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不得不說

昭通美食實在太多了

每一樣美食都不可辜負

每一樣都

帶給食客不同層次的味覺體驗

收下這份昭通美食地圖——

你的舌頭一定不會寂寞

這份《昭通各縣美食地圖》請收藏好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美食地圖加載中...……

1

昭通油糕餌塊稀豆粉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霍達的一本《穆斯林葬禮》中提到過油糕餌塊。在昭通,油糕餌塊是一種有滋有味被豐富了的生活味道。成為昭通小有名氣的小吃,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在昭通,生活的民族主要有漢、回、彝、苗,這鮮香的美食已伴隨昭通許多的歲月。不管這是哪個民族的特產,在昭通,油糕餌塊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主打小吃。不過為此還得早起,否則早已空空。所以清晨朦朧的時候,整個城市就已蔓延油糕餌塊金色的味道。

想必在此生活成長的人,一聞到這個香味,該會想起多少兒時美好的回憶。所以說,味道,真的很神奇。不用刻意去記憶,再次聞到的時候,自是明白。

油糕稀豆粉歷來是昭通人的傳統特色小吃,金黃酥脆的油糕、清香四溢的稀豆粉的完美結合,讓這一小吃經久不衰。油糕是以洋芋為主要原料的,選用昭陽區高寒山區如小龍洞、靖安西魁樑子等地出產的優質洋芋,煮熟後切碎,裹上薄薄的米漿,放入油中炸至金黃後撈出。炸好後的油糕色澤金黃,外圍香酥爽脆,內裡糯軟香甜,散發著洋芋特有的香味。

把烤好的餌塊,抹上香香的花生醬、甜醬及辦好佐料的辣椒醬,放入油糕包起來,咬一口,油糕的酥脆,餌塊的糯軟,辣椒醬的香辣,便充盈你的整個味覺世界,久久不肯散去。

一張薄薄的餌塊,抹上辣椒醬、甜醬什麼的,有的還要加上蔥末、肉末或者豆腐粒,從烈烈的油鍋裡夾出一個滾燙的油糕放在抹好佐料的餌上,將餌塊包好,一套完好的油糕餌塊就可以下口了,吃一嘴,滿口生香,痛快淋漓。油糕餌塊因其物美價廉、方便快捷被眾多的食客青睞,有人戲稱它是“昭通的肯德基”。

但凡有油糕餌塊的地方,也有賣稀豆粉。油糕餌塊配上稀豆粉,就是絕配。

稀豆粉選用優質豌豆,磨細成麵粉狀後加入生薑等作料熬製而成。熬好後的稀豆粉,色澤淡黃,清香宜人。盛入碗中,撒上少許蔥花、辣椒麵、花椒麵等,稀豆粉的淡黃,蔥花的碧綠,辣椒麵的鮮紅,讓人一看,不覺口內生津,喝一口,咂咂嘴,真是爽阿!這一美味,不僅養眼、養胃還養顏呢!因為稀豆粉以豌豆為原料,所以,經常喝稀豆粉還能祛斑養顏!

很容易見到昭通最好的畫苑賓館接待貴賓,也要弄幾碟油糕餌塊和幾碗稀豆粉擺上餐桌,這足以看出油糕餌塊稀豆粉在昭通人心目中的地位。

把油糕餌塊泡在稀豆粉裡吃,那稀豆粉用豌豆磨成,柔滑細膩,營養頗豐,利於消化,還有美容功效,去吃上幾次,果真不俗,那味溫潤、綿久、耐品,而且尤其適合老年人和小孩子的胃口。

現在,油糕餌塊稀豆粉仍然一天天豐富著昭通人的生活,讓昭通人的日子更有盼頭、更有滋味、更有感覺。

地點:你家小區門外,路邊攤

2

魯甸桃源牛乾巴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桃源牛乾巴是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桃源回族鄉的特產。桃源鄉牛乾巴,純民間工藝製作,肉質細嫩,容易切片,食用時煎煮均可,尤以香油煎吃為妙。

