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讓康熙御駕親征三次的噶爾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付遵毅


農耕政權和遊牧部落的鬥爭,在古代一直存在。只要遊牧民族不團結,對於農耕政權的影響不大。但是,如果遊牧民族出現一位能統一各部落勢力的領袖。那麼,對於農耕政權,將是一個致命的威脅。

蒙古族自從元朝以後,就四分五裂了。直到格爾丹的出現,蒙古衛拉特部落重新統一。噶爾丹作為準噶爾部(衛拉特蒙古的一支)的首領1,於1676年打敗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建立了準噶爾汗國。格爾丹把鬆散的衛拉特聯盟,變成了“國家”。

並且,五世達賴喇嘛還贈予噶爾丹 “噶爾丹博碩克圖汗” 的稱號。舉行大典的時候,喀爾喀札薩克圖汗成袞也前來參加。

本來蒙古族和滿清是僕從關係,這一下就變成了兩個國家。所以,清朝說噶爾丹對抗清朝是叛亂。

突然間,清朝西北全部失去控制了。這三個部落統治地區加起來跟清朝統治地區大小差不多了。而且,自古在與遊牧民族的戰爭中,中原政權不佔優勢。

因為,遊牧民族機動性好,你派兵過去了,都不一定找到人。你剛撤走,他就又回來騷擾邊境,甚至威脅中原腹地。蒙古騎兵一般每人兩三匹馬輪換,噶爾丹就曾直接威脅到烏蘭布通地區!到北京也就四五天路程了。

噶爾丹統一準格爾以後,開始出兵征服了西方的哈薩克汗國。後又派兵和清朝爭奪原漠南、漠北,在1690年,攻入喀爾喀,長驅東進,直取烏珠穆沁。然後,噶爾丹在赤峰附近的烏蘭布通南下。這時候,已經緊逼北京!400公里,騎兵四五天就能到。

喀爾喀諸部各首領,聯名請康熙出兵。康熙帥兵親征,在烏蘭布通與噶爾丹交戰。擁有重型火炮的清朝軍隊,打敗了噶爾丹的“駝城”戰術。康熙三十五年和三十六年,康熙又兩次親征。最終,康熙三十七年,噶爾丹死了,康熙才鬆了一口氣。

遊牧民族尊重能征善戰的英雄,只要噶爾丹一天不死。噶爾丹都有可能再重頭再來。所以,康熙才會如此重視噶爾丹。康熙知道噶爾丹死訊後,曾激動地跪謝天地。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噶爾丹是在繼成吉思汗之後,蒙古族人中的傑出人物,一生都在和清廷爭奪天下,夢想重現鐵木真時期的輝煌,成為清朝政府最大的麻煩。康熙皇帝曾三次御駕親征,才終於把他打敗。那麼,噶爾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噶爾丹)

一、噶爾丹是準格爾部族人心中的“神”。

噶爾丹是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的第六個兒子。他出生的前一年,格魯派的第三個溫薩活佛羅卜藏丹津札木措曾向其母玉姆許諾,他死後將藉助玉姆的身體投胎轉世。

1644,羅卜藏丹津札木措活佛去世後的第二年,玉姆恰好生下了噶爾丹。因此,噶爾丹一出生就被認定為溫薩活佛。

在噶爾丹還很小的時候,格魯派僧眾就將噶爾丹迎往西藏,開始了系統的佛教文化的學習。

1656年,12歲的噶爾丹在西藏受到了達賴喇嘛的接見,拜札什倫布寺四世班禪為師。6年後,四世班禪去世,噶爾丹回到西藏,投入到了達賴喇嘛的門下,繼續深造。經過班禪和達賴喇嘛的精心培育,噶爾丹的佛學造詣遠近聞名,佛學知識淵博深厚。

17世紀時期的西藏,還處在政教合一的時代,班禪和達賴,既是宗教領袖,也是西藏政務的最高統治者。噶爾丹師從於班禪和達賴,集佛學大成於一身,無疑就是西藏僧眾心目中的“神”。這樣的身份為他後來的統一大業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平定內亂,圖取其意)

