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郭德綱把太平歌詞和相聲捆綁在一起?

l劉祖德


不是郭德綱把太平歌詞和相聲綁在一起,而是說學逗唱中的唱就是指太平歌詞。


相聲講究說學逗唱,其中的唱專門指的是太平歌詞。不是因為郭德綱自己會唱太平歌詞,而其他很多人不會唱,他就把太平歌詞和相聲硬綁在一起以顯示自己的獨特之處,而是從相聲誕生起到今天,前輩們總結出來的官方結論。

之前有很多人有誤解,他們以為說學逗唱中的唱可以有多種,比如京劇、戲曲等,其實說學逗唱中的唱就是指太平歌詞,其他的都屬於學,郭德綱只是把這個正確的說法表達出去了,不是他的首創。




會唱太平歌詞在過去的相聲演員中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作為相聲的基本功之一,如果不會說太平歌詞在以前是沒有飯吃的,直接就被人轟下臺了,或者根本上不了臺,可見會唱太平歌詞其實也挺重要的。

現在很多相聲演員都已經不會唱太平歌詞了,姜昆他們完全不會唱太平歌詞,他們都說的是新相聲,段子形式都一樣的,沒有創新,讓人聽得審美疲勞,就這還說自己是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




而郭德綱的太平歌詞唱的非常好,很好的宣傳了中國文化,他的相聲聽著有韻味,有內涵,可以學習很多古典文化知識。現在德雲社的徒弟中也有很多人會唱太平歌詞,很好的把這種文化傳承了下去,挺不錯的。

很多網友覺得聽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太平歌詞,比看明星的演唱會要好多了,也是時代的進步。


R娛記


說學逗唱是相聲“四門基本功課”這個提法既不科學也不符合解放後相聲表演的現實情況,好像不會這個四樣就不是相聲演員一樣,其實不少相聲演員對“說、學、逗、唱”不是樣樣精通,但並不影響他們成為家喻戶曉的“笑星”。其實,還不如說“說、學、逗、唱”是相聲的基本技法更貼切,基本功作為一個專業人士你不會終歸說不過去,技法嘛你可以掌握多一點也可以少一點,無非就是就看臨場應用、發揮了,“笑”果嘛自然是“見仁見智”了,但總不至於讓人對你是“相聲演員”的身份產生懷疑。可是,就連所謂“主流的”、“體制內”或者叫新相聲演員都承認說學逗唱就是相聲的基本功,這就尷尬了,最後當然糾結在相聲的唱究竟是什麼上了!要說最早開始相聲的“本門”唱按照老人們的意思應該就是“太平歌詞”、“小曲小調”、“數來寶”、“快板書”等,有人說數來寶、快板書是說,可是演員上臺表演時都說:“我給大家唱一段快板書(或數來寶)”又是從何說起呢?至於郭德綱說相聲的本門唱就是太平歌詞一個原因可能是省略了,要麼就是另有目的😂,至於姜昆說“唱”指唱歌、唱戲等等,也不能怪姜昆,因為他“師傅”也好“老師”也罷就是這麼教給他的,其實郭德綱承認的師傅之一侯躍文也是這麼說的😓但硬要說是郭德綱將相聲和太平歌詞捆綁在一起的也是失之偏頗了,因為郭德綱只是告訴他的受眾:相聲曾經的本門唱指的是太平歌詞(等)


不死的駱駝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坦率的說,相聲的四項基本功“說學逗唱”的唱到底是不是專指唱太平歌詞,這個問題在相聲界的爭論由來已久。但是不管怎麼爭論,誰都無法否認的是,唱太平歌詞確實是“唱”的重要組成部分。歸根結底,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唱太平歌詞就是唱,也不管你是唱太平歌詞還是唱小曲小調,終究都是為了搞笑服務的,相聲不搞笑才是最搞笑的!


