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贾宝玉又叫宝二爷,他的哥哥是怎么去世的?

江海祥哥



宝玉的哥哥叫贾珠,书中对他只有一句话介绍: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后来贾珠偶尔在书中出现。比如宝玉挨打,王夫人抱着宝玉大哭,嘴里喊着贾珠的名字。书中写道:

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 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看到这一段,让人不禁感叹,流泪!

贾府中唯一可能有出息的后人,一病而死,留下孤儿寡母在风雨飘摇的荣国府艰难度日!

所谓的艰难,自然是心理上的。李纨年轻守寡,心如死灰!形如槁木!每天对着幼小的儿子,对着孤灯,到底有多痛苦。在此“放声大哭”,不由得不让人也跟着放声大哭一场!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贾珠到底是怎么死的?

书中写他是病死的。那么是怎么生病的呢?王夫人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元春,贾珠,宝玉,这三个孩子都生的极好。外貌好,才智高。

虽然宝玉不愿读书,但是在荣国府也算是才华横溢的。贾珠应该是刻苦读书的,不然也不会十四岁进学了!

王夫人的三个孩子体质都有点弱。元春四十岁死了,贾珠不到二十岁也死了。宝玉也是身子弱,经常生病!所以王夫人和贾母才极为溺爱他!

书中还透露出贾珠当年是被严加管教的。估计小时候没少挨打!

综上所述,贾珠应该是先天的身子弱,又刻苦用功,一心想考取功名,所以一病死了。毕竟在旧社会,伤风感冒都有可能死人啊!


凡眼看红楼


贾宝玉是贾政的小儿子,贾政的长子叫贾珠,《红楼梦》开篇就死去。我认为贾珠极可能是因为受到父亲责罚而落下病根去世。根据有三个。

一,荣国府没有遗传病早夭的子孙。

我们看无论贾母,贾赦,贾敬,贾敏老一辈,以及贾琏等小一辈,就算贾敏去世也三十多岁。贾珠死才二十岁。这表明贾珠之死并不是因为遗传病而死。而他之前娶妻生子,读书用功,贾政对他很看重,寄希望很大,表明死前,贾珠是很健康的。至少并不是林黛玉一样病殃殃的。冷子兴用“一病死了”也表明贾珠之死很突然。

第二,贾瑞,秦钟的死暗伏贾珠的死。

古人早夭虽然常见,但也一定有外因,比方贾瑞,秦钟,都是被爷爷和父亲责罚一顿后才引发并发症死的。贾瑞,秦钟死之前都很健康。遭受毒打后,引发风寒,破伤风封一类病,几乎很快死去。符合“一病死了”的说法。曹雪芹虽然没有交待贾珠怎么死的。但反复描写被毒打后死亡的情节,也有深意。

第三,贾宝玉挨打众人反应奇怪。

贾宝玉被贾政毒打。荣国府鸡飞狗跳。按理说再宠爱,也不至于如此。贾母直接对贾政吼道:你先打死我!王夫人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李纨:听了不禁放声哭了起来。而贾政: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这一段描写特别奇怪。首先,王夫人将宝玉挨打和死联系了起来,随后贾母也将宝玉挨打和死联系了起来。李纨,贾政最奇怪。李纨听到王夫人说到贾珠,不禁放声哭了起来。这是被刺激到了的情不自禁。贾珠如果正常死亡,不是触景生情,李纨大家闺秀,绝不会公婆面前放声而哭,而是应该劝慰王夫人。贾政直接禁不住落泪,是极难得的。古人讲究男儿有泪不轻弹,贾政不是到了伤心极处,不会如此。

这表明王夫人一句话引动了所有人的痛心事。贾珠正常一病死了,不会如此迅速的引起各人的情感撞击,情不自禁的都哭起来。

正因为贾珠极可能也是挨打后死的。贾母王夫人才会那么紧张。李纨才会忍不住不顾礼仪放声大哭,贾政也才会眼泪滚瓜一般流下来。

综上,我认为贾珠也极可能像贾瑞,秦钟一般挨打后死亡。毕竟贾家打人一直都是狠的。只是贾政还在,一般人不敢触动这段伤心往事。都很避讳而已。就说一病死了。有不同意见欢迎探讨!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动动手指关注下,可以更好交流!


