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天底下那麼多宮保雞丁,為啥他家最出名?

天底下那麼多宮保雞丁,為啥他家最出名?

在面對一道菜的時候,居然也會有“訪古”的感受。

就像在菜入口的一瞬間,彷彿看得見長袖善舞、賓客盈門,舞臺上百轉千回,奼紫嫣紅。

轉過身,不過是紅塵風流,盡作塵與土。

1

如果不是梅蘭芳,大約峨嵋酒家沒有那麼大的名氣。

如今,峨嵋酒家牌匾旁邊,依舊是梅蘭芳的大名。因為他的加持,這道菜至今盛名不絕,順帶也帶火了一個館子。

就像那個冬日的中午,我坐在峨嵋酒家的對面——對面有個小店,只賣宮保雞丁等峨嵋酒家招牌菜和一些經典菜,做成套餐,方便附近年輕人來吃。

天底下那麼多宮保雞丁,為啥他家最出名?

和對面華樓廣廈比,這種簡單方便的快餐形式,顯然更適合大多數年輕人和附近上班族,所以直到中午,顧客依然絡繹不絕。

這邊的快餐,還有咖啡等飲品,外牆上,也有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的親筆題名,喝著咖啡等著上菜,對面樹蔭下,略帶古舊的酒店和題字,藍天底下,人影來回——彷彿是遠遠隔著看戲臺,有一點濛濛離離的不真實感。

2

峨嵋酒家是北京川菜老字號,創建於1950年。開飯館兒的,是一位四川名廚,伍鈺盛。解放初期,他來北京開飯館,飯館鄰著戲院,梅蘭芳時有光顧。

這麼大的名人光顧一家小店,伍鈺盛自然不敢怠慢,每次梅蘭芳來到店裡,他都親自下廚。

梅蘭芳的口味,以清淡的淮揚菜為主,但他既愛北京的傳統小吃,也愛吃川菜裡的宮保雞丁。不過因為要唱戲保護嗓子,他的飲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天底下那麼多宮保雞丁,為啥他家最出名?

考慮到梅蘭芳的情況,伍鈺盛就為他量身定製:用小公雞的雞腿肉代替雞胸肉做了一道宮保雞丁,爽滑鮮嫩,質感彈牙,味道更是隻見紅油不見汁兒。

梅蘭芳一嘗——先是酸甜,後是鹹鮮,這味道絕了!他高興之下,還為飯館親筆提寫了店名。

那時峨嵋酒家門臉小,餐廳條件也簡陋。伍師傅總覺得心裡有點“對不住”。一次梅蘭芳的幾句話讓他化解了尷尬:我是來吃菜的,又不是吃桌子、凳子。

天底下那麼多宮保雞丁,為啥他家最出名?

因為梅蘭芳的鐘愛,“峨嵋派川菜”自此更聲譽大振。郭沫若、老舍、趙樸初、馬連良、齊白石等都成了常客。

3

如今,店裡主打新式川菜,招牌菜也有幾個,但打眼一掃,幾乎每個來店裡吃飯的人,都會點上一份宮保雞丁。

他家的宮保雞丁,乍看和其他差別不大,紅油較多,入口帶酸甜又不過分甜,非常特別的是雞肉極其鮮嫩,就算是帶著雞皮也完全不影響口感,因為大部分宮保雞丁做的時候用的是雞胸肉,而他家特色是既嫩又滑爽的仔公雞的腿肉,所以入口不肥不柴;和我們常吃的宮保雞丁不同的是,他家的裡邊不是放花生米,而是放腰果(雖然我們覺得還是花生米更標配些)。

天底下那麼多宮保雞丁,為啥他家最出名?

吃的時候,果然是“只見紅油不見汁”,然後五味“層出” :先甜,後微酸、略有椒香,鹹鮮還稍帶點麻口。

想想看,其實這樣帶著酸酸甜甜的“小荔口”,既有川菜的精髓,又不至於麻辣地破壞嗓子,才能成為梅蘭芳的最愛吧?

天底下那麼多宮保雞丁,為啥他家最出名?

而我們不遠千里來吃,似乎還真不是為了一盤如今已經隨處可見的宮保雞丁。只是還得感謝這盤菜,它們就像這座城市的那些老建築一樣,見證著那些逝去的絕代芳華。

4

在這個以宮保雞丁聞名的餐館,還有一個特別之處——讓你瞬間瞭解宮保雞丁這道菜的來歷。

在餐館外牆上,梅葆玖題字的地方,寫的是“丁宮保”。

天底下那麼多宮保雞丁,為啥他家最出名?

說起宮保雞丁這道人人皆知的菜,發明者是清咸豐年間的丁保楨,他曾被被加封為“太子少保”(尊稱宮保),當時人們都尊他為“丁宮保”。 而這道菜,也自然被叫成了“宮保雞丁”。

嗯,感覺以後再也不會寫成“宮爆雞丁”了。

天底下那麼多宮保雞丁,為啥他家最出名?

文 | 李肖肖 編 | 阿南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654期匠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