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年级O现在新教材念“欧”,我们小时候一直学的不是“喔”吗?谁能帮我解释下?

弃用123321


不少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有反应,在给自己的孩子辅导作业时,家长都有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将“o”汉语拼音,读作“欧”,还有的孩子会读“哦”。这让家长感到很费解,自己上学时明明老师教的是读“喔”,怎么到了孩子嘴里就变了呢?


开始家长都认为是孩子发音的错误,但孩子却告诉家长,在学校老师就是这样读的。于是有的家长为了不误导孩子,便特意有询问老师此字母读法,没想到老师的回答也存在差异。可这样拼音里的“o”岂不是与英文字母里的读同样的音了吗?这令家长们不解,甚至怀疑,是否自己小时候老师教的不对,难道自己读错了这么多年?


就这个问题教育部做出的书面答复是:


汉语拼音里的“o”,读“喔”,不过“喔”存在3个发音,两个用于叹词,这种情况下的“o”,读“ō”而不是读“wō”。


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书籍、解释等资料,分析如下:


《汉语拼音方案》,有明确标着“o”为“喔”读音,“uo”为“窝”。


05年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里,“喔”就“wō”一个发音,16年第七版里“喔”便存在“ō”、“wō”两个不同发音,变成了多音字。


“o”的音可能在所有单韵母里属于最难念的,很多人把“o”读成复韵母“uo”。“o”为单元音,准确读法“哦”,若读“喔(wo)”,就变成复合元音“uo”读音。一些人会读“喔(wo)”,有可能对此发音掌握不够准确。


那要怎样才可把“o”音读准确呢?


要想发准此音,需先发“e”音,之后双唇拢圆发“o”音。发音时,拢圆双唇不要变。


决胜网


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

1958年2月,兼收国语罗马字、 拉丁化新文字、 威妥玛式拼音和注音字母之长的汉语拼音方案被批准推广。这套方案在教学中,各地的人们对方案中注解“o”发音的汉字“喔”的发音理解出了偏差。原因在于,喔字本身就有2个读音(一个哦,一个窝),而如今英语教学又负面影响了汉语拼音教学,所以就有了三种读法:

(一)正确的读法(你听懂了吗?哦,我听懂了——就是这个哦的读法);

(二)wo(公鸡打鸣喔喔喔。中国人起码在东汉时期就开始用这个字来作为公鸡打鸣的拟声词了);

许慎《说文解字》

(三)欧(注意,哦和欧在普通话中的发音,虽然很接近,但并不一样;而欧和英语的o的发音,也是有细微差别的)。

我小学时候,老师教的读音是第二种,wo。严格讲,这个读法不能算错。毕竟在“波、坡、摸、佛”这四个汉字中,其读法就是wo。

扯开一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对有的声母的教学,存在一个用“呼读音”来“带出”“本读音”的情况。

汉语拼音中,声母本来的发音叫做本音。声母的本音一般发音不响亮,为了教学、呼读的方便,常在每个声母本音的后面加上不同的元音,这样发出的音叫做声母的呼读音,也叫名称音。

b、p、m、f的本身的读音是非常不清晰的,为了方便小朋友听清,教学的时候加上了韵母o。但是,这几个声母都是双唇音,意思是发音的时候有一个上下唇突然张开的动作,这和wo的情况很像。

语音学上,有个说法叫圆唇化,有时候就用一个小w来标注这种情况。换句话说,这几个汉字之所以汉语拼音写作bo、po、mo、fo,而不写作buo、puo、muo、fuo,原因也在这里。那就是,b、p、m、f在发音的时候已经捎带了一个w或者u,就没有必要再多加一个u啦。

o跟在其他韵母后面构成形成新的韵母的时候,其实是读另一个读音的。


这里不得不介绍另一个概念,叫“音位”。所谓音位,就是在一种语言或者方言里,很接近,但不区别意义的音素。比如zi、zhi、ji的韵母,虽然都写成i,但其实是3个音。在汉语拼音方案方案中,同样书写爲o的,其实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发音,一个是跟在b、p、m、f后的o,一个是跟在其他韵母后面的o,写成这样:

所有有的朋友问道,如果读欧音,“波、坡、摸、佛”这四个汉字该怎么念,原因正在这里。如果真读成了ou,那就很危险,毕竟普通话是有pou(剖)这个音的;而如果你们当地教学的时候受方言影响而欧和哦的读法是差不多的,那倒也问题不大。

所以总结一下:上面提到的(一)正确的读法;(二)wo,两种是正确读法。

最后,要感谢老一辈语言学家制定出如此精妙的汉语拼音方案,把很多复杂的问题都简化成了小问题。要知道,大家往往出问题的那些小地方,其实背后是一个大学术问题(这里几百字是无法说得非常透彻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王力的《汉语音韵》)。

在应用层面,如果不这样灵活处理,这套方案是很难成为大家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好帮手的。今天文化水平如此之高了,人们依然出问题,何况是当年几乎全是文盲的中国呢?


