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撤銷熱河省建制?

一德格天1


要知道為什麼撤銷熱河省建制不妨先回顧一下熱河省從設置到撤銷的發展歷程:

熱河的位於今天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帶。流經承德市的武烈河上中游有溫泉注入,因此得名熱河,熱河省的名稱就源於武烈河。清代在此修建了接見蒙藏貴族首領的避暑山莊(也叫熱河行宮),隨著避暑山莊的動工興建熱河地區逐漸發展成為清政府經略溝通蒙古各部,鞏固北部邊疆的要地。

自從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達從蒙元手中收復燕京之後蒙元勢力就退回北方草原,然而脆弱的遊牧經濟已無法支撐元朝仿照漢制建立起來的統一帝國,於是蒙古草原迅速恢復到了成吉思汗統一之前的諸部割據狀態。到明末清初蒙古各部大體分為三部分:漠南蒙古(今內蒙古自治區)、漠北喀爾喀蒙古(今蒙古國)、漠西衛拉特蒙古(今新疆天山以北)。其中漠南蒙古同清政府的關係較為密切——早在清軍入關前就已基本徵服漠南蒙古各部並通過會盟、聯姻等手段對這一地區加以控制;相比之下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衛拉特蒙古同清政府的關係就相對疏遠一些。鑑於這樣的情況清政府對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西衛拉特蒙古分別採取不同的治理模式: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衛拉特蒙古主要由清政府冊封的王公貴族實行相當程度的自治;而在漠南蒙古地區則採取自治和官治兩種機關並設的模式:一方面朝廷向當地派駐大臣進行治理;另一方面清政府在盟旗制度下冊封的各個蒙古扎薩克仍具有相當的自治權限。熱河地區作為朝廷經略蒙部的要地實行的就是這種自治機關和官治機關並設的治理模式:熱河都統駐熱河(今承德)治理遊牧蒙古,但關於城內漢人的治理則與直隸總督合議。

這一時期熱河地區並沒實行和中原內地一樣的行省制度。所謂行省制度首創於元代: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分別進行管轄。在元代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由中書省直轄,而青藏高原屬於宣政院轄地,除此之外在全國範圍內一共設有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江西、湖廣十個行省。明朝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並對各省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一共設有北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湖廣、江西、福建、浙江、南直隸15個行省,當然明代在少數民族地區也設置有和省平級的都司。明代的南北兩直隸行省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而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而形成的,清朝入關後將北直隸行省改稱直隸行省,而南直隸行省則改稱江南行省。順治十八年(1661年)將江南省一分為二——東部稱“江南右布政使司”,西部稱“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將湖廣行省拆分為湖北行省和湖南行省。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為江蘇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為安徽布政使司,至此江蘇和安徽兩行省正式形成。而西北的陝西省也被拆分為陝西、甘肅兩省,至此清朝一共有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18個行省。除中原漢地的18行省外,清朝在自己起家的東北地區設有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個將軍轄區;在外蒙古設有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在新疆設有伊犁將軍轄區;在西藏和青海各自設有辦事大臣轄區;而這一時期的內蒙古卻並未正式設置官方層面的行政管轄機構,而是直接沿襲遊牧民族傳統的冊封盟旗制度。這些地區連同中原漢地的18行省一共構成了清朝的26個省級行政區。

到了清末我國的邊疆地區開始出現四處告警的危機局面,為強化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各邊疆大員們紛紛提出遷徙中原內地人口移民實邊和將邊疆各種將軍轄區、辦事大臣轄區改設為和內地一樣的行省編制:1884年(光緒十年)左宗棠在收復新疆後建議朝廷設置新疆省,1887年(光緒十三年)中法戰爭後時任福建巡撫劉銘傳建議朝廷設置臺灣省並出任臺灣首任巡撫,至此清朝的行省數量達到20個。1895年《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因此清朝的行省數量又減少到19個。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置江淮省,但旋即廢除。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改奉天(盛京改名而來)、吉林、黑龍江三個將軍轄區為省,此後直到清朝滅亡為止共有黑龍江、吉林、奉天、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二十二處行省,另外一處臺灣行省為日本佔據,直至1945年光復。