二、噶爾丹具有很強的政治軍事能力。

1666年,經過10年學習的噶爾丹回到了準噶爾部,協助哥哥僧格管理部族事務。四年後,部族內部發生了軍事政變,僧格被同父異母的哥哥車臣汗殺害,整個準格爾部陷入了內戰之中,一片混亂。

此時的噶爾丹敏銳地抓住了掌握部族權力的機會,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振臂一呼,收攏了僧格的舊部,迅速平定了叛亂,成為了準噶爾部的首領。

據說,他在平叛期間,曾率領區區20人就臣服了車臣汗的數萬叛軍,就是因為對方知道他是溫薩活佛,以致看到他時“眾審視驚喜,下馬羅拜為神”,不戰而降。

成為準噶爾部的首領後,26歲的噶爾丹野心急劇膨脹,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盼望有朝一日能成為成吉思汗一樣的英雄。因此,他隨後放棄了溫薩活佛這一身份,投身於統一蒙古的征程中。

在其後的數年時間裡,噶爾丹先後降服了葉爾羌汗國、喀什噶爾、哈密、吐魯番、阿克蘇等部落,一統天山南北,成為了蒙古族最強的部落。但噶爾丹並未就此止步,他繼續東征,率兵進攻漠北,迫使喀爾喀蒙古部舉族南遷。

至此,準噶爾部的擴張達到了鼎盛,遼闊的疆域不僅覆蓋新疆全境,還包括整個外蒙,甚至將整個青藏高原納入了準噶爾的版圖,以致噶爾丹向康熙提出“聖上君南方,我長北方”的要求。

(康熙親征)

三、噶爾丹是康熙帝一生的強勁對手。

噶爾丹的迅速崛起,無疑對清廷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康熙帝在成功地平叛三藩之亂、解決了臺灣問題後,終於騰出手來,決定親征噶爾丹,解決大清西北的嚴重危機,這才有了康熙帝三徵噶爾丹的事件。

1690年,雙方大戰於烏蘭布通。康熙出兵兩路,撫遠大將軍福全率軍左出古北口;安北大將軍常寧率軍右出喜峰口,康熙居中指揮。這一戰消滅了噶爾丹近萬精銳騎兵,迫使噶爾丹率殘部逃往漠北。

1696年,康熙屢次要求噶爾丹訂立盟約被拒,噶爾丹還揚言將從沙俄借鳥槍兵六萬,進攻邊境。康熙忍無可忍,再次發兵征剿。

康熙帝此次兵分三路夾擊,薩布素進兵東路;費楊古從西路出兵,堵截噶爾丹的退路;康熙帝親率中軍,從獨石口出發。噶爾丹望風而逃,不戰自潰,在昭莫多和費楊古狹路相逢,雙方一場鏖戰,噶爾丹大敗,只率數十騎狼狽逃去。

1697年,康熙第三次率軍度過黃河御駕親征,此時的噶爾丹已窮途末路,其長期盤踞的根據地伊犁被侄兒策妄阿那布坦佔領,手下親信也紛紛降清,噶爾丹回天乏術,自殺身亡。

總體上看,噶爾丹雖然最終敗給了雄才大略的康熙,但仍不失為一位志向遠大的草原梟雄。


張生全精彩歷史


簡單的說,噶爾丹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遊牧民族首領,帶領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在西域建立了統治區域很大的準噶爾汗國(包含今天的新疆和中亞國家很大部分區域)。但準噶爾汗國政治結構不穩定內部矛盾深重,噶爾丹帶兵向蒙古高原擴張時,後方西域的準噶爾汗國被人篡奪,噶爾丹帶領的殘部在清帝國和準噶爾汗國兩大強國夾擊下最終失敗。康熙的三次親征,就是清帝國和準噶爾汗國共同消滅噶爾丹殘部過程中,清帝國方面的軍事行動。

