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品讀秦史02|這父子倆,看到少年的嬴政,驚呼“奇貨可居”

歷史事實表明,當秦王贏政君臨天下的時候,贏秦兼併六國已是大勢所趨。然而,大勢所趨只能說明秦已具備了兼併六國的客觀條件,是一種可能性。把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性,則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秦王贏政出色地完成了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

品讀秦史02|這父子倆,看到少年的嬴政,驚呼“奇貨可居”


正當秦、趙兩國軍隊在長平地區對峙作戰的時候,一個孤獨的秦國王孫卻在趙都邯鄲的街頭上徘徊漂泊。

品讀秦史02|這父子倆,看到少年的嬴政,驚呼“奇貨可居”


他姓贏,名叫異人,是秦昭襄王的孫子,安國君太子柱(即後來的秦孝文王)的兒子,前幾年被作為“質”送來趙國秦安國君太子柱總共有二十多個兒子,異人既非長子,其親生母親夏姬又因色衰愛弛,失寵於太子,所以這個為質於異國的厄運便不可避免地降臨到他的頭上。

自從異人來到趙國後,秦國上下好像也忘記了還有這樣一個王孫在趙國充當抵押品,不但不接濟一些錢財,而且還頻頻向趙國發動戰爭,使異人的處境更加險惡。好在趙國君臣明白異人只是一個失寵的王孫,一刀殺了他,不足以在秦國引起強烈震動,更解不了對秦國的深仇大恨,因此倒也沒有十分難為他,但時時冷嘲熱諷、頓頓殘羹剩湯也就成了家常便飯。“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史記·昌不韋列傳》)這是史書對異人在趙國窮困潦倒生活的真實描寫。

品讀秦史02|這父子倆,看到少年的嬴政,驚呼“奇貨可居”


一天下午,異人的車隊進入邯鄲城中。城中的市民百姓聞知秦王派來的人質來到趙國,無不歡呼雀躍,前來圍觀。市民百姓們深知:兩年前如果是秦軍攻人邯鄲,有誰能保全性命,活至今日?然而,秦兵敗走了,今日遣派人質前來,又怎能不令市民歡呼慶幸,高興之餘,市民們又有誰不想看一看這位充當人質的“王孫”究竟長得一副什麼模樣呢?

品讀秦史02|這父子倆,看到少年的嬴政,驚呼“奇貨可居”

在圍觀的人群中,有一位頗有君子風度、衣冠不凡的人,他在凝視片刻之後,竟脫口口說道:“此奇貨可居!”

從此,贏異人久已冷落的門口便常停放了一輛豪華的馬車,並不寬敞的府中常來常往了一位熱心的朋友。

異人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位街頭邂逅的中年富商給他帶來的不僅僅是同情和憐憫,金錢和美姬,而且使他早已如死灰一般的心靈中重新燃起了回國的希望,使他看到了那過去難忘更難求的神聖輝煌的秦國王冠。

這位富商姓呂,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在韓國陽翟(今河南禹縣)坐地經商,是一位“家累千金”的富商大賈。他也時常“販賤賣貴”,往來於列國之間,因此洞悉大局變化,熟知各國內情。長期為為銖之利而風裡來雨裡去的艱辛生涯,各國普遍賤商抑商的法令條文和處處關卡,都使得這位富商對自己所從事的行當產生了一種深深的倦意。他非常羨慕王侯貴族們居必高堂華屋、食必膏粱美味、行必前呼後擁的豪奢生活,他也十分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手持權力的魔棒來驅使國民,指揮千軍。

品讀秦史02|這父子倆,看到少年的嬴政,驚呼“奇貨可居”


可自己畢竟只是一個有財無勢的商人,怎樣才能使這些夢想變為現實呢?呂不韋聰明絕頂的腦袋裡日夜盤算著各種計劃,焦灼不安地等待著難得的機遇。當他在邯鄲遇到窮困潦倒的秦國王孫異人之後,立刻覺得此人“奇貨可居”,自己投機政治的希望就係在異人身上。

據《戰國策》記載,呂不韋在有意結識異人之後,曾徵詢過他父位同樣精明、奸狡的商人的意見。當然,父子兩人的談話,總是三句不離本行,自始至終都貫徹著“生意經”,充滿了“銅臭味”

呂不韋問:農人耕田之利,能有幾倍?

其父日:十倍。

昌不韋又問:商賈販賣珠玉之利,可有幾倍?

其父曰:百倍。

呂不韋緊接著又問:若扶立一國之君,其利能有幾倍?

其父驚歎道:那就獲利千萬倍,不可計數了!

父親見解竟然與自己完全相同,呂不韋心裡高興極了。他告訴父親,他要把千金家產都作為賭注押在秦國王孫異人身上,做筆一本萬利的大生意。

從結果上看,是個雙贏的結局,兩個人各取所需,不知道,年紀輕輕的嬴政,是否知道自己和江山,已然成了呂氏父子的商品和賭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