君笺雅侃红楼


贾宝玉是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主角。贾家的人物关系,在第2回里就有过详细说明——
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名贾赦,次名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了官,为人却也中平,也不管理家事。惟有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祖父钟爱,原要他从科甲出身;不料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怜念先臣,即叫长子袭了官,又问还有几个儿子,立刻引见,又将这政老爷赐了个额外主事职衔,叫他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叫贾珠,十四岁进学,后来娶了妻,生了子,不到二十岁,一病就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
这一段原文,将贾宝玉家里的人物关系交待得非常清楚。
贾宝玉的哥哥是贾珠。贾珠是在娶妻、生子之后不久就生病而亡的。具体是什么病,原著里没写,我们也不好妄加揣测。
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是老荣国公贾代善的次子。贾代善和嫡夫人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是贾赦,次子是贾政。所以贾赦是嫡长子,可以袭爵;贾政只是次子,没有袭爵的资格。
贾宝玉和贾珠都是贾政的嫡妻王夫人生的儿子,所以他俩都是贾政这一房的“嫡子”。但是贾珠死得早,宝玉虽然身份是老二,但其实是贾政这一房里仅存的嫡子。
贾兰是贾珠生前和李纨所生的孩子。严格来讲,贾兰不应该算是贾政这一房的“嫡子”,因为贾珠虽然早亡,可是贾宝玉还在呢!所以贾兰正确的叫法应该是贾政这一房的“嫡孙”。
因此,如果从整个荣国府的环境来看,贾宝玉不能算是荣国府的嫡子,贾兰也不能算是荣国府的嫡孙。因为荣国府的大老爷是贾赦,按规矩,只有他的儿孙才能被称为荣国府的嫡系,贾政这一支,不行。


白马晋一


贾宝玉的哥哥叫贾珠,他死后留下一妻一子。妻子李纨儿子贾兰。

贾珠是荣国府二房贾政和王夫人的嫡出长子,他的儿子贾兰是荣国府的嫡孙。如果贾政死了,按照世俗的长子继承制度,那么管家的大权是贾兰的,而不是宝玉的。但是在荣国府,将来谁是继承人还是未知数。因为贾赦是长子,却没有管家。贾政是次子却管家,住在荣国府正堂。不论荣国府的继承人是谁,就说荣国府二房的掌门人是谁,还真不好下定论。

贾珠属于少年得志的典范。他十四岁进学。古代科举制度中,考入府、州、县学,做了生员,叫做“进学”,也叫做“中秀才”。很多人二三十岁也没有考中秀才,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辈子也没进学。贾珠小小年纪就考中秀才,是难得的人才。

贾珠这个孩子,太让父母省心了。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听从父母意愿,早早就娶妻生子。也许天妒英才吧,贾珠不到二十岁就死了。

从王夫人和袭人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当年贾政和王夫人对贾珠的管教,非常严格。王夫人说【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 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说着,由不得滚下泪来】。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王夫人吸收了贾珠的教训,对宝玉的管教比较少,怕把宝玉打坏了。

那么是否可以说,当年贾政和王夫人对贾珠是否非常苛刻呢?是否经常打儿子呢?

