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孩子应不应该玩手机?几岁以下不应该接触电子产品?

鱼八斗


你好!很高兴和你一起分享和讨论一下这个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孩子拿着手机玩个不停,甚至饭都顾不上吃,这时候父母就会很生气,甚至还会打骂孩子。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不光是孩子大人都玩起来停不下来,又何况是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孩子呢 ?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也是父母的问题。其实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勤快,有趣、就会自动放下手机。其实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干扰的,哪里有趣他就在哪里。这就看父母怎么引导孩子了。有时候比喻大人是车孩子是辙,前面有车后面有辙,我觉得挺有道理。为什么说环境造就人才,孩子在一个全家都看书的氛围里他不会去打游戏的 ,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但如果在一个全家每人一款手机的氛围里他能好好看书才是另类吧。

父母可以从几点抓起:

1、让玩具发挥最佳作用

一定要给孩子买一些益智的玩具,或者具有科技感与新鲜感的,这样孩子不但喜欢玩,还能提升创造力。让玩具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除手机之外的事情上。

2、培养孩子运动爱好

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个人运动爱好,让孩子参加身体锻炼,在运动中领悟到乐趣,同时结识更多的玩伴。这才是孩子该有的童年。

3、多陪伴孩子

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这样孩子会主动放下手机,与父母拉近距离。其实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与鼓励。

4、多夸奖孩子

父母一定要注意多夸奖孩子,注意夸奖方式不要太笼统,要具体到哪一点,这样孩子才会更有自信,自动放下手机帮助父母做家务,也会变得更懂事。

孩子沉迷手机,有什么危害呢?这些危害家长一定要重视!要让孩子知道他的严重后果。

1、视力下降

2、危害身体健康

3、孤僻内向。 4、影响大脑发育

这三个方法不妨尝试一下。让孩子自己慢慢的改变。

一:限制玩手机时间

二:寻找孩子沉迷手机。 三:多陪伴孩子

孩子想要玩耍时,家长要及时作出回应 ,陪着孩子。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养成看书的好习惯,不仅可以让孩子远离手机,还可以修身养性,开阔眼界,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这就要求家长们要自律。好了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你帮到你。






奋斗吧668


我侄子现在才2岁,天天睡觉都要找手机放歌,平时看大人们刷抖音,他那小手拿着手机也会上下滑动,甚至特别钟情于吃播,看到视频上别人在吃东西,他还在流口水🤤。

在我看来小孩子看手机有好有坏吧,他们也都是照大人行为去做,适当的给孩子玩就可以了。

在特殊时期只要手机一拿出来事就解决了,其实很多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哭是止不住的,哄不好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

昨天晚上我侄子一直在嚎啕大哭,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直到我哥拿出手机来放起歌,他就睡着了。需要音乐来入眠,小屁孩也是什么都懂的。

玩手机没有该不该,玩游戏也不是我们去申诉要游戏系统晚上停止就可以的,关键还是看父母怎么教的,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从中学到东西,而有的就只能进入到无法克制的游戏世界呢?这才是大家要深思的!




你的心肝小宝贝


您好,诚邀回答,感谢您的关注和信任

首先手机并不一定非是用来玩,如果只是作为娱乐,看一些无营养价值的动画片电视剧或是娱乐节目,当然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是看一些学习类APP,例如英语学习,拼音识字等,都是可以的,那这里针对玩手机需要有几点注意:

1.年龄建议

如果真的需要用电子产品,建议还是三岁以上为好,原因是三岁以下孩子是专注力训练的最佳时期,长期接触电子设备,接受的都是被动信息,大脑几乎不运转,非常影响专注力。

2.姿势和时间

小孩子0-3岁是他们屈光状态发育的关键时期,3-6岁也是正在发育的时期,如果长时间的看近处,他的调节状态一直就处于紧张的状态,而导致视力的暂时下降。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够被改善,最终会造成持续性的视力下降,也就是真性近视。

所以一定要注意时间,三岁以内如果看,一天最多不能超过20分钟,三岁以上,超过30分钟也要休息和做眼保健操,看看远处舒缓一下眼睛疲劳。

3.社会现状问题

目前是信息时代,手机,电脑,ipad到处都是,孩子们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坚决抵制,而是应该想一下如何合理利用,控制好节奏。如果孩子过于沉迷于电子设备就需要找到问题,及时的调整了

4.模范带头作用

孩子都是有着模仿的天赋的,当看到父母经常拿着手机刷刷刷,或是家里长期电视24小时不停歇的播放,孩子不可能不感兴趣,他会觉得那样的生活很快乐。所以父母对待手机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渴求度

