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20%國土面積支撐起超45%的經濟總量 這裡靠什麼?

20%國土面積支撐起超45%的經濟總量 這裡靠什麼?

大江奔流,時代潮湧。7月20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活動在雲南麗江啟動。我們隨採訪團沿江而下,水陸結合,開啟“長江萬里行”。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看長江,也是看中國。長江經濟帶含“金”量十足,它覆蓋中國11個省市、110個地級以上城市,以約20%的國土面積支撐起超過全國45%的經濟總量,涵養了40%以上的中國人口。

從“長江第一灣”畔的麗江出發,察看昆明滇池水質,感受長沙智能製造潮流,領略寶山城市與產業之變,觸摸舟山海洋經濟脈動,品味麗水山與水的活力……近一個月來,我們深入長江經濟帶各地區採訪,用鮮活的筆觸、鏡頭、聲音,充分展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擘畫長江經濟帶發展宏偉藍圖的魄力,反映長江經濟帶轉型發展的活力,記錄母親河奔騰向前、多姿多彩的魅力,讚頌沿岸人民利用和保護長江的努力。近一個月來,《浙江日報》在重要版面開設“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專欄,濃墨重彩推出圖文報道;浙江新聞客戶端和浙江在線網站專題集納;“湧金樓”微信公眾號也開設相關專欄,推出系列觀察,與讀者互動;報、網、端、微共發稿件百餘篇。

講好長江故事,唱響長江之歌。一路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讓我們更加堅信:母親河長江必將青春永駐、永葆生機,成為天藍水碧、繁榮富裕的黃金經濟帶!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四川宜賓 | 7月26日

出宜賓大約20公里,長江南岸便是李莊。抗戰時期,李莊敞開胸懷,為上萬名知識分子及大學生提供了“一張安靜的書桌”,成為抗戰時期大後方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如今的李莊正依託獨具特色的抗戰文化,全力打造宜賓特色文化展示區,謀劃建設文創基地、博物館以及相關配套休閒旅遊設施等。古鎮的抗戰文化記憶,更凝練成常傳常新的“李莊精神”。建設長江經濟帶,在發展經濟、保護環境的同時,長江文化的發掘也應當引起重視,“長江經濟帶發展,文化一定會起到非常獨特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重慶兩江新區 | 7月28日

作為重慶創新驅動的“領頭羊”,按照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兩江新區在黨的十九大後重點謀劃佈局了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搶佔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如今的兩江新區已是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全球重要的手機制造業基地。在這裡,可以充分感受中國內陸地區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蓬勃發展的時代脈動。兩江新區在產業體系構造上,已經為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作了全面佈局,未來可期!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湖北宜昌 | 7月31日

長江上最美的一段,公認是三峽。而三峽工程則是全球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看防洪: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洪的關鍵骨幹工程,為長江中下游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安瀾環境。截至2017年底,三峽工程累計攔洪運用44次,總蓄洪量1322億立方米。看發電:三峽電站裝機佔全國水電比重6.8%,輸電範圍覆蓋大半個中國。看航運:三峽水庫蓄水極大地改善了長江重慶至宜昌間航運,庫區航道年通過能力由1800萬噸提高到1億噸以上。如今的三峽工程,已將發展重點更多地放在對長江生態環境的保護上。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雲南昆明 | 7月21日

曾經是我國汙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如今清波盪漾,滇池的變化傾注了國家和雲南省、昆明市20多年的心血。“九五”以來,國家連續4個五年規劃將滇池流域水汙染防治納入重點流域治理規劃。多年來,雲南及昆明先後開展多項工程治理滇池,累計投入資金達500億元。久久為功,今年起,昆明打響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戰”,力爭到2020年,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質穩定達到Ⅳ類。想找回“煙雨空濛山海際”般的美麗世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有句話說得好——只要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貴州遵義 | 7月22日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核桃壩村曾是一個“頓頓紅苕包穀飯,吃水要翻幾匹山”的窮山村。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至今,核桃壩村艱辛探索,走出了一條種茶致富之路。如今,村裡建起了標準化廠房和先進的茶葉生產線,集賞茶、採茶、製茶、品茶於一體,依託茶葉飄香、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引來眾多遊客。如今每月接待遊客超過5萬人次,去年旅遊收入達1200萬元。核桃壩村是湄潭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生態產業強勢、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的縮影。據悉,湄潭有60萬畝茶園,是貴州茶業第一縣,也是全國第二產茶縣。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湖南長沙 | 8月3日

近年來,長沙致力於創建國家智能製造中心,隨著試點示範、萬企“上雲”、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等一系列工作的推進,智能製造“長沙模式”不斷升級。加上公示項目,長沙已獲批的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和專項項目總量達27個,在中部六省中獨佔鰲頭。位於長沙的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投入20億元為智能網聯汽車建起了巨型“實驗工廠”。靠測試場地租賃很難實現盈虧平衡,但園區更看重“築巢引鳳”,打造產業平臺和服務平臺,以吸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或許,正是憑著這股魄力和韌勁,撐起了長沙智能製造的嶄新未來。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安徽蕪湖 | 8月8日