贾政打宝玉那回,当王夫人越求情,贾政打得越很,当王夫人叫出贾珠的名字的时候,【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由此可见,当年贾珠没少挨打。而贾政和王夫人都后悔当年对儿子管教太严厉了。

赖嬷嬷曾经说过贾府的教育理念,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除了宝玉,其余贾府的子孙都是打出来的。从贾代儒逼着贾瑞读书就能看到,贾府的家教严格到何种程度。

贾珠很可能因为没有考中举人,被父亲毒打后,一病不起,最后死了。


润杨阆苑


贾珠的存在,在《红楼梦》中仿佛如同影子一般,一开场就死了的,因此他永远只活在别人的叙说或者是哭诉中。

《红楼梦》第二回,古董商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段,有关于贾珠的叙说: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这就对贾珠交待得很清楚了,病亡,娶妻李纨,生子贾兰。这么年纪轻轻地就过早去世,于他自己不过是”撒手人寰两不知”,却把一生的苦难与孤寂留给了李纨,她心如槁木死灰,也就是必然了。还好诗词结社给她带来了生命和青春的气息。

《红楼梦》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因为留情蒋雨涵,得罪忠顺王府,被贾政打得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王夫人不觉失声大哭起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

第三十九回的螃蟹宴上,正是一团高兴时候,李纨因平儿触动心事,说起贾珠在世时,也有几个房里人,可惜这些人守不住,日日在屋里不自在,只好趁年轻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



松楠庄主


贾宝玉的哥哥名叫贾珠,乃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可以说他是累死的,读书累死的。


古代的科举制度决定了很多人一生中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多,唯有读书做官这一独木桥可走。很多人从牙牙学语便开始认字读书,寒窗苦读十几二十年,只为了这一件事,贾珠便是如此。

从贾政对宝玉的管教来看,其对贾珠的要求不可谓不严厉,然而太过严厉的结果便是活活将其逼死、累死。学业过于繁重压垮了读书人的身体,导致他们体质偏弱,比如林如海、秦钟等,一旦成婚过早,有了男女之事,如果不稍加节制,很容易就一病不起,贾瑞秦钟就是例子。


为什么贾政如此严厉之人,对宝玉却不敢过于管束,除了贾母的溺爱之外,就是因为贾珠的前车之鉴。

贾珠是宝玉的亲哥哥,贾政的大儿子,其嫡妻所生的贾兰自然是嫡子。在贾政这一脉是明副其实的嫡长孙,由于荣国府嫡长子贾赦的之子贾琏等没有儿子,贾兰这一代他更是独苗,且又是年纪最长,以后成为嫡长孙世袭爵位的概率也很高。从书中可以得知,贾母贾政王夫人对贾兰是非常喜欢的,李纨在贾家地位如此之高,与贾兰的受宠密不可分。


史子牙揭秘红楼梦


宝玉的哥哥贾珠,书中介绍死因是病死的: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二十岁正是年轻力壮之时,就算先天体弱生的孩子贾兰也是生龙活虎的(曾见大观园射鹿),贾家又没有什么疾病遗传史。所以贾珠的“病死”会不会是对外宣称的说法?实际上大有隐情?我们不妨来猜测猜测。

首先,贾府的人对贾珠这个人保持回避的态度。在史湘云设请螃蟹晏一回,提到凤姐的得力臂膀平儿,李纨提起了贾珠的两个房里人(类似平儿身份):



凤丫头也是有造化的。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众人都道:“又何必伤心,不如散了倒好。”说着便都洗了手,大家约往贾母王夫人处问安。

李纨说道贾珠,就滴下泪来,众人都避之不及,连个过来帮忙擦泪的丫头都没有,急忙都去洗手,作鸟兽散。这个很不合理啊,如果贾珠是正常病死的,为何众人都如此避讳?还带有害怕的意味?只留李纨一人独自落泪,连一块手帕都没递过来,她们怕什么?