臺灣、新疆、東北的先後設省給蒙古地區創造了示範效應:當時蒙古各地面臨著日、俄帝國主義的滲透和侵略,因此從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程德全提出蒙古應仿照新疆改設為省起要求蒙地設省的呼聲就日益高漲起來——當時的輿論聲稱:“蒙疆設省利於國家、利於蒙藩且利漢民,所不利者為俄國耳”。辛亥革命後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和當地的王公貴族們在沙俄的支持下宣佈獨立並在1912年冬至1913年期間侵犯內蒙古。面積狹長地域遼闊的內蒙古由於還處於相對比較原始的盟旗制度治理下,對反擊沙俄和外蒙的入侵十分不利,這迫使當時的中國政府不得不認真思考在內蒙設省——1914年7月6日北洋政府將清政府時期處於盟旗制度治理下的內蒙古地區拆分為綏遠、察哈爾、熱河三個特別區並設置都統管轄。儘管特別區和內地的省還是有所不同,但實際上已相當於一個省了。1928年國民政府內政部以《建國大綱》中僅有省治,並無特別區之規定為由建議將綏遠、察哈爾、熱河三個特別區改設為省。當年9月17日國民政府正式將三地改設為省。

綏遠、察哈爾、熱河三個省的設立在當時的形勢下對穩定邊疆局勢、鞏固中央政府對內蒙古的統治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卻使內蒙古處於被新設的行省分割統治的局面之下,以致於當時就有人說:“若干年後內蒙古之名將不復存在”。客觀上而言:這是在當時中國面臨列強侵略的邊疆危局下以犧牲蒙古族同胞的利益來強化對當地控制力度的應急政策。隨著民族危機的解除這種應急政策的負面效應表現得日益明顯:當地部分別有用心的王公貴族利用當時蒙古族同胞對改省的抗拒心理陰謀煽動民族對立情緒,甚至試圖策動內蒙古獨立。1945年10月出身蒙古土默特部的烏蘭夫同志受中共中央的委派解散以蒙奸博英達賚為首的“內蒙古共和國臨時政府”,組成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內蒙古那些別有用心的王公貴族製造分裂的陰謀落空了。1946年8月烏蘭夫開誠佈公地向中央提出:蒙古族人民迫切希望在中國革命勝利後恢復歷史上的內蒙古版圖。中央表示:對蒙古族人民的要求充分理解並決心在革命勝利後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49年9月內蒙古全境解放,12月2日內蒙古自治政府改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建立在對歷史上內蒙古版圖拆分基礎上的綏遠、察哈爾、熱河三省至此已完成其全部歷史使命,不過三省也並不是同一天一下就撤銷的:1952年察哈爾省撤銷建制。1954年3月6日綏遠省撤銷建制,其轄區全部併入內蒙古自治區。1956年1月1日國務院根據1955年7月3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屆二次會議的決議決定撤銷熱河省建制,在承認歷史、照顧現實的原則指導下將熱河省以農業為主的承德地區和北票、朝陽、阜新、建平等縣分別劃歸河北省和遼寧省;將以牧業為主或農牧並舉的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漢旗、赤峰縣、寧城縣、烏丹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關於這個問題,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曾有詳細分析,現分享補充如下:

熱河省的撤銷是我國行省區劃變遷的重要事件,想要明白熱河省為何被撤銷,需要先明白熱河省為什麼被設立:

我國行省制起源於元朝,並被後繼的明清王朝接受併發揚光大。

今日行省格局在明朝開始發展,到清朝基本定型,其中“漢地十八省”成為清朝內地行省的基本格局。

漢地十八省,不包括熱河省,熱河省是民國時期在非漢地區域設置的省份。它的設立和撤銷是我國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融合的一項重大舉措。

熱河省省名源於境內的武烈河,武烈河上游的溫泉導致水溫升高,寒冬時節水汽瀰漫,所以被人們稱為熱河。清朝時期,熱河地區屬於直隸省,清朝統治者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作為溝通蒙古各部,鞏固北部疆域的重要手段。

