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審計署:一些地方扶貧存在弄虛作假等現象,去年處分231人

審計署:一些地方扶貧存在弄虛作假等現象,去年處分231人

審計署:一些地方扶貧存在弄虛作假等現象,去年處分231人

6月20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鬍澤君在作關於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時指出,一些地方扶貧工作還存在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等現象,已追回或盤活資金6 .64億元,處理處分231人。

审计署:一些地方扶贫存在弄虚作假等现象,去年处分231人

關於扶貧政策落實和資金管理審計情況,胡澤君說,組織重點審計了 21個省的312個國定貧困縣 (含114個深度貧困縣),抽查2500 多個鄉鎮、8000多個行政村,走訪2.9萬多戶家庭,涉及資金1500多億元。總的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脫貧攻堅取得重大進展,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胡澤君指出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第一,一些地方扶貧工作還不夠紮實。主要表現為形式主義、弄虛作假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其中:37個縣把10.92億元投向企業、合作社和大戶,但未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13個縣將3.21億元產業扶貧等“造血”資金直接發放給貧困戶;5個縣將540多萬元用於景觀修建、外牆粉飾等;4個縣在易地扶貧搬遷範圍、建設標準等環節層層加碼,形成資金缺口2.97億元,原定任務也未完成;12個市縣存在虛報脫貧數據等問題;12個市縣扶貧工作中存在超標準接待問題,涉及1700多萬元。

第二,有的扶貧政策落實不夠精準。96個地區建檔立卡數據不夠完整、準確,50多萬貧困戶(人)未按規定享受助學金、危房改造等補貼2.86億元;23個地區易地扶貧搬遷規劃不合理、 配套不齊全等,影響2萬多貧困戶(人)安置;30個地區脫貧標準把握不準或未按規範驗收,將“兩不愁、三保障”未落實的 8萬多貧困人口認定為脫貧。“三區”教師扶貧專項計劃落實不到位,2017年有160多個貧困縣未獲安排支教教師,3萬多名支教教師中有71%是從貧困縣選派到貧困縣。

第三,一些地方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推進不暢。25個縣的19億多元未按規定納入統籌整合範圍;23個縣納入統籌整合的70多億元實際仍專款專用;4個縣將已挪作他用的1.8億元納入統籌整合範圍,影響數據真實性。此外,部分扶貧資金和項目監管仍較粗放,有28 .11億元被騙取套取或挪用,舉借的11.75億元閒置,還有261個項目 (投資2.88億元)長期閒置或未達目標。

胡澤君表示,審計指出問題後,有關部門和地方已追回或盤活6 .64億元,完善規章制度74項,處理處分231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