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房地产不确定性因素在加大 多家大牌房企高层离职

在房地产的行业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房企职业经理人的变动反映着房地产行业格局的变化,变化愈剧烈,市场形势愈严峻。”

和2017年相比,2018年对于房企来说确实不能算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份,限购,自持,限价等政策持续蔓延到三四线城市;以金融去杠杆为目标,针对房地产的信贷定向紧缩仍在继续,同时资金使用成本不断提升。除了来自外部的压力,企业自身的“高负债”也深以为患,据克尔瑞统计:一季度13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有近40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80%,占比接近26%,26家超85%,近一半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而这些无疑在宣告:房地产行业的生态环境在变化,游戏规则也在随之改变,而作为一线玩家的职业经理人,也在新规则下展开一场“三国杀”,有人高升,有人出局,有人转型………

进入2018年,房地产企业高管的离职或变动频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状态,并且在3月份达到峰值。据中房智库研究院一季度统计数据,截至3月末,已经有超过30名房企高管离职,约60名高管职务发生变动,涉及房企接近40家。进入第二季度,4月虽相对平静,仅有不到10位房企高管发生离职或变动,5月、6月也尚未出现一季度大量职业经理人离职的情况,但相比其他房企,万科的4月则显得有些不太平静。

万科中西部区域“老将”陆续离职

2017年与宝能的一场恶战似乎将万科拖进了一潭泥淖,虽劫后余生,但也元气大伤。然而事隔数月,万科似乎仍未走出“水逆期“,从近日不断传出的万科人事变动消息来看,万科的中西部区域老将陆续离职。3月,前战投部助理总经理、现成都万科总经理的沙骥离职,据说他的新东家可能是深圳卓越集团,职务是主管运营的副总裁。4月中旬,西安万科总经理钱嘉也传出离任的消息,与之一并出走的还有副总经理马爱明。

老将离场无疑给中西部万科带来不小的“震动”。1978年出生的沙骥,在万科呆了14个年头。他2004年进入万科,先后担任战略与投资管理部助理总经理、昆明万科总经理,万科西南区域(现中西部区域)副总经理。

2015年,在成都总经理张晋元跳槽至华夏幸福后,沙骥临危受命,出任成都总经理。在他接手成都两年后,一举扭转万科在成都多年发展不理想的状态,在2017上半年销售额正式突破百亿,成为去年成都首个突破百亿的房企。这一年万科还把中西部总部落户成都,并在成都新增投资2000亿元。

而1977年出生的钱嘉从人大毕业就进入万科,至今已经有18年。2014年,钱嘉被委以重任,担任万科西安公司总经理。在此期间,其交出的成绩单非常漂亮。从2014年的50亿到2015年的60亿,万科西安营销收入在当地所有房企中持续位列第一。在他赴任后,西安万科进一步扩充了业务版图,除了已入驻的长安、曲江板块外,更将城东及高新区域纳入其中。

在西安万科的上升期选择抽身,有业内人士猜测其原因可能是:一是公司业绩压力,二是万科集团内部的人事纷争与区域总权力交替。三、钱嘉在万科内部一直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在钱嘉走后,刚上任不足两月但新西安万科总经理郭继勋已经开始大刀阔斧的整改西安万科,此举显得如此紧迫,也从侧面体现出万科中西部区域对钱嘉治理下的西安城市公司的不满,可能也是钱嘉离任的原因之一。

泰禾“老臣”丁毓琨离职 张晋元升至执行副总裁

就在钱嘉离任前夕,记者获悉,先前从成都万科出走去了华夏幸福的张晋元,现在泰禾新晋为泰禾集团执行副总裁。有业内人士猜测:“钱嘉此次就职泰禾,应该和张晋元有关联。”而泰禾集团副总裁丁毓琨于4月3日前夕离职。丁毓琨属于泰禾老将,离职前担任泰禾集团副总裁,分管广深区域。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丁毓琨离职后,将由新加入泰禾的副总裁许珂接管华南区域,入职泰禾之前,许珂曾任阳光城集团产业发展中心产业发展管理副总裁,其离职阳光城的时间为2018年3月9日。

“张晋元入职泰禾后,华夏幸福先后有多人加入泰禾,包括公司副总经理陈波、公司财务总监李斌、广州城市公司总经理冼耀强等均来自华夏幸福。 ‘华夏系’的人加入泰禾后,就容易与原‘福建帮’老臣在业务方面产生摩擦。此次,在张晋元升职不久,丁毓琨便离职,原因耐人寻味。”一位与泰禾有业务往来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分析,泰禾此次人事变动,跟泰禾自身发展规模计划有关,去年底,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曾公开表示,2018年泰禾集团的销售目标为2000亿元。2018年将继续降低土地成本,争取在上半年将负债率降到79%,下半年降到75%。然而,克而瑞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泰禾集团销售额为1007.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这意味着,如想实现2000亿的销售目标,今年销售额将翻一番,这不仅是房企的规模战,对于新上任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这也将是一场职业经理人的能力比拼。

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曾就房企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谈到:“企业在三五百亿就到了解决专业化能力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时候,而500亿—1000亿的企业,核心需要踏准周期,千亿以上的房企,战略会趋向同质化,比拼的是战略执行力。