鴉片戰爭後,邊疆烽煙再起,版圖急劇縮水。至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時,版圖已經縮變為“海棠葉”。民國肇始,內憂外患仍然頻繁,特別是1911年沙俄煽動漠北蒙古獨立,導致當時北洋政府的都城北京頓失戰略縱深。此時外蒙不斷進犯內蒙,內蒙離心加重,北京成為禦敵第一線。

在此情況下,先前熱議的“蒙地建省”方案再次被提上日程。

1914年7月6日,北洋政府公佈第93號教令,規定熱河、察哈爾、綏遠三個特別區,設置都統進行管轄,熱河建省邁出第一步。

1928年9月17日,南京國民政府將三個特別區改設為省,至此熱河成為行省。

建省對一個地區的管控作用相當強,省領導受中央派遣,對外對內直接聽命於中央,而且作為一個省級單位,省政府可以直接駐軍,而熱河省的設置也起到了這樣的加強作用。

熱河省位於內蒙境內,清朝對蒙古實行羈縻統治,熱河省的建立意味著政府在蒙古安下一個“釘子”。

熱河省位置相當重要,向南連結華北平原,向東直通東三省,向北直面外蒙和沙俄,向西經察哈爾、綏遠直達西北。

抗戰期間,熱河被日寇侵佔。

抗戰勝利後,內蒙民族領導人烏蘭夫積極奔走,在領袖支持下,1947年5月成立內蒙古自治區。建國後,烏蘭夫不斷為恢復內蒙傳統區劃而努力,隨後塞外四省紛紛撤併。

1955年7月30日,熱河省撤銷,省域被內蒙古、河北、遼寧省“分割”,省會承德成為河北省的地級市,熱河省成為歷史。

熱河省的設立背景是我國面臨的深刻民族危機,當民族危機解除,熱河省似乎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所以被撤銷,看樣子是這樣,實則有更復雜的原因。

那麼,熱河省為何被撤銷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政治考量

歷朝歷代,中央無不重視對各地的控制,尤其是離都城如此近的內蒙地區。

一般而言,越靠近中央,行省劃分應該越細小才是,這樣各省就相對較小,便於控制,難以對都城造成威脅。但我國首都的邊上,有著一個面積大118萬平方公里的內蒙古,很是反常。

趙匡胤說過:“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句話雖短,但分量很重,具體到建國後就更應該仔細斟酌。

烏蘭夫在爭取恢復內蒙區劃時,曾將首府放在烏蘭浩特(興安盟老爺廟)、張家口,其中的張家口與北京的距離真的是近在咫尺。

我們都知道,但凡一省政府駐地,駐軍也必然存在。若處理失當,就必然是對首都的嚴重威脅。所以領袖支持烏蘭夫大舉“西征”恢復內蒙區劃,並將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首府。咫尺變天涯,首都的安全有了保障。

剛好烏蘭夫是土默特部人,呼和浩特也是土默特地區的重要城市。

出於政治考量,中央不會容許首都周邊出現省會。這一點在河北省身上特別明顯,河北省的省會選在石家莊,除了動亂,更有深刻的政治考量。建國後,熱河省、察哈爾相繼撤銷,省會承德和張家口併入河北,使河北成為首都的屏障,北京周邊再沒有形成威脅的省會勢力。

另外,建國後可謂百廢待興,撤銷熱河等塞北四省有利於簡政集權,節省了大量財政開支。

2、軍事考量

軍事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建國後,我國始終處於帝國主義的全面包圍之中,老一輩領導人帶領全國人民時刻備戰,為我國贏得了崇高的國際地位。

勃列日涅夫時期,兩國交惡,曾經的老大哥意圖以大國沙文主義入侵我國。曾經靠近蘇聯、便於溝通的北京再次成為國門,這種緊張的形勢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

在這段時期,我國在大青山附近地區駐紮重兵,防止蘇聯南下。從戰爭的經驗看,一旦發生戰事,各部隊服從指揮、協調作戰是戰略順利執行並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

