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古代科举高考没有准考证照片,怎么识别考生的真伪?

科举制度自从隋唐创立以来,初衷是为国家输送一大批的治国人才,从而一直延续至今,而且还被许多国家所效仿。如今现在的高考更是根据古代科举演变而来的,在科技不怎么发达的清朝,古代学子都是怎么高考的?

古代科举高考没有准考证照片,怎么识别考生的真伪?

在清朝时期,如果一个孩童想要读书当官,会经历许多的考试,考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块。最基础的考试是童试,应试者不论年纪大小均称为童生,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分别由知县、州府和各省学政主持,通过院试的生员称为秀才,算是进入士大夫行列。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考中秀才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古代科举高考没有准考证照片,怎么识别考生的真伪?

通过童试的生员后会有入学读书的资格,可以在州府承办的学校里读书,成绩合格即可参加乡试,通过乡试的生员称为举人,举人便有了做官的资格,一般作为候补官员,如果遇到官员退休或是官员人手不足情况,举人可以补录为官。举人在往上一级是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考中的则为进士,可谓是人中龙凤。

古代科举高考没有准考证照片,怎么识别考生的真伪?

由于读书科举为做官,因此古代的科举作弊也非常多,让人代考的、夹带纸条的、贿赂主考官的等等,因此为了防止作弊,古人也想了许多方法。当学子准备考试时,会把学子聚集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不与外界联系直到考试结束,而且在考试前会让学子洗浴去除晦气,并且搜查学子的衣服口袋,甚至连内衣内裤都要检查,防止出现夹带的情况。

古代科举高考没有准考证照片,怎么识别考生的真伪?

由于古代没有照片,为了能确保学子的真实性,在学子报名的时候,会严格记录学子身上的外貌特征。比如脸上在什么位置有痣,身上什么位置有伤疤,脸型身材都统统记录清楚,并且在考试前会复核学子的家庭籍贯等信息,并且会派人抽查识别学子相貌,确保学子的身份真实。

古代科举高考没有准考证照片,怎么识别考生的真伪?

对于那些作弊的学子,一般会清理出考场,并且带上枷锁在考场外示众,对于情节特别恶劣的,会革除学子已取得的秀才、举人身份并判刑坐牢,或者脸上刺字充军发配边疆,清朝初期的丁酉案可谓是显示清政府的防作弊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