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中外專家齊聚溧陽探討鄉村振興

中外專家齊聚溧陽探討鄉村振興​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如何學習借鑑國外鄉村振興經驗?如何在鄉村振興中留住鄉愁?4月11日,由本報聯合省住建廳、省農委、南京農業大學、溧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新時代 新田園 新鄉村”為主題的江蘇首屆鄉村振興國際研討會在溧陽市召開,來自德國、日本,以及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金融界、企業界和政商界共200餘位代表,聚焦鄉村振興,共話鄉村新變化,思考鄉村振興科學路徑,解剖鄉村振興鮮活實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省作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歷來十分重視鄉村的建設與發展,尤其是十二五以來,通過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及其提升行動,美麗鄉村建設等一系列工作,深入持續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改善。去年,省委省政府系統謀劃,啟動實施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圍繞特色、田園、鄉村三個要素開展工作,旨在挖掘中國人心底的鄉愁記憶和對桃源意境田園生活的嚮往,重塑鄉村魅力和吸引力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與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的目標內涵高度契合。最近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圍繞鄉村振興實施十項重點工作,包括五年內培育500個左右的特色田園鄉村,帶動市縣建成一萬個左右美麗宜居鄉村。

身處寧杭輻射交匯點的溧陽,三山一水六分田,坐擁特有的自然稟賦。近年來,該市抓住鄉村振興機遇,放大山水田園優勢,瞄準寧杭生態經濟帶最美副中心城市,加速產業振興,建設田園鄉村,增強內生動力,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和城鄉整合發展之路,使田園牧歌在溧陽鄉村得以復興,相繼收穫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市、中國最美休閒度假旅遊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長壽之鄉等美名。“我們推動鄉村振興的願景是,在溧陽有個精神煥發的農村。”研討會上,溧陽市長徐華勤對鄉村振興滿懷期許。

鄉村振興的國際化視野,各國探索出獨具特色的鄉村發展道路值得借鑑。“德國鄉村的發展,同樣面臨人口衰減、老齡化及房屋閒置等問題。”德國班貝格大學文化地理系主任、巴伐利亞州弗蘭肯地區鄉村研究所主任馬克·雷德培寧在專題演講中說,在鄉村治理中,一方面,政府通過投入資金建設多功能房屋、綜合性商店,創造自我造血的生態圈。另一方面,制定出臺鄉村發展計劃,鼓勵當地鄉村組織及村民參與鄉村發展,增加鄉村內生動力。

“農村資源外流,人口老齡化,活力不足,空心化嚴重。”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建國直擊國內鄉村發展之痛。在他看來,鄉村振興不能簡單地將工業化移植到鄉村,而是要沉住氣,關注“三農”導向,堅持生活、生產、生態“三生”並重,貼近鄉民訴求,因地制宜,加大對鄉村規劃師、建築師免費的專業的培訓,讓技術下鄉。

留住鄉愁,如何活化鄉村?在圓桌對話中,與會者一致認為,鄉村是厚植傳統文化的最小單元,可根據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在挖掘與保護鄉村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再提升,形成巨大生產力,最終實現產業在文化中,文化中有產業。


新華日報記者萬小珍 丁亞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