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楚人有鬻(yù)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楚國有一個賣盾和賣矛的人.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鋒利,什麼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說:“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古人的這個故事拿到現在仍然有很強的說服力。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二戰以後,世界軍事強國紛紛發展各種類型的導彈,導彈的出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可防禦的,也就是說導彈如果是“矛”的話,沒有能夠防住它的“盾”。早期德國的V1和V2導彈當時的英國就無法防禦,只有眼看著導彈砸到頭上,V1還勉強能用戰鬥機攔截,到了V2這種彈道導彈,就只有捱打沒有防守的份兒了。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根據統計,截止1945年初,德國人總共朝著英國發射了10000餘枚V1導彈和近1000餘枚V2導彈,共計11000餘枚。大部分導彈都瞄準倫敦。倫敦被來襲的“導彈雨”炸得損失慘重,23000餘棟樓房被炸燬,近30000人傷亡,更讓整個英國和盟軍人心惶惶。這是導彈第一次用於實戰,展現了巨大威力。

正是因為彈道導彈有不可防禦“無堅不摧利矛”的特徵,世界各國發展了各種類型大大小小的彈道導彈。彈道導彈發展的巔峰就是攜帶氫彈和原子彈的洲際彈道導彈,可以瞬間毀滅一萬公里外的敵國。

一位名人說過“富國玩飛機,窮國玩導彈”,彈道導彈還有“窮國的原子彈”的效能。富國用戰鬥機和轟炸機威懾窮國,窮國就可以拿彈道導彈進行反威懾。即便不是先進國家,落後國家有了彈道導彈,先進國家也要退避三舍。

近代和現代矛和盾的發展,矛一直佔了上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剛剛擺脫了三座大山壓迫的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國家經濟基礎極為薄弱,舊中國留給我們的是一個鐵釘和鐵皮都要進口的“洋釘”“洋鐵皮”的爛攤子,面對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威脅,中國也選擇了優先發展彈道導彈。

中國航天的開拓者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院士就發表了關於優先發展導彈的引導性觀點:一是我們面對帝國主義的包圍,急需拿出能頂用、有威懾的武器。二是國民經濟落後,國家財政非常吃緊,投入少見效快是對的。我們的科技更落後,從技術上講,先易後難也是不錯的。三是飛機的複雜程度要超過導彈,配套難度更大,因而見效週期要比導彈長,特別是對飛機的投資要明顯高於導彈,先導彈後飛機,是對的,但不能只導彈無飛機。

實踐證明。錢學森的論斷是正確的。發展彈道導彈雖然在軍事上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作為一種極其強大不對稱作戰的武器和殺手鐧武器,有效的威懾了共和國的敵人。兩彈一星的成功迅速在武裝鬥爭最高級別領域的核威懾上拉平了與帝國主義的距離,實現了被稱為恐怖平衡的戰略平衡,這種武器對武器的平衡在其他領域如飛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兩彈一星就能一步到位,這不能不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大幸,中華民族之大幸,中國人民之大幸!

兩彈一星的成功是幾百年來非西方國家第一次實現了僅靠技術優勢就能制止

西方先進國家的野蠻侵略的偉大成功。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之後又有許多國家效仿中國,如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甚至伊朗和朝鮮,都在西方的殘酷打壓下,或亡國或被戰爭摧殘或受到聯合制裁而無疾而終。中國的成功成為一個特殊現象,不能不說是天佑中華!

早在1954年印度領導人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首次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締結一項禁止核試驗國際協議的要求。1994年3月,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正式啟動全面核禁試條約的談判。

而在這之前,中國已經完全掌握了全部核武器科學,實現了從原子彈到氫彈的實戰化,甚至連中子彈也完成了全部試驗,這些偉大的科學成就出現在一個剛剛還是戰爭留下的滿目瘡痍的國家,不能不說是奇蹟中的奇蹟。

而西方推崇的“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的箴言首先在非西方國家外得到了實現。

彭德懷元帥有句震撼了全世界的宣言,字字句句重如泰山“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海岸上架起幾門大炮就征服一個國家的歷史,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朝鮮戰爭的勝利和兩彈一星的成功從此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之後到現在的幾十年再也沒有一隻侵略者的軍靴能踏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

1959年3月,毛主席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美國著名黑人學者、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杜波伊斯博士。面對主席,杜波伊斯直截了當地問道,“為什麼你不害怕戰爭?”