我們先說說太平歌詞重不重要。太平歌詞最初的作用是“圓黏兒”,指的是舊社會相聲藝人,在演出正式表演之前,一邊用白沙在地上撒字,一邊唱太平歌詞,以此來吸引觀眾的過程。由此看來,太平歌詞放在解放前,對於相聲藝人來說是必備的基本功,如果不會唱,基本上就沒飯吃了。

但是到了新中國成立,舊社會的相聲藝人由街頭賣藝雜耍之人,翻身成為了藝術工作者。演出地點也有街頭變成了劇場。這時太平歌詞作為圓黏兒的手段,已經過時了,而且它作為獨立曲種發展的空間非常小,所以以侯寶林大師為首的相聲改革小組,並不提倡相聲演員再唱太平歌詞。這也就導致了,解放後學相聲的藝人絕大多數都不會唱太平歌詞。



當時的第五代相聲門長張壽辰老先生還曾經公開說過,“你教給學生這個(指太平歌詞)幹嘛呀?你好好教你的相聲吧。”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如今的相聲演員特別是主流相聲界的演員,不會太平歌詞是有時代背景元素的。


太平歌詞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傳統文化,不能說是糟粕,因此郭德綱去發揚,我們都應該支持才對,但是如果把太平歌詞跟相聲捆綁在一起,這就值得商榷了。沒唱過太平歌詞的同行水平比老郭差,不是差在了唱太平歌詞上。


靖逸軒主


其實只要說到這個問題,好多人就會追本溯源,講一個個所謂的老先生是怎麼說的。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所有的事物都會有個合乎情理的內在本質,就像是輪子,它就是再大再小再寬再窄,它也是用來運輸的,所以不考慮極端情況它都應該是圓的,這是它本身存在的意義。

那麼回到這四門功課,說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無非是對相聲技能技巧的歸納分類而已。其實,只要是歸納分類就會有不同的分法。比如北上廣深每個地方分別有醫生、老師、律師、乞丐。四人,那麼在對他們進行分類彙總的時候,按照地域分是一種方法,按照職業分也是一種方法。除非有一種分類適合自己之後的研究或者推廣,要不說不上誰對誰錯。

但是,他們必須有一個原則,就是分類不能極端的厚此薄彼。那麼這個分類就是無意義的,比如總共100項內容,不能前三分類各佔33項,第四分類就1項,那麼這種分類肯定是不合理的。因為第四分類的重要程度無法跟前三項是並列關係。

回到相聲身上,單是太平歌詞一項的重要程度,明顯意義作用遠遠沒法跟前三項並列,別說是現在,就是在撂地演出的時候,可能重要性連白沙撒字都不如,畢竟白沙撒字是練出來的本事,直接吸引人,太平歌詞門檻太低了,最多相當於現在所有活動開始之前先放的暖場背景音樂而已,顯得熱鬧點。

也就是說,如果唱只是太平歌詞的話,這分類是極其不合理的,還不如直接三門功課呢,(白沙撒字都能忽略,太平歌詞就更能了)。

有人會拿郭老師的論調來反駁,說別的唱都有專業的人唱,肯定是學來的,是模仿啊。這其實就是一種咬文嚼字了,我們分析問題一定是從意義作用著手,而不是咬文嚼字這樣會失去討論的意義,如果非要這麼說的話,那麼“說”和“逗”別的行業就不用了?評書藝人不用說嘛?所有耍把式賣藝的不說不逗怎麼可能把錢從人兜裡逃出來?不是光說相聲的用這兩項吧?

就是太平歌詞其實也不只是說相聲的唱,因為調太簡單,門檻太低,所以販夫走卒都能唱。它的作用就是招攬人的背景音樂,顯得熱鬧而已,誰能用到誰就用而已,相聲藝人也一樣。

郭老師之所以強調唱只是太平歌詞,其實這是個營銷概念,就跟“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一樣,就是通過一個概念讓大家記住,德雲社郭德綱才是傳統相聲的傳承人,剩下的人連基本功是啥都不知道了。

看到沒有,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郭老師不但臺上功底沒的說,就是營銷上更是一把好手。

他自己說的藝術,藝是能耐,術是把能耐賣出的技巧。綜合來說,郭老師是絕對的“藝”“術”兩通的大師。


仲尼說


提問者的問題本身就很有誘導性,已經暗含了是郭德綱強制將太平歌詞和相聲捆綁在一起的判斷。

其實,相聲裡的“唱”到底是不是隻是太平歌詞,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學術問題,不像1+1必須等於2那樣是一個不容商量的問題,郭德綱認為唱專指太平歌詞,那是他個人的觀點,只是他的影響力太大,逐漸被普及了。郭德綱重視太平歌詞,你可以不認同,但你不能簡單地說他錯了。用這個來對他指責,就別有用心了。