5.正确引导

有些孩子沉迷于打游戏,有些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像这些就需要我们想办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游戏的背后是什么生成的,可以引导孩子学学编程,动画片可以改成英文的,及时的输入转输出,让孩子通过看听结合来锻炼口语听力,也都是不错的转化


轩仔妈咪Anna


小孩子当然不应该玩手机,但是鉴于目前鉴于目前电子产品泛滥的现象,不让小孩子接触到手机是不可能的,家长应该在小孩子三岁之前或者在小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尽量减少孩子接触手机的时间。

第一避免先入为主。人们总是对他人生中第一个礼物印象深刻。而手机如果作为一个孩子人生中的接触的第1个玩具,而手机本身又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孩子绝对会沉迷其中。而在后以后的人生中,孩子发现其他玩具都不如手机好玩,那手机只会在孩子的人生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而无法戒除。

第二找到能够替代手机的玩具。鉴于手机的诱惑力是如此之大,所以有必要那孩子找到能够替代手机的玩具。手机的弱点就是不能人一样互动。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能够外出的时候,带孩子到外面多走走,让孩子触摸一下柔软的青草,嗅一下芬芳的花香,交一些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些幼稚的游戏,这些都是手机不能够带给的真实的体验,能够帮助孩子抵御手机的有力的武器。

结束语: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他所接触的环境也是家长能够控制的,所以家长可以尽量让孩子少接触手机,尽量接到外面去而且比手机更有意义的事情,更有意思的玩具。而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他所追求的环境就不是这样能够控制的了,家长只能依靠规则尽量引导,让孩子养成好的使用电子设备的习惯。


曦宝和伊宝


原则上小孩子不应该玩手机,越晚接触电子产品越好,可现在特殊时期,学习都在听网课,只能想办法让小孩子少玩手机,我的做法是这样

1,老师布置的作业发在网上之后,自己先抄写在本子上,让小孩子看着自己的本子写作业

2,把手机里的直播课投影到墙上,这样可以减少小孩接触手机的机会

3,约定好每天上完课写好作业,可以有半个小时的自由时间,一直压制着小孩不让玩手机,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我觉得一岁以下的小孩最好不看手机,电视,电脑。两岁到三岁的孩子可以接触电子产品,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内。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记得关注我


芹泽妈妈


首先可以确定的小孩子还是不建议玩手机,手机原本作为通讯工具,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手机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早已不是黑白功能机了,强大的cpu和大内存的加持以至于衍生出很多其他的功能,比如高清电影,短视频,游戏……就拿游戏来说小孩子没有什么自制力加之游戏与生俱来对孩子的吸引力容易让孩子对手机上瘾(大人都机不离手何况孩子)手机对小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屏幕发出的蓝光,如果长时间对着屏幕电视手机电脑一类的都对小孩子眼睛有很大的伤害。具体几岁可以接触电子产品这个没有绝对的定论,要视情况因人而异,小孩子如果自制力较好可以给他限定一个时间,一次可以玩多久比如20分钟半小时。父母要多观察孩子玩手机是的情况,如果一玩就不知道时间一定要坚决有效的制止,或者直接提出如有下次以后就没得玩了。手机电子产品并非“洪水猛兽”只要善于引导是可以唯我所用的,如今信息时代手机早已盖过PC势头。以后的孩子难免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希望科技发展同时早些解决这些电子产品为人们带来方便时对人产生的负面伤害吧。



要你好看yes


首先,这个小孩子是多大岁数? 如果小孩子是3岁以上,那么这个小孩子玩手机不应该是问题!



因为在如今社会,电子产品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智能手机带给我们的生活便利,已经深深的俘获人们的心。

你不会电子支付?你就是别人眼里的另类。

你不懂互联网+,你就体验不到人工智能带给你美妙的获得感。

5G,还有AR真是让你有展翅飞翔的感慨!

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手机传达到你,让你真正的垂手可得! 其中,小孩子也是这些结果的获得者。你说,你不让孩子玩手机行吗?不行!

我认为,适龄的孩子应该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让孩子越早玩手机,孩子可能就越聪,越早掌握手机的智能。

一个题外已经被证实的推论:

指尖的频繁运动可以直接促使大脑发育。而康复医生在指导一些脑病病人做康复运动时,指尖活动是首选。而这出现的奇妙结果对孩子来说,效果特别明显!

