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到底有多厉害?

用户63955486472


1

有句话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具体谁说的也无从考证了,可能出自哪本三国系列的小说。这句话的由来想必是因为那个巧合,也就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帐下的鬼才谋士郭嘉去世,而与此同时,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诸葛亮出山辅佐。

还有更巧的,之前战无不胜横扫北方的曹操,自郭嘉死后不久马上遭遇了赤壁大败,失去了统一的机会。而之前屡战屡败的刘备,在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成就帝业,奠定三分天下的局势。

所以郭嘉的离世,和诸葛亮的出山,也就此染上了一层玄幻色彩。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有诸如“郭嘉不死曹操能不能统一?”“诸葛亮和郭嘉到底谁厉害?”之类的争论层出不穷,并且乐此不疲。其实岛主并不赞同这种争论,首先历史没有如果一说,再者诸葛亮和郭嘉,一方面如前文所说,没有过交集更别谈斗智斗勇了。另一方面,两个人也不是一个类型。诸葛亮这一生为蜀汉基业安邦治国,统筹规划,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军事谋划方面反而在诸葛亮的人生履历中并不突出。

反观郭嘉则是一个比较纯粹的谋士,在战场上算无遗策大放异彩,没有那么多牵挂,在人间潇洒走了一回。

关于郭嘉的经历,不得不提的是早年间他还去拜会过当时天下第一大诸侯袁绍,不过大约在袁绍的帐下干了不到一个月,郭嘉就辞职了。难道是袁绍对郭嘉很不客气,恰恰相反,袁绍一向是打着周公吐哺,礼贤下士的旗帜来接待人才,所以袁绍手下的猛将谋臣也不少。

而郭嘉其人最厉害的一点,就是看人眼光毒辣,入木三分。他一眼就看出袁绍是在搞面子工程,实际上却“多端寡要,好谋无决”,终究无法与之成就霸业,因此宁愿赋闲在家,也不愿在袁绍处浪费自己的才华。

郭嘉正式出山那年,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当时曹操帐下的与之商议大事的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了,戏志才可谓是三国里面最为神秘的谋士,从未听说过他的事迹,却又是曹操早期的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并且英年早逝,岛主就是想介绍一下他也无从下笔呀,以后有机会开开脑洞。接着前文,曹操就问荀彧有何人才可以取代戏志才的位置,荀彧就推荐同为颍川人的郭嘉。所以我们也可以开个玩笑“戏志才不死,郭嘉不出”。

郭嘉和曹操一见面,那可谓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两人相见恨晚,经过一番交谈,互相对对方的评价极高。曹操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说:“真吾主也。”

这之后曹操专门为郭嘉开设了一个官职,叫军师祭酒,大概类似与首席参谋官,从此郭嘉就在曹操帐下正式开启了他那独步天下十一年的鬼才时代。

2

其实郭嘉刚加入曹营那会,曹操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内要处理与汉室的关系,外有张绣吕布等军阀作乱。最可怕的是雄踞河北的袁绍也对曹操手里的汉献帝虎视眈眈,在曹操历经宛城之败后,还写了一封信嘲讽。

曹操知道自己与袁绍终会有一战,信心上面却严重不足。其实尽管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是一步秒招,但硬实力还是摆在这里,当时天下不看好曹操的人占了大多数,就说曹操的大本营许都就有许多人悄悄在联络袁绍,以求日后袁绍胜了曹操后可以自保。

就在曹营人心惶惶的时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就是说曹操和袁绍想比,操有十胜,而绍却又十败。客观来说郭嘉这个十胜十败说没有具体建议,属于现如今的鸡汤文,不过效果确实好,给曹操打了一针鸡血,信心倍增。看曹操怎么回答的,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说了一句:“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就是哎呀,人家哪有你说得那么好。

郭嘉这么一顿夸,大部分靠谱,也有少部分是言过其实的,毕竟袁绍是公认比曹操要强的。曹老板何许人也,以身作则的模仿总裁,心里美的同时,对于郭嘉所称赞的自己还未达到的部分,想必也会默默提升,让自己担得起十胜这个名声。郭嘉此说一举两得。

这还不是关键,别以为郭嘉只会说大话,重点在于十胜十败说后,郭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就是别管袁绍,先去打吕布。这个建议看上去莫名其妙,怎么刚说曹操比袁绍强得多,却要先打吕布。这也是郭嘉高明的地方,枣是要给的,实际情况也是要兼顾的,袁绍是肯定不如你的,但要想打败袁绍,你就先得把吕布除了。如此顺理成章,既鼓舞军心,又指定的方向。

