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徒步旅行者們正打算好好享受峽谷的清新空氣,卻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惡臭……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對一個熱愛旅行的人來說,在一個陌生的國度見到未曾看過的風景,是讓人開心的事情。但對於一個26歲的英國人而言,那次旅行卻險些讓他命喪黃泉。更可怕的是,在四年的時間裡,竟有7名和他擁有同樣經歷的年輕人,永遠地留在了這裡……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Discovery紀錄片《全球重大凶案系列(Crimes That Shook the World)》中的“揹包客殺手”伊萬·米拉特(Ivan Milat)的故事。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揹包客殺手”伊萬·米拉特(Ivan Milat),圖源:參考資料2

小站之前也推送過Discovery紀錄片《全球重大凶案系列》中的犯罪故事(點擊名字回顧):

1.

2.

奪命順風車

1990年,英國人保羅·奧尼恩斯(Paul Onions)還只是個26歲的小夥子,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最大的愛好就是獨自揹包去陌生的國度徒步旅行。這一年,他來到了美麗的澳大利亞,想好好領略這片土地美麗的自然風光。

保羅的簽證有6個月,但由於他的資金準備得並不充足,很快他的錢就不夠用了。他聽從了朋友的建議,決定找一份臨時工作。

1月25日這天,他準備從悉尼郊區利物浦搭個免費順風車到墨爾本試試運氣。在嘗試了1個小時未能成功後,保羅有點灰心。

就在他準備放棄時,一輛銀色的四輪運輸貨車停在了他的面前。駕駛座上那個健壯的男人友好地和保羅打著招呼:“嗨!朋友!準備搭便車嗎?”在聽到保羅準備去墨爾本後,這個自稱“比爾”的男子熱情邀請保羅搭自己的順風車,一同前往墨爾本。

保羅喜出望外,要知道,從利物浦到墨爾本可有14個小時的車程,謝過這名“好心人”後,他立刻跳上了這輛貨車。

保羅和比爾一邊閒聊一邊展開旅程,可當汽車行駛至比蘭加洛森林公園(Belanglo State Forest)附近時,比爾突然變得暴躁又有攻擊性,還言語粗俗地大罵英國移民。

保羅注意到比爾不停變換行駛的速度,並且每隔幾秒鐘就偷瞄自己一次。他漸漸感到有些不對勁。

突然,比爾停下了車,從座位下抽出尖刀、粗繩與一把手槍。保羅見狀嚇壞了,立馬急中生智跳下了貨車,開始在公路上狂奔。

發現自己的獵物逃跑後,比爾大聲威脅保羅,讓他回到車上。努力奔跑的保羅根本不敢停下來,他感覺子彈“咻咻”地從他頭頂飛過,他一邊跑一邊大叫救命。幸運的是,有一輛貨車剛好路過,司機看到這一幕後立即剎車救下了保羅,並以最快的速度駛達附近的警局報案。可是,等警方到達之後,比爾早已溜之大吉,案件也不了了之。

這段可怕的經歷讓保羅終生難忘。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或許,他是唯一一個從惡魔手中倖存的人。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比蘭加洛森林公園,圖源:bing地圖

“揹包客殺手特別工作小組”

1992年9月19日,澳大利亞戶外愛好者肯恩與夥伴基思一起前往比蘭加洛森林公園進行徒步旅行,在森林的清新空氣裡享受週末難得的閒暇時光。

在樹木繁茂的峽谷中,他們突然聞到一股刺鼻的惡臭,循著氣味,他們發現了一個土墩,上面有一些疑似人類的骨頭和一些物品。他們當即打電話報警。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這只是一個開始。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警方在這片區域陸陸續續發現了7具人類的屍骨,每個人死前都遭受了令人難以想象的折磨和虐待。警方發現,這些受害者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他們都是來悉尼旅行的揹包客。為此,警方成立了“揹包客殺手特別工作小組”,開通免費報案熱線,加大了調查的力度。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這起殘忍的案件逐漸吸引了全世界各地媒體的注意。1994年,逃過一劫的保羅在英國報紙上看到了“揹包客殺手”的報道,他想起四年前在悉尼的驚魂一幕。他發現,這些屍骨被發現的地方也在他的遇襲地點附近。保羅立刻撥打了澳大利亞的報案熱線,向警方描述當年攻擊他的人的體貌特徵。