昭通穆斯林群眾素有飼養菜牛醃製清真牛乾巴的傳統手工藝,由於牛乾巴味道鮮美可口,易保存攜帶,食用方便,因而,頗愛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昭通市魯甸縣桃源回族鄉牛乾巴,純民間工藝製作,肉質細嫩,容易切片,食用時煎煮均可,尤以香油煎吃為妙。煎乾巴片味香醇酥脆,油而不膩,實為酒席上的佳餚。每年秋冬時節大量上市,香味令人垂涎欲滴,食之三日不知他味,遠近聞名。

養生提示:回族群眾以嫩草催膘,同時根據牛的牙口和體質,適當採用中草藥進行打癆除疾,以健脾胃,增強食慾。

地點:昭通市魯甸縣桃源回族鄉

3

巧家蝦米燒魔芋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巧家蝦米燒魔芋是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的特色美食。巧家蝦米燒魔芋味道鮮香,清淡爽口,可當主食來吃。

蝦米燒魔芋的所需原料:魔芋約1斤(圖上這麼多就有一斤咯),切1釐米大小的丁(又軟又滑,不太容易切哦,切小一點比較容易入味),先用水(最好用茶水)焯過,去掉那股子石灰水的味道,也增加茶香。撈出來,瀝乾水分。韭菜(粗壯些的)約15根,洗淨後,切1釐米長的小段。姜1-2片,切絲。蝦米1湯匙,洗一洗,加水泡透後瀝乾水份。杞子十顆左右,用水洗乾淨。

蝦米燒魔芋的製作方法:燒鍋下油,小火,加薑絲、蝦米,爆香出味,轉大火,加入可以淹過魔芋的雞湯(沒有就加清水和雞精),適量的鹽(蝦米有少許鹹味,要酌量,嘗一下),倒入焯過水的魔芋,用中火煮開,小火燜約十分鐘,等魔芋變淺色時,加入韭菜段,杞子、胡椒粉,韭菜煮熟,淋少許麻油即可。

地點:昭通市巧家縣

4

鎮雄酸湯豬腳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鎮雄酸湯豬腳是鎮雄人普遍喜愛的一道美食,尤其在寒冬的季節更是喜愛有加。

1、洗淨豬後腿以及豬蹄,並將豬蹄一分為三,後腿切片

2、紅豆300g洗淨加水用高壓鍋大火烹煮30分鐘即可

3、將白菜、生菜、金針菇、香菜等洗淨晾乾備用,白菜切條

4、土豆削皮切片裝盤

5、蔥薑蒜洗淨,姜蒜拍扁成泥,蔥切條

6、用高壓鍋將準備好的後腿、豬蹄 加水烹煮35分鐘,然後改用小夥烹煮10分鐘即可

7、往油鍋里加適量精油燒熱,加入剁好的姜蒜以及花椒烹炒至出香味,然後將酸菜切條狀放入鍋中並將紅豆以及紅豆湯倒入適量

8、將高壓鍋內的肉片和蹄花導入鍋中,並在鍋中加入香料調製出味

9、將過放置在加熱灶上邊煮邊吃,並將貯備好的配菜慢慢邊吃邊加入

10、花生炒熟搗碎放置在碗中,加入適量豆腐滷以及蔥薑蒜、味精、雞精、花椒粉、鹽以及香油製成沾水

11、土豆建議邊煮邊吃,適量加入味道更優

END

注意事項

1、酸湯豬腳關鍵在於火候的掌控和時間的把握

2、紅豆的營養價值極高,在用高壓鍋烹煮的時候要將紅豆壓碎

3、花生在這裡面的功效也是不可缺少的,夜空適量的放入一定量的折耳根

4、豆腐滷是雲南人比較喜歡的調料,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和花生搭配效果更佳

5、酸菜在選擇材料的時候最好自己製作比較好,尤其是用農家的大青菜醃製

6、高壓鍋燉豬蹄的時候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八角、三七以及草果等香料,這樣熬製的湯味道更濃更香

7、加入土豆的時候不建議一次加入,加入少許即可使用,可重複幾次

8、食用過程中看根據個人喜好,適量加入其它香料

地點:鎮雄縣,各大餐館飯店

5

彝良天麻燉雞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彝良小草壩天麻個大、肥厚、飽滿、半透明,質實無空心,品質優良,是昭通天麻的代表,也是雲南天麻的代表,素有"雲天麻"之稱。解放前英國傳教士來到彝良,就對小草壩天麻倍感舉趣,在他們進行文化侵略所制地圖上,就特別標註重"小草壩",以示著名天麻的原產地和對小草壩天麻的特別關注。