在郭嘉的建议下,曹操急攻吕布,没有给一点喘息的机会,一世虎将吕布也就此殒命白门楼。这之后郭嘉的一个建议历史记载上却有争议,就是关于如何处置之前从吕布处投奔曹操的刘备。到底是杀还是不杀不同记载里面有争议,岛主比较信服《傅子》里面的说法,郭嘉建议“宜早为之所。”也没说杀或不杀,就是要早做准备,控制他。

当然了,这一回是曹操唯一一次没有听郭嘉的,可能是英雄相惜吧,青梅煮酒时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把刘备给吓跑了。从此刘备是蛟龙入海,翻云覆雨,成了曹操的心腹大患。再想起郭嘉的话,悔之晚矣啊。

3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大战郭嘉倒是没什么记载,不过围绕此战的几次神预测,却又恰是郭嘉的封神之作。先是曹操袁绍相持官渡期间,刘备就像一块牛皮糖一样不停在许都后方骚扰,曹操对于是否该分兵去打刘备犹豫不决。

郭嘉的建议又帮助曹操拍了板,大意是袁绍这个人疑心重反应慢,你把打完了刘备他才反应得过来。果如郭嘉所料,曹操亲自领军大破刘备,连关羽都被俘虏了,袁绍还在一边看戏。

接着关于江东孙策一事更是有点玄乎,有消息称虎踞江东的孙策有意趁火打劫,在曹操困于官渡之际偷袭许都。孙策不似刘备的杂牌军,那可是虎狼之师,能打得很,曹操心急如焚。郭嘉又发话了,孙策这个人防备心不足,将会被刺客所杀。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孙策果然在独自外出打猎的途中,被仇家的门客刺杀了…

这个事当然是巧合了,不过郭嘉洞悉每一个人的本事,可见一斑。官渡之战后,袁绍忧郁而终,曹操意欲乘胜追击北上扫平袁氏。郭嘉再献奇谋,叫曹操假意南征,袁氏不攻自破。这又是郭嘉看出了袁绍废长立幼所埋下的隐患,现在去攻,只会让他们团结,不攻,反而引起大乱。果不其然,袁绍几个儿子火拼起来,曹操坐收渔翁之利,轻松吞并了袁氏所有地盘。

这之后郭嘉又分析了逃到荆州刘表处的刘备必然受其掣肘,难兴风浪。力劝曹操兵贵神速,出奇兵北征乌桓,为曹操平定了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完成了这一壮举后,郭嘉却没能继续陪曹操走下去,本就体弱多病的他,在这一次远征乌桓的极端环境下终于病倒,在班师途中病逝,年仅38岁。

郭嘉的身体差是早有端倪的,之前曹操手下的纪检委陈群多次弹劾郭嘉,就是因为其行为不检。想必郭嘉平日里肯定是不拘小节,放浪形骸,嗜酒如命之类的。而曹操却恰恰最欣赏郭嘉的这份真性情。郭嘉也是最懂曹操心思的人,两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一段君臣相知的美谈。

郭嘉确实是鬼才,英年早逝的设定也让其个人魅力光芒万丈,收获无数垂爱。如果郭嘉活着是否会改变历史呢?这种猜测没有什么意义,纯粹的郭嘉,在属于自己舞台,燃尽了生命里最后的火光,他没有遗憾了。我们再如何惋惜,也只留下了那一句“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轱辘岛


郭嘉若生在当代,一定是最优秀的基金经理。本文将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郭嘉的用谋奇骏及其所谓厉害之处。也希望看完本文,大家会觉得经济学并没有多么高深,是值得普通读者去了解甚至是有趣的。

近年来随着三国热的兴起,郭嘉被推到了更高的地位,被誉为郭嘉不病死,诸葛不敢出,(郭嘉逝世与诸葛亮出山的年份相同)。郭嘉为什么会收获如此巨大的声望,如果单看《三国志》是很难解释的。论官职,郭嘉一直都是司空府的属官——军师祭酒,十一年没有变动过,而和他同时为谋士的人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升一次。

在荀彧、贾诩、程昱和荀攸这四个人中,因为荀彧出身士族,官居侍中,尚书令,属于大汉帝国有数的高官,所以我们不把荀彧作为比较对象;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也属于士族,后来当到了魏国的尚书令,故而也不予比较;而贾诩情况特殊,是和张绣一起在曹操就要跟袁绍死磕的时候投降过来的,所以贾诩上来就被曹操高官厚禄养了起来,封为九卿之一的持金吾,遥领冀州牧。记得汉光武帝刘秀年轻时候说过:“仕宦当为持金吾”,可见贾诩刚投奔曹操就已经达到了刘秀当年的人生目标了,所以也不用和贾诩比较。

那么就将程昱的人生轨迹拿来比较一下:

在最初,程昱只是寿张县的县令,后来在征讨吕布的过程中有功,升为东平国的国相,到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迎来汉献帝之后,以程昱为尚书,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过了六年,升振威将军。后因为和李典运粮破敌有功,三年后升为奋威将军,封安国亭侯。

而郭嘉却做了十一年的军师祭酒,除了临死前封了一个侯爵之外,职位一直没有变动过!

