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愛吃肉的人易長腸息肉嗎?

藏嬌


也許很多人會感到疑惑:為什麼喜歡吃肉也會引起長胃腸息肉呢?

其實,是由於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飲食會促進膽汁的分泌,膽汁在腸道菌從的作用下會轉化成次級膽酸,而該物質對結腸窩上皮細胞會產生細胞毒作用,造成不可修復的細胞DNA損傷,這些細胞進而演變成息肉。

專家提醒,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結構往往會使人體缺乏膳食纖維的攝入,會更容易患有結腸息肉。因為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還能吸附對腸道有害的膽汁酸鹽,如果食物纖維攝入不足,不利於有害物質的排洩。另外長期大量飲酒、吸菸,損害免疫功能,使基因突變,也會增加息肉發生率。

此外,食物中的膳食纖維不能被降解,可使糞便量增多,稀釋腸道內致癌物,促進致癌物排出體外。

部分結腸息肉的發生與遺傳密切相關,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結腸息肉早期多無臨床症狀,有症狀時常表現為腹脹、腹部不適,合併糜爛或潰瘍者可有黑便或便血等消化道出血表現,結腸息肉近肛門者可有息肉脫出肛門、大便形狀異常、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

所有腸道息肉都有癌變的可能嗎?

腸道息肉不一定會癌變,不同種類的息肉危險性不一樣,但一般發現了都會予以內鏡下切除。腺瘤性息肉的危險性較大:

腸道息肉是腸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來講,就是腸道表面長了一些肉疙瘩,其中包括腺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一般認為腺瘤性息肉的危險性較大。

腺瘤性息肉不會自行消退,藥物也難以將其徹底消除。如果不及時處理,可慢慢長大,發生癌變的幾率較高,例如,腺瘤樣息肉直徑<1cm者,癌變率<2%。直徑>3cm,癌變率>40%。

炎性息肉相對安全些,有時很小的炎性息肉會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長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發展可能。一般發現息肉時應該予以內鏡下切除,切斷息肉癌變之路。

雖然腸息肉不一定癌變,但是大部分腸息肉留在體內就如同一個“定時炸彈”。若是惡性,危害自不必說,會有癌變的可能性;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對身體的危害性雖然小些,但隨著息肉的增大,也將會帶來一系列臨床症狀,如長期便血、腹瀉、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因此,發現腸息肉應將其切除。

息肉如何發現:

當息肉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糞便通過已有“肉疙瘩”的腸道時,會摩擦病灶表面,如此一來,出血就會附在糞便表面。但是還不是很嚴重的時候,也就是息肉很小出血量比較小的時候,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糞便表面的血通過肉眼也難以辨識,這時,就需要通過便潛血試驗來檢測糞便表面的“微量潛血”了。建議45歲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大便潛血試驗,這樣能及早發現息肉和早期大腸癌。


便寶寶大腸癌早期篩查


愛吃肉的人易長腸息肉嗎?

愛吃肉的人不一定易長腸息肉,愛長息肉一般是因為愛吃辛辣刺激、膽固醇高等食物且不運動的人。

長息肉建議服用息福欣消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