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依法治县:成都金堂创新试点“1234”院落互助联盟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面对社区发展治理问题愈显突出,如何构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引导广大居民参与基层自治,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依法治县:成都金堂创新试点“1234”院落互助联盟

院落互助联盟——社区治理的新理念

金堂县司法局联合赵镇街道三江社区从细微末梢处出发,立足三江社区老旧院落多、矛盾纠纷多、居民问题多的现实实际,探索成立院落互助联盟,将以人民调解工作为主的互助活动进一步延伸,充分发扬邻里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转变居民“有事找社区,出事找民警”的传统思想,通过共建、共治实现共享,以法治、德治引导自治,最终把社区建设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居民之家。

依法治县:成都金堂创新试点“1234”院落互助联盟

“一二三四”模式——社区自治的新业态

院落互助联盟是按照社区总体营造的理念,由县司法局牵头,在三江社区培育孵化社区自组织。联盟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矛盾纠纷调处为主线,以法治宣传、心理辅导、邻里帮扶等互助活动为支线,以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为方式,以实现邻里互助、居民自治为目标,通过“一二三四”模式推进院落互助活动。

(一)1个机制:建立“四级”纠纷联动调解机制(即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长网格员调解、院落互助点调解、院落管理委员会调解),依托社区党组织、居民小组长、小区业委会和居民协商对话组织,科学分设8个互助点位,合理定人定责,经常性上门征集居民意见建议,畅通居民诉求渠道,确保能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居民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

(二)2支队伍:院落互助联盟成员主要由社区党员、居民骨干和志愿者构成,下设两支队伍,一支为人民调解员队伍,由社区调委会选聘本地热心公益、明理懂法、品行良好、较有威望的居民构成,培训合格后发放调解员工作挂牌和纠纷调解登记本,现今共有核心成员9人,1名总负责人,8名点位负责人,主要负责互助点位小区院落里的家庭、邻里、物业等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一支为志愿服务者队伍,共50人,主要负责收集反馈居民需求,传递居委决策动态信息,起上传下达“连心桥”作用,协助开展纠纷调解、法治宣传、心理辅导、邻里帮扶等互助活动。

(三)3项提升:一是定期组织讨论交流,每季度召集联盟主要成员开展工作交流会,总结上季度联盟活动开展情况,安排部署本季度重点活动计划。鼓励成员畅所欲言,分享在互助活动中的成功案例和心得体会,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丰富联盟活动内容,完善联盟各方面建设。二是不定期开展培训学习,通过邀请律师学者、法律顾问、心理专家等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同时由专业社工进行经常性督查指导,提高联盟成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让每一名成员都成为“法律明白人”,在每一次互助活动中都能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提供服务,解决问题。三是实行积分奖励制,由社区调委会根据矛盾纠纷的调处难度给予参与调解的成员一定数量的积分,积分可在社区居委会兑换实物奖励。

(四)4类活动:一是矛盾纠纷调解活动,互助联盟调解员来自本地居民,长期生活在居民之中,有着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因此能第一时间发现小区院落里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开展调解工作,从而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小区院落和谐稳定。二是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以调解纠纷、“以案说法”为主,开展居民坝坝会,达到“调解一个案,教育一大片”的目的;以组织社区活动、开展普法宣讲为辅,多形式宣传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提升居民遵纪守法意识,引导居民通过法治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打造社区沙盘室,特邀心理专家,针对现今未成年儿童,特别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常见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通过沙盘游戏了解儿童心理状况,实施心理矫正,促进未成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四是爱老敬老助老活动,针对社区独居老人生活、社交、情感等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发动志愿者队伍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通过“爱心卡”搭建双方或多方联系方式,提供老人所需服务,使社区独居老人都能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依法治县:成都金堂创新试点“1234”院落互助联盟

纷息人和政通——社区发展的新保障

院落互助联盟自2017年5月成立以来,共印发各类法治宣传资料2700余份(册),开展法治宣传12次,心理辅导8次,组织骨干培训300余人次。接受居民调解申请27件,调解成功27件,调解成功率100%;处理居民“小事、难事、烦心事”300余件,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互助联盟充分发挥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作用,完善了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立至今,没有一件小区院落矛盾纠纷递交到居民委员会,为居委会腾出精力,专注社区发展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发展方向

1.进一步提升院落互助联盟的矛盾纠纷调处能力,逐步实现专业化、品牌化运作方式;

2.进一步完善互助活动机制,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依法自治新模式;

3.进一步壮大院落互助联盟队伍,吸收更多热心人士、专业人才加入其中;

4.不断拓展和丰富邻里互助活动内容,主动加强与社区其他社会组织的联系互动,积极引导更多居民参与邻里互助活动,营造“全民参与、亲邻友善”的和谐社区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