(噶爾丹)

噶爾丹生於1644年,是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的一位王子,不到10歲的時候,被認定為西藏尹咱呼圖克圖的第八世化身,成為一位仁波切,到西藏班禪和達賴處學佛法。1670年,噶爾丹26歲的時候,還俗迴歸準噶爾部,在準格爾部的權力鬥爭中取勝,成為新的首領。其後噶爾丹帶領準噶爾部不斷擴張,到1688年左右,噶爾丹帶領準噶爾部建立了雄踞西域的準噶爾汗國,統治了今天的新疆和中亞地區很大部分區域,一個新的遊牧帝國形成。

1688年,噶爾丹率軍三萬進軍喀爾喀蒙古(喀爾喀蒙古大致包含今天的蒙古國),噶爾丹的進軍取得了很大勝利,橫掃喀爾喀蒙古。但這時候,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佔據了西域地區,成為準噶爾汗國新的統治者。噶爾丹失去了後方大本營,準噶爾汗國也成為噶爾丹的敵人,噶爾丹成為一隻流落在外的孤軍。策妄阿拉布坦也聯繫清政權,商議準噶爾汗國和清帝國共同對付噶爾丹。

(策妄阿拉布坦)

處境困難的噶爾丹此時只佔據漠北蒙古西部的一小塊科布多地區(主要在今蒙古國西部)。1689年,噶爾丹率兵2萬再次出征喀爾喀蒙古。1690年6月,噶爾丹追擊喀爾喀蒙古的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深入到漠南蒙古,並在烏爾會河之戰中大敗2萬多清軍,之後直抵距離北京只有700裡的烏蘭布通。

1690年七月,清軍出兵十萬分路討伐噶爾丹,康熙皇帝也御駕親征。這是康熙第一次親征。雙方最後在烏蘭布通大戰。康熙在途中患病,坐鎮後方,未抵達戰場。此戰噶爾丹兵力兩萬,清軍六至七萬人,且後續兵力還有很多。烏蘭布通之戰在戰場上雙方未分出真正的勝負,從現在的研究看,清軍戰場損失更大,國舅佟國綱中槍身亡。但噶爾丹在兵力遠小於清軍且各路清軍不斷趕來情況下,未能徹底大勝清軍的噶爾丹只能選擇退兵。退回漠北途中,噶爾丹軍發生嚴重的瘟疫,損失慘重,2萬人只剩數千人。噶爾丹自此失去再次進軍漠南的能力。

1696年和1697年,康熙又連續兩次親征,徹底消滅了噶爾丹勢力,噶爾丹也在康熙第三次親征時病死。

需要說明的是,康熙三次親征,但其本人都沒趕上大戰,第一次親征患病坐鎮後方,第二次則其所在部隊未捕捉到噶爾丹軍,第三次則未經大戰。

噶爾丹本人算得上游牧民族的一代雄主,是準噶爾汗國的創建者。但其對陣康熙時,其實已經是失去根據地的一隻孤軍,只要清軍這邊沒有特別大的失誤,讓噶爾丹少量兵力在決戰中奇蹟般的徹底摧毀清軍一隻十萬人級別的精銳重兵集團,噶爾丹的最終失敗懸念並不大。

噶爾丹的實力雖不足,但以其曾經創建準噶爾汗國的雄才大略,只要其還未死,都存在著重新崛起的可能性,康熙堅定的遠征徹底消滅噶爾丹,也是去除了一個隱患。

最後說下噶爾丹為何在與清軍作戰中表現中極高戰鬥力。和一般的遊牧民族騎兵為主不同,準噶爾汗國積極學習西方新的先進軍事技術,有規模不小的火槍和火炮。烏蘭布通之戰中,噶爾丹軍的火槍兵用排槍給清軍騎兵造成很大損失。可以說,在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和組織方面,噶爾丹軍比清軍做的更好。噶爾丹軍的火槍運用水準,康乾時代的清軍從來沒有達到過。

