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脫貧攻堅」阜南縣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園”

「脫貧攻堅」阜南縣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園”

阜南縣是沿淮防汛重點縣,許多群眾生活在沿淮行蓄洪區內,他們為淮河流域防洪安全大局作出巨大犧牲,但也因此造成貧困程度較深。在脫貧攻堅中,阜南縣抓住沿淮行蓄洪區這一重點和難點,通過“扶人扶智扶精神、脫貧脫困脫俗氣”理念,加大投入、補齊短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脱贫攻坚」阜南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园”
「脱贫攻坚」阜南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园”

9月13日,FM103.6安徽之聲記者前往位於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南部的王家壩鎮。初秋濛窪行蓄洪區綠意盎然,牛群、白鷺點綴其間,高起的莊臺上幢幢小樓依勢而建,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阜南縣扶貧辦副主任劉嘉豪告訴記者,實際上,這裡是阜南縣的深度貧困地區:

“阜南縣作為沿淮防汛重縣和國家級貧困縣,貧困人口點多面廣,形成了一個深度貧困地區。”

——阜南縣扶貧辦副主任 劉嘉豪

「脱贫攻坚」阜南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园”

王家壩鎮南臨淮河,地理位置偏僻,但這裡的王家壩閘是淮河的“晴雨表”,建閘以來已15次開閘蓄洪。近年來國家通過大力治理淮河,從2007年到現在,王家壩閘已經連續11年沒有開閘,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什麼變化?

在王家壩扶貧工廠—阜南縣紅亮箱包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在這裡工作的貧困戶孫仙芝。

記者——“你在這裡工作一個月收入怎麼樣?”

孫仙芝——“一兩千塊錢,離家也近啊也挺方便的。”

「脱贫攻坚」阜南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园”

孫仙芝說,以前這裡水災頻發讓他們發展生產困難,現在在政府的推廣下,他們家家戶戶種植水稻、杞柳、蓮藕等水生作物。同時政府還把企業引到家門口,她和20多位姐妹們既能照顧家又能工作,收入比以前翻了幾倍。

「脱贫攻坚」阜南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园”「脱贫攻坚」阜南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园”

在扶貧工廠裡,心靈手巧的婦女生產出格式的箱包、書包、文件包,幾位老人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整理工作。王家壩就業扶貧工廠負責人王恆亮介紹,除了在這裡就業,工廠還通過金融、入股等形式帶動了110戶貧困戶脫貧。

“我們帶貧這一塊,一個是金融,一個是他們產業扶貧的資金入股,還一個就是貧困村的集體發展資金入股,去年貧困戶要貸款5萬元就是以入股形式,還款有我們承諾還款,一個貧困戶一年是給3500塊錢固定分紅。”

——王家壩就業扶貧工廠負責人 王恆亮

「脱贫攻坚」阜南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园”

離開王家壩扶貧工廠,記者又來到了王家壩閘西中心村莊臺。只見寬敞的道路修到了老百姓家門口,黛瓦白牆的農家小樓整齊排列,莊臺四周,綠樹成行,廣場、停車場、環保公廁等設置一應俱全。在這裡住了大半輩子的村民趙繼英感慨,那個髒亂差的莊臺再也沒有。

百姓——“那不好啊,門口窄,這都是扒掉重新蓋得,路也搞好了前後都有路了。”

記者——“現在住的這個環境怎麼樣?”

百姓——“那是好。”

「脱贫攻坚」阜南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园”

莊臺是沿淮行蓄洪區人民抗洪鬥爭的歷史見證。水害的頻繁讓莊臺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嚴重,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差。為了讓脫貧的老百姓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阜南縣通過美麗莊臺建設,讓王家壩的58座莊臺都實現了硬化、亮化、綠化、淨化、美化‘五化提升’。

“他住在一個髒亂的堆裡他的衛生得不到保障,他的心情不舒暢,他怎麼叫脫貧呢,我覺得群眾的向美向善就是他們從內心認可他們脫貧的一個重要象徵。”

——阜南縣王家壩鎮黨委委員 李省

「脱贫攻坚」阜南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园”

通過實施產業、就業、基礎設施改造、環境整治等一系列的脫貧工程,扶貧成果已經在蒙窪行蓄洪裡落地開花。阜南縣的貧困人口已經從2014年的19.78萬人減少到現在的7.6萬人。

“我們將繼續以脫貧攻堅為統領,秉承“扶人扶智扶精神、脫貧脫困脫俗氣”理念,進一步加大投入、補齊短板,完成今年28個貧困村出列、3.93萬人脫貧。為2019阜南縣脫貧摘帽夯下結實基礎。”

——阜南縣扶貧辦副主任 劉嘉豪

「脱贫攻坚」阜南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园”「脱贫攻坚」阜南县把昔日的“水口袋”建成今日的“美家园”

來源 | 安徽之聲記者 曹松

本文版權為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獨家所有,

未經許可,嚴禁使用。

“微信公眾號:安徽之聲,ID:ahxwzhgb”

O(∩_∩)O謝謝合作!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掃描二維碼即可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