同理,玩手机也是在做手指运动,这项运动可以提高孩子的精细运动,协调手,眼的配合,对孩子的感统提高协调,有非常大的帮助。

所以,别怕孩子玩手机,更何况,做父母的你也管不住孩子手中的手机。因为现在学校的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都是通过手机传递给孩子,如果孩子不会通过手机接收,孩子还有脸面对吗?

当然,电子产品在带给我们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一些弊端也越来越被人们注重。



比如,电子产品的辐射问题。(包括手机)


再者,一些孩子沉溺于电子产品的同时,渐渐弱化自己的社交能力,变得喜欢虚幻,孤僻,和语言交流困难……

还有,容易引发近视眼和其他眼病。

但是,这些也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是否张弛有度? 是否在合适的时间长度,恰如其分的介入和离开?这都是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问题的关键。

那么该怎样玩手机?玩手机应该从多大的孩子开始? 看看专家怎么说:

按照专家给予的建议来管理孩子在什么时候玩?玩多长时间?恐怕是比较科学的。

但是,有些孩子不理会这些,那怎么办?

下列办法你试一试,它可能会帮助到你!

1,帮助孩子让注意力转移其他有性趣的事情上来。

2,给予警告,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底线是什么。

3,给予惩罚!取消孩子玩手机的权利,让孩子知道触碰底线的后果。



不过,需要提醒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怎样玩手机的过程中,自己必须起表率作用,否则,你如何让孩子信服你的管教?

读者们,你们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请留言,我会一一采纳和回复。谢谢!


秋荷听雨


我是鲁冰花开,很高兴为您回答。

最好让宝贝远离电子产品,但可以让宝贝听音乐,听故事最好不要看,影响视力。不管有没有幅射,反正我们没有绝对的把握证明电子设备对低幼儿童没有危害。

1.影响运动量:看视频会上瘾,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看得时间过长一个姿势不变不利健康。孩子应该把大把时间用来玩儿,活动等

2.心理健康:孩子心智不成熟,而网上的不良信息又太多,容易错误引导孩子。其实电脑只是个工具,关键看使用者怎么用它。

希望我的回答帮助到您。





鲁冰花开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不建议婴儿看电子产品?


  • 大约到18个月,宝宝才能将电子产品里呈现的事物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婴幼儿最需要学习的是与周围人的互动,需要通过触摸、观察和聆听来学习事物。
  • 有证据表明,18个月以前给宝宝看电子产品,会对宝宝的语言发育、阅读技能和短期记忆力有持久的负面影响。
  • 同时,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和注意力。而且,宝宝的视觉处于不断的发育和完善过程,不当的用眼可能会增加眼部疾病的风险。
  • 3岁以下的宝宝,视觉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如果不注意用眼时长、观看距离,很容易出现视觉疲劳进而诱发近视,甚至眼部疾病。
  • 长时间不活动、保持低头姿势,极易使宝宝发生颈椎疾病。医生表示,低头看手机时,颈椎承受的重量是垂直时的3倍。宝宝的脊椎和骨骼尚未发育完善,而一旦观看电子设备,基本一看就是半小时、一小时。长时间僵坐或者维持不正确的坐姿,会引发各种颈部不适,甚至脊椎变形,驼背等。

宝宝多大可以接触电子产品?

美国儿科学会给出的建议为一岁半。然而,一项调查却显示,在美国,1岁前看电子产品的宝宝高达92.2%,看来,想要让小宝宝摆脱电子产品,挺难。

家长该如何做?


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以身作则!

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家长可以在下班回家后,将手机或者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首先,18个月以前尽量不提供电子产品给宝宝,包括手机、电脑、电视等;18个月以后,每天要少于1小时,尽量观看高质量的内容;

其次,尽量陪孩子一起看,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情节;

第三,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视野开阔,眼睛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也减少了近距离用眼的机会,间接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不要将电脑、电视放在宝宝的卧室,不要把看电子产品当作一种奖励或打发时间的工具;

最后,看电子产品的时间到了一定要关闭,建立好规矩,用宝宝可接受的时间概念来规定,例如不要说十分钟,可以是动画片的集数,或者十分钟的沙漏。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谁的妈妈还不是个宝宝


正当红的主持人金星,近日分享犀利“教子经”——坚决不给孩子看手机、玩iPAD。


在她家,孩子看电视要严格限制时间。就连学校布置的电脑作业,她也会跟老师说:“家里没电脑。” 因为她坚信,12岁以前,视网膜还没发育成熟,使用电子产品会损伤视网膜!