但火器時代的來臨,標誌著戰爭對抗最後取決於人力和物力的比拼,遊牧民族傳統的軍事優勢已經消失。即使準噶爾在火器使用上有著高於清軍的水準,但最終在清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兩大勢力的夾縫中,不可能有美好的未來。遊牧民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仁勇校尉


電視劇《康熙王朝》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劇中大清帝國與準噶爾汗國的交鋒堪稱經典,康熙與噶爾丹的爭鬥驚心動魄、藍齊兒與噶爾丹的愛情賺足眼淚……

不過,電視劇總歸是藝術產品,跟史實還是有不少出入。康熙與噶爾丹的交鋒遠比電視情節要複雜,大清格格藍齊兒更是1個虛構人物,留下歷史烙印的噶爾丹女人是“碩皙敢戰,披銅甲,佩弓矢”的阿奴可敦。

噶爾丹既是準噶爾部的首領,這個部落是蒙古衛拉特四部之一,他們明朝的時候叫“瓦剌”,元朝的時候叫“斡亦剌部”,也是成吉思汗口裡的“林中百姓”。

噶爾丹是怎樣一個人?作為著名的梟雄人物,他並非寥寥數語可以說清楚,不過大體的脈絡可以理一下。

噶爾丹出生在綽羅斯家族,他的家族名人不少,但很少為中國人熟知。製造“土木堡之變”,俘虜明英宗朱祁鎮的也先,就是噶爾丹的先祖。這個家族還出了蒙古族女英雄——滿都海哈屯,她是達延汗的皇后,是北元復興的核心人物。

登上歷史舞臺的第1個身份,噶爾丹走的不是尋常路,一生下來就被視為佛教“轉世靈童”。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噶爾丹出生之前,西藏格魯派高僧溫薩三世活佛正在準噶爾部弘揚佛法,他在衛拉特牧區傳教多年,受到牧區首領、民眾的高度信任。

1643年,溫薩三世準備啟程返回西藏拉薩,卻被噶爾丹的母親攔住馬頭。她虔誠的要求活佛,賜給她1個兒子,遭到拒絕。於是,這個叫“尤姆哈噶斯”的女人,就希望活佛能轉世為她的兒子……

如此懇切的請求,讓溫薩三世不好再拒絕,就只好應允來世當她的兒子。溫薩三世回到拉薩,不久就圓寂離世,而尤姆哈噶斯1年後就產下1子。人們奔走相告,說噶爾丹就是溫薩三世的轉世……

拉薩方面很快就派人來到準噶爾部,宣佈承認噶爾丹轉世靈童的身份,並冊封他為“溫薩四世”活佛。後來,噶爾丹能夠極速統一衛拉特諸部,跟他的佛教號召力有很大關係。

1656年,12歲的噶爾丹遠赴拉薩深造佛法,老師都是頂級牛人,先師從四世班禪、後求學五世達賴。噶爾丹在拉薩,一邊學習佛法、一邊舞槍弄棒,練就一身文武本事。

差不多呆了10年,噶爾丹重新返回準噶爾部,他的哥哥僧格遭暗殺,讓噶爾丹登上首領位置。藉助替僧格復仇的過程,噶爾丹剷除準噶爾部的內部障礙,樹立起自己的集權威信。

噶爾丹不甘當1名部落首領,而是志在統一蒙古諸部,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經過數年血戰,他統一蒙古衛拉特四部,被五世達賴冊封為“丹津博碩克圖汗”。

此時的準噶爾部,升級為準噶爾汗國,汗王噶爾丹積極擴軍拓土。他採用典型的“兩手抓”,一手打外交牌,派人通好2個大國——沙俄、清朝;一手軍事擴張,先滅掉髮源於察合臺汗國的葉爾羌國、再侵吞哈薩克汗國的土地。