八砖学士


元音发音规范

“o”是汉语拼音中较难发准的单韵母。按照发音标准,发音时,口半闭,舌为半高,舌头后缩,唇拢圆,并且发音过程口型不变。这样发出的声音,是介于哦、奥、喔之间的o。

我们过去所发的“喔”音,实际上在与“u”连读的“uo(wo)”的发音,先发了“u”然后快速滑向“o”。除此之外,与“a”连读的“ao”、与“u”连读的“ou”等复韵母都是经常会误读的发音,在“o”发音后,没有保持口型不变,而滑向了“u”。

误读源头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无法与其讲解舌面、唇形的关系,只能选择一个近似的书面表达,辅之以老师的言传身教。因此1958年国家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时,选用了模拟公鸡叫声的“喔”对其注音,课本自然也沿用了这一标注。可以说,初版的汉语拼音方案,是“o”误读的源头所在。

但是逐渐有专家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喔”对“o”的标注是不恰当的,于是近几年的权威工具书不再使用“喔”字,而采用了“噢、哦”等字为其注音。

家长对策

而实际上,汉字为拼音注音,是为了书面传播的下策。要想让孩子更好的学习的拼音,还是要靠老师传授时的发音。家长也应对此引起重视,因为孩子学习能力较强,接受了错误发音便很难改正。因此想要更好的帮助孩子学习,建议可以听听国家语委等权威部门录制的教学录音带。

祝所有孩子健康快乐学业有成。

补充

针对大家对更改后无法拼写的疑问,我再补一张声母发音图。觉得文字描述繁杂,可以直接看国际音标。

实际上,不论是声母还是韵母,发音都不是我们小学所学到的那样。为了让孩子和大众更好的接受,我们一开始学到的声母读音,就是和元音结合过的。

其发音中涉及到的塞音、塞擦音、边音等太过复杂,一般民众不需要了解。

我们所掌握的汉语拼音,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拼写需求,对此略知一二便可。


碗约集


很多人没有听懂提问者的问题,乱说一通。这是一个困扰很多一年级家长的问题。

靠谱的答案最简单。据我观察,南方地区多读哦这个音,北方地区多读喔。南北方拼音的教法和读法还是有一些细微区别的。另外,感觉现在有一些新教材大纲好像有变成哦的趋势。

其实读什么都可以,不必较真。我的孩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读喔比较容易拼一些,也更合理一些。

那该怎么教孩子呢?我的解决办法是这样的。既然现在老师教成了哦,那就让孩子跟着读哦就可以了,不然孩子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总是有一些不好意思开口读拼音,那就不好了。在学校一定要听老师的。在课后自己辅导的时候还是念成喔,只有发喔的音才能拼成标准的普通话,读成哦拼起来的发音很怪。比方说,坡,泼,

总之,顺其自然,二三年级拼音基本上就不学了。只要孩子会拼,能拼对就行了,不必紧张。


年轻大叔的日常


汉语拼音的声母“O”究竟是应该发“喔”音还是发“欧”音,我想大多数人是把英语发音和汉语发音弄混了!

汉语拼音的声母就那么几个,其发音是约定俗成的,没必要在这件事上死磕和纠结!

如果哪个半吊子老师硬要说o是发“欧”的音咱拿他也没有办法不是吗?

说来也怪,有的老师也是不学无术,教英语的拿英语的发音教拼音,教汉语的拿拼音的发音教音标!这暴露了一个问题:真正爱学习爱钻研爱研究的人少了,凭经验凭想当然教书的人多了!

不过我还是建议那些学英语教英语的老师先是把汉语拼音学好!

自己的普通话说的不好,因为没见过什么大世面,过去一般很少几乎不说普通话,因为一直在老家上班,所以说不说普通话无关紧要,也并不妨碍和大家沟通!前些年外出打工,尤其是来到那些所谓的大城市你不说两句普通话还真不行,别人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总不能听了别人说的话,自己装作听不见吧!总不能不和别人沟通吧!最起码得会接电话吧!否则别人说东你闹西,人家让你打狗你撵鸡,这样会闹出许多笑话!

我很羡慕那些标准语说的非常溜的人,比如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对!学普通话就跟他们学!这样总不至于把“喔”成“欧”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是一个民族比如汉族,由于南北(差异较大)东西(差异较小)地域不同讲话和发音都有很大区别!如果有人问你,令人最抓狂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是我,我就会回答,当别人和你说了半天你连半句也没听懂!


