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失落的拉丁美洲

近幾個月來,國際形勢風雲突變,敘利亞危機、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中東局勢緊張推動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5月17日,布倫特原油價格突破80美元/桶大關,創2014年11月以來新高,紐約WTI期貨價格也突破70美元/桶,未來國際石油市場將如何變化?油價走高又將給我國帶來怎樣影響?相關問題應當引起我們進一步的思考。

失落的拉丁美洲

油價上漲原因及未來發展趨勢

本輪油價上漲來勢兇猛,出人意料,其中最主要的推手就是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進入4月以後,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先是美英法聯軍對敘利亞政府軍目標實施軍事打擊,隨後也門胡塞武裝對沙特阿拉伯油輪和石油設施發射導彈襲擊,接著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恢復對伊制裁,這些突發事件都在牽動市場神經,不斷加劇投資人對石油供應的擔心,而投機資金更是藉機炒作,做多石油期貨,將油價逐步推向高點。

實際上,市場對供應的擔憂也不是沒有原因的。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復甦,世界石油需求正在快速增長,國際能源機構預計,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將達到9930萬桶/日,明顯高於2017年的9780萬桶/日。而在供應方面,由於歐佩克較好地執行限產協議,以及委內瑞拉的大幅度減產,近幾個月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原油產量持續下降,2月份該組織日產原油3210萬桶,3月份為3204萬桶,4月份降至3193萬桶,從而抵消了美國原油產量的上升,世界石油市場正在由原來的供應過剩向供需平衡並略緊的方向轉變,全球石油庫存的下降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目前,OECD(經合組織)的石油庫存量已經降至過去5年平均水平,美國石油庫存也正接近這一目標。

從今後的發展看,需求增長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未來一段時期,地緣政治風險仍將持續,雖然沙特與俄羅斯近期發出放鬆減產的信號,但伊核衝擊、委內瑞拉減產,以及美國對委內瑞拉的制裁都會制約歐佩克產能的釋放,而美國頁岩油也正接近年內生產極限,管線輸運能力不足和資本開支不足將嚴重影響產量的擴張。在這樣的形勢下可以判斷,未來一年世界石油市場仍將可能處於緊平衡的狀態,價格繼續高位運行。當然,產油國也不希望油價上漲過快,因為過高的油價會刺激消費國開始使用替代能源,而抑制對石油的消費。

高油價對我國的影響

從宏觀層面上看,油價上升將加大企業運營成本,增加居民消費支出,對生產、消費、出口、投資都會產生直接、間接的影響,進而抑制整體經濟的增長。同時,它也會引起物價上升,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政府宏觀調控的難度。

國際能源組織認為,原油價格每桶上升10美元,中國GDP增速將降低0.8個百分點。

最近一段時期,國際油價上漲令美國通脹預期開始升溫,這也將加快美聯儲加息、縮表進程,進而縮小與中國的利差,促使人民幣出現小幅貶值的趨勢,由此可能會引起部分境內資金外流,對股市、匯市形成擠壓效應, 擾動金融市場。

高油價還使我國能源進口成本增加,特別是在美元升值、人民幣趨貶的形勢下,整體貿易順差將會收窄。據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中國原油進口金額719.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累計增長32.3%。

從具體產業看,油價上漲對交通運輸業影響最大,特別是航空、航海業,燃油成本在公司運營成本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過去兩年,航空業利潤增長,一方面靠全球經濟復甦帶來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因油價處在低位,航空公司得以通過低票價刺激客流量增加,而未來這種成本轉移將變得越來越困難,油價上升將會嚴重侵蝕航空公司的利潤。其次,以石油為原料的化工、塑料、紡織行業也將受到負面衝擊,目前這些行業需求疲弱、產能過剩、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原料價格上漲很難充分傳導到產品價格中,利潤必然受到一定程度擠壓,有些甚至會出現虧損。

