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云南砚山“八大工程”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

本站讯(特约记者吴成林)今年以来,砚山县深咬定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增收致富、素质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安居、生态环境八大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役。

实施基础设施工程。积极推进贫困村道路、水利等项目建设,2015年年底提前两年完成行政村道路硬化目标,79个贫困行政村通村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通过实施人饮安全工程,人力取水半径均未超过1公里,预计2018年9月底前可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县所有贫困村已实现10千伏动力电全覆盖,所有村小组全部通380伏动力电,广播电视覆盖率100%,79个贫困村、学校、卫生室宽带网络已实现全覆盖。

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600余万元作为教育扶贫专项资金,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认真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全县79个贫困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全部达标。全县建档立卡户已实现100%参加医疗保险,100%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实现了“一人一档一方案”。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药箱全配备,建档立卡人员享受门诊一般诊疗费全免。

实施增收致富工程。依托砚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优势,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实施短、平、快增收致富产业与中、长期产业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54个、电商平台92个,依托中澳生物资源可持续性研究与发展工程中心、中荷花卉产业双创示范园等,带动建设了一批“生产扶贫车间”。全县14858户建档立卡户100%挂联合作社和企业,9763户入股资金11796.2万元,每年可实现入

股分红1114.4万元,实现土地流转收入643.42万元、务工收入5762.6万元。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今年以来,全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5909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13754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860人次。依托砚山工业园区与云南技师学院砚山分院走“招生即招工、上学即上班、结业即就业”校企合作模式,采取“定点、定单、定向”培训和就地就近培训方式,转移一批技能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输送一批到省内外企业异地就业,实现“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目前,工业园区从业人员6966人,贫困人口1856余人,人均增收3万元。农业园区季节性用工9640人,工资收入1038.65万元。

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以“瞄准特困对象、实行兜底保障、开展精准扶贫”的思路,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覆盖范围。全县农村低保新增户均比由1.4提高2.03,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262户3749人为民政兜底对象,已兜底3492人,占比93.14%。2018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5518人(含已领取养老待遇8153人),到8月底实现100%参保。

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程。打造砚山“土、木、石、布”四张文化名片,用好“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加快推进听湖、黑巴草场、养生养老产业园和民族特色乡村旅游发展,夯实助推脱贫的软实力。全县从事服务业及第三产业的13户企业投入扶贫资金334.07万元。

实施安居工程。以实现“户有所居”为目标,按照四类重点对象户均4万元、非四类对象户均2万元的补助标准,于今年2月启动全县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百日大会战”。聚焦四类重点对象,兼顾非四类,分期分批,“一户一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危房

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三类重点对象、非4类重点对象将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竣工入住,全面消除全县农村C、D级危房。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全面推进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发挥林业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独特优势,实施项目建设、聘请生态护林员、推进能源建设、开展科技教育帮扶“四轮驱动”加快精准脱贫步伐,让10846户贫困群众走上“不砍树也能致富、不出山也能致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林业生态脱贫成效。2015年以来,全县共聘请护林员3679人,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618人,投入资金3440.6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2390.23万元。

至2017年底,已脱贫出列32个村,脱贫退出8483户38939人,还有47个贫困村、6375户2565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5.2%降至2017年的6.08%。2018年,砚山县计划脱贫退出2101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以内。今年6月30日,25652人未脱贫人口中收入达脱贫标准18205人,预计到8月30日,收入达脱贫标准21011人。2018年将退出47个贫困行政村,确保全县7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5项指标可全部实现。将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