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此少将厉害,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培养出的艺术家个个都很牛

鲁迅先生有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说起老一辈的开国将领,许多人多数时候想到的估计是带兵作战、善打硬仗恶仗的猛将悍将,比如《亮剑》中的李云龙。

相比之下,政委赵刚虽然不管行军作战,可是其出色的政治工作同样不可小觑。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开国少将,同样不擅长领兵打仗,可他是书法家也是诗人,部队离了他的工作还真不行,此人就是魏传统少将。

此少将厉害,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培养出的艺术家个个都很牛

魏传统是四川达州人,虽然早年就参加了红军,也来自小山村,但是和多数开国将领不一样的是,家里颇为富庶。受当时家庭氛围的影响,在多年私塾教育下,魏传统的书法小有名气,乡里乡亲时不时找上门来托写对联。后来考入县中学后,魏传统的文人专长得以进一步发挥。

现在的学校生活里,活跃着各种各样的社团,其中不乏文学团体。在当时救亡图存、新旧思想碰撞的年代,魏传统也积极参与加入了学校的文学团体“烂漫社”。在进一步发挥书法专长的同时,眼界的开阔,对于自身浸润多年的诗词格律也大有裨益。后来在认识了建国后成为新中国国防部长、同样以诗文著称的张爱萍将军后,魏传统加入了党,也加入了红军。

虽然不擅长冲锋陷阵、带兵打仗,但是靠着自身的文人才华,魏传统极其胜任一项工作,什么呢?那就是宣传。

此少将厉害,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培养出的艺术家个个都很牛

早在学校的时候,社团的油印刊物大都出自魏传统手笔;到了红军部队,从主编到校对,他又包揽了《红军报》的发行。也因其能写会画的特长适宜做宣传工作,在陕北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就成了八路军政治和文艺工作的骨干。先后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等地工作,每周负责写社论一篇。

虽然离开了前线战场,可是在后方的宣传工作同样非常重要。看起来在一线部队的时间不长,可是魏传统也是经历了生死考验的。

早在红四方面军的时候,魏传统的宣传科长的名气就无人不知。当时办军报靠他,审俘虏也离不开他,可是因为出身较好、又接受过多年的私塾教育,魏传统一度被张国焘看做传统小知识分子遭到不公正对待,侥幸脱身后被改为油印股长。虽然职位降了,可他仍担负着秘书长、宣传科长岗位上的工作。

此少将厉害,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培养出的艺术家个个都很牛

对于自己一生经历的几次险情,魏传统笑称是“八次过关未断头”,在戎马生涯中的这些磨难和考验下,将军的诗文愈显将骨忠魂,让人读罢畅快淋漓。在建国后主管部队文艺工作的同时,他还身兼楹联学会会长等多种职务,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了。

作为军艺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院长,在其关怀和培养下,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比如文学家李存葆、莫言,歌唱家董文华,表演艺术家牛群、陈剑飞等。一生有此成就,你说魏传统少将厉害不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