與之相對應,石油開採和煉油加工業是本輪油價上升的最大受益者。過去三年,石油價格持續低迷,我國許多大型油田相繼陷入虧損,2015年勝利油田虧損92億元人民幣,2016年大慶油田虧損25億元人民幣,一些油井被迫關閉。今年以來,隨著油價回升,國內大批油田扭虧為盈,逐步走出發展困境,煉油企業的利潤也不斷提高。在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下,特別是油價在40-80美元/桶區間,原油價格上漲能夠順利地傳導到成品油價格上。

對策及建議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要實現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不僅要依靠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結構,還要應對勞動力、土地、資源、能源瓶頸的挑戰。因此,面對國際石油價格的上升趨勢,我們應當未雨綢繆及早做好準備。

節能降耗、控制能源消費過快增長。油價上漲意味著我國整體經濟運營成本增加,對生產、出口、流通等諸多環節都將帶來新的挑戰。在70美元時代,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做好節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工作,要在全社會倡導節約能源的風尚,開展節能活動,通過各種政策措施促進節能產業發展,並依靠技術創新改進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與此同時,也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減少和限制高能耗、高油耗產業發展,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加快供給側改革,削減過剩產能,從各個方面控制能源消費的過快增長。

加強境內資源開發、提高能源自主供給能力。2017年中國進口原油4.2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9%,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接近40%,很顯然未來這一比例還將繼續擴大,而如果石油價格繼續上漲,我國能源安全將面臨嚴峻挑戰。因此,必須加大國內油田開發力度,強化技術創新,深入發掘老油田潛力,並逐步開放油氣勘探,引入多元主體進行市場競爭,以尋找到更多的境內資源。同時,也要積極發展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大力開發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立足自主供給,靈活應對高油價和能源安全的挑戰。

逢低吸納、加快戰略石油儲備建設。戰略石油儲備是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它不僅可以應對短時期的石油供應衝擊,還具有平抑國內油價異常波動的功能,近年我國一直在加緊戰略石油儲備建設。截至2017年底,我國戰略石油量已達到3773萬噸,但這隻相當於40天的使用量,遠未達到國際能源組織規定的90天的安全線。當前國際局勢動盪,石油價格跌宕起伏,我們應當抓住有利時機逢低吸納,進一步擴充戰略石油儲備,將我國石油安全再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擴大自美石油天然氣進口,減少貿易摩擦。近月來,中美貿易一波三折,摩擦不斷,但最終還是就加強能源合作達成共識,決定進一步擴大美國對華石油、天然氣出口,這對於正在積極構築能源供應多元化的中國來說,無疑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當今世界,美國正在成為重要的能源供應大國,到2022年,美國原油出口量將達到400萬桶/日,是目前的4倍多。2025至2035年,美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供應國。儘管出口到中國運輸距離遠,但美國原油、天然氣的價格具有較強的競爭力,2017年亞洲市場LNG價格平均在每百萬英熱值9美元左右,美國的市場價只有5.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從近年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化也可以看出,美國WTI價格已明顯低於布倫特原油價格,這便為中國擴大自美能源進口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前國際油價正處於新一輪上升週期的起步階段,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時機,擴大對美能源進口,使其成為促進中美貿易平衡發展的重要抓手。

不過,要擴大美國石油、天然氣進口首先要著手解決一些基礎性的問題,比如美國生產的原油大多為輕質低硫原油,而近年我國沿海煉廠改擴建的裝置更多趨向於加工重質油,這便要對現有裝置做出改進和調整。其次,目前我國沿海LNG接收、儲運設施不足,也可能會限制進口增長,必須調動各方力量,吸引各路資金加快天然氣進口接受設施建設,對於接收站的經營困局,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給予適當補貼。最後,要加快國內天然氣價格改革,這是造成國有石油公司缺乏進口保供積極性的重要原因。要理順非居民用氣價格,有序放開LNG氣源價格,逐步建立階梯價格、季節差價、峰谷價格、可中斷價格和氣量差價,進一步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