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武漢市切實落實“四早”要求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是主要傳染源,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其潛伏期一般為3~7天,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對發熱患者早排查早發現,對疑似病例、確診病例早隔離早治療,是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管好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為切實落實“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要求,我市採取以下措施:

關口前移,及早篩查發熱患者

1月24日,市指揮部發布7號通告,要求對發熱居民進行分級分類篩查,全面排查發熱患者。社區居委會通知提醒轄區居民,如有發熱症狀及時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檢查篩查。全市20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立發熱預檢分診點(分診臺),對有發熱症狀的居民進行檢查篩查排查,對需要在基層治療的及時治療,對需要送往發熱門診和定點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的,及時幫助預約就診,社區負責協助轉運。自1月24日以來,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接診19202人次,排查發熱病人4441人,及時治療或指導居家隔離觀察1460人。

發熱門診,及早隔離疑似病人

1月20日,我市在61家醫院規範設置了發熱門診,實行24小時接診,並將發熱門診情況予以公佈,方便市民就近就醫。各發熱門診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的診斷標準,及時確定疑似病例,視病人病情,實施在門診留觀、入院隔離治療或轉至基層醫療機構隔離觀察。1月22日至27日,全市發熱門診共接診發熱病人75221人,門診留觀3883人。

網絡直報,及早掌握疫情情況

1月21日,國家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實行網絡直報,較好解決了原先由各醫療機構上報疑似病例,再經專家組研究診斷和採樣送檢,等待檢測結果確診或排除,後由市級衛生行政部門上報所帶來的疫情掌握不全面、公佈不及時等問題。從1月22日開始,全市各醫療機構直接通過網絡直報,病例報告實現及時、全面、準確。1月22日以來,全市網絡直報每日病例累計13119人、每日新增病例累計2588人,1月27日網絡直報全市確診病例為1590例。

加快檢測,及早作出明確診斷

為實現早診斷早治療,我市構建了2家專業檢測機構及其他符合條件的醫院聯合組建的樣本採集、轉運、檢測、結果報送等檢測管理網絡。為保障試劑供應,為全市指定的檢測機構緊急調運4萬人份試劑盒,即將再調運6萬人份,下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12500份。除省、市疾控中心外,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省人民醫院、武大中南醫院、市一醫院、市中心醫院、市三醫院、市肺科醫院等8家醫院從1月23日起陸續開展病原學檢測,1月23日至27日,已累計檢測樣本4086份,其中陽性712份。單日樣本檢測能力由疫情初期的200份提升到近期每日的近2000份,提高了全市各定點醫院確診病例的速度。

截至1月27日24時,我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590例、疑似病例2621例,其中3652例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其餘在發熱門診、基層機構或居家進行隔離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