冀之笔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想过多的解释,就这样的水平他真的是读过小学吗?这样的水平去辅导孩子不怕把孩子引入歧途吗?

O如何读,主要是看在英语环境下还是在汉语拼音环境下,不同的环境下都不同的读音。就像是阿拉伯数字世界通用,但是在不同的国家这十个数字都有不同的读音。

汉语拼音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字罗马字母化,推出的一种替代文字,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被认定为读音标注文字,与目前台湾地区实行的注音,作用一致。在汉语拼音中O读作“喔”,而在英文字母中应该读作“欧”。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台湾地区依旧在使用的注音,注音文字更像是目前日本文字里面的一些字母,也就是特别像一些汉字的部首偏旁,给人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与我们的汉字一脉相承。


Y先生


拼音文学有100年了吧,难道以前学的都是假的?

喔就是喔,和噢的发音哪点不一样?就是汉字不一样而已。

喔变欧又是哪位大人提出来的?要是当初拼音文学出来的时候,教学就该教欧,改教喔又是哪位大人开的先例?不管是喔还是欧,上百年的传承,我觉得还是按照以前的教学为好。

欧同ou,这又是复韵母了,o是o,u是u,这俩是单韵母,合在一起是复韵母,不是单韵母,难道合在一起就要按照顺序读?复韵母有它单独的读法。

如果非要说o读欧,那请问它的u跑哪去了?既然o读了欧,那复韵母ou又该怎么读?

bo同播,拨,b、ou读出来就不顺。

fo同佛,f、ou读出来是否。

哪位大人闲的蛋疼给老师家长孩子没事找事?

好在我们学校老师还是按照以前的教学,每天读五次。

声母m,韵母o,合在一起mo。

声母p,韵母o,合在一起po。

多顺口。


当风筝遇上风丶


O在汉语拼音中读的是“喔”为什么有的人会读成"欧"呢,其实,他是把汉语拼音和英语中的发音搞混了。

在英语中,O读"欧",在汉语拼音中只读“喔”。

O是一个元音,发音的时候,声音响而长。我们经常教学生的口诀是:圆圆嘴巴O、O、O。

如果孩子的嘴型不圆,或是小圆,就会读成“wu”,导致后面拼读音节时,发不准音。

所以,要发准O音,最好是让孩子对着镜子,嘴巴张成大大的圆形,嘴型不变,练习发音,就能发准这个音了。



一米方圆


身为95后,小时候学的也是(wo),然后我现在读的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假期去教小学生,教到这个拼音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如果我按照现在的发音(欧)来教,那么在我教拼拼音的时候我是在不知道怎么办了(例如bo),小朋友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也是(欧),然后我教她拼拼音的时候,她每次用这个(欧)来拼拼音,都发不正确音,没办法,我只好按照我以前的读法来教她,小朋友很快就能正确的拼出来正确发音。


说实话,我觉得(喔)改(欧)实在不合理。因为不符合实际,发不出真正的音来,我觉得按照以前的发音挺好的,即使(喔)不太符合国际音标的发音,但是我们要根据我们国家需要实际情况来定啊,我们能用(喔)发出正确的读音,那我们就用这个好了。


还有,本人是在南方上学的北方人,来这里上学,发现南方学校有的老师教的也确实是(欧),然后老师自己还发不准音,比如:佛读成了fou,亩读成了mou。想想,连老师按照(欧)的读音都拼不准,那么他的学生呢?


所以还是以前的好,是吧?


创写人生


汉字(以普通话为例)有一套完整的发音体系,与西方语言的发音体系不完全相同,但是可以相互借用。当然,毕竟不是原生的,这一借用发音就难免有偏差。汉字在旧时候标注读音常用切音法和注音法,其中切音法需要认识用于切音的字,否则白搭;注音法现在在大陆基本不用了,只是新华字典上还保留着,但在台湾地区依然还在使用,当然也用得越来越少。其中注音法标注汉字的读音是比较准确的。现在的汉语拼音,是在旧时某个特殊年代欲将汉字罗马化而产生的,建国后再被某些专家修改用于扫盲和学生认识生字,借用了拉丁字母来表示发音。但是,在将拉丁字母及其组合用于对应汉字发音时,应以汉字本身的发音为准,而不能以字母的发音为准,必要时应修正字母在标注汉字时的读音,这可能与其本身音有差距,正如老外用英语来读汉语拼音,多数都与汉字本身的发音不一样,听起来就觉得怪怪的。这说明如果绝对按照拉丁字母发音来学习汉字发音,将会发出错误的读音。现在某些“专家”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就开始误导祖国的花朵,其行可恶,其心可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