試想,如果一旦北方發生戰事,若熱河察哈爾等省繼續存在,勢必會出現協防不力、隔岸觀火等諸多問題的可能,而一個統一的內蒙存在,可以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北部屏障,可保證北疆的穩固。一旦戰事發生,可形成全攻全守的戰略佈局,這對於保障國土安全、取得戰爭勝利意義重大。

3、經濟考量

將內蒙古傳統區劃統一整合,對於發展內蒙古經濟有重大意義。若保持塞外四省,會導致靠近東部省份率先發展起來。而西部省份,則會因為土地荒漠化,人口較少而逐漸落伍。長此以往,對整個內蒙古而言,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會導致社會不穩,進而影響北疆的安全。

內蒙在清朝一直作為一個整體存在,長期的歷史定界產生了巨大的歷史慣性,所以恢復內蒙古的“統一”是大勢所趨。內蒙恢復自然疆界後,雖然東西部仍然存在差距,但首府西遷,重心西移。東西部的差距已經轉化為內部矛盾,問題會更容易解決。

熱河省,作為我國曆史上一個特殊的歷史符號,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印記,歷史會記住她的功勳,她的名字將和中華民族一起走向輝煌的未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應該是我們要恢復內蒙古歷史上的本來面貌...當時熱河均被日軍侵佔。因為守者湯玉麟和張學良完全不負責任和慫。湯玉麟(1871年—1931年)綽號“湯二虎”,遼寧阜新人。早年為匪,1902年從張作霖投歸新民縣游擊隊,任管帶。後升任二十七師五十三旅旅長、十二軍軍長兼十一師師長。1926年始任熱河都統,1928年任熱河省主席。1933年3月日軍發動“熱河事變”時,任熱河省政府主席兼東北邊防軍熱河駐軍司令,可其坐擁10萬餘兵不戰而逃,使日軍川原旅團先遣部隊僅以128騎兵不血刃侵佔熱河省省會承德。因而被稱為“逃跑將軍”。


湯玉麟統治熱河期間,政出私門,任人唯親。其長子湯佐榮任熱河省禁菸局局長,次子湯佐輔為財政局局長,女婿周鐵錚為朝陽縣縣長。三個弟弟分別是三十六師炮兵團、騎兵團和五十八團團長。且捐苛稅重,僅土地稅就有28種之多,摺合大洋1至數元,另要交軍糧7.5斤、軍草19.5斤。鴉片稅由最初的每畝大洋3元增至12元,最多的19元。為了賺錢其更在避暑山莊建了海洛因加工廠。


湯氏父子在天津租界建有公館,在哈爾濱、奉天等地有鉅額資產,避暑山莊煙雨樓匾額都成了其在奉天所開飯館的掛匾。日軍進攻承德時,其甚至調集240輛軍車運送私家財產。


李三萬的三萬裡


熱河這個名字是因為承德避暑山莊的溫泉流入武烈河,武烈河下游在冬天不結冰,所以被稱為熱河。

這個名字的起源就有皇家氣派,清朝也的確在承德設置了熱河都統,但地方還是屬於直隸省。

直到 1914年2月,民國政府設立熱河特別區,脫離直隸省,1928年9月國民政府正式公佈建立熱河省,稱為關外六省之一,轄15縣、20個旗,省會設在承德。

1955年7月30目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熱河省。原熱河省所屬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龍、興隆、灤平、豐寧、隆化、圍場八縣劃歸河北省;建昌、凌源、建平、朝陽、北票五縣及喀喇沁左旗劃歸遼寧省;赤峰、烏丹、寧城3縣及敖漢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三旗劃歸內蒙。

熱河省撤銷的原因,只能猜測,可能原因有三點,一是原來的熱河省面積太小了,人口也很少,熱河只轄一市、三旗、十六縣,人口才五百四十多萬。二是熱河省北部以前就屬於內蒙古,劃給內蒙更合適。三是熱河省也不富裕,發展經濟困難。

當然只是猜測了,歷史證明,撤銷熱河省是絕對正確的,的確有利於當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