所以贾珠应该不是病死的。那他是怎么死的?历来有被贾政打死之说和考举落榜羞死说。

个人倾向于打死说:



贾政打宝玉一回,贾政行动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可谓是有过打人经验的,那么宝玉自小最多是被呵斥的份,为曾被打,元春也不可能。想来只有贾珠生前经常被打了。而宝玉被打后王夫人的表现更是夸张。

刚收到下人报的信,王夫人一个人穿了衣服就直奔贾政书房。

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

王夫人一个大家小姐出生,一直恪守妇道,尊重封建礼仪。便是贾母看病有太医进来,她还要躲在碧纱厨内。这次一听宝玉被打,连什么妇道体面都顾不得了,倒吓得门客小斯们避之不及,所以王夫人应该是惊弓之鸟。

而王夫人看到宝玉的伤势后:

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贾政夫妇和李纨的表现很有可能是因为宝玉的挨打联想到了挨打致死的贾珠。



那贾珠有没有可能挨打呢?也有可能!贾府一直讲究高压育儿。赖嬷嬷就曾对着宝玉说:“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天不怕地不怕的了?”,所以乖巧听话去贾政都被打,贾珠被打也就不奇怪了。

王夫人都跟袭人说过:“先时你珠大爷在时,我是问你管教他,难道如今我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缘故,如今我想,我快五十岁的人,通剩了他一个……若管紧了他,倘若再有个好歹……”。管紧了是什么怎么个管法?能央及性命?出来挨打应该没有其他吧?



所以,贾珠应该是被管紧了打死的。而儿子被父亲失手打死,这也是犯法的啊,便是贾家有靠山稳住了事件,说出去也是不好听的。所以贾家就严禁下人讨论关于贾珠的事情,连带提及名字都不行。这么说来众人回避谈及贾珠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


微影悼红


贾宝玉的大哥贾珠,《红楼梦》里称其珠大爷,在小说里是已故之人,对他的总体描述出现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节中。

荣国公府长房贾赦,二房贾政,贾政长子贾珠、次子贾宝玉和入宫的贾元春均为王夫人所生。三小姐贾探春、三子贾环是妾室赵姨娘所生。,所以贾宝玉被称为宝二爷,冷子兴是这样演说珠大爷的:

“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一病死了。”

贾珠是病死的,虽然没说得的什么病,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贾珠还在时他的地位和所处的家族环境,从而推测一下他可能的死因。

贾政贾珠这一脉是二房,荣国府袭了世职爵位的是长房贾赦,而贾赦有长子贾琏次子贾琮,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爵位的传承必须是长房,长房没人了才可能轮到二房等,家族财产的传承虽然没有这么绝对,但长房也会有绝对的优势,贾家就有前鉴,贾代儒就是荣国公贾演的小儿子,是第二任荣国公贾代善的弟弟,是贾族私墅先生,主要收入就是每年每个学生学费收八两银子,孙子贾瑞快病死了要吃独参汤,他根本就买不起,代儒夫人去请求王夫人帮忙,王夫人交待给凤姐,凤姐随便打发给她些须沫了事,日子过的和大哥遗孀贾母比是天壤之别,是很寒酸的。所以对于贾政这一脉,继承祖宗爵位根本没有任何希望,花钱捐的官只是一个头街,既没处任实职也没有奉禄,唯一出路就是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在这种客观现实下,做为长子的贾珠承载的入仕责任和繁衍子嗣的担子都很重。

先说入仕,贾珠很争气,十四岁进学,就是说中了秀才(或者考入了国家顶级学堂比如国子监上学),这是很了不起的,秀才其实也不好考的,我们看《儒林外史》就知道了,贾珠能取得如此成绩证明他学习是很刻苦的,这很可能一定程度上伤了他的身体。书里有一个证据就是元春省亲时关于对宝玉的教育问题曾向父亲贾政交待:

“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

这句话极有可能是说贾政对当年贾珠的教育过严了,而且你看贾珠的联姻对象李纨是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加起来)祭酒(校长)家的女儿,贾珠有一个严厉的父亲,又有一个当国家级大学校长的岳父,贾珠的压力可想而知。


再说繁衍子嗣,贾珠早婚也很争气的很快生了子,贾珠不光只有李纨一个正妻,他还有姨娘或是小妾,小说三十九回李纨曾说(原文):

“……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

看,至少有两个小妾。为什么?多生孩子呀!