天麻燉雞

平肝熄風:本品質潤多液,能養血熄風,可治療血虛肝風內動的頭痛、眩暈,亦可用於小兒驚風、癲癇、破傷風。

祛風止痛:用於風痰引起的眩暈、偏正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本品甘平,潤而不燥,主入肝經,長於平肝息風,凡肝風內動、頭目眩暈之症,不論虛實,均為要藥。

製作原料:天麻片10克,0雞1只,生薑3片。

和薑絲於雞腹中,放入燉鍋,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燉至雞熟爛即可。

地點:彝良縣各大餐館飯店

6

威信酸魚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風味獨特、地道的威信酸魚,只產於威信縣羅布河流域的魚洞、白水、青龍、羅布等村寨。水是蘊化萬物的精靈。遠離塵囂的羅布河在滇黔毗鄰的丘陵間迂迴,"水至清則無魚"的哲理在羅布河的清波碧流中,被率性天真、往來遊弋的鯽魚消解得無聲無息。魚不大,適宜捕撈加工的多在1-2公斤間。

用網、蔑籠將活蹦亂跳的鮮魚捕撈出水,喂飼於木桶、木盆之類器皿中,便擁有了加工酸魚的最基本的原材料。

加工、烹製酸魚的歷史已遙遠難尋。高田鄉魚洞村一張姓農戶據說擁有此項專利。但同樣諳熟加工、烹製工藝的一百多戶人家並不認可張姓的發明權,一百多戶人家都可以言之鑿鑿地把他們的曾祖,乃至曾祖的曾祖加工烹製酸魚的業績端出來,以證明自家是最早的、最好的。事實上,在品嚐了張姓和其他人家的出品後,得到的是同樣的不會忘記的感受;記憶所及,便饞涎欲滴,趨奉之,嚮往之,須臾的疏離都讓人不忍。

酸魚要先加工醃製。加工醃製的過程雖然複雜,執行必須一絲不苟。 

第一步,將從羅布河中捕撈、喂飼於木器具中的鮮魚取出,先洗淨,再去鱗,剖開魚腹腔,剔除腮、紹、鰾、筋、肺等,用盆缽盛裝備用--不能破壞魚的完整形態,剖腹後不能再接觸生水,否則將一事無成。 

第二步,鹽漬。按每公斤魚一公兩食鹽的用量,將食鹽在魚身上均勻灑布,用力揉搓,上鹽後的魚平攤在蔭涼通風處幹晾12--24小時。 

第三步,制醃糟。選用適口性好,成熟也好的玉米,磨細、過篩,加入適量花椒、胡椒、草果、山萘、八角等佐料粉末,均勻混合而成"糟"。 

第四步,按每公斤魚肉用2-2.5公斤醃糟的比例:將醃糟填入魚腹腔,合攏魚腹,再一條一條平行擺放於有弦的土陶罈子中。每擺放魚肉一層,撒一層醃糟,最後用稻草把壇口塞緊密封,往壇弦注清水,再加壇罩合蓋。壇弦清水要定時更換。每隔70-80天,要啟開壇口罩蓋檢查,如發現玉米麵過分潮溼,要按盛裝程序更換,重新封袋。經2--3年的醃製,魚的整體形態依然保護完整,肌肉彈性如初,但其中魚刺已全部"消化",男女老幼大嚼大咽都勿需擔心了。 

烹調時,先將醃魚切成塊,用菜油煎炸至淡黃,備用。蒸盤中用紅糖、白糖鋪底,魚塊置其上,再將醃糟焙炒後復面,入籠蒸2-3小時,取出,澆上按不同口味配製的汁水,再上籠蒸2。3小時即可。味道鮮美,脆嫩可口,酸、甜、麻、辣、鹹五味俱全。適應不同食客,變換汁水,既保持本色,調製的自由度又很大。 