毛主席說,“如果帝國主義一定要發動戰爭,你害怕有什麼用呢?你怕也好,不怕也好,戰爭反正到來,你越是害怕,戰爭也許還會來得早一些。因此,我們有兩條:第一條,堅決反對戰爭;第二條,如果帝國主義一定要打仗,我們就同它打。把問題這樣想透了,就不害怕了”。

5年之後,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再過不到2年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顆氫彈既是試驗品也是實戰品,不到1噸,可以用一架戰鬥機(強五戰鬥機)攜帶,而美國的第一顆氫彈重量近80噸。

氫彈的試驗成功極大的震懾了所有中國的敵人,因為氫彈可以小型化,可以將百萬噸當量的毀傷力帶到萬里之外!

盾的異軍突起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反導第一次出現在戰爭的舞臺上,美國的愛國者導彈大戰伊拉克的飛毛腿成了海灣戰爭最炫目的標籤。

尖利的矛第一次遇見了盾。

海灣戰爭愛國者反導的神話一直持續傳播了近10年,最後據統計當年愛國者PAC-1的攔截成功率是3%-4%(美國人自己宣傳是10%,70-80%則是多枚攔截一枚的概率),即使是現在最新的愛國者PAC-3對飛毛腿的攔截成功率也只有30%-40%左右。

1992年4月7日,麻省理工學院的Theodore Postol和特拉維夫大學的Reuven Pedatzur在美國眾議院委員會上作證時表示,根據他們的獨立分析,愛國者系統的成功率低於10%,甚至可能只有0%的成功率。

海灣戰爭的另外一個神話是美軍不可戰勝論,由此國內普遍流傳一個假說,既假如將薩達姆的伊拉克軍隊換成解放軍,解放軍一樣會被打的一敗塗地。典型的說法是解放軍終於認識到與美軍的巨大差距,之後才走上了信息化和現代化的道路,這樣的說法培養了一大批跪舔族,一直到今天。

實際上,就在海灣戰爭爆發前夕的1989年,中國軍隊剛剛打贏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越邊界反擊戰從1979年開始一直持續了10年,中國軍隊將一支剛剛打贏美軍的越南軍隊打成了最新的手下敗將。即便換個角色,解放軍的對面是美軍,哪又如何?

越南軍隊能夠戰勝美軍,那麼能夠戰勝越南軍隊的中國軍隊就打不贏輸給越南軍隊的美軍嗎?

歷史沒有假設。

事實的真相是,中國已經有一支不可戰勝的陸軍,就像二戰英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說過的“任何想跟中國陸軍交戰的人都有毛病”。蒙哥馬利在香港演講時,曾經多次的褒美了中國陸軍,並且當場宣稱,全球沒有一個國家的陸軍能夠戰勝中國的陸軍。

另外一方面,中國除了一支不可戰勝的陸軍,還有一支可以發射氫彈和原子彈的火箭軍(當年叫做二炮),正是有了她的存在,任何敵人想與中國開戰,中國軍隊的火箭軍都是它的清醒劑。

嚴格的說,中國陸軍和火箭軍是中國實現長久和平真正的雙保險。

實話實說,有一說一。即便中國的海空軍還十分弱小,但是單憑中國陸軍就可以確保任何敵人都不可能再踏入中國的領土一步,進來也是死,這毫不誇張。

進一步說,假如侵略者的戰爭擴大到中國人民無法忍受的程度,我們還可以用核武器給它以毀滅性的打擊,核戰爭是沒有道德評價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根本沒人信,否則哪裡有如此的威懾力?這可不是大國的玩具。

1999年國慶大閱兵,中國首次展示了緊跟當代軍事科技現代化發展步伐的東風31洲際導彈,可以說,中國火箭軍仍然是各軍種最優先發展的軍種。我們在海陸空軍的裝備上暫時落後沒有關係,只要中國火箭軍在世界上不落後就是和平的保證,火箭軍優先發展就是改革開放的定海神針,就是中國經濟從起步到迅猛發展的堅強後盾。