在噶爾丹的領導下,準噶爾汗國侵略成性,隨著勢力的增長,他看上東邊的蒙古漠北三部。當時漠北三部內部矛盾重重,其中的札薩克圖汗部早已經投靠噶爾丹,攻打土謝圖汗部、車臣部只需1個藉口,而這樣的理由並非難事。

1688年,噶爾丹親率3萬大軍東進,很快佔據漠北地區。札薩克圖汗部、車臣汗部被迫退到漠南地區,尋求清朝的保護。噶爾丹本來打算興兵進入漠南追殺,不幸的是國內發生內亂,造成重大事變……

原來被羈押在伊犁城的原葉爾羌汗國貴族發動叛亂,噶爾丹不得不帶領軍隊回去平叛,幸運的是侄子策旺阿拉布坦果斷平息事變,不幸的是噶爾丹疑心策旺阿拉布坦。策旺阿拉布坦是前首領僧格的長子,當年年幼才讓叔叔噶爾丹接管大權,現在英武身姿讓噶爾丹感到擔心……

噶爾丹派人毒殺策旺阿拉布坦敗露,直接導致鼎盛期的準噶爾汗國分裂,策旺阿拉布坦在西邊自立,噶爾丹沒有回師討伐而準備與康熙大戰。

經歷烏蘭布通之戰、昭莫多之戰,噶爾丹勢力大大受損,妻子阿奴可敦、重臣戴巴圖爾宰桑等人皆戰死。

無奈的噶爾丹帶著數千殘部,流落在科不多一帶,西部國土被策旺阿拉布坦佔據、北部通道被世仇部落掌控、東部是清朝大軍、南部的回回人已經投靠康熙。他想潛逃西藏,在清朝的壓力下,昔日的同學兼西藏掌權者第巴桑結嘉措拒絕了他……

走投無路的噶爾丹只能流浪,儘管如此他還是沒有接受康熙的招降,過著缺衣少糧的生活。前途的絕望,讓噶爾丹的部下心生不滿,他們成批成批地跑向清軍駐地投降。1697年三月,康熙失去最後的耐心,發兵剿滅噶爾丹殘軍。結果,噶爾丹的女兒鍾繼梅帶著部眾來歸降,而噶爾丹已經於三月十三日病死。

縱觀噶爾丹的起伏,無愧是草原上的大人物,本身文武兼備,帶著準噶爾汗國走向強盛。可惜,戰略眼光欠缺,選擇沙俄都惹不起的康熙皇帝開戰,以至於國破身亡。對於他,你會做出什麼評價呢?歡迎評論……


子屠龍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忽悠,覺得噶爾丹可能只是一個蒙古小部落的叛亂首領,一方叛軍頭目,似乎與諸多土司王公無兩樣。

但實際上,噶爾丹是17世紀東部亞洲最有權勢的三個君主之一,這三個君主分別是沙俄的彼得一世,滿清的康熙,還有就是準噶爾汗國的大汗,噶爾丹。

準噶爾汗國在歷史書上幾乎消失,但是在它強盛時期,其領土疆域甚至不比同時期的清王朝差,在葛爾丹時期就已經進佔甘肅,青海,新疆,哈薩克斯坦及烏茲別克斯坦的廣大地區,人口在五百萬之間。

這樣一個大型遊牧帝國的君主,你說值不值的康熙親征?

事實上,清與準噶爾的戰爭整整持續了70多年,從康熙時代一直戰爭到乾隆時代,

1759年,清軍平定支持準噶爾的大小和卓叛亂,在乾隆的命令下殺盡準噶爾高過車輪的男子,徹底滅掉了這個民族,在歷史上只留下了一個盆地的地名,至此,天山南北歸清朝所有。


扣毛


根據暢讀文研院發現,康熙御駕親征出於三個原因:最重要的是噶爾丹自稱“活佛”,所到之處望聲歸降,康熙必須御駕親征,用“皇帝”之名挫其銳氣;其次噶爾丹勢力範圍太大,曾達七百多萬平方公里;最後沙俄覬覦大清領土,培養噶爾丹為代理人,康熙御駕親征,直接打破沙俄幻想。

