最好的方式是和孩子溝通後,給孩子買個只能接打電話的老年手機,滿足日常的溝通要求,至於利用網絡學習,學習有機房,也可以滿足這個要求。

一位復讀生的

5. 最重要的是明確自己的目標

希希說,第一年高三的時候,他經常下了課或者週末就飛奔去球場打球,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按時完成,有時候還會為了拖延作業,故意的在外面玩晚回家,完全忘記了自己是高中生的身份,把正在備考這件事拋之腦後,更把高考的目標遺忘。

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和目標無關的事情一律不去做,朝著目標堅定的走下去,才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同學們可以利用便利貼、語音、錄製視頻的方式,時刻的提醒自己,我的目標是什麼,我要為了達到目標去怎麼做!


一位復讀生的

錢學森先生曾說,"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所以,同學們,不要害怕暫時的成績不好或者考試失利,而是要和希希同學一樣,從中吸取經驗,讓經驗成為成長路上的奠基石,這樣才會越走越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