醃製的酸魚可久存久放,長途運輸。晚清至於民國,雲、貴、川三省毗鄰地區經商者到威信販運酸魚至昆明、成都、重慶等地銷售,是一項獲利頗豐的營生。

地點:威信縣

7

鹽津豆花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鹽津豆花是一道地方名菜,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要吃的一道家常菜,真正的一種物美價廉的好食品。鹽津豆花的口味好,與鹽津的豆子有很大的關係。鹽津豆子沒有東北大豆那樣壯,個頭小巧得多,但所含的營養價值卻十分的豐富。鹽津地處滇東北的烏蒙山麓,屬於典型的v型山谷,地瘦雲霧多,陽光少但熱量足,正是這樣的特殊地理條件,才孕育出做鹽津豆花的好原料,做出的豆花才味道好,讓人稱道。

豆花的口味主要在拌豆花的辣椒上,在農村一般人家都是糟辣子,加魚香或蔥蒜就行了,在鄉鎮就要講究點,有的做肉丸子辣子來吃豆花,味道就好多了,也就上了一個層次,但吃豆花也很講究環境的,有熱情好客的人招呼吃豆花,豆花的味道才出得來,吃了心裡才能舒服安逸。

地點:鹽津縣餐館、農家樂

8

大關花粑粑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花粑粑大關民間傳統手工食品,夏氏祖傳工藝配料,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是男女老幼皆愛的地方小吃。用苦蕎粉在土製砂鍋中烙製成絲狀煎餅,加入蒜水、醋、醬油、蔥花、油辣椒即可食用,辣中帶酸,酸中有辣,牽動味蕾,流連忘返。

地點:大關縣城路邊攤

9

永善乳豬肉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烤乳豬又叫砣砣肉,是務基彝家的特色菜,其做法是:將40—60斤小豬殺後,退去毛,用豆草做燃料來烤,直到皮呈黃色,用水洗淨,砍成10釐米左右見方的肉塊,放入鍋內,加適量的水煮,火必須用木材做燃料,砣砣肉煮的時間不能太長,剛熟就行,起鍋後,用盆或者簸箕盛,撒上鹽、辣椒、花椒、芝麻、蔥等作料就可食用,砣砣肉肉質鮮嫩可口。

彝族火把節”、“彝族年”等盛大慶典時,彝族同胞才用烤乳豬款待客人,並在客人走時,送給客人半邊豬頭,以表他們把吃烤乳豬視為接待至愛親朋的最高禮節。

地點:永善務基

10

水富燃面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水富燃面是雲南省昭通市水富縣的特色小吃。水富縣燃面鬆散紅亮、香味撲鼻、辣麻相間、味美爽口。

水富人早晨有吃麵條的習慣,水富麵條的花色很豐富,有牛肉、肥腸、三鮮、排骨、口磨、雜醬等一二十個品種。其中最為出名的是燃面,水富燃面來源於宜賓燃面。水富與宜賓一衣帶水,巴蜀文化對水富影響很深。

水富燃面選用本地優質水面條為主料,以黃芽菜、小磨麻油、鮮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條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蔥、豌豆尖或菠菜葉等輔料,將面煮熟,撈起甩幹,去除鹼味,再按傳統工藝加油佐料即成。特點是:鬆散紅亮、香味撲鼻、辣麻相間、味美爽口。因其油重無水,引火即燃,故名燃面。宜賓燃面以食用鹼面為主,因為加了少許鹼成分,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和口感。和燃面一起成名的,還有宜賓的碎米芽菜,它是製作燃面不可缺少的主要佐料。碎米芽菜宜賓獨有,是一種在宜賓水土才能種植的叫“青菜杆”的蔬菜,直徑約在3釐米粗、長約一尺的青色菜棒,用竹籤劃成細條晾曬醃製後,呈棕黃亮色,以鹹為主味,同時兼有“香、甜、脆、嫩、鮮”等特殊口感的醃菜,食用時切成米粒大,故稱“碎米芽菜”。

近年來,水富面類的花樣和種類是越來越多了,除了肥腸面、三鮮面等,幹拌麵系列中還有生椒牛肉麵、豇豆麵、金醬面等,湯麵系列就更多了,比如:番茄丸子面、豌豆麵、姜鴨面、鱔魚麵……品種細數不下20種。

地點:水富縣

11

綏江酒香蟲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這張美食地圖讓你吃遍昭通美食,天天不重樣!

