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中国历朝历代都不能断绝贪官的出没,贪官的可恨之处在于,利用手中的权力压榨百姓,获取不正当利益,接下来由小编根据一些史料,盘点下历代的十大贪官!

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10.北宋蔡京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9.西汉田蚡

田蚡(?—公元前130年5月7日),西汉时期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西汉外戚大臣,武帝时期的太尉和丞相。孝景王皇后的胞弟。田蚡曾经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其规模、豪华超过了所有的贵族的府第。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前堂摆投着钟鼓,竖立着曲柄长幡,在后房的美女数以百计。诸侯奉送给他的珍宝金玉、狗马和玩好器物,数也数不清。

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8.西晋石崇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大司马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早年历任修武县令、城阳太守、散骑侍郎、黄门郎等职,吴国灭亡后获封安阳乡侯。后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南蛮校尉、鹰扬将军,在任上劫掠往来富商,因而致富。因与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洋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的金碧辉煌,宛如宫殿。

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7.明代严嵩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嘉靖“十五年以前,名为汰省,而经费已六七百万”此外,他还不时采木、采香和采珠玉珍宝。光禄寺库银,嘉靖十五年前积银八十万,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6.唐朝元载

元载(?-777年),字公辅,凤翔岐山(今陕西岐山)人,唐朝宰相。元载担任宰相十五年,最终虽因专权贪腐被赐死,元载被治罪抄家时,从家中被抄出八百石(合现在64吨)胡椒,“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胡椒进口自西域南亚,在当时卖得很贵。元载之穷奢极欲,可见一斑。

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5.明代刘瑾

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刘邦第62世孙。母姓谈,六岁时被太监伯父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宦官。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判以凌迟。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4.东汉梁冀

梁冀(?—159年9月9日),字伯卓。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人。东汉时期外戚、权臣。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其妹为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在朝廷横行二十余年,人称“跋扈将军”。158年,东汉恒帝夺回大权,逼迫梁冀夫妇自杀,被抄家后将他的财产进行拍卖,得到30多亿银钱,相当于当时国家税收的一半。

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3.晚清奕劻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他的生财之道就是卖官,明码标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好得很。据统计,清朝灭亡之前,奕劻通过收受贿赂敛财折合白银亿两以上,而当时大清帝国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多万两。

中国古代十大贪官

2.清朝和珅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乾隆死后,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1.无

至于为什么没有,也许在史料上未有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