仔细研究郭嘉的行为,不难发现,郭嘉给曹操出主意的时候,往往都是其他谋士或者曹操本人不赞同,或者不大敢于做的时候。其中最惊险,也是对曹魏帝国之基业影响很大的,当属平灭袁绍诸子之后的远征乌桓。

当时曹操已经打完了官渡之战 ,平定了河北,袁尚等袁军余部远窜乌桓,曹军大部分的将领和谋士都建议到此为止。因为乌桓偏僻,已经差不多到了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对于建都河南许昌的曹操来说确实过于遥远。尤其是如果主力远征,刘表等中原诸侯趁虚偷袭了大本营,那将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

但是郭嘉力排众议,坚持认为应该除恶务尽,否则养虎为患,曹操的后院将永无宁日。最终曹操也下定决心进行这次远征。

从河北到内蒙,中间要经过荒凉的戈壁,郭嘉又建议兵贵神速,不如让步兵殿后,曹操率领精锐骑兵,轻装偷袭乌桓单于的王都——柳城。当日夜兼程,疲惫不堪的曹军翻过白狼山的山头,向下一看,却看到了严阵以待、已经集合完毕的乌桓和袁军余部的大军。

正当曹军上下面面相觑的时候,张辽挺身而出,一马当先率领先锋部队直冲单于中军!战斗的过程史书上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但是可想而知,数万大军在漫天黄沙的戈壁中拼死相斗的场面,是何等的惨烈悲壮!

幸而,乌桓的军队终究没有曹军精锐,还被曹军占了地势上的便宜,此战曹操大胜,胡汉降者二十万 ,缴获不计其数。乌桓族就此灭族,终魏之世,北疆宁静 。

事后曹操想起这件事情,也后怕不已,回来以后就重赏了那些劝阻自己北伐的官员,说自己是“乘危以徼幸”,故而“不可以为常”。

通观《三国志•魏书•郭嘉传》,郭嘉所出的主意基本都是这样“非主流”的路数。郭嘉其人也比较不羁,不治行检,经常被怪老头陈群给举报,不过曹操一般都在中间和稀泥。

这种反主流意见的行为,在职业关注类的经济学文献里叫做反抱团现象(Anti-herding),更多是用来形容金融公司里职业操盘手们,有意与其他多数同行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或者赌同一只股票不同涨跌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逻辑是,在迷宫的十字路口,当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向左走的时候,普通人即便自己认为应该向右,最终也只能选择向左,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力心知肚明,认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更可能正确——这也是从众心理的一个经济学解释。

但是,当一个判断力足够强的人出现时,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向右,如果最终向右走又恰恰是对的,那这个人必将获得巨大的声望。从事前的角度看,排除“愤青”的可能,只有棋高一着的人才会坚定地坚持着与其他人相反的意见,表现出一定的反抱团倾向,所以“力排众议”本身,其实也是思维敏锐的体现。

(《三国机密》里的郭嘉貌似是影视剧里最帅的郭嘉)

而郭嘉的主意几乎个个如此,聪明固然是聪明,但是用来处理日常庶务,就未免有些格格不入了。

曹操还是很有知人之明的,谋士中的稳健派,比如荀攸和程昱,曹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地方实务,或者进入中央系统做行政工作;而郭嘉这样用谋奇峻,反抱团倾向过于明显的人,就一直安排在自己身边做首席军事参议,可谓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而郭嘉也尽心尽力出谋划策,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唯一可惜的是,郭嘉如果生在当代,那会是无数私募基金争抢的基金经理,可惜早生了两千年,在一个没有股票、没有期货的年代,曹操再知人善任,又能如何?


客官请留步,先赞再关注!