视网膜,就长在眼球的后方。假如把眼睛比作一部照相机,它便是底片,有了它,我们才能感受到光,才能分辨图像。


保护好孩子的视网膜很重要,但也没必要像金星那样走极端。



半岁,视网膜就发育完善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副教授。她说:“孩子足月出生时,视网膜就发育得七七八八了。”


她介绍道,宝宝在母亲肚子里时,最早发育起来的不是手,也不是脚,而是脑和眼睛。


约孕6周时,视神经开始发育;孕7~8个月时,视网膜上,除黄斑区外,其他负责感光的区域基本发育完善。


这里说的黄斑区,是视网膜上对颜色最敏锐的区域。


细心的话,你会发现,新生儿对黑白、条纹的东西感兴趣,对鲜艳颜色的反倒兴趣不大,原因可能是,黄斑区还没发育起来。


大概在出生6个月,黄斑区发育完善,孩子获得辨认颜色、分辨细节的能力。这也就标志着,视网膜发育成熟。


孩子视力不容忽视



长时间玩手机,视网膜会脱落?


杨教授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电子产品发出的光源会对视网膜造成伤害,但也不能否认,这种刺激可能有累积作用。


“所谓累积作用,就是现在看不出有什么影响,累加到一定程度,不良影响才表现出来。”


媒体经常报道,有白领、学生连续玩手机十几小时,结果视网膜脱落,又是怎么回事?


杨教授表示:“可能是他们的视网膜本身已有病变,长时间看手机只是一种诱因。”


比如,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或者眼睛曾受撞击,也会损伤视网膜。这些情况加上过度用眼,可引起视网膜脱落。


她提醒,使用电子产品后,若出现视力模糊、眼前有黑影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12岁前,更易近视,度数增长更快


电子产品对儿童视力的影响,更需关注。


杨教授表示,相比视网膜,屈光系统的生长要慢很多。大概到12岁时,眼球屈光发育才达到稳定。


所以,在12岁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更易近视,近视进展也更快。


还有一个时间段尤其要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岁左右,最容易成为近视。


杨教授分析道,婴儿出生时,是轻度远视。而六七岁,刚好是孩子开始上小学的时候,用眼时间突然增加,超过刺激负荷,便使得近视出现。


“好比种一个南瓜,你给它一个框,它会长成一个框的模样。眼睛在快速发育过程中,也是可塑的。你不断刺激它,它就很容易近视。”


一旦在7岁左右近视,通常一年就可以增长75~100度。要等到14岁后,速度才开始减缓,18岁后相对稳定下来。


杨教授建议,孩子入小学前一定要详细检查视力。远视少于100度的,要特别小心了,上学后不加以保护的话,很快就会近视。


眼科医生的孩子,玩电脑长大,至今不近视,秘诀是?


金星的做法,在杨教授看来,虽是为孩子好,但有点过度了。


儿童用电子产品,能够获取知识和乐趣,不应该全盘否定。“家长坚决杜绝,小孩反而会报复性地去接触。”


杨教授的儿子今年15岁,几乎是玩着电脑长大的。


儿子才2岁,杨教授就买益智游戏光盘给他玩。等他大点了,让他有选择地看动漫、美剧、电影。他们家的iPAD,居然放在儿子房间。


至今,杨教授的儿子都没有近视。


这是怎么做到的?


杨教授有妙招。她给儿子定下规矩:每天步行上下学,保证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的话,可以适当使用电子产品。


“户外的自然光,对视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自然光线是复合光,有足够的强度和变化,能刺激瞳孔、睫状肌的活动,使眼睛更灵活。而室内光、电子产品的光,呈现的多是三色光。”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何明光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群一年级的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放学后直接回家,另一组放学后在操场上活动一节课,持续观察3年。结果发现,多活动一节课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明显较低。


杨教授总结道:“没有说多少岁以下不能看手机,关键是要缩短看手机的时间,同时,年纪越小,户外活动时间要越长。幼儿园的孩子,最好每天有两小时;小学以后,保证每天有1小时。”


至于户外活动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活动时间足够就行。


和孩子们多来些户外亲子活动吧!


划重点啦——


小孩的视网膜早就发育成熟了,看电子产品不会直接损害视网膜。


长时间看电子产品的小孩,年龄越小,越容易近视,近视的进展也越快。



小孩看手机,把握两个度、两个时间——


长度:建议使用距离30厘米以上,更推荐大屏幕的产品。


光照度:过低可引起近视,过高会引起不适。更推荐在有较明亮背景光的环境下观看。


使用时间:不超过30分钟,年龄越小,时间越要缩短。


户外活动时间:保证每天1小时以上。


孩子眯眼、歪头,可能是近视表现,要及时带到医院检查视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