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林西新闻」“爱心超市”成为乡风文明新引擎

「林西新闻」“爱心超市”成为乡风文明新引擎

「林西新闻」“爱心超市”成为乡风文明新引擎
「林西新闻」“爱心超市”成为乡风文明新引擎

为凝聚脱贫致富正能量,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林西镇创新扶贫形式,充分整合社会帮扶资源,成立扶贫爱心超市,引导群众用双手挣取积分,用积分兑换商品,激发群众致富热情,实现扶贫与扶志并行,物质脱贫与思想脱贫同步。

转变“等靠要”思想

在过去,帮扶单位帮扶物资和社会各界爱心捐赠物资,都是平均分配给贫困户,时间一长,大家都养成了“坐地等帮”的坏习惯。如何从思想上拔掉“穷根”,让贫困群众认识到脱贫致富关键靠自己,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是脱贫工作必须解决的难题。

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林西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如何让更多贫困群众切实得到帮助,如何引导贫困户向“懒惰”说不,林西镇建立扶贫爱心超市,实行“以各种捐助为资源、以超市运作为模式、以积分兑换为管理办法”的工作模式,主要针对全镇的五保户、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向奖励机制,使爱心超市成为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渠道。

林西镇扶贫爱心超市成立至今,累计接受帮扶单位、爱心人士等捐赠衣物、被褥2170余件,收到米面粮油等物资折合人民币6000多元,为全镇有需要的受助群众发放衣物、被褥1600多件,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120袋。

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让贫困户摆脱“等靠要”思想,“爱心超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每月发放一张“爱心积分卡”,由村“两委”班子配合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组成积分评定小组,进行入户考评,同时根据村民实际表现,对照爱心积分标准给予相应的爱心积分,村民持“爱心超市积分卡”中的积分,按照1分=1元的标准,兑换相应积分的物品。爱心超市每月15日、16日集中开放,若有需求平时也可来挑选所需物品。

“爱心积分卡”积分实行100积分制,积分标准分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内生动力、环境整治、配合工作等6大类18个小类。熟知脱贫政策、发展“五小工程”、参加“孝扶共助”、参与村内公益活动、孩子学习优异、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等,都能获得积分,涵盖了从生产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刚从爱心超市兑换了一袋面和2件衣服,一分钱没花,都是用积分换的!”河沿村贫困户李青红开心地说,“我今年发展“小养殖”养了50只鸡和1头猪,发展“小田园”种了黄瓜、西红柿、豆角,庭院卫生我也是数一数二的,村里的环境卫生我也带头维护,通过劳动的方式获得积分,我们花起来心里也敞亮!”以劳动换取积分,到“爱心超市”以积分换取商品,让受助群众改掉“不劳而获等帮扶”的坏习惯,扶贫效用也由简单“输血”向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转变。

流动超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林西镇扶贫爱心超市在河沿村,其他村的受助群众兑换积分不方便,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林西镇又出新招,建设流动爱心超市。各村驻村工作队根据受助群众的需求,提前将所需物品进行登记,并按需从爱心超市领取相应物品后,通过送物品进村和送物品到家两种方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7月21日,林西镇流动“爱心超市”首次来到了黄河子村,驻村工作队员们支起桌子,将洗洁精、洗衣粉、卫生纸、米面、衣物等物品一字排开。不一会儿,受助群众三五成群结伴前来挑选物品,很是热闹。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刘彦飞过去活得很消沉,居住环境脏乱差,天天喝酒不干活,家里外头乱的不成样。通过爱心积分卡的正向激励,一家人动了起来,屋内屋外收拾的干干净净。刘彦飞也当起了村里的环境卫生公益岗,妻子在家养起了小笨鸡,生活环境改善了,经济状况变好了,也实现了脱贫。

同时,林西镇将积分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开展“德孝之家”、“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等工作机制,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等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文明乡风,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于丽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