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揭晓古代砍头选在午时三刻的原因,不仅是迷信,还有人情味

在古装电视剧中,会经常看到一个桥段,罪大恶极之人会被判死刑,这时会听到主判官会说一句:午时三刻,推出午门斩首!那么问题来了,古人为何会选择午时三刻对犯人砍头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不成?

揭晓古代砍头选在午时三刻的原因,不仅是迷信,还有人情味

其实在古代,古人对时间也是非常讲究,就算是一个将死之人,也是马虎不得。那时候没有钟表,用的是日晷和沙漏计时,会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12个时辰又分为100刻,1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午时是中午的11点到1点之间,那么午时三刻就是11点43分左右。

揭晓古代砍头选在午时三刻的原因,不仅是迷信,还有人情味

之所以选择在午时三刻行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阳盛阴衰。午时三刻的太阳正值当头,这时候人的影子最短,阳气最盛。古人又比较迷信,特别相信鬼神之说,认为死人是一件“阴事”,如果处理不好,死者的鬼魂就会留在人间纠缠活人。为了避免犯人的鬼魂纠缠所有围观的人,所以要选择阳气最盛的时间行刑,就可以压制和驱散阴气。在这个时间,死去的人连鬼都做不成。

揭晓古代砍头选在午时三刻的原因,不仅是迷信,还有人情味

第二个原因是善待犯人。一般情况,犯人在行刑之前,会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这样犯人会心满意足地“上路”,就不会成为饿死鬼。刚好这个点是午饭时间,人吃饱后容易犯困,因为肠胃消化吸收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会导致大脑缺血,昏昏欲睡,减少一些痛苦。不得不说,还是有点人情味的。

揭晓古代砍头选在午时三刻的原因,不仅是迷信,还有人情味

第三个原因是杀一儆百。被砍头的犯人,一定是罪大恶极的人,朝廷之所以公开行刑,并不是为了让老百姓看热闹,而是想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就是在告诉所有的老百姓,不要犯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你犯了法,迟早是要被治罪的,严重的就是如此下场。

揭晓古代砍头选在午时三刻的原因,不仅是迷信,还有人情味

还有一点就是,犯人砍头必须是“秋后问斩”,秋后,就是秋分以后。古人认为一切都是上天赐予的,所以生老病死也要顺应天意。因为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秋冬则是萧瑟和凋零,因此,处置犯人也应该顺应天意,“秋冬行刑”也成为古代的法律制度。

这就是古代砍头选在午时三刻的原因,不仅是迷信,还有人情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