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揭秘: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忍之人——个个成就不凡,令人敬佩!

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海阔天空,许多的人和事,都是忍过来的。这“忍字头上一把刀”啊,忍的功夫何其了得,不能忍,则前功尽弃不说,还常常误了身家性命。这里列出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忍国人,无一不是忍得一时之愤,而最终建立一番功业之人。假使当初不能忍让,则后果不堪设想。

揭秘: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忍之人——个个成就不凡,令人敬佩!

1、姜子牙

姜子牙就是姜太公,姓吕,也叫吕望、姜尚。也称作太公望。姜太公年轻的时候命途多舛,百事乖张不顺,连做个小买卖干面粉生意都做不成。可开张的了,一开面粉柜子,一阵风就把面粉吹得无影无踪,姜子牙只能认倒霉。姜太公到了八十多岁仍然一事无成,须发皆白。但他始终没有灰心。姜太公韬略很深,可是看到纣王是个昏君,于是弃纣王而去。为求明主,坐在渭河旁用直钩钓鱼,意为愿者上钩,实在是钓人,是在极具耐心地等待有德之君。终于时来运转了,“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京剧《空城计》中诸葛亮唱段。)文王姬昌非常敬仰信任子牙,访遍渭水才得到隐士姜尚的,姜子牙也不负文王,用了平身的本事,帮助明主周文王建立了周朝。姜子牙因功被封在靠近大海的齐地,是齐国的开国之君。

2、勾践

勾践是成语“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治理下的越国和夫差治理下的吴国虽然都曾断发文身,又同处在江南水乡、会稽山脉,却是地地道道的冤家死对头,从来没有过什么“吴越一家”亲。在战略态势上,勾践曾胜过吴国,但是后来被夫差打败,被迫投降。勾践无奈之下与妻子作为吴王人质,卑身下气侍奉吴王,甚至亲自品尝吴王的粪便禀告吴王的病情,以解除吴王的怀疑。他不忘复国之志,天天睡草席,尝一只苦胆。后来向吴王献上越姬西施郑旦,让吴王迷乱宫闱,终于击败吴国,一雪旧耻。勾践晚年迫害功臣,杀了大臣文种,另一个大臣范蠡远走他乡。

揭秘: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忍之人——个个成就不凡,令人敬佩!

3、范雎

历史上被文人们亲切地称为“范叔”,带有深切地同情。有“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高适《咏史》)之句。魏国派须贾、范雎出使齐国,出身魏国的范先生本来想有一番作为。齐王重范雎之才,赐给他银子,而没有给须贾,被魏国大臣须贾嫉妒。须贾诬范雎暗通齐国,将范雎一阵毒打,扔进茅厕,奄奄一息。范雎后来被人搭救,艰难脱险,逃往秦国,改名张禄,拜为丞相,帮助秦昭王成就一番大业。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穿着破衣拜见须贾。须贾看他可怜,送给他绨袍。当须贾知范雎是秦国丞相时,大惊失色,而范雎念他赠绨袍一事免其一死。京剧《赠绨袍》演的就是范叔和须贾的故事。

4、蔺相如

蔺相如由于出使秦国使完璧归赵,不辱使命,所以被封上卿,位在名将廉颇之右。老将军廉颇认为地位在其上,十分不服,处处与蔺相如为难。蔺相如以社稷为重,直到一旦将相不和,秦国必然趁虚而入。于是蔺相如处处忍让,好在廉颇醒悟很早,最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揭秘: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忍之人——个个成就不凡,令人敬佩!

5、张良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国公子张良曾经在博浪沙刺杀过秦始皇,后来亡命四方。张子房也想恢复韩国王室,可是手上无缚鸡之力,胸中没有点策之谋,恰巧遇到圯上老人黄石公,老人三次把自己的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回来,以试探这个后生的忍耐力,张良的表现果然让这位著名隐士很满意,老人遂授予他《太公兵法》和《素书》。凭此独门韬略兵法,张子房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给沛公出谋划策,为汉家天下建立了不朽功勋。

揭秘: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忍之人——个个成就不凡,令人敬佩!

6、朱买臣

汉代的儒生朱买臣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功名,妻子看他贫贱潦倒,舍他而去。但是买臣不改志向,坚持读书,甘于贫苦。买臣后来终于得到朝廷重用,妻子闻之羞愧自杀。京剧《马前泼水》演的就是这出。

7、韩信

“汉初三杰”之一,曾经仗剑游于街市,被无赖子弟欺负,令其从胯下穿过。韩信为了更高志向,不与之计较,受到胯下之辱。后来韩信被刘邦信任,拜为领兵元帅,被封齐王,在垓下击败项羽,成为一代名将。

揭秘: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忍之人——个个成就不凡,令人敬佩!

8、高洋

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年轻的时候曾不被人看好,因为他很愚讷。什么事情反应都很迟钝,所以常受人讥笑。可是谁知道他颇有心计,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时时处处保存实力,不作声张,真是大智若愚,一旦机会来了便励精图治大展宏图,高洋的确有机断之才,实现了一番作为。不过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高洋晚年凶相毕露,嗜杀成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9、娄师德

就是和狄仁杰同武则天的大周朝为官的名臣。“唾面自干”的成语说的就是他。他的弟弟要去任职,说道为人之道,说哥哥呀,我就是能忍,人家向我的脸上吐唾沫,我不计较,擦干就行了。师德说,不行啊弟弟,最好让唾沫自己干了。娄师德过人的忍让、超人的能力和特别的清廉,就连权倾一时、被武曌皇帝极为信任的狄公狄仁杰也敬他三分。

揭秘:中国历史上十大隐忍之人——个个成就不凡,令人敬佩!

10、武训

武训是清朝末年一个十分本分憨厚的山东青年农民,早年为人作佣工,受尽了不识字的苦。于是他开始沿街乞讨,朝起暮归,一锱一铢,积攒银两,立志创办学校,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也能够上学读书。武训一生奔走呼号,吃尽千辛万苦,终于感天动地,创办了义学。

常言道:百忍成金。《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八记载:“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 可见,纵然是要得高寿,不《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八记载:“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 不忍怎能可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