必須知道,太平歌詞確實是專屬於相聲的“唱”的,而且是獨一份的,這一點老郭也很多次都鄭重聲明過,《相聲溯源》等權威著作也介紹過,所以可以說,太平歌詞本來就是和相聲捆綁在一起的,而不是到郭德綱才將之捆綁起來的,只不過他特別強調、特別重視太平歌詞對相聲的意義而已,這有錯嗎?既然是專屬於相聲的藝術形式,而且其本身也有一定的藝術價值,那麼其他的藝術形式都可以發揚光大,為什麼太平歌詞就不能大力鼓吹,將它發揚光大呢?

還有,有很多人說太平歌詞只不過是天橋藝人“圓粘兒”的形式,現在相聲改在劇場了,就不用再唱了,這真的是很無厘頭的說法。每一門藝術都有發展演變的形式,作用變了就得判它死刑嗎?現在人都不用毛筆了,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不是就改取消?武術的作用也發生變化了,民間武術是不是除了老頭老太們練得太極拳,其他有實戰作用的都該給取消?太平歌詞的白沙撒字只是形式,唱的東西才是藝術,場合可以改變,唱出來好聽就是藝術,這個完全可以發揚光大。

再加一句,有個回答說太平歌詞很好唱,甚至說半天都能成專家,我就呵呵了。如果豬哼哼也能算專家的話,如果苗阜唱的能算好的話,也許你的話是對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多找幾個演員的對比一下吧。


黃秀才123


這相聲演員四門功課,說、學、逗、唱,“說”呢,就是敘述一個故事的骨架和脈絡,同時也看這個演員的口風,嚴不嚴謹,口條如何,格局大小,思路是否清晰。

“學”呢,學的就是人間百態,比如老大爺、大老爺,小媳婦,小孩子,小商販,等你我周邊之人,當然還有各種兄妹曲種,方言獸語,後面的要看個人條件,這像不像,三分樣,一句話概括之,就是學表演。再來就是這“逗”了,這是相聲演員獨有的,前面的說、學和後面的唱,都無法直接構成包袱,引您一笑,這個太過專業不好評論,在這隻能說一句,相聲可以讓您“樂”,讓您笑的可未必是相聲,(本人不太欣賞什麼灑狗血、出洋相、無厘頭之類的東西。不管國外多認你,哪怕你是世界巨星)在這說上一句,內個字叫“哏”不是梗。

最後就是“唱”了,相信大家都聽過,相聲演員的唱是太平歌詞。當然肯定有抬槓的說了,唱戲、唱曲,唱鼠來寶不是唱嗎?那我就幫你把槓卸下來。就拿戲曲來說吧,其實只能當做是學。因為像過去的京劇演員,小時候開嗓,也是用太平歌詞開的嗓子,人家也沒說是自己的基本功吧。至於有人說唱就是圓黏子所用的,開場小唱,鼠來寶,蓮花落,靠山調,單絃等…咱仔細想想人家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專業演員。過去各行業間互相借鑑,也互相尊重。(不包括山海關的)

當然有人說太平歌詞簡單,確實不管是形式,還是聽起來都很簡單,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其實這才是最難的,可能有不理解的,我呢,就用樂器演奏名家,方錦龍老師的原話來解釋吧,望能理解:百樂之中,肉樂最高,往下依次是,鼓樂、管樂,絃樂是最低的。

在這補充一句,唱以上曲種,拔了尖的老藝人有很多,郭老師就是怹們教出來的,郭老師也帶小兄弟們,拜訪過這些位高人。像大家所熟悉,北京小曲《探清水河》、《送情郎》等就是北京名家趙俊良先生教的。老人家韻味十足本人十分喜愛。(不要信某個山海關外的,小家子氣評論人的,揣著明白,裝糊塗)


霄風子


郭德綱的功底很深,早年說過評書,唱過大鼓,還學過京劇,後來主攻相聲,這使得他的舞臺藝術更為豐滿,確有過人之處。現在許多觀眾,也是通過郭德綱的相聲才瞭解太平歌詞的。