噶爾丹發跡正是利用自己的“活佛”身份,根據記載:

西藏黃教派人到準噶爾認定噶爾丹為西藏尹咱呼圖克圖的第八世化身,將不到10歲的噶爾丹請到西藏班禪和達賴處學佛法。

噶爾丹學成後,被班禪五世派到蒙族區傳教,傳播黃教。沒想到,準噶爾內部發生叛亂,噶爾丹得到達賴允許而還俗,利用自己“活佛”身份,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平定叛亂,隨後不斷對外擴張。

隨著噶爾丹勢力變大,開始覬覦大清北方領土,寫信給康熙:

“聖上君南方,我掌北方,君意以為如何?”

如此赤裸裸的挑釁,康熙決定御駕親征。而且,噶爾丹利用“活佛”身份,勢力達到七百萬平方公里,整個大藏區都認噶爾丹這位“活佛”,嚴重影響、威脅到大清在邊疆的統治地位。

噶爾丹面對清軍,準備用“活佛”身份故伎重演。但大清回道:哪個活佛不是皇帝封的?!皇帝在此,還不投降!用皇帝之名挫其銳氣,完勝。

後來噶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下,捲土重來,康熙再次親征,不僅打敗噶爾丹,更是打破了沙俄的陰謀,即中國古話“攘外必先安內”。


五味社


在康熙繼位後,首先面臨的就是執政地位不牢、朝政全被四大輔臣把持;康熙然後用計謀除掉了鰲拜,其實史書上說這根本不足為慮?為什麼?有的歷史學者說,這就是孝莊太后留給年輕的皇帝投名狀,讓康熙立威用的,從現實意義上看,確實達到了效果。

康熙初年,經過連年的征戰,中國百姓是民不聊生、百廢待舉;從皇帝的角度來考慮的話,大清江山沒有得到完全而得統一。有明朝遺留的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三藩;又有寶島臺灣未收復;還有西北蒙族葛爾丹叛亂;當然這都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並不是同時出現。康熙帝在位61年做過的大事當屬這三件。

據史書記載,葛爾丹是準格爾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經過連年的征戰和討伐。準格爾在葛爾丹在位時最大面積達到了驚人的700多萬平方公里,什麼概念?那日本對比的話,就是相當於20多個現在日本國土的面積;而當時的蒙古則被康熙視為自己的領地,在滿清八旗沒有入關之前,就有女真族和蒙族通婚聯盟的先例,著名的孝莊太后就是蒙族人。

可見當時的葛爾丹實力有多強大,在內憂外困之初,康熙帝為了能穩住西北這隻餓狼,就把自己最心愛的藍齊兒格格下嫁給了葛爾丹,以此來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收復臺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收復臺灣後,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消滅葛爾丹,因為葛爾丹也是傑出的一位汗王,兩山不容二虎,早晚必有一戰。

葛爾丹也深知康熙帝把心愛的藍齊兒格格下嫁給他是為了爭取時間,所以在康熙收復臺灣期間,也是四處征討,以壯大自己的實力來對抗康熙;等到康熙收復臺灣後,葛爾丹的實力已經是大大的增強,不但征伐各個蒙古部落,有時候還騷擾大清內地,使得康熙帝不得不加緊對葛爾丹的軍事討伐。

康熙帝二十七年(1688年),葛爾丹又大舉進攻喀爾喀部落,這個部落四處逃散,並派人向康熙帝救急,忍無可忍的康熙帝與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決定親征葛爾丹,葛爾丹大敗,狼狽逃竄,逃回 科布多(今蒙古吉爾噶朗圖)時只剩下數千人。被康熙帝打敗後的葛爾丹並沒有死心,大量徵召散亡人員,準備再次東山再起。康熙帝二次親征於康熙三十六年再次打敗葛爾丹,葛爾丹身邊已無用兵之將,服毒自殺。


