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港交所鑼不夠用!為何紛紛扎堆赴港IPO?

港交所鑼不夠用!為何紛紛扎堆赴港IPO?

今年上半年,大量互聯網公司爭先恐後陸港股和美股市場。但是,上市之後的整體表現卻差強人意,用兩個關健詞概括就是:破發和倒掛。即便如此,卻仍有大量公司前赴後繼遞交招股書。

7月12日,港交所有8家公司同時敲鑼上市,包括指尖悅動控股有限公司、映客互娛有限公司、英恆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齊屹科技(開曼)有限公司、弘陽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天立教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人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恆偉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有上市敲鑼的傳統,為了讓這8家公司能同時敲鑼上市,港交所搬出來4面鑼,兩個人敲一面。從早晨8點半開始,鑼聲一直在響,臺上的嘉賓都在用力敲,都希望把聲音搞得更大一些。

在這8家公司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映客,這家成立僅僅三年的直播公司,順利在港交所IPO。除了映客以外,同在“互聯網+”概念下的還有做遊戲的指尖悅動,做互聯網家裝的齊屹科技以及提供汽車電子解決方案的英恆科技。

港交所在痛失阿里巴巴以後,為了引入新鮮血液,推出“同股不同權”的巨大改革。因此2018年以來,科技公司紛紛把港交所作為了上市首選。

超級獨角獸小米已經敲鑼,美團已經遞交了招股書,此外,滬江、找鋼網、寶寶樹、蜜芽、平安好醫生、同城藝龍、齊家網都在積極籌措在港交所上市。

但是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在上市後收到投資者的追捧,新股破發率高,就算是小米在首日開盤後也一度破發,更何況這麼多科技公司共同上市,破發風險直線上升。

一面是港交所張開雙臂熱烈歡迎,一面是不顧破發堅持上市,這不禁讓人發問,港交所為什麼給科技股大開便利之門?科技公司為什麼在今年扎堆上市?港交所投資者的錢還夠用嗎?

港交所為什麼給科技股大開便利之門?

香港給外界的形象一直是富裕的、先進的,建國以來,香港的房地產業、金融業蓬勃發展,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應運而生。

然而以李嘉誠為代表的老一代的創業家已經老去,目前的企業家多是一群“守業者”。

香港依然富裕,但卻逐漸失去活力。從數據上來看,從1997年到2012年,香港的GDP增速僅為2.0%,排在亞洲四小龍末尾(韓國4.77%、新加坡4.29%、臺灣2.7%)。

香港逐漸失去的活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恐怕是它和21世紀最大的經濟變量“科技” 和“互聯網”沒有太多的關聯。香港需要新的生命力,這激發了香港對科技公司,以及港交所對於科技股的異常渴求。

為方便科技股上市,港交所開始考慮打開“同股不同權”的閘門。在此之前,因為無法實現同股不同權,本來有意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最終選擇了紐交所,港交所因此錯失了阿里巴巴。

2018年4月,討論許久的“同股不同權”政策最終在港交所落地,堪稱港交所24年來最大的變革,同時小米成為了享受“同股不同權”待遇的第一股。內地的一大批科技公司也因為這個變革紛紛把港交所作為了上市的第一首選。

科技公司為什麼在今年扎堆上市?

這是繼2000年度、2014年度兩撥上市大潮之後,國內互聯網公司的第三次上市大潮。

2000年開始,百度、騰訊、搜狐、網易等公司陸續上市;2014年,阿里、京東先後上市。

回到2000年的納斯達克,隨著美聯儲連續6次加息,市場流動性收緊,互聯網泡沫迅速破滅——新浪流血上市,緊跟其後的網易搜狐也沒能倖免。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迅速反映在了股價上,以網易為例,網易上市即破發,並在其後的一年內市值蒸發了90%。

當下的市場流動性收緊得和2000年一樣明顯。自2015年以來,美聯儲已經宣佈了7次加息。美元利率回到2%的整數關口,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重回此心理敏感點位。美元帶動著全球市場流動性收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投資公司很難再找到慷慨的基金了。沒有了基金公司的資金支持,投資公司本身也就沒有錢大把地投給創業者。

全球市場流動性收緊的影響從基金到投資公司逐層傳遞給了創業者,不僅如此,他們還面臨著一些財務投資者的壓力。

戰略投資人會和創業者走得更遠,因此也會對其更加寬容,但是財務投資者需要的是更多的回報。大批在2014年左右投資互聯網公司的背後的投資基金進入3-4後的退出期,換句話講,這些投資人要把之前投的錢連本帶利地要回來了。

自身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錢,財務投資人的錢也要還上,在雙重壓力下,創業者尋求去二級市場上市變現。

港交所也是摸透了投資人和科技公司的需求,才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大開方便之門。

上市雖好,但破發常有,就連小米也沒能逃過。不過對於這些忙著上市公司來說,破發不破發已經不重要了。在全球流動性都在收緊,經濟危機隱約浮現的大環境下,上成上不成是生與死的問題,只要能上市,就有迴轉的機會,網易便是可參考的先例,至於股價會是多少,那是活得好活不好的問題了。

雖然是趕在2018年上市,但是各家科技公司的心態卻不一樣,小米、美團自信滿滿,但是體量較小的公司就不同了。他們很清楚,二級市場即便有錢,錢也不是無盡的,先到先得,都被大公司佔了先機,自己恐怕連喝湯的機會都沒有了。

在市場流動性收緊的大環境裡,明星股也好,績優股也罷,都要謙遜定價發行,映客的做法非常值得後面的公司參考。

在當下的上市盛宴面前,港交所的投資者雖然興奮,但是在投出真金白銀錢,還是會謹慎地捂一捂錢包。因為一旦選好了,投資者或許在未來幾個月內,都不會考慮同一題材裡新的上市公司了。

文章引用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港交所鑼不夠用!為何紛紛扎堆赴港IPO?

港交所鑼不夠用!為何紛紛扎堆赴港IPO?

互聯網+為科技企業開啟了上市之門,新零售則是線下最大的風口,還不馬上抓住風口,飛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