————看靠谱的历史,学有趣的经济。 拒绝粘贴复制,从不百度抄袭。关注经史通义,做有深度的你。


经史通义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似乎有点危言耸听,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进程的贡献是有限的,不要说郭嘉,就是曹操也没有那么大影响力。

但是,换个角度看,“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又不得不说这句话有几分道理,因为郭嘉自跟随曹操以来,曹操在军事上的成就便异常突出,不断打大胜仗,而郭嘉死后曹操便开始不断打大败仗。

有郭嘉在曹操几乎打的全是胜仗

郭嘉是建安元年(196年)追随曹操的,病逝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在曹操身边共11年,这11年里,除初期曹操在南阳吃过张绣的亏外,曹操打的几乎全是胜仗:

  1.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曹操联合刘备打败吕布,郭嘉献“水淹计”将下邳占领,将吕布缢杀。

  2.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袁术,恰好郭嘉不在曹操身边,曹操同意了刘备的请求,结果刘备反叛,此事从反面证明了郭嘉的重要性。

  3.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趁袁曹相攻之际想从后面偷袭许县,众人惶恐,郭嘉泰然自若,认为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结果应验,此事背后或有郭嘉的秘密运筹。

  4.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二子相攻,有人建议机趁机北上将二人消灭,郭嘉不同意,认为可以佯攻刘表,让袁氏二子互斗,坐收渔利,结果如郭嘉所言。

  5. 建安十年(204年),曹操在郭嘉等人帮助下基本占领了北方各州,郭嘉建言重用四州名士,收附民心,曹操采纳,北方遂定。

  6.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氏二子北投乌桓,成为北方大患,郭嘉建议北征,当时不少人反对,但曹操采纳郭嘉的建议,结果取得大胜。

失去郭嘉后曹操接连吃败仗

曹操天赋极高,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谋略家,但曹操非常服郭嘉,对郭嘉几乎言听计从,因为听了郭嘉的必然能打胜仗。

但郭嘉偏偏在赤壁之战前夕去世了,对曹操的打击可谓巨大,曹操痛苦之状难以言表,对郭嘉的悼念超过任何人,时间过去很久,曹操依然念念不忘。

  1. 建安十三年(208年),即郭嘉死后的次年,曹操即在赤壁遭遇大败,曹操事后总结失败原因,认为如果郭嘉在他一定不会大败,这个话有感情因素在,但说得也是实情,郭嘉若在,一定会劝阻曹操不要那么急发动江夏战役,而曹操对郭嘉的话从来信服,所以会慎重行事,从而避免一次因轻敌而造成的大败。


  2.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发动潼关之战,此战中除贾诩献过一些计谋外,主要作战计划几乎是曹操亲自进行,如果郭嘉在曹操就不会这么累,更不会出现几乎陷命于黄河边的危情,此战虽以胜利结束,但暴露出曹操参谋班子的不足。

  3.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南征孙权,但在濡须口进退不得,始终找不到取胜的突破口,最后只得以“春水涨”为台阶而撤兵,如果郭嘉在,情况必然不一样。

  4.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与刘备互攻于汉中,曹操的人马并不处于劣势,结果打得特别被动,夏侯渊被杀,汉中丢失,郭嘉如果在,肯定能找到化险为夷的办法。还是这一年,关羽突然北伐,曹操措手不及,甚至打算迁都。

从以上对比来看,有郭嘉在的11年里曹操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一路顺风顺水,很快统一了北方,而没有郭嘉在的13年里曹操败仗连连,事业几乎没有进展,可见郭嘉对于曹操的重要性。

郭嘉很重要,他的计谋、才学固然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郭嘉与曹操是一对“绝配”,这种组合非常好,在曹操面前郭嘉敢说,没有顾忌,曹操也愿意听,这一点非常关键。

举个例子,赤壁之战期间贾诩也看出了存在的问题,他曾建议曹操不要急于进攻刘备,但贾诩与曹操的关系并不如郭嘉与曹操那么契合、无间,贾诩的话说得就比较委婉,结果没有引起曹操的重视,造成大败。


南门太守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这话是原话?至于为什么出现原话呢?主要体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郭嘉死于孔明出道前,并且立下大功!让孔明有了后面的施展才华的机会!郭嘉死于官渡之战之后,孔明在赤壁之战之前!一死一出并不久远!同年!

二:郭嘉在官渡作战中的作用!让后事之师当做楷模!而孔明更是智神!与神为伍,必有神作!官渡之战前的十胜之说更是让曹军鼓起气更让曹操下定决心在官渡中和袁绍兄弟一决雌雄!奠定天下大势!官渡之战对追击袁氏兄弟中采取的围而不攻,在外面给压力,让内部瓦解!让袁氏兄弟头颅送上!

三:除此之外,郭嘉在军事生涯中,在曹操集团中很多意见中更是在谋士群里边更是脱颖而出!

1:孙策之死!不是郭嘉杀的,但是是郭嘉预测到被暗杀!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其必死于刺客之手!不久!孙策死于许贡门客之手!

2.建议曹操攻击吕布、刘备。并且在紧要关头的建议!使得曹操实力进一步的扩充!

3.不事袁绍而事曹操!择主而事!更给自己职业生涯更加辉煌!