然而,撥打熱線的人太多了,僅熱線設立的首日就有5000多通電話,其中不乏一些與案件無關甚至是虛假的信息,澳大利亞警方忙得焦頭爛額,所以保羅的陳述並未引起注意。

被殺害的7名受害者

(按失蹤時間順序)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被殺害的7名受害者,圖源:參考資料4

彈道專家傑羅·德頓(Gerard Dutton)對受害者頭部和周圍散落的彈殼進行分析,發現這些彈殼都是來自同一種來福槍。但是全澳大利亞有55000多支相同類型的槍支,要在其中尋找線索無異於大海撈針。於是警方請來鑑證精神專家羅德·米爾頓(Rod Milton)和人類學家理查德·巴沙姆(Richard Basham),從兇手的行為著手,分析案情,以推測兇手類型。

通過觀察案發現場環境,羅德認為兇手應該身材健壯並且是一名慣犯,他對當地很熟悉,喜歡打獵,很可能有前科;受害者遇害方式不同,殺手可能有兩名,一名喜歡近距離的個人暴行,一名喜歡遠距離展現力量藉此獲得滿足;兇手的家庭可能鼓勵暴力行為,家人曾有犯罪行為。

理查德則認為,兇手對受害者的折磨方式很像狩獵。在當地,參與狩獵活動的一般都是關係親密的兄弟,這種家族社會的凝聚力凌駕於大型社會之上,兇手很可能就來自於這樣的家庭。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漸漸地,米拉特家族引起了警方的注意。這個家族兄弟眾多,不喜歡與人來往,有自己的靶場,家族中的不少人還有犯罪前科。警方隨即對這些人逐一進行排查。在調查中警方發現,米拉特家的所有兄弟中,伊萬·米拉特(Ivan Milat)是唯一一個無法交代每起命案發生當天自己行蹤的人。

在一次走訪調查中,有目擊者告訴警察,他的一位朋友一年前曾目擊一輛可疑的銀色四輪運輸貨車載著一名被綁住口鼻的女性進入案發森林。同時,通過篩選,報案熱線中的一些線索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這其中包括保羅對攻擊自己的“比爾”以及“比爾”所駕駛車輛的描述,和一個匿名女子聲稱“男友生意上的一個合作伙伴擁有案發森林附近的地產,在電信公司工作,駕駛一輛銀色四輪運輸車,而且擁有許多槍,這個人名叫伊萬·米拉特”的信息。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喜好收藏槍支的伊萬·米拉特1,圖源:參考資料2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喜好收藏槍支的伊萬·米拉特2,圖源:參考資料2

喜好虐殺的“揹包客”殺手

伊萬·米拉特(Ivan Milat),1944年12月27日出生於澳大利亞吉爾福德(Guildford),他是父母十四個孩子中的第五個。據警方瞭解,同事口中的伊萬·米拉特是一個工作十分認真的人。但是,同事也透露了伊萬的一個愛好——收集槍支,有同事甚至開玩笑說:“伊萬的家簡直就是一個兵工廠。”

當警方調查到伊萬的一個哥哥時,他向警方透露,伊萬從小就是個喜好虐待動物的孩子,他經常用殘忍的手法折磨小貓小狗,他們的父親則崇尚暴力,用鐵拳來維護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在伊萬17歲的時候,他就因為闖入一所房子和偷竊而觸犯法律;1962年,他因非法入室被判入獄6個月。越獄、入室盜竊和偷竊汽車的罪名隨之而來,他的母親把這些歸咎於伊萬與“錯誤”的人群交往。1971年,伊萬被指控綁架和強姦兩名婦女,但是後來因證據不足,指控被撤銷。

調查繼續深入,警方查到,在卡羅琳·克拉克和喬安妮·沃爾特斯的遺骸被發現後,伊萬就賣掉了他的銀色四輪貨車,而新車主在打掃車輛時竟然在車座下發現了一枚子彈,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發現。經過比對,這枚子彈與案發現場發現的子彈相同。

