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網絡“防疫牆”把好威海第一關

記者蔡媛媛:“我現在就是在威海站,疫情防控以來,這裡就成為進出威海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每天大約有2000人次從我身後的出站口進入到威海。那麼這2000人下了動車,到了威海,要經過怎樣的檢查流程,我們請到了場站公司威海站站長於國賓,讓於站長來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流程。於站長你好,你來幫我介紹一下旅客下車之後他要經過怎麼樣一個檢查流程。”

我想讓大家有一個更加直觀地瞭解,不如咱們直接從裡面沿著旅客的出站通道走一遍這個流程,走,我們去看一下。

網絡“防疫牆”把好威海第一關

威海市交通場站威海站站長於國賓:“咱們現在行間的旅客出站的一個路線,旅客從出站口出站閘機出來以後就到了這樣一個測溫區。我們是在海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和場站的工作人員,共同為旅客測溫和身份證的識別。如果一旦發現有高溫症狀,或者說湖北籍的,就經過這樣一個特殊的格力通道進入到前面右手邊的留觀區,在留觀區內咱們海大的醫護人員對他在進行一個更詳細地檢查,及信息登記,是非常詳盡的。其他戶籍地,也沒有發現症狀的就通過這樣一個通道,繼續往前,走到咱們這個信息登記區。我們每天實現三班崗,每班15人,三班一共45人,對所有的旅客的身份信息進行逐一地登記。”

每天2000名進站旅客,平均每天每個人要輸入45名乘客的信息,而且隨著春運返程期的到來,旅客人數呈上升趨勢。為了提高效率,公安部門從昨天開始,在高鐵站、機場和高速路口同時新增設了身份證確認系統。

網絡“防疫牆”把好威海第一關

威海市高速交警支隊雙島公安檢查站民警夏淑雨:“外省車輛進來的人員,對他的車牌號進行軌跡查詢,如果在我們威海市經常有行駛的軌跡、行駛的記錄,我們就可以判斷為常住人口,如果行車軌跡在威海幾乎沒有,或者較少的話,而且駕駛員又說他是來走訪親朋好友的,我們就勸其返回。”


於國賓:“這是咱們刷身份證的系統,前面的身份信息就全部掌握了,後面我們還要手輸,他這次乘坐的車次,他在幾車廂,他的目的地是去往經區高區環翠區哪個地方,就能更詳盡地瞭解每一位旅客的個人信息。”

網絡“防疫牆”把好威海第一關

中央空調你們在用嗎?我們這個換乘大廳內本身是沒有空調的。而且咱們把所有的門窗全部打開,所以這個通風狀態是非常好的,所以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就會比較冷一點,我們也考慮到了。大家可以看一下,現在工作人員的腳底下怎麼成了兩條線纜,咱們(經區)管委昨天協調12臺電暖氣、暖手寶等等一些設備,給我們登記區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工作環境。為了保證電流可管控我們用了兩條電纜,一條電纜,供大家電腦供電,另一條供電熱器供電。

信息登記區至關重要,由經區管委、經區公安分局、交通戰線的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聯合戰鬥堡壘,從每天早上六點到晚上十點半,對進入威海站的車次和旅客每班必檢、逢人必檢。由他們統計出來的2000多個鮮活的數據要在當天提供給市衛健委,為全市的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

網絡“防疫牆”把好威海第一關

經區建設局工作人員王金學:“我們早晨來了之後先穿好隔離服,六點鐘就坐在這兒了,這是我們經區義不容辭的責任。”

威海市公交集團一分公司閆培娜:“現在是最關鍵的時期,我們一定要把好這一關,才能保證我們後方所有人員的安全。”

網絡“防疫牆”把好威海第一關

在他們前方,是由海大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體溫檢測區,副院長任喜英從大年三十接到命令開始,就帶領著同事們一直堅守在這裡。只要是體溫異常或者是湖北籍的旅客她都要第一時間衝上前,她給出的最終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網絡“防疫牆”把好威海第一關

威海海大醫院副院長任喜英:“湖北的病人,湖北籍的旅客,他要進來,所以這樣已經對他有一個預警了,我們會在這兒,他會給我打電話,我會到前面,他們旅客先下。然後我們這些人呢,就是等他那個旅客最後下的時候發熱的病人最後下,我們就去把他領下來。給120打電話,一個人來接,涉及湖北籍的病人,我們有個總指揮部打電話看看怎麼給他處置。這個是最關鍵最關鍵的。”

防護服穿脫非常不方便,海大醫院的工作人員形成了一個默契,只要當班就不喝水。

網絡“防疫牆”把好威海第一關

海大醫院副院長郭華衛:“不管什麼時候、什麼情況,醫務人員抗擊疫情是天職、職責,義不容辭的。”

於國賓:“今天2月1日,我已經10天沒回家了,老二(孩子)百天了,昨天媳婦說,他有點過敏了。”

網絡“防疫牆”把好威海第一關

記者 蔡媛媛:“在這裡,經區管委、公安、交通、海大醫院、場站,這些互不認識的陌生人,手挽手、肩並肩,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他們有丈夫,有妻子,有兒子,有女兒,每個人身份不同,但是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要仔細再仔細,為280萬威海人把好第一關,感謝他們,也感謝和他們一樣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千千萬萬個你我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