四:曹操的重视!如果没有曹操对郭嘉的死的痛惜和曹氏集团的衰败!更加奠定了郭嘉的作用!一个人一个国家莫过于此!

五,孔明出现的高度和战绩!更加突出郭嘉的能力非凡!

当然!一切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基础!一个以小说塑造为前提!塑造的一个神话般的英雄!郭嘉当然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


闭无为家具


诸葛亮有多厉害,郭嘉就有多厉害。我的猜想结论是,他们本就是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用的两个名字而已。“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话我没听过,“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坊间传说倒有耳闻,总之都是正面、侧面描述郭嘉的厉害之处就是了。

为什么会有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传言?绝不是所谓诸葛亮自知郭嘉谋略过人,担心对上他没有胜算,所以不敢在他在世时出山。

真相可能就是:诸葛亮系郭嘉用的化名,郭嘉就是诸葛亮。他先装死摆脱曹操,然后在隆中静待刘备,以实现政治理想。

之所以推测诸葛亮与郭嘉是同一个人,有以下几个论据,大家尝试一看。

首先第一点最基本的,郭嘉死于207年,诸葛亮出山于207年,巧极了。这一点就不用太多说了,此为该推测的原点。脱离了这个,猜想就没法玩下去了。

其次,向刘备大力推荐诸葛亮的徐庶和司马徽,都是颍川人,正是郭嘉的乡党

诸葛亮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此前一直声名不显,也不见有什么惊人事迹,一直躲在山中耕读,何以就能洞悉天下大势还要自比管仲乐毅?何以刚一出山就像老司机驾轻就熟?他的自信和能力来自哪呢?水镜先生和徐庶为什么又要替诸葛亮大肆造势宣传呢?

如果从诸葛亮就是郭嘉这层考虑,就容易说通多了,毕竟郭嘉是见过大世面、证明过自己的大才啊。再者,同为颍川乡党名士,水镜先生替他宣传又有何不可?他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就等刘备上钩啦。

再者,也许正因为郭嘉逐渐看清了曹操的真意并非兴复汉室,才果断南下静待刘备

那时候的曹操虽说还没称公称王,但估计对汉献帝也不怎么样。一心向汉的郭嘉可能逐渐对曹操失去了希望,于是索性装病装死,然后乘机摆脱了曹操。

至于为什么刘备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也许前两次的时候郭嘉还没善后好,还没做好准备吧。但至少声名已经被水镜放出去了,他知道刘备不可能轻易放弃他的。

按照诸葛亮就是郭嘉的逻辑,很多问题就都解释的通了。诸葛亮去世时五十四岁,按郭嘉的年纪时年纪算已经六十五岁,也不算早逝了,非常合理。

大家说说,以上这个猜测砸光了没?



欢迎交流,请关注@司马砸光


司马砸光


三国时期有两大谋士的死亡最令人叹息,一个是刘备失法正,一个是曹操失郭嘉。如果刘备不失法正,也许不会有夷陵之败。如果曹操不失郭嘉,也许不会有赤壁之败。世人皆称,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郭嘉到底有多厉害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郭嘉不是一个完人。许多人片面的认为,郭嘉智谋超群,为曹操定计平定北方,一定在曹操群臣当中威望甚高,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电视剧《新三国》中将郭嘉性格演绎的很低调,实际上郭嘉是个很高调的人。甚至于行为举止狂放,遭到群臣嫉恨。当时陈群就看不惯郭嘉,陈群认为他行为不检,少受约束,所以在曹操面前告了他的状。郭嘉知道后言行照旧,曹操不但没有怪罪郭嘉,相反的更加器重他。由此可见,曹操有多么喜欢郭嘉,那么曹操为什么单单如此偏爱郭嘉呢?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

郭嘉投靠曹操时,曹操正缺谋士。当时曹操新丧致爱谋士戏志才,于是向荀彧询问人才。荀彧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当时并没有立即重视,而是先对郭嘉进行面试。结果是曹操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郭嘉也说:真吾主也。一句话,郭嘉遇到曹操,是千里马遇到伯乐了。

当时曹操正头疼一件大事,什么大事呢?袁绍总是欺负他。袁绍取代韩馥成为冀州牧,又勾结北方的乌桓等部落,实力大增,于是看不起曹操。虽然曹操迎回了汉献帝,当了大将军,但是袁绍却拒绝向曹操低头,说曹操是宦官之后,窃取了大将军之位。无奈,曹操将大将军之位让给了袁绍,自己做了司空,车骑将军。即使这样,袁绍还时不时的嚷着要讨伐曹操,这让曹操极度郁闷。

