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烤枣糕的烤箱,烤蜜薯用多高温度比较好?

誉霖妈妈


你好,我是豫见川妹,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前几天刚给孩子烤了一次红薯,我今天就把我的做法分享给大家

1.先把蜜薯(红薯也可以)洗干净,在烤架上,把底部放一层锡箔纸,因为烤的时候会出油

2.烤箱温度230度,设置上下火30分钟,30分钟后翻一下面再烤30分钟。(这个时间是指大小在2两左右,根据自己红薯大小加减时间)

3.拿出来用手捏一下,感觉都软了,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出油或者有锅巴的话,就要多烤一会儿,这个就因人而异了,我比较喜欢吃再好锅巴的地瓜,那样会比较甜一点

回答完毕,喜欢的家里有烤箱可以做一下,干净卫生





豫见川妹


我用的是一款小烤箱。一般烤红薯都是一次烤八个,中等大小的,上下火,温度210度,烤1个小时。这时候红薯看出来很香,很软,很好吃😋



薇薇美食诱惑


烤地瓜一般200多度,30到40 分钟就差不多,如果地瓜比较大,时间会长一些;

抵债烤可以观察一下,中途用筷子戳一下看看,如果内部没有熟透继续烤就可以了;

烤地瓜对火候时间并不是特别讲究,熟透就可以,我比较喜欢熟透流油的地瓜,烤的比蒸的要香多了。


翎霏儿


1、烤箱220度预热

2、烤盘铺上锡纸,然后将洗好沥干水分的蜜薯放入烤箱中层,烤20分钟

3、取出翻面,继续烤20分钟

注意事项

1、如果烤箱比较小,建议将红薯用锡纸包起来烤,不然容易烤糊

2、烤红薯最好不要选太大的,如果特别大就把红薯切开烤,而且最好选水分比较多的蜜薯来烤

3、如果鉴别是否烤熟,取出后捏下蜜薯,如果比较软就说明烤熟了,如果还是硬的,这样就要再继续考一段时间


老鱼私房菜


烤枣糕的烤箱,烤蜜薯用多高的温度比较好?
很高兴回到你的问题,下面给你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首先不同品牌的烤箱脾气不同,其次蜜薯的大小粗细不同,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我家的烤箱是美的的,我们买蜜薯一般都选择稍细一点的,直径4-5厘米左右,烤之前洗干净,一定要擦干蜜薯表面的水份,用牙签扎几个洞帮助排气。烤盘铺一层锡纸,把蜜薯放在烤盘上放入烤箱第三层,上下火250℃烤50分钟,中途记得翻面,这样烤出来的蜜薯软濡香甜。
如果红薯太大可以多烤一会,千万不要为了熟的快把红薯切开烤会影响口感。
以上是我家烤蜜薯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2a776a7bec144d29fcc89659030bcd2\

高球小子


先把蜜薯洗干净,在烤盘上放一层锡箔纸,因为烤的时候会出油,我家的烤箱最高温度是230度,设置上下火,60分钟。(这个时间是指大小在2两以上的地瓜,如果地瓜的个头小的话,就减到50分钟就可以了,时间到后,你带手套捏一下,如果中间软了,就可以了;如果有硬心,那就得再烤10-20分钟。如果你喜欢出油的话,就要多烤一会儿,这个就因人而异了,我比较喜欢吃出油的地瓜,那样会比较甜干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f128f0e297c4549a37e28e397aec9a8\

多啦娟姐


每款烤箱脾气不同,烤制食物的时间也就不一样。

烤箱如果是分控的,烤枣糕可放中下层,上管170°,下管150°,烤制40分钟即可。

烤红薯这样的温度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知道,红薯难熟一些,需要的温度就会高一些。红薯洗净晾干,用牙签扎几个小洞,以免引起水蒸气无法散开而爆炸。上管230°,下管200°,烤制50分钟,中间再翻一次面,满屋飘香的时候,红薯就熟啦!


麓麓老妈


每个烤箱脾气都是不一样的,一定要自己去摸索一下,你可以自己尝试去找你烤箱的温度。我的烤箱烤蜜薯要用220度烤40分钟1小时。蜜薯小而细长,则时间短,粗而大能时间长,戴上手套捏一捏,变软了就是烤好了。一般烤蜜薯是需要高温来烤的,自己尝试两次就能知道自己啊烤箱温度了


叮妈爱厨房


烤枣糕的烤箱温度是上火180分钟,下火180分钟,20分钟后下面火不变,上面的火调成150度,在烤20分钟,总共40分钟可以熟透啦。枣糕有营养价值高哦,

枣糕为“满汉全席”十大糕点之一。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 曾有宫廷第一糕点之美称, 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此外,枣糕还具有减肥、防止脱发、养颜、通便等特殊功效,是难得的四季养生佳品。






蛋糕小姐


需要220-230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