綏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因河水上漲而奇特,也因江水消退而靚麗。金秋十月,楓紅露白,豔陽高照,帆檣絡繹的金沙江邊、亂石凌錯的鐘磧壩上,每天人來人往川流不息。遠觀則異彩紛呈,如爛漫的山花;近視則飛沙走石,似拼殺的戰場。男女老少傾城出動,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把鍾磧壩每塊能翻動的石頭幾乎翻了數千個身。這浩大的聲勢,壯觀場面,奇特的風物引得過往客商停車痴望,駐足留連。不知情者,以為綏江人在搞什麼大型-活動,待弄清這些人是成群結隊搬酒香蟲時,盡皆拍手叫絕,咋舌驚呼:“雲南十九怪,酒香蟲成了上等菜。” 

酒香蟲學名蝽蟓,當地人叫打屁蟲,指甲大小,復翼善飛,落地後蠢笨無比,任人擺佈,可以泡酒渴。舊《綏江縣誌》載雲:“此蟲少時青色,撒尿臭不可聞,每到白露後,河水初退,遂成百千萬飛藏巖底,約一小時,頓變黑色。身體肥大,肚中盡是白脂,月餘絕跡,翻石捕之置溫水中去尿炒食,味鮮而美且大溫補,實乃綏江特產中之奇異者。” 

酒香蟲是綏江的特產,搬酒香蟲吃酒香蟲更是綏江人的“專利”。放眼鄰縣以及全國各地的河谷深溝,蠢笨肥碩的蝽蟓雖多如牛毛,但從未見人捕食。外地人在綏江吃酒香蟲吃得津津有味大快朵頤,回鄉後也仿而捕之,然食時味道大變,究其原因,可能是水土之差異。 

鍾磧壩是綏江的聚寶盆,也是金沙江下游較為奇特的沙石壩。這裡建築資源豐厚,更多珠圓玉潤色彩斑斕、享譽全國、天然無須雕琢的金沙江奇石。秋陽融融的十月-春,到鍾磧壩搬打屁蟲揀奇石實在是一項賞心悅目飄逸瀟灑的活動。它不僅能鍛鍊人的體力,磨練人的毅力而且能使你專心致志,氣沉丹田,以一念代萬念很快進入物我兩忘的周天世界裡。不搬酒香蟲的人到江邊欣賞其他人搬酒香蟲更是一種超凡脫俗的高級享受。漫步在五彩繽紛的人群裡,徜徉在奇形怪狀的卵石中,看窈窕淑女很詩意的動作,聽粗豪漢子力拔山兮的號子;或仰觀天、俯察地,送鴻雁南飛,吟大江東去;或賞華峰秀筆,觀鬥霓輝,金沙怒浪,汶水清波,不為他人囊中鼓鼓而妒,不因自己兩手空空而慚,很快就會生出此間勝景堪稱妙,何處高人敢比狂的超凡感慨。 

傍晚時分,酒香蟲那怪怪美美的香氣瀰漫著依山傍水的俏麗江城。長街兩旁的小吃攤上,霓虹閃爍的闊店高廳以及木樓竹椅的百姓家裡,無不高朋滿座,笑語生香。黃霜霜、油亮亮、脆生生的打屁蟲成了一道令人口舌生津的絕妙好菜。紅男綠女、三親四戚圍在一起,嚼一把酒香蟲,飲一杯苞谷酒,話幾場離合悲歡,唱幾支悠悠心曲;談豔陽天、歌芳草地,看電視新聞,訴百姓心聲。人人豪情滿懷,個個意氣風發,往昔恩仇冰釋,心中塊壘頓消。 

近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綏江的打屁蟲文化不斷更新,不斷向縱深發展。許多人雖因口食之慾仍四處奔波,但大部分人已把搬酒香蟲視為了一種娛樂休閒、迴歸自然的活動。小小蟲兒竟成綏江名食,牽動著士農工商者的心,縈繞著帥歌靚妹們的夢。目前,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許多有識之士正在籌劃在綏江每年十月舉辦一次“酒香蟲文化節”。我想,若假以時日,綏江“酒香蟲文化”定能衝出綏江,佔領國內國際市場,怪哉,綏江,美也,酒香蟲。

地點:綏江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