曹操也想讨伐袁绍,无奈实力不足。这时郭嘉给曹操分析了两人的优劣,就是后来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论。分析完后,曹操有了信心。但是具体该怎么做呢?郭嘉给曹操指明了方向,即不能等袁绍坐大,趁他与公孙瓒激战时,迅速东进,先消解吕布,解除最大的后顾之忧。

于是,曹操开始和他人生第一个最大的死敌吕布展开激战。吕布窃取兖州被曹操击败后逃往徐州,于是曹操追到徐州和吕布打。双方势均力敌,曹操既攻不破城,吕布也不敢出城迎战,就这样僵持着。时间一长,曹操萌生退意。在这个关键时刻,郭嘉说话了。

郭嘉说:当年项羽历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后来失败就是因为在荥阳对峙时先行撤军,丧失了士气。现如今我军和吕布陷入对峙,必须坚持。不如再猛攻一下,肯定有效果。曹操采纳郭嘉的计策,组织士兵猛攻下邳城,吕布手下人抵抗不了,投降了曹军,随之吕布也被擒杀。

曹操击败吕布后,袁绍也击溃了公孙瓒,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人终于开始正面交锋。这时在曹操的南边有两个变数让曹操内心不安。一个是逃跑的刘备,占据了徐州。一个是刚刚平定江东的孙策,扬言要偷袭许都。

这时,郭嘉淡定的为曹操分析复杂的局势,郭嘉认为,刘备新得徐州,根基未稳,因此快速出击,肯定能击溃他。而袁绍向来处事优柔寡断,等到他想起来救援刘备,恐怕我们已经回军了。而孙策就更不用担心,虽然短时间内平定了江东,但是为人喜好匹夫之勇,又崇尚武力,所以树敌太多,即使一个小小的刺客也能杀死他。

后孙策果然被许贡的家臣所刺杀,死于非命。而曹操领兵奇袭徐州,击溃了刘备,又回军和袁绍相距于官渡。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奇袭乌巢,焚烧了袁军粮草,击溃了袁绍,又追击袁绍到河北之地,袁绍病死。曹操又和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作战,此时袁家势力不减,曹操并未取得多好的战绩。

眼看又陷入对峙,郭嘉建议曹操撤军,为什么呢?郭嘉认为:袁绍兼爱两子,使他们各据一州,实力均衡。攻击他们,他们则会团结一致对敌。如果我们撤军,两子必然会相互之间争夺州郡,互相残杀。况且袁谭、袁熙两人的谋士彼此不容,因此,有他们煽风点火,何愁两子不内斗?

于是曹操领军南下,攻击荆州。曹操刚走,袁谭和袁尚就开始火拼,后袁谭败北,投靠曹操,曹操于是返军助袁谭攻击袁尚。袁尚据守的重镇邺城终于被攻克,曹军大胜。后袁谭叛变,被曹操所杀。袁尚逃亡袁熙处,两人被曹操赶到乌桓的地界。

于是,曹操围绕是否继续深入乌桓追击袁尚和袁熙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袁氏势力已弱,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没有必要再追击了。郭嘉不这么认为,郭嘉说:袁绍向来厚待乌桓部落,因此,假如袁熙、袁尚不死,他们必然联合乌桓再次起兵。再加上河北之地初定,民心不稳,如果二袁起兵,必然会有人响应,这样的话就会有大麻烦。因此,斩草必须除根。

就这样,曹操再次领兵,深入乌桓,寻找二袁的下落。此次用兵极其凶险,曹军骑兵不见得比乌桓骑兵要强,而且劳师远征,粮草、水源都缺乏。郭嘉建议扔掉辎重,快速奇袭乌桓,这样的话才能获胜。曹操采纳郭嘉的建议,千里快行军奔袭白狼山,在白狼山与乌桓骑兵猝遇。张辽率军趁乱攻击,取得大胜。袁熙、袁尚逃亡辽东,至此战争彻底结束。那么曹操为什么不继续追击了呢?

辽东地势偏远,袁绍当年的势力未曾波及,因此,两袁逃到那里掀不起什么风浪。而且辽东如果惧怕曹军进攻,必定会斩杀二袁以示友好,因此,曹操放心的选择了撤军。在撤军途中,郭嘉病逝。就这样,郭嘉走完了他短暂而绚丽的一生。

细细回顾我们会发现,郭嘉到底哪里厉害呢?郭嘉对大形势和人心揣摩的极其精准,这是其一,其二是郭嘉所献之计都有很大的风险性,但是往往却很奏效。这就是郭嘉匪夷所思的地方,比如强攻吕布,万一不成功怎么办,谁知道成功了。例如离间二袁,万一他们不内斗怎么办,但是最终二袁果然内斗。

因此,郭嘉最厉害的就是大胆献计,缜密推断,强行的扭转趋势。他从不讲究稳妥,只讲究高风险高回报。无怪乎曹操评价郭嘉: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也就是说郭嘉比其他谋士在见人见事上都要强。当曹操败于赤壁时,大呼:假若郭嘉在,肯定不会败。

这就是郭嘉,一个懂曹操的人,一个懂天下的人,可惜天嫉英才,过早去世,否则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想肯定能实现。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很正确呀!