這柄擎天巨矛保證了我們幾十年的和平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進入21世紀,美國重啟“星球大戰”計劃,大張旗鼓的發展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矛頭直指中國。美國處心積慮的想改變全球的戰略平衡,發展“星球大戰”計劃就是妄想實現“只能美國用核武器威脅別國打擊別國,別國不能用核武器威脅美國打擊美國”以達到繼續稱霸世界的目的。

一旦實現這個目標,全球將重新回到戰略不穩定的狀態,核戰爭的門檻將大大降低,世界將重新回到大國之間可能發生大規模戰爭的狀態,這是極端危險的。

2003年美國單方面撕毀《反導協議》一張吞噬世界和平的大嘴就此張開,原本還算牢固的戰略平衡有再次被打破的危險,大國間的平衡再次脆弱起來。

準確的說,世界和平是由大國之間維持著的,雖然全球戰爭不斷,但是是大國之間維持了和平的,一旦大國開戰,才是真正的災難,代理人之間的戰爭都是小打小鬧。

而戰略武器和核武器是世界和平最重的槓桿和砝碼。就是這麼回事。

簡單舉例,敘利亞戰爭打了近7年,美俄都重度介入了戰爭,但是美俄都能謹慎的維持在互相只打擦邊球的深度,不再觸及底線,說白了就是雙方背後巨大的核武庫在起作用。

對於這樣的戰略平衡,美國的戰略目標很難實現,這對美國利用霸權獲得更大的戰略利益是一種無形的遏制。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比如兩次車臣戰爭,俄羅斯攻打格魯吉亞,俄羅斯奪回克里米亞,中國在南海建設三個巨型島礁並建設三條三千米戰略機場,美國雖然每次都是咄咄逼人,最後都是無功而返。這就像一個流氓攥著一塊磚頭準備砸人家玻璃窗的時候,窗戶裡總能伸出一支獵槍的槍管一樣,震懾流氓的總是死亡的威脅。

美國要想維持霸權就要打破這種平衡。

美國撕毀反導協議是有備而來,當美國認為長期的技術儲備已經可以打破這種平衡時,撕毀反導協議也就顯得處心積慮。

於是,矛和盾的發展再次體現出交替上升的態勢。

美國的辦法就是發展動能撞擊型(KKV)新型反導系統,美國認為以美國領先的科技做到這點並不難,於是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應運而生,從一開始的NMD和TMD到現在的CMD。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圖 美國發展的“多目標殺傷飛行器”MOKV一枚導彈可以擊毀多個彈頭

科技總是向前發展的,誰也不能保證有一天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會不會做到全部攔截現有的洲際彈道導彈,這種可能是存在的。保持戰略平衡最重要的另外一方中國和俄羅斯絕對不能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中國從兩個方向發展自己的反措施,一是打造更尖利的矛,比如近十年出現的WU-14和DF-ZF這樣的從中段就機動變軌的多彈頭分導再入大氣層彈頭,大大增加NMD和CMD的攔截難度。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發展自己的以動能攔截技術為目標的反導系統,中國發展反導系統引起美國和西方的更大不適,這種當代最前沿、最尖端、最難實現的科幻般的先進技術被中國掌握,從心理上對整個西方是一種極大的震撼。

實話實說,有一說一(笑),以目前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要想再次維持與美國的戰略平衡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經濟實力哪裡來的科技實力。俄羅斯自從蘇聯解體後就沒有服役一艘大型海軍艦艇,要想與中國一樣同時發展新型的洲際彈道導彈和反導系統肯定力不從心,只有劍走偏鋒。俄羅斯一方面發展末端變軌突防的彈頭,一方面重啟核動力巡航導彈這個魔獸型攻擊武器,但是長此以往並不可持續。

真正能維持世界和平的重擔再次交給了中國。

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一個矛利盾堅的中國正在向世界走來。

好不誇張的說,美國目前在中段反導和末端反導上也已經力不從心,於是打起了上升段反導的主意。

誰都知道,最有效的反導就是在對手剛剛發射導彈的上升段擊落它。

美國真的能做到嗎?

近期,世界兩大軍事強國美國和以色列相繼曝出將重新啟動助推段導彈防禦研究計劃。

7月23日,美國國會《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委員會要求,國防部將於明年研究並制定發展助推段導彈防禦能力的初步計劃;26日,以色列政府決定增加80億美元用於發展主被動防禦系統,其中一部資金將用於重啟擱置了20年的助推段導彈防禦計劃。

眾所周知,助推段導彈防禦作為一項性能優勢明顯、實現難度很大的前沿技術,發展歷史跌宕起伏,幾度擱置再度轉向風靡,究竟有何“魔力”?

