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鳥人》電影的怪誕之處在於,它可以讓觀眾思考日常生活

看了三遍。第一遍在三年前,當時覺得它陰暗、特別、超現實;第二和第三遍是前天和昨天,覺得它特別現實說出了人的生存狀態。我將這部電影複雜主題中的一個(也許是最重要的一個)用以上兩段引言中殊途同歸的兩個概念來加以闡釋:A、A thing(即事物本身);B、對這件事物的定義、評價或者標籤。

《鳥人》電影的怪誕之處在於,它可以讓觀眾思考日常生活

Riggan,過氣的曾經演過超級英雄的演員,他想要一幫好演員,靠演技飆戲,演出一部令人尊敬的、有價值的舞臺劇作品。為此,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金錢,支付另一個演員Mike超出四倍預算的片酬,還不得不賣掉留給女兒的馬里布的房子。他的理由是:“I get the chance to do something right, I get to take it.”

《鳥人》電影的怪誕之處在於,它可以讓觀眾思考日常生活

可是,還沒看到作品,一位來採訪的記者已經有了兩個預設:1、他借用了羅蘭德巴特的話,“借眾神和英雄史詩來傳播文化的傳統已經被洗衣粉廣告和漫畫人物所取代了。”;2、你要藉此舞臺劇改變你過時的超級英雄的形象。這兩個預設,一個針對Riggan的作品,一個針對Riggan的私人目的,都與其本意背道而馳,是媒體為他預設的標籤。這種標籤與現實的背離,非常難以彌合。

《鳥人》電影的怪誕之處在於,它可以讓觀眾思考日常生活

代表了生活在網絡中的普羅大眾的Riggan的女兒也激烈諷刺了自己的爸爸:“在那三部漫畫故事之前,你曾經有過事業。在你們忘記鳥人裝的後面是誰的時候,你在排練一部根據六十年前的小說改編的舞臺劇,它的觀眾只有一千個富裕的白人,他們只在乎在戲結束後去那裡吃東西。根本沒有人在乎,除了你。……你恨博客,你嘲笑推特,你連個facebook賬戶都沒有。你才是那個不存在的人。你這麼做只是因為你害怕和我們一樣籍籍無名死去。你根本不重要,你得習慣。” 看,在年輕一代眼中,多麼血淋淋!

《鳥人》電影的怪誕之處在於,它可以讓觀眾思考日常生活

所以,Riggan焦慮。面對已經被他拋在腦後的拍攝超級英雄的道路和當下的現實,他為名聲、金錢、地位焦慮,他腦中的另外一個聲音(或者是鳥人的形象)代表著已經被他主動放棄的、但在現實生活中被定義為成功的東西。他投入這部舞臺劇,代表著他的理想、追求、對自我價值的選擇。

《鳥人》電影的怪誕之處在於,它可以讓觀眾思考日常生活

但是可悲的是,當他打掉自己的鼻子醒來後,發現現實又退回到了原先的那條道路:媒體的好評與追捧、觀眾的熱望、製片人對於事業前景的展望和賺大錢的期待……他彷彿又回到了好萊塢,只不過這次在百老匯。我想,他最後跳下窗臺就是因為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