每日趣评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人”。郭嘉最开始在袁绍手下,后来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大功。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于郭嘉有如下记载:

年少有识,袁氏难兴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就很有见识,预见到东汉末年将天下大乱,便在自己弱冠之年,选择了隐居,结交天下豪杰,不与世俗之人交往,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郭嘉的存在。


在二十一岁的时候,郭嘉去见“四世三公”的袁绍,他对袁绍身边谋士郭图和辛评说:“明智的人都能够谨慎周全的衡量他的主人,凡事都有周全的谋划,从而可以扬名于世。我看袁公只是想效仿周公礼贤下士,但是不懂得如何使用人才;喜欢思考很多方面,但是抓不住重点;喜欢谋划事情,但是不能决断;想要和这样的人同心同德,挽救国家危难,成就霸业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说完之后,郭嘉就离开了袁绍,一直在家赋闲了六年之久。

明主能臣,相得益彰

建安元年,曹操的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便写信给荀彧,让他为自己推荐谋士,荀彧就把自己的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


曹操和郭嘉秉烛长谈,讨论完之后,曹操大喜说:“能帮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也十分兴奋的说:“直到今天,我才遇到自己真正的主人!”从此,郭嘉成为了曹操的军师祭酒,为曹操出谋献策,忠心辅佐明主成就霸业。

郭嘉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通过对于天下群雄的分析,准确的找到他们的弱点,为曹操实行精准打击奠定了基础,往往达到一击必中的效果。

十胜十败,立论有据

建安二年,曹操在宛城为张绣击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曹操正担心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与袁绍争雄的时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郭嘉一连举出了十个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有理有据,不仅振奋了曹军士气,同时也为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确立了自己在曹操的智囊团里的核心地位。




不杀不放,操控有度

建安三年,刘备为吕布所破,投靠了曹操,程昱建议曹操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犹豫不决,便去问郭嘉的看法,郭嘉说:“您首创义兵,以有道伐无道,招揽天下英雄,切不可因为杀刘备一人,而寒了天下英雄之心,刘备末路时投靠您,你如果杀了他,就会背负不义之名,危害您在四海之内的声望,明公不能不查!” 曹操也很以为然,因此就不杀害刘备。


但是,郭嘉也认为刘备有大志,且关羽、张飞皆万人敌,必然不会久居人下,因此建议曹操软禁刘备,但是曹操也没有采纳郭嘉的建议,为了让刘备归附于自己,对刘备更加亲近。

一鼓作气,剿灭吕布

同年九月,曹操攻打盘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攻破了彭城,而后击败吕布,将他困在了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曹操打了大半年也不能攻克,便打算退兵回去。 这个时候郭嘉用项羽的例子,去劝谏曹操说:“有勇无谋的人,在气竭力衰的时候,很快就会灭亡!”曹操于是加紧进攻,并决堤水淹下邳,擒杀了吕布,消灭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心腹之患,无谋之人

建安四年,刘备趁袁术北投袁绍,向曹操请令去截击袁术。这个时候,恰逢郭嘉和程昱都不在曹操身边,曹操便派刘备出征。郭嘉回来后,对曹操说:“放走刘备,会生出变数!”果然刘备夺取下邳后,便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才悔恨自己不听郭嘉之言。

建安五年,曹操为了避免自己以后和袁绍决战时腹背受敌,决定先对付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 大家都担心袁绍会趁机来犯,只有郭嘉说袁绍其人多谋无断,不用担心。现在刘备在徐州立足未稳,正是击败他,解除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曹操因而坚定了信心,一举击败了刘备,还俘虏了关羽以及刘备的家眷。果不出郭嘉所料,刘备被击败的时候,袁绍还没有任何反应。

无防不备,孙策授首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入关键时刻时,传来了孙策准备偷袭许都的消息。此时,曹操在与袁绍的对峙中处于劣势,根本没有办法分兵对抗孙策,因此十分忧虑。 郭嘉说不用担心,孙策这个人虽有百万之众,但是轻率不善于防备,必然为刺客所害。不久之后,就传来了孙策尚未渡江,就被许贡门客刺杀的消息,和郭嘉所言完全一致。