在郭德綱的幾項絕活中,太平歌詞是一個拿手本領。正因如此,郭德綱在舞臺上一再強調,相聲的基本功中,只有太平歌詞才是唱,唱其他的東西都是學唱。在此之前,很多相聲節目中,並沒有刻意強調這一點,幾乎所有的節目都將歌曲、京劇、大鼓和地方曲藝算作相聲基本功中的“唱”。

傳統相聲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太平歌詞。但也很少有人說相聲中的唱僅是太平歌詞,而將其他的唱歸為學。其實,郭德綱這麼區分,有其合理之處,但也有自己的一番用意。

放眼當今相聲界,郭德綱算是毫無疑問的領軍人物。而他最拿手的幾項絕活中,太平歌詞算是一個。所以,他不僅將傳統的太平歌詞和相聲捆綁在一起,向觀眾展示,而且還一再強調,這才是相聲中的“唱”,其他的都算是學唱。

許多新派相聲演員,是不瞭解,也是很少唱太平歌詞的。如此一來,別人不會而我卻十分精通,這不是高地立見了麼?

其實太平歌詞是一種民間小曲,早期藝人撂地時拿它來招引觀眾所用。不過,也有些相聲演員主唱太平歌詞。這種藝術很簡單,可對演員的基本功要求也比較高。不過,隨著相聲演出方式的調整,不再需要在開演前招徠觀眾,所以太平歌詞漸漸地就衰落了。

太平歌詞最初誕生於北京,在天津也有廣泛流傳。郭德綱在天津長大,後來又進京發展,因而學得了不少太平歌詞。如果仔細品味的話,還會發現,其實郭德綱的太平歌詞多少還摻雜了些京韻大鼓的味道。

不管怎麼說,郭德綱將瀕臨滅絕的太平歌詞給弄活了,而且刻意強調其正統性,算是挽救了一門將要失傳的藝術形式。不過,過分將相聲中的“唱”排斥歌曲、大鼓和地方戲曲、小調等形式,也未免有些矯枉過正。


史海爛柯人


很多人知道太平歌詞是因為郭德綱,郭德綱在演出中多次強調相聲裡“說學逗唱”中的“唱”指的是“太平歌詞”。其他,另外比如相聲裡學唱京劇、學唱地方戲等其實都是“學”的部分。也有人說“唱”不僅僅是指“太平歌詞”,但是郭德綱如此強調是因為“太平歌詞”確實是從屬於相聲的一種曲藝形式,並且絕大多數的相聲觀眾並不知道。



太平歌詞出自蓮花落,形成於清代初期,也是起於民間的一種說唱形式。被引入相聲之後,經常被用來做相聲開場前的演出,也就是“墊場”,但是“太平歌詞”並不至於墊場,它還可以在穿插在相聲中間,或者單獨演出。演出內容以民間傳說為主,也有文字遊戲、勸世文,郭德綱唱的最多的是民間傳說和勸世文,比如《白蛇傳》《勸人方》。

因為郭德綱提倡傳統相聲,認為“傳統的玩意兒不能丟”,加上對於“太平歌詞”的大力推動,因此也被一些人拿來斷章取義,描述為“沒有太平歌詞的相聲不是正宗的相聲”,這種論斷給郭德綱招了一些黑。

相聲是一門傳統藝術,跟戲曲一樣,有人提倡跟上時代,有人提倡恢復傳統,這是一個一直爭論的問題,從效果和結果來看,郭德綱的傳統相聲是受歡迎的。畢竟,時代讓世界趨同,傳統日漸成為我們的標籤。


不止看戲


不需要怎麼評價,就是因為郭德綱擅長太平歌詞,所以他要提倡。任何一家做手藝的或者幹買賣的,都是擅長什麼賣什麼,賣什麼就吆喝什麼。沒有哪個傻瓜是什麼不會偏來什麼的,畢竟“萬莫奇”屬於少數腦子進水的。

太平歌詞和相聲的關係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打個比方你開了家川菜館,可是在制定的菜單上沒有“麻婆豆腐”這道菜,因為太廉價沒什麼經濟效益。有次來了一桌客人就要吃“麻婆豆腐”這道菜,那麼後廚是不是要做?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川菜,又是川菜館,客人點川菜肯定要做,要是不做等於砸自己招牌。