由於彈道導彈突防能力強、精度高、可攜帶核彈頭和生化彈頭,堪稱現代戰爭中最具威脅的攻擊性武器之一,其飛行全過程可以分為助推段、中段和末段三個階段。

“有矛必有盾”,作為彈道導彈“剋星”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也可相應的分為助推段防禦、中段防禦和末段防禦三種類型。

所謂“彈道導彈的助推段”,是指從助推火箭點火、導彈起飛,到導彈的最後一級助推火箭關機的飛行階段。助推段導彈防禦系統正是在來襲彈道導彈的助推段對其實施攔截。

助推段攔截有著顯著的優點:由於助推飛行中的彈道導彈有明亮的尾焰,易於被紅外探測器探測;助推飛行中的導彈處於加速飛行的過程中,但飛行速度仍然相對較慢,有利於攔截;彈道導彈的助推火箭與彈頭和誘餌還沒有分離,是個單一的、比較大的目標,而且助推火箭比彈頭更容易被摧毀,可實現“一擊全殺”。因此,助推段防禦是最理想的防禦階段。

但“甘蔗不會兩頭甜”,助推段攔截也有著巨大的難度。因為彈道導彈的助推飛行時間很短——射程在1000千米以下的彈道導彈,助推飛行時間只有1分鐘左右;即使洲際彈道導彈,其助推飛行時間也只有3分鐘(固體推進劑導彈)到5分鐘(液體推進劑導彈),防禦系統能否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做出快速反應,是助推段防禦系統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

助推段導彈防禦計劃概覽

由於助推段導彈防禦優勢明顯,很多國家曾對其躍躍欲試;然而,在巨大的技術挑戰面前,很多國家又“望而生畏”。

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先後研究了多種類型的助推段導彈防禦武器方案,但受技術、經濟和政治等因素的制約,這些計劃大多已被放棄或擱置。

“機載激光器”(ABL)系統

機載激光器系統主要使用大型高功率激光器在來襲導彈處於上升段時進行強激光照射摧毀。機載激光器系統是在“波音747-400”型寬體飛機上安裝氧碘化學高能激光器,利用高能激光毀傷彈道導彈的助推火箭。

2010 年,機載激光反導系統在太平洋上空進行了兩次測試,並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將靶彈通過超高溫照射而徹底摧毀的目標。儘管如此,ABL項目仍然面臨資金和技術兩方面的問題,其主要關鍵技術尚不成熟。

另外,這種系統必須飛臨敵方前沿位置才能實施有效攔截,存在著“壯志未酬身先死”的風險。2011年,美國取消了ABL系統的發展計劃。但是美軍對於激光反導技術的研究並沒有死心,仍在尋求一種性能更加先進、可由高空無人機載帶的新型激光器用作助推段反導武器。

“動能攔截彈”(KEI)系統

美軍“動能攔截彈”(KEI)計劃始於2003年。KEI攔截彈長約11.8米,彈徑1.02米,重10.44噸,體積約是“標準-3”I型攔截彈的兩倍;採用的發動機具有很高的衝量、推重比以及高度可靠的操縱性能,可以實現高加速、大推進、高飛行速度,可在60秒的時間內加速到6 千米/秒,約是“標準-3”I型導彈的兩倍。