中梁地产CFO上演“快闪”

在房地产这个江湖,有人来,就有人离去。

5月10日消息,中梁地产刚任职不足半年的CFO罗俊已离职,而此前,而泰禾集团也于今年1月1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月10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罗俊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罗俊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职务,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去年11月,缺乏上市融资平台的中梁,高薪挖来泰禾CFO罗俊,希望借此加强自己“财技”,然而,不到半年时间,在中梁开始筹备上市的紧张时刻,罗俊却选择了低调离职,离职后的罗俊将转战中南置地,负责资本和融资工作。

然而罗俊不是第一个从中梁“快闪”的高管,我们发现,中梁CFO岗位一直处于“困难”模式。罗俊的前任,游德锋同样干了几个月就选择离职。2017年6月,游辞任绿地香港首席财务官后进入中梁,随后,他牵手中信信托开拓融资渠道。但是仅4个月不到,游就选择离开中梁。急速发展的中梁在人员流动性方面一直极快,这家公司的HR们不在招人,就在招人的路上。

一天两次

“人事变动”的恒大系

5月11日晚,两家恒大系上市公司相继发布高管变动消息,嘉凯城董事长甄立涛将辞任,恒大健康董事长则将由时守明出任,原恒大健康董事长谈朝晖将调回恒大集团担任副总裁一职。记者发现,自3月底以来,中国恒大连续发布新恒大战略、投资千亿进军科技产业后,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便紧锣密鼓的开始了调兵遣将。

据接近恒大的人士透露,甄立涛回到恒大任职的几率相当大,很可能将重新出任恒大地产集团总裁一职。公开资料显示,在出任嘉凯城董事长前,甄立涛就担任恒大地产集团总裁,此外还曾历任地区公司董事长、恒大集团常务副总裁等重要职位,在“新恒大”战略全面铺开之际,这位干将的回归相当关键。

杨剑平的中交遗憾

同样面临企业规模焦虑的还有中交地产,就在5月21日,总裁杨剑平提交了辞呈,转身离去。杨剑平的背影里多少有着些许遗憾。去年1月,中交集团宣布改用托管的方式来完成两个平台的整合,将中交地产委托给中房地产代为经营管理。十个月后,中房地产正式更名“中交地产。整合后的中交地产有着强烈的规模诉求,甚至定下“央企前三”的宏伟目标,为了拉升业绩,杨剑平决定在产业结构上下手。按照杨剑平的规划,中交地产确立了住宅+商业+长租公寓的产业体系。与此同时,中交地产也开始在全国激进拿地,高峰期一个月内在拿地方面花费的资金就超过60亿元。但经历一年的努力,中交地产仍未能改变其“迟缓”的发展步伐。记者发现,自2016年启动中房地产与中交地产的整合以来,中交地产与其控股母公司中交集团就进入了密集的人事调整期,去年12月初,原中交董事长吴文德辞去公司董事会所有职务,看来中交的“央企前三”目标,任重道远。

进入房地产下半场,房企都开始进行大规模扩张,拿地、融资成本高企,房地产进入快周转时代,房企又面临着更大的转型压力和增长困境,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50家房企提出了冲击千亿的目标,对职业经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睿信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李琳指出:“前的房地产市场,盈利空间的不断压缩以及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探索都给管理团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身处企业转型中的地方企业负责人,职业经理人,不仅需要承受来自外部市场的压力,还要面对新业务探索、新老业务平衡、资金链平衡等一系列业务发展与企业管理难题。房企职业经理人频繁变动的背后,是楼市逐渐改变的格局和规则。

经理人视角

房地产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在加大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在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个是政策,现在看维持政策的常态化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是客户端,客户信心指数,2017年虽然热度还在,但随着市场变化而波动明显,同样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最后是企业的资金压力,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的资金压力包括融资成本都在快速增加。无论是政策、市场、客户和企业都在交互影响,共同加大市场的不确定性。

龙湖集团副总裁 胡若翔

资金趋紧、利率上升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以住宅开发为主,闪售快周转的开发模式已经越过顶点,中国的房地产将迎来长时间的调整。从短期来看,我提醒一下特别要关注房企的资金问题,中国从现在开始进入一个资金不断收缩的状况,这也是个长期的状况。

从国内来看,之前推行的扩张型货币政策已经用到尽头,没办法再加杠杆。从国际来看,金融危机以后,以美国为首,包括欧盟、日本等,都在收缩流通性,都在加息,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在国内跟国际的货币大趋势下,资金趋紧、利率上升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这个长期趋势将对房地产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如果货币收紧,资产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认为是房价上涨,也可以认为是货币相较房屋资产贬值了。

在这样一个市场预测下,经济要转型,房地产也要转型。

朗诗绿色集团董事长 田明

楼市将进入平稳发展期

未来,房地产市场在政策调控下,不会大起、也不会大落,房价不会暴涨,也不会大跌,楼市将进入平稳发展期。

在此期间,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城市乱象丛生,但依然是小乱的。

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增速会放缓,可能接近个位数的“零增长”,销售面积增速也会接进入“零增长区间”,甚至不排除个位数的负增长。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 欧阳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