贾珠二十岁死去,离他进学己过去了六年,也就是六年没有进步,这对于贾珠这样有强烈责任心和进取心的人,当然在精神上又是很大的压力和焦虑,于是,饱受仕途经济压力的贾珠再加上还要紧锣密鼓的造人工程,终于压跨了贾珠,留下还极年轻的李纨和幼子贾兰,一病不起,一命呜呼了!

贾兰是贾珠唯一的儿子,为结发正妻李纨所生,所以贾兰在贾政一脉来说,是根红苗正的长房长孙,是嫡亲的长孙,从宗法继承上来讲,他是比他的二叔贾宝玉要尊贵的。

屏山自幼读红楼,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小有心得,欢迎和我一起探讨红楼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和建议。


屏山品红楼


首先,肯定贾兰是贾府的嫡系子孙。因为他是贾珠与李纨所生。贾珠与宝玉是亲兄弟,与元春三人都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从贾母史太君算起,贾兰是第四代嫡系孙。宝玉只是第三代的次子,贾珠才是长子。

其次。贾珠的出现,是以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形式,只有一两句话。"这位政老爷的夫人,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所以具体情况都没有,但句子里透露出一些信息,大体可以猜测一些。

贾珠比较早进学了。可见贾府对未来家族接班人的教育是下大力气的。正常结婚年龄结婚生子。但由于当时自然条件或因疾病等夭折早逝的事也属于正常。但贾珠的早逝还有可能是家庭严苛教育加上身体虚弱所致。本就虚弱,严苛苦责教育教学,结婚生子,无疑雪上加霜,一命呜呼,是正常的。那时朝廷还有疫情记录,是否感染疫情死亡也未可知。作者曹公雪芹的因天花疫情痛失幼子就是一证。

贾珠的早逝,也许是曹公的有意为之。其一,他通过贾府的家庭矛盾,抨击封建家族谪庶之争。王夫人与赵姨娘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是一例。第二,曹公抨击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贾珠寡妻李纨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槁木死灰‘’式无奈生活,就是明证。第三,曹公小说人物的安排。李纨是贾政王夫人名正言顺的长子媳妇,可以管家。因为是寡妇,不准打理家事,便安排王熙凤掌管。贾珠留有一子贾兰,估计曹公是想安排好将来即使贾府大厦倾覆了,宝玉出家了,也还有一脉单传。且即使抄家,"当今‘’对这个荣国公家的一脉还得有所照顾,且是元妃嫡内侄,表现‘’天恩浩荡"。第四,最主要的是好安排贾宝玉。一切围绕着他转。不然,贾珠尚在,他是次子,长幼有序,两个公子孰轻孰重?贾母的额外呵护,元妃的疼爱有加无异于母子,贾政对母亲溺爱宝玉的默契,王夫人在宝玉旁安插‘’心神耳意"等等描写都应该是有原因的。


青山红豆心


贾珠早丧。留下的嫡子贾兰于贾政二房来说是长子嫡孙,也是二房的宗祧继承人,远高于贾宝玉及贾环。

贾珠怎么死的?

羞死的。

贾珠14岁入国子监读书,20岁死。姑且不说这监生是自己考的,还是窃取的贾赦那个监生推荐名额,反正这么多年没中举人是事实。

国子监学生最多期限六年,贾珠用干净了。还没有中举人。六年来,最少两次最多三次没有中举人。

一般来说,六年不中举很正常。可惜贾珠岳父是国子监祭酒啊。学问,人品,道德,都是大儒级别的岳父,女婿竟然连续不中举?

等于在今天,岳父是北大清华联大校长,读书六年竟三次考不过初级公务员。不羞愧而死的贾珠,还能怎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