歷史志


噶爾丹是清朝康熙時期蒙古準格爾部的首領,蒙古準格爾部在他手上吞併了漠北和漠西的很多部族,極盛時期的準格爾汗國幾乎成為跟大清朝平起平坐的國家。曾經攻入甘肅、寧夏和內蒙地區,一度威脅到大清朝北京城的安危,成為康熙的心腹之患。

噶爾丹此人有好多稱號,佛祖弟子的活佛轉世、靈異者、博碩克圖汗(持教掌管國家的王)、成吉思汗後裔(不知道是真是假)。此人兒童時期成為西藏黃教認定的轉世靈童,成為四世班禪和五世達賴的座下弟子。在掌管準格爾部之前,噶爾丹就已經獲得了西藏的全力支持;又由於對沙皇俄國的友好態度,也獲得了沙俄的支持。

1670年,噶爾丹的哥哥僧格在準格爾部的權力鬥爭中被殺,得到沙俄和西藏支持的噶爾丹一舉搶到準格爾部的統治權。這個時候大清朝和康熙正在為平定三藩的戰爭焦頭爛額。噶爾丹帶領準格爾部趁勢崛起,四處出擊,逐漸控制了蒙古瓦剌各部聯盟,並且以蒙古瓦剌聯盟為核心建立了準格爾汗國。

準格爾汗國在噶爾丹時期達到巔峰,領土包括新疆、外蒙古大部、西藏大部和哈薩克汗國大部,面積超過400多萬平方公里。關鍵是準格爾汗國跟沙俄眉來眼去,相互承認對方國家,然後又相互勾結共同對付大清朝。當時康熙跟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大幅度讓步,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當時西北部大多領土在噶爾丹控制下,沙俄根本不承認大清朝對於那些領土的主權。

噶爾丹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大清的安危,萬一哪天噶爾丹從蒙古草原南下破長城而入,大清朝的北京城就置於準格爾騎兵的馬蹄下了。等到康熙平定三藩叛亂之後,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噶爾丹。但是葛爾丹也不是軟柿子,康熙親征三次愣是沒能把噶爾丹滅掉。雖然打擊了噶爾丹的囂張氣焰,但準格爾汗國實力猶在。雙方戰爭演變成了長期的持久戰,互有勝負,總體上大清朝略勝一籌。

壽命長的好處就是,我打不死你,我可以熬死你。某天,康熙視察黃河的時候,收到噶爾丹病死的消息,激動的渾身哆嗦。康熙仰天長嘯跪倒在黃河岸邊:終於熬死你個王.八.蛋了。但是準格爾汗國還在,噶爾丹還有繼承者,怎麼搞?康熙和他的兒孫們充分發揚了,打不死也要熬死敵人的風格。終於在乾隆的時候準格爾汗國內訌,乾隆抓住了機會,左手招撫、右手征討,一舉滅亡了困擾大清朝80多年的毒瘤。


爾朱少帥


答: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中的葛爾丹是草原聯合部落“準格爾”汗國的大汗、康熙的小女兒“和碩公主”——“藍齊兒”的老公。


葛爾丹(1644年~1697年),出生於新疆伊犁,9歲時被西藏達賴認定為溫薩活佛。隨後將不到10歲的葛爾丹請到西藏班禪和達賴處學習佛法。但葛爾丹對佛經無興趣,偏愛武術,就好似《少林寺》的武僧,整天舞槍弄棒。1670年,其兄是準格爾的首領,在貴族內訌中被殺,葛爾丹得到達賴允許而還俗後,擊敗政敵,成為準格爾的首領。之後,不斷向外擴張,1676年,在“沙皇”的支持下,接連擊敗併吞並了草原上其它幾個部落,把“草原衛拉特聯盟”變質為事實上的準格爾汗國。兩年後,又征服哈薩克,滅“葉爾羌”汗國,稱霸西域。1688年,進軍內蒙古“烏蘭布通”,距離北京300公里的路程,直接威逼北京。


