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處暑節氣

處暑,是每年的8月23日前後,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處”是"止",含有躲藏、終止意思,暑氣至此而止,開始退伏潛藏,以待來年了。陽氣熾熱而催熟萬物後自然退位,陰氣開始瀰漫,才秋風漸肅。恭敬為肅,處暑後,鷹感肅氣擊鳥而祭,萬物收成而祀,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現。而秋之整肅又為冬之休養,休養中才有更新萌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到:“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節令的這種變化,自然也在農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如“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在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處暑之日"鷹乃祭鳥",說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冷酷地搏殺獵物。先獵之物要先陳列為祭,古人稱之"義舉"。後五日"天地始肅",這個"肅"是"肅清",天氣因"肅"而清,因"肅"必"肅殺",所以,肅清後必帶來蕭瑟之氣。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穀各類,天氣肅殺後,莊稼才有收成,成熟為"登"。

處暑是暑氣止息後潛藏,"處"是止息。為什麼止息呢?因為萬物已經長成,它潛入地下,是不願見它們隨後即將凋傷、傷殘而如血。處暑由此是夏的真正告退,薰風變金風,天高氣爽、衣寬體瘦,亦是草木即將哀怨、蟲聲即將變愁聲時。肅秋到,雁南飛,月寂寥,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令人感傷。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處暑詩歌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唐·元稹)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強起披衣坐,徐行處暑天。

上階來鬥雀,移樹去驚蟬。

莫問鹽車駿,誰看醬瓿玄。

黃金如可化,相近買雲泉。

——襲美見題郊居十首因次韻酬之以伸榮謝(唐·陸龜蒙)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平時遇處暑,庭戶有餘涼。

乙紀走南國,炎天非故鄉。

寥寥秋尚遠,杳杳夜光長。

尚可留連否,年豐粳稻香。

——處暑(宋·呂本中)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處暑後風雨(宋末元初·仇遠)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簷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蟬若與山深,深山不可尋。

鳴雖應以候,聽亦豈無心?

日暮林中送,人間枕上吟。

豈惟處暑至,對此自沉沉。

——上東華詠蟬(明·伍堣)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一歲頻過處暑天,單衣林麓勝情偏。

田無負郭供公役,鄰有藏書借為編。

山市每欺沽酒近,巖居深德種桃先。

宵來疏雨添無賴,盡夜繩床恣意眠。

——處暑(明末清初·張穆)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悵望遙天羨鳥歸,落雲深處暑光微。

荒階漸有蟲聲出,秋欲來時細雨飛。

——廣陵雜詠(清·吳山)

處暑民俗

處暑吃鴨

處暑節氣,民間有吃鴨子的習俗,做法也五花八門。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等,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首先要端一碗送給鄰居,叫做“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放河燈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其中一項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後來發展為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意味著漁業收穫。這個時候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會停留在漁場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

每年處暑期間,浙江沿海會舉行隆重的開漁節,歡送漁民駕船出海。

今日處暑:天地始肅清,養生正當時

處暑養生

暑盡秋來,金旺之時。中醫學認為,金旺則肺經當值,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所以養生也要以養肝護肝為主。所以要儘量多吃些滋養、潤燥、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燒烤、油膩的食物:像可以多吃些西紅柿、梨、銀耳、海帶、瘦肉、魚和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少吃些辣椒、生薑、生蒜、花椒、大蔥、酒等刺激性的食物。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煲一些滋補清涼潤肺的湯喝,像是海帶排骨湯、蘋果雪梨瘦肉湯、無花果海底椰湯等。像蘿蔔就少吃些,因為蘿蔔下氣,而處暑日時,人中氣不足,需要保氣。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

早睡早起

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

通風透氣,早晚添衣

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當然,‘秋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更應及時增減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