KEI系統在現有天基傳感器或前置部署型雷達支持下實施助推段防禦作戰,進而在敵方導彈發射的第一時間發現目標,利用高速反應能力在其助推段飛行時攔截摧毀之。

由於經費不足和現階段助推段攔截所面臨的難以逾越的技術瓶頸等問題,美國於2010 年取消了KEI計劃,將其研製計劃系統轉為助推段防禦概念研究計劃。

“網絡中心機載防禦單元”(NCADE)系統

網絡中心機載防禦單元(NCADE)發展計劃開始於2008年,旨在發展一種低成本、機載彈道導彈防禦攔截彈系統,主要用於攔截在助推段飛行的中近程彈道導彈。

載機最初考慮用F-15戰機,後來考慮換成F-35戰機;攔截武器採用美軍現役AIM-120 先進中距空空導彈(AMRAAM)的改進型,為兩級助推導彈。

NCADE系統作戰程序如下:首先,浮空監視雷達、無人機、衛星等網絡作戰傳感器探測跟蹤處於助推段的彈道導彈目標,並將獲得的信息傳輸至預警載機平臺;隨後,NCADE載機進行發射決策併發射攔截彈,兩級助推火箭先後點火推進,工作完畢後第二級助推火箭與末端攔截器不分離;最後,末制導段釋放導引頭頭罩,導引頭開始工作,捕獲目標導彈,並引導攔截器採用直接碰撞摧毀目標。

矛的再次致命一擊

很難說是不是一種巧合,無獨有偶,7月23日美國宣佈重啟擱置了20年的助推段導彈防禦計劃,8月3日中國發射了星空二號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矛和盾的搏殺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回合和領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佈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的文章稱,中國日前首次成功試飛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星空-2”火箭,從而在製造自主研發的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但是這個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顯然是個外行,他認為中國的星空二號是效仿俄羅斯的“先鋒”綜合體。“先鋒”綜合體目前被用在Ur-100UTTX液體洲際彈道導彈上,未來新型“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也將採用“先鋒”綜合體。

在這裡筆者要給做個糾正。

俄羅斯的“先鋒”綜合體確切的說是個洲際導彈進入末端進行機動變軌的彈頭,而攜帶這個彈頭的是Ur-100UTTX液體洲際彈道導彈,將來是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這型洲際導彈射高在4000公里,是星空二號的133倍。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圖 彈道導彈打的是一條拋物線,彈道的高點一般都在4000公里的高度

星空二號的射高只有30公里,射程卻有1200公里

簡單說,Ur-100UTTX是純粹的彈道導彈,而星空二號是乘波體,兩者區別有天壤之別。

彈道導彈的射程一般是射高的3倍,走的仍然是一個拋物線,而乘波體不是利用高度和入射角投擲,而是利用高升阻比外形在大氣層的邊緣像船一樣飄動以增加航程(射程)。

乘波體最大的優勢是其他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所不具備的,就是以相同的推進劑獲得上兩項幾倍以上的航程,形象的說就是可以被空氣托起來飛,而不是與空氣較勁兒(笑)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圖 乘波體對於地球來說就等於是貼地飛行30公里高度與4000公里之比是1比133倍

星空二號之所以現有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無法攔截和防禦,就是因為它的射高始終保持在臨近空間的低層,說白了對於地球來說就是貼著地皮飛。這個30公里的高度是一般的反導雷達無法發現的,比如被吹噓的很厲害的THAAD薩德反導雷達其X波段AN/TPY-2火控雷達,它的最高探測高度可達2000公里,但是它的最低探測高度是130公里(130公里以下看不見),這是由地球的曲率決定的,AN/TPY-2火控雷達並不是“天波雷達”。

那麼,星空二號完全可以在薩德雷達的盲區內飛行,簡單的說就是美國現有的反導導彈只能打高不能打低,形象的說就是,即便等你發現乘波體導彈時已經在你頭上,反導的指控系統根本來不及裝訂參數就完全錯失了攔截的機會,而在遠處你根本發現不了。

這才是星空二號這樣的乘波體導彈厲害之處。

為對付中國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和乘波體導彈,美國祭出上升段反導攔截系統,這種看似管用的辦法其實仍然是徒勞的。

在中國綿密的防空導彈網和現代化戰鬥機的攔截下,要深入中國戰線的縱深打擊中國的戰略武器,根本是痴人說夢。

中美矛和盾太空大絞殺 乘波體對舊版星球大戰且看鹿死誰手

有關星空二號乘波體的性能介紹可以參考筆者上一篇拙作。

本文最後要說的是,捋順了星空二號的來歷和前因後果,能夠清晰的發現中國人民在戰略謀劃上的大智大勇和傑出的前瞻以及睿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驕傲。

敵變我變,敵強我更強。

料敵預先,有所為有所不為,始終能夠走在敵人前面,還是那句話:厲害了,我的國!

(預告:刀口談兵公眾號不久將請參加過中越邊界反擊戰的功勳特工講述不為人知的深入敵後上千公里,出色完成戰略偵察任務的故事,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