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體制內工作到50歲,就應該“退居二線”嗎?

有人說,在體制內工作到50歲,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年齡段,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晉升空間,而且還不到退休年齡,很多人可能還會被迫退居“二線”。

體制內工作到50歲,就應該“退居二線”嗎?

如果被調到了空職崗位,而且還是那種沒有實職的崗位,大概有3個原因:

1、機構改革

隨著機構改革的逐步進行,越來越多的單位參與到機構精簡的過程中,所以領導職位數也不免會越來越少,此類職工業會因為機構改革而失去實職。對於50歲以上的高齡職工來說,就只有等待退休者一種結果。行政編制的職工還好說,最起碼他們還有“職級並行”政策的扶持,最起碼在待遇上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而其他崗位的職工只能選擇默默的等待退休,基本不可能有再拿實職的機會。

2、退居二線

部分領導幹部在達到50歲之後,因為各方面原因,選擇主動放棄實職職務退居二線崗位。一方面拜託了工作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能騰出位子讓有能力者居上。如果領導職位短缺嚴重,還會有領導幹部在男滿55歲、女滿50歲,或者男滿58歲、女滿53歲時被迫退居二線的政策。不過退居二線相應的福利待遇也不會受很大的影響,當然也可以主動向單位申請到一些有保障福利高的空職崗位。

3、犯了錯誤

根據你犯錯誤的嚴重性,很有可能是被直接免職、降級或停薪,而不是被調入空職崗位而且沒有實職,不過待遇還在。這種情況下你只能認真的對待自己的工作崗位,雖然你已經50歲了,在工作上有些力不從心,但是你依舊能用自己的成績重新換取人們的認可。

國家之所以會有“退居二線”的政策,也是考慮到職工在50歲時還不到退休年齡,還需要努力工作。而且這裡說的不擔任實職,並不是代表你以後就沒有工作或沒有工作責任,如果有長期出工不出力或長期不上班的現象,很容易會被有關部門因“吃空餉”而受到處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