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玄武门遗孤,李元吉妻与子是如何被处理的?

玄武门遗孤,李元吉妻与子是如何被处理的?

初唐有兄弟不得同省为官的制度,相当于现代的亲属回避原则,在刘应道墓志铭中有所印证。刘应道在唐高宗永徽初年(公元650年)授官雍州(首都圈)华原县令,因他的二哥时任吏部侍郎,也在首都,所以对刘应道的任命不符合规定。转年,刘应道调任武功县令。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6年),刘应道调回首都担任司勋员外郎,不久调任吏部员外郎,又再次因二哥出任刑部尚书而调任洛州阳城县令。

【原文:永徽初,授雍州华原县令。时府君第二兄为吏部侍郎,旧制,兄弟不得同省,故此授非伦。移年,徙为武功县令。所在以仁爱闻。显庆二年,复入为司勋员外郎,俄迁吏部员外郎。又属第二兄拜刑部尚书,出为洛州阳城县令。】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二号死者李元吉年方24岁,但由于生前战斗力强悍,已经儿女成行。五个儿子同时殉难,还留下至少七个女儿。

玄武门遗孤,李元吉妻与子是如何被处理的?

隋唐英雄传的李元吉

根据其第六女、新野县主李令(字淑绚)墓志铭记载,遗孤由二叔李世民施恩给予供养【原文:恩加鞠养】。

李令的同父姐妹——归仁县主的墓志铭则记载,李元吉死后,归仁县主生活在宫中,由李元吉的遗孀杨氏抚养,归仁的生母“某姬”跟从杨氏,一起在宫里抚养女儿。【墓志原文:杨妃以亡姚之重,抚幼中闱;某姬以生我之亲,从(缺)阁内。】

深宫之中,经济并不窘迫,但这一家孤儿寡母同样生活在某种程度的监控之下。对于“玄武门”遗族来说,太极宫不是真正的家,而是“危疑之地”。寄人篱下,必须谨言慎行。【归仁县主墓志原文:……诚周于造次之间……行满於危疑之地。】

上述记载与李建成遗孀郑观音、闻喜县主李婉顺墓志铭的有关表述相互呼应,足以证明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的遗属都被安置在太极宫内,而李世民给她们的待遇可总结为八字方针:保障生活,限制自由。

玄武门遗孤,李元吉妻与子是如何被处理的?

归仁县主名不详,3岁就与生父天永隔。但她的人格并没有因此残缺不全。她长成一个德行出众、懂事明理的孩子,对嫡母和生母都很有孝心。

两位母亲洗漱,归仁在身边捧水、拎毛巾;母亲吃饭,归仁为她们盛饭、夹菜。

寒冬,归仁为母亲暖被窝;炎夏,归仁为她们打扇解暑。【墓志原文:奉盥饵於前厢,侍温凊於侧寝。二尊齐养……】

笔者猜想,她应该对两位母亲说过这样的悄悄话:“娘,不要怕。我来保护你们。没有了丈夫、没有了儿子,可是你们还有我……”

玄武门遗孤,李元吉妻与子是如何被处理的?

归仁的墓志铭

归仁的孝养必定抚慰了嫡母杨氏和生母某姬心灵的创伤。但儿女终归是要离开父母的。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20岁的归仁县主下嫁天水姜氏,丈夫是长道公姜謩的次子。可能正是在归仁结婚出宫前后,发生了一件非常尴尬的事。

据《新唐书》、《资治通鉴》的记载,李元吉的遗孀杨氏在守寡N年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李明”,生父,是归仁的二叔、李世民……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李明受封为“曹王”。剔除服丧等特殊情况造成的延误,李世民的儿子们通常4岁封王,据此倒推李明出生于贞观十八年。

杨氏孕育李明的时候,长孙皇后已去世七年左右,李世民曾以书面形式向谏臣魏徵倾诉,自己因痛失“嘉偶”等各种祸事而倍受煎熬,哀痛不止,尽管时光流逝,依然触目伤怀;丧妻以来,不时心神恍惚,乃至食不甘味、夜难成昧。【原文: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

本文无意讨论深陷丧妻之痛的李世民是怎样在弟媳杨氏那里寻找安慰的;反倒是杨氏,当时,她的年龄估计已在四十上下,人老珠黄,俗称“豆腐渣”,凭什么赢得见多识广、嫔妃如云的李世民青睐,成为长孙皇后辞世后,后宫唯一有生育的女人?

答案,可以从归仁县主身上找到。能够教养出归仁这样善良孝顺的孩子,相信杨氏和某姬也具备温善的品格、良好的修养。加上杨氏的年龄与长孙皇后相近,曾经有长长的交集,还有许多共同的回忆。应该是这些“内在美”对李世民构成了吸引力。

玄武门遗孤,李元吉妻与子是如何被处理的?

某版本长孙皇后

杨氏是出于自愿的吗?归仁县主如何看待嫡母与二叔的不伦关系?我们无从知晓。

不过,杨氏未能获得后宫名分,终究以李元吉遗孀、“巢剌王妃”的身份载入史册。李世民对“老来子”李明也没有给予特别的宠爱。据《旧唐书•列传第十四》记载,贞观十六年,李世民追封李元吉为“巢王”,谥号仍为“剌”,后又将李明过继给元吉为嗣……

【原文:太宗践祚,追封元吉为海陵郡王,谥曰剌,以礼改葬。贞观十六年,又追封巢王,谥如故,复以曹王明为元吉后。】

看来这段熟年之恋维持的时间不太长,烈火烧尽就渐趋渐冷了。不过,由于和杨氏有过深入的交流,李世民对玄武门遗属的命运有了更多的换位思考,对她们的态度进一步柔化。

具体表现在贞观二十一年,归仁县主的生母某姬去世,李世民下诏举哀,并降旨对悲伤过度、七天没有好好进食的归仁表达亲切的慰问。【墓志原文:贞观廿一祀,丁某忧,爰有中诏,称哀内府……绝浆过乎七日,泣血周乎四序……孺慕之哀,攀紫宸而思越。虽圣怀喻旨,帝筒相寻,而积痛涚酸,天情殆殒。】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八月六日病逝,归仁县主逝世,终年44岁。她的丈夫和儿女悲痛不已,邀请王勃撰写《归仁县主墓志铭并序》——对,就是初唐四杰之首,创作出《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那一位。我们不知道他别的诗文不要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烂熟于胸就行了。

——李世民是笔者所欣赏的历史人物,文治武功,彪炳史册,贞观之治,传颂千秋;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对兄弟、侄子采取极端手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确实是形势所迫。而玄武门之变本身的残酷血腥和悲剧性,如同大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小人物,也许最终都注定要被遗忘在浩瀚长河中了吧......

墓志铭系列:从有史记载的一些墓志中还原一个历史小人物的人生,寻回对于那个朝代最真实的记忆,暂定周更。

【作者介绍:细雨丝竹(又名浅樽酌海、井飞鸟),法学毕业,金融从业者,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痴、考据癖。三观正、兴趣多。以“浅樽酌海”笔名创作的长篇小说《神探王妃》(暂名)已签约出版,继续创作中(部分连载于晋江),长篇历史散文《鱼玄机》(暂名)筹备中。】


往期目录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有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