蕪湖,這座工業重鎮正展現出全新的面貌: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車新品迭出;在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新能源飛機加速研發;在中車浦鎮龐巴迪運輸系統有限公司,新型跨座式單軌項目進入測試流程;在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研發製造瞄準傳統產業綠色改造……近年來,蕪湖高端智能裝備製造及機器人、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逐漸成為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去年,蕪湖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22.4%,佔全市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達25.9%。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江蘇南京 | 8月9日

南京江北新區是長江經濟帶與東部沿海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在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一大批科研機構和產業項目紮根於此。截至去年底,園區註冊企業1055家,孵化3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帶動行業企業實現經濟效益超200億元。“創新不是單一的個體行為,我們一直在推動科技、金融、產業協同發展、深度融合。”江北新區將各種創新元素視為一個有機整體,系統研究、統籌謀劃,不斷健全科技服務共享體系,用資本助推科技成果轉化,讓金融撬動科技創新項目孵化。正是創新,讓南京這座六朝古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上海寶山 | 8月11日

寶山,這個曾以重工業聞名的地方,如今已華麗轉型為“鋼花、浪花、櫻花、文藝之花”全面綻放的現代化濱江新城區。黑變綠,城市底色的變化折射產業轉型之變——重變輕。曾經的老倉庫、老堆場、老廠房,已成為聚集機器人、大數據、衛星應用、新材料等“四新”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創新之地,每6分鐘誕生1家新企業。寶山的發展是上海工貿轉型的一個縮影。唱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寶山這個老工業區探索出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為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提供了借鑑。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江西九江 | 8月6日

長江江西段152公里岸線均在九江,而瑞昌則是長江入贛第一站。55歲的瑞昌碼頭鎮居民朱巨寶目睹了幾十年來瑞昌岸線之變:曾經汙水橫流、塵土飛揚,如今成為人們的休閒好去處。九江正著力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嚴厲打擊非法採砂、非法捕撈、非法採礦等行為;實施小化工企業“三年出清計劃”,轉向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更大力度推進沿江園區生態化改造,共投入4.6億元,新增綠化面積77萬平方米,推動232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九派潯陽郡,分明似畫圖。”在九江,“最美岸線”還復來。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浙江麗水 | 8月15日

在麗水古堰畫鄉,旅遊與藝術交融、觀光與度假結合、創新與創業並進,讓人流連忘返;在花園小鎮“麗水山耕”旅遊地商品體驗店,作為全國首個地級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的運營模式,讓人印象深刻;在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的下南山村,古村落保護性開發利用的“下南山經驗”,讓人眼前一亮……堅定不移照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麗水的生態環境質量、農民收入增幅等指標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的協同推進。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浙江舟山 | 8月14日

舟山,因島而名、因港而興,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橋頭堡。這裡擁有良好的深水岸線資源,集聚諸多國家戰略,擁有巨大政策紅利。這裡依託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江海聯運,加強與長江沿線港口合作,推動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互動,讓長江實現了“向海”的夢想;這裡依託浙江自貿區,探索以油品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舟山正在長江經濟帶和海洋強國建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清晰地展示了一座海島城市的美好未來。

【記者感言】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劉樂平:

這是一次關於水的採訪。順著長江一路向東,我見到了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湘江……關於水,最難忘的瞬間是在貴州小城——赤水。那天晚飯後,我沿著赤水河邊的景觀長廊散步。河裡,家長帶著孩子游泳;岸邊,年輕人健步快走,老人牽狗悠閒漫步……這種人與水的親近讓我感動。是啊,對於普通人而言,只要真正接觸河流、親近河流,就一定能夠激發出對一條自由奔騰的河流的摯愛;激發公眾參與、匯聚公眾摯愛,才是一條河流保護與發展的根本途徑。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陳佳瑩:

當麗水松陽黃家大院裡響起《長江之歌》的時候,全場百餘位記者無不感慨。

回望來時路,我有幸與採訪團一同走過長江經濟帶,每日且觀且學,每晚且思且記,枕著長江水聲入眠。有時明明已是精疲力盡,第二天看到各地的發展亮點,轉眼又精神百倍。

在湖南,我觸摸到長沙一顆跳動的智能製造之心;在湖北,我被武漢光谷對標硅谷的決心和實力深深折服;在安徽,我遍覽工業重鎮蕪湖,發現這裡儼然已是高端製造的“小巨人”……

感懷長江,奔騰6397公里,直入大海。“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無論為人為事,都應有盪滌塵埃的胸懷、一往無前的勇氣。

20%国土面积支撑起超45%的经济总量 这里靠什么?

金 梁: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有幸行走在長江經濟帶,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感受“一江水”的速度與熱度。

在高校雲集的南京看科技創新,在經濟繁榮的上海看產城轉型,在千島之城的舟山看江海聯運,在綠水青山的麗水看綠色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這些城市奮力拼搏,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現在,它們在長江的串聯下,有了一個新的統一的團體身份——長江經濟帶,前景必將更加廣闊。

握指成拳,這或許就是長江經濟帶最佳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