在當時,沙俄的彼得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準噶爾的葛爾丹被稱為當時的三大帝, 葛爾丹的汗國當時土地達到七百萬平方公里,也就是比現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小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是滿清的人口多,兵源廣。

面對威脅,康熙遂發動三徵噶爾丹之役。1690年烏蘭布通之戰,噶爾丹敗退至科布多。康熙藉此喘息之際,平定了三藩,剿滅了吳三桂後,於1696年在“昭莫多(今蒙古國肯特山南)”與葛爾丹交戰,噶爾丹主力軍被清軍擊潰,侄兒“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他。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征討噶爾丹時,他死於科布多(一說自殺,一說病死)。


葛爾丹當時代表西部蒙古利益,他對外蒙和內蒙征伐,而外蒙與內蒙則視大清皇帝為自己利益的保護者,故大清國為保護外蒙和內蒙的利益而進行戰爭,這戰爭持續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最後才徹底將準格爾汗國滅掉。但當時雖對西域的領土進行了全部的收復,但沒有明確標識所有權。隨著清政府的腐敗和軟弱無能。在清朝後期,周邊國家不斷蠶食我國的領土。尤其是晚清慈禧時代。到了“國之不國”的處境。


葛爾丹,據說是成吉思汗的後代,是草原上的駿馬!藍天上的雄鷹!是準格爾的民族英雄,也是我國(廣義上)的民族英雄。

葛爾丹,人們永遠敬重您!


bj山那邊是海


噶爾丹是清初時期蒙古部落一個具有雄才偉略的英傑,遺憾的是其崛起的時期正好是滿清王朝平定三藩,安定江南,天下重歸一統的時候,如果是滿清之於明末,亦或是不出現內政問題,那麼噶爾丹將會是中國歷史上大寫特寫的一個人物。

噶爾丹是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落的首領,在1670年時期,準噶爾部落出現內亂,其兄被殺,他從系長返回,最終憑藉其能力而平定了叛亂,成為了首領。噶爾丹是一個有野心抱負的梟雄,他夢想著恢復成吉思汗的光榮,於是他開始了將衛拉特蒙古其它部落逐漸一統,從而形成了準噶爾汗國,一個統治新疆和中亞大部分地區的強大的遊牧帝國。

之後噶爾丹進軍喀爾喀蒙古,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漠南蒙古難以抵擋噶爾丹的強大鐵蹄和其學習的西方先進的戰術和軍事武器。正當一帆風順之時,偏偏就後方大本營出了事,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佔據了他的準噶爾汗國,自此噶爾丹成為了一隻被遺棄草原的孤狼。

策妄阿拉布坦於是和清軍聯繫,打算剪除噶爾丹,再加上喀爾喀逃亡的政權也向清廷請求援助,而噶爾丹這些年的所作所為也使得清政府在西北地區的掌控能力越發的羸弱,邊境之地危機已現,為了遏制住這種危險的態勢,清軍毅然出兵干涉,雖然噶爾丹是一支孤軍,可是他仍然是縱橫漠南蒙古,並在烏爾會河之戰中打敗了清軍2萬餘眾,由此也就有了康熙的三次征伐。

康熙御駕親征,在烏蘭布通和昭莫多打敗了噶爾丹,後來噶爾丹於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而死去。

所以康熙親征,也是為了剪除大患,需知噶爾丹創建了準噶爾汗國,而沙皇蠢蠢欲動,西藏也想坐收漁利,而九州之地滿清時刻防備著漢族,將其視為一潛伏威脅,如果邊境之地風起雲湧,噶爾丹將攪起無邊風雲,到時會嚴重威脅的清王朝的統治,這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也難怪康熙在聽說噶爾丹病逝事的消息,會激動的淚流滿面,雙膝跪地。

雖然此時的噶爾丹前有追兵後有虎狼,可是這種鐵腕強權的人物,一日不死,都不能排除他會有崛起的機會,到那時再想要剿滅,將會是難於登天,康熙正因為深知原因,所以不惜三徵噶爾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