相聲和太平歌詞也是如此,你是說相聲的,太平歌詞又屬於相聲基本功,你可以不指著太平歌詞吃飯,但是必須要會;你可以不指著太平歌詞賣票,但是必須要學,萬一被顧客點菜給難住了等於砸招牌。

為什麼郭德綱要在舞臺上強調太平歌詞的重要性?因為他在太平歌詞上下過功夫,他有足夠的把握在這個上面憑藉實力碾壓同行。

太平歌詞為什麼沒人唱沒人聽?就是因為太簡單,前半句說,後半句加個甩腔,藝術上幾乎沒什麼韻味和價值。但是郭德綱經過多年的努力,重新整理改編了太平歌詞,使它又重新回到舞臺,讓觀眾又重新接受這門藝術,那麼他當然有實力把太平歌詞當作自己的特色,甚至當成德雲社的特色。

現在相聲班社很多,但是有幾家能跟德雲社一樣形成自己的特色?觀眾買票捧場不就是想聽點別家不會的嗎?這個道理就跟飯館的特色菜一樣,最重要的是與眾不同,最好是別家都不會就自己會的特色。

那麼再說說為什麼沒什麼人學郭德綱的太平歌詞?

因為郭德綱在太平歌詞上已經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目前來說太平歌詞分兩種,一種是老調的太平歌詞,主要代表是太平歌詞的非遺傳承人,這種太平歌詞不好聽,當初失傳就是因為不好聽才失傳的。還一種就是郭德綱改編後的太平歌詞,屬於新版太平歌詞,主要代表就是德雲社的這批年輕演員,這種太平歌詞比較適合觀眾的耳音。

明白了嗎?學太平歌詞無非就這兩種風格,學第一種觀眾罵街,因為太難聽;學第二種同行罵街,因為等於幫郭德綱做宣傳。

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裝作看不見,當太平歌詞已經失傳,有些班社用數來寶代替太平歌詞就是出於這個目的。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郭德綱現在如日中天,他發掘的傳統相聲文化風靡全國,並且重新定義相聲四門功課中說學逗唱的“唱”其實專指“太平歌詞”,可以說是恢復了最本來的相聲源頭。

據說太平歌詞是用兩片竹板伴唱的一種間北京民間小曲,是從蓮花落的曲調演變成的。金受申在《北京風俗曲》中指出:“蓮花落和什不閒腔調相同,實有分別,一個人手敲竹板唱的為蓮花落。幾個人分唱、加插科打諢的為什不閒,又名拆唱蓮花落,有時,還可以加鑼鼓。”相傳,清末慈禧太后經常宣召民間藝人進宮去演唱,有一次蓮花落藝人趙星垣(藝名抓髻趙)進宮去演蓮花落,慈禧聽後太為誇讚,說:“他唱的是文武忠勇孝賢良,頌揚的是國泰民安。”遂賜名叫“太平歌詞”。並召成喜、來喜等人到宮裡任專職教習,教太監們演唱。傳到官外以後,藝人們也沿用了這一名稱。

所以說,郭德綱基本上還原了相聲的本來面目,樹有根水有源,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繼承才能更好的發展,建國以來推崇的新相聲有他的歷史需求,現在郭德綱還原的傳統相聲也有他的時代意義,所有的文化,創新都應該建立在合理的邏輯和基礎上,才能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萬丈高樓平地起,空中樓閣看起來很美,其實並不堅實,也無從發展,相聲不是戲劇,戲劇裡也有說學逗唱,如果這些相聲的本功無法有效區別別的藝術,那怎麼談的上獨有的藝術魅力,怎麼解釋相聲存在的必要性?

有了“太平歌詞”,又叫蓮花落,相聲就重新煥發了藝術生命,也就敢理直氣壯說自己不是“四不像”,不是插科打諢的玩意,是真正有歷史傳承的藝術,也就有了不可替代性,要不你的這些技藝,都包括在別的門類裡,有什麼資格談發展,就是國家也不能因此給你個“非遺”的指標,那相聲就真的沒落了,邊緣了,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實,這都是理論上的糾纏,可作為從業人員,不能不認這個真,孔聖人說過,名不正言不順,這個名,是必須正的,郭德綱對相聲這門藝術的貢獻,是不能磨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