但是警方仍有疑慮,畢竟案情重大。於是,他們請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倖存者保羅來到澳大利亞,幫助指認兇手。儘管已經過去了四年,但保羅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那個攻擊自己的“比爾”。哦不,“比爾”不過是伊萬用來欺騙保羅的假名字。

隨後,警方以襲擊保羅的罪名拘捕了伊萬。1994年5月22日,50名警察搜查了他的住所,發現了大量受害者的遺物和槍支、刀具。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伊萬家中發現的刀具,圖源:參考資料4

故事仍未結束

1996年7月27日,伊萬·米拉特因攻擊保羅被判6年監禁,因謀殺7人被判7個終身監禁(澳大利亞無死刑)。面對確鑿的證據,伊萬非但沒有認罪,還一直上訴說自己是無辜的。他在獄中毫無悔意,企圖越獄,還經常說自己在獄中待遇不好,以自殺威脅警方,要求假釋,甚至割下自己的手指頭寄給澳大利亞高等法院以示抗議。之後的時間裡,伊萬持續接受審訊,被質詢有關他的另幾起謀殺嫌案。

1978年至1979年,20歲的莉妮、17歲的阿曼達和14歲的羅賓森陸續在新南威爾士失蹤;2001年夏天,伊萬被懷疑與他們的失蹤案有關而接受審訊,但由於缺乏證據,沒有對他提起任何訴訟。

2003年,伊萬因被懷疑與兩名護士(吉莉安和博拉)的失蹤案有關而接受質詢;2005年,他被懷疑在1980年1月謀殺了18歲的阿內特;2007年12月,他被懷疑與1981年19歲的賈米安和21歲的巴爾肯的失蹤案有關,所以再次接受審訊,但由於缺乏確鑿證據,加上伊萬一直聲稱自己是無辜的,他沒有受到任何指控。

案發後不久,伊萬的兄弟波利斯告訴記者:“他至少殺過28個人。”在得知自己的兄弟曾出庭指認過自己後,伊萬大發雷霆,聲稱自己犯下的案子哥哥也參與過,但警方並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

2010年,伊萬犯案的森林公園再次發生一起殺人案,但該案的兇手不是伊萬,而是伊萬的侄孫,年僅19歲的馬修·米拉特。自小崇拜伊萬的馬修也步了伊萬的後塵,用斧頭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好友克萊因,最後被判終身監禁。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仍在監獄服刑的伊萬·米拉特,圖源:參考資料2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美劇《犯罪心理》中也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被叔叔養大的兄弟從小接受暴力教育,長大後有了一個特殊的癖好——狩獵人類。抓住受害人後,他們一邊大笑一邊向受害人開槍,把人類當做“打獵”的對象並以此取樂,最後只有一個女孩憑藉聰明和勇氣逃出了他們的魔爪……也許這個故事的原型就是伊萬·米拉特吧。

該案在2005年也被澳大利亞導演克瑞格·麥克林恩拍成了電影《狼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電影《狼溪》,圖源:豆瓣電影

出門在外,提高警惕

看完這個故事,是不是很多人想到了之前的空姐乘坐滴滴被害案呢?中國有句古話:“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過橋須下馬,有路莫登舟。多少冤死鬼,都在道途邊。”其實出門在外,不管男性女性,都一定要注意安全。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不管做什麼,安全才是擺在第一位的,畢竟命都沒有了,其他的東西還有什麼意義呢?

[1]Discovery紀錄片《全球重大凶案系列(Crimes That Shook the World)》 第一季:揹包客殺手(The Backpacker Killer)》

[2]謀殺百科(murderpedia):Ivan Robert Marko MILAT

[3]維基百科:Backpacker murders

[4]《澳大利亞揹包客殺手:伊萬·米拉特》,懸疑志,2016-12-28

[5]題圖素材來源:豆瓣電影《狼溪第二季》劇照

主稿:大臉喵;審稿:夏小婷;校對:天空;題圖:菁藝畫;排版:想吃冰的排版組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那些搭順風車的年輕人,都埋在了他們的腳下

如果你喜歡這一期的內容,就為我們點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