退兵为饵,离间之谋

建安七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去世,曹操率军进攻其子袁谭、袁尚,连战连捷。诸将均表示要继续进攻,彻底将其消灭。而在此时,郭嘉却力排众议出了一条奇谋,指出袁谭、袁尚貌合神离,如现在停止进攻,其必然发生内乱,为我所破。 曹操于是撤军作出进攻荆州的样子,果然不久之后,袁尚、袁谭互相攻伐,曹操立刻挥军攻击,结果一死一伤。

兵贵神速,借刀杀人

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此时,诸将皆说刘备的荆州做大不可不防,建议放弃追击以防刘备。而郭嘉却说,刘备尽管势头很好,但是有刘表牵制,并没有大的作为。袁尚、袁熙才是心腹大患,此时应该穷追猛打,不给其喘息之机,一举消除北方的隐患,从而奠定明公北方霸主的地位。



兵贵神速,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精兵简从,以最快的速度奇袭乌桓,一举击杀蹋顿,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曹操采纳郭嘉的谋略,终于彻底平定北方,占据黄河以北的全部地区。但在从柳城返回的途中,郭嘉染病不久去世。不过利用郭嘉临终前的奇谋,曹操假借公孙康之手,除掉了袁尚和袁熙,彻底平定了北方。

郭嘉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算无不中,谋无不应,因为年纪很轻,曹操曾一度想将自己身后之事托付给郭嘉,认为其是自己身后的托孤之臣,可惜郭嘉英年早逝,让曹操不胜惋惜。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曹操五大谋士,我认为可分三类,郭嘉、贾诩战略谋士,荀彧内政谋士,荀攸、程昱战术谋士。在曹操争霸中原大方针、大战略几乎都能看到郭嘉的影子,初次见面对郭嘉评价,使我成大业者必是此人! 1、软禁刘备-刘备徐州败给吕布投奔曹操,程昱建议杀掉刘备,刘备有英雄之志深得人心,威胁太大,也有谋士想放过刘备,郭嘉认为刘备不能杀,杀一人而失天下人心不可,但更不能放!软禁刘备,就像汉献帝一样。可惜曹操没有理解,放走刘备应该是曹操一生最后悔的一件事,蛟龙入海到曹操身死也没有消灭刘备。 2、一鼓作气灭吕布-曹操刘备共同讨伐吕布,战争并不顺利,打了大半年,曹军几乎精疲力尽,曹操有退军的打算,郭嘉告诉曹操必须一鼓作气,一日纵敌、后患无穷,并献计水淹下坯,终于擒杀吕布。 3、神算袁绍-曹操消灭吕布,刘备又割据徐州自立,现在前有虎后有狼,郭嘉建议一定趁刘备立足未稳消灭他!曹操对打败刘备有信心,但更担心袁绍会发兵突袭,郭嘉告诉曹操,袁绍好谋无决,不用担心。不出郭嘉所料袁绍因为小儿发病未曾出兵,气的田丰破口大骂!曹操平定徐州打败刘备。 4、神算刘表、孙策-曹操决定和袁绍争雄,但是后方很有威胁,张绣虽然投降,但是荆州刘表、江东孙策都与曹操为敌,曹操担心与袁绍决战腹背受敌,郭嘉告诉曹操,刘表不足为虑,座谈客尔,乱世不思进取,只会坐以待毙,没有威胁。孙策虽然勇猛善战,横扫江东,但过分自信自己武力,经常轻衣独行,新并江东并不稳固,所以郭嘉断定!孙策必死于小人之手!果然孙策为刺客所伤后不治身亡,其实几个刺客那里是孙策对手,孙策在战场勇猛异常,主要还是疏于防范。 5、十胜十败-袁绍雄踞河北对曹操势力如同泰山压顶,多数文臣武将认为袁绍不可战胜,郭嘉不服,对曹操讲十胜十败,曹营士气大振,曹操才有决战袁绍的底气,当然荀彧和贾诩也都看得到。决战初期,荀攸战术精准,向曹操献策:声东击西、突袭白马杀颜良,以逸待劳、攻其不备灭文丑!初战告捷!官渡相持阶段,曹军艰苦不堪,曹操又询问荀彧、贾诩,荀彧说的很有道理:以至弱当至强,先撤必陷被动,坚持一定成功! 6、料定三袁反目-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去世,曹操率军进攻其子袁谭、袁熙、袁尚,连战连捷。诸将均表示要继续进攻,郭嘉却力排众议出了一条奇谋,指出袁谭、袁尚貌合神离,如现在停止进攻,其必然发生内乱,为我所破。 曹操于是撤军作出进攻荆州,果然不久,袁尚、袁谭互相攻伐,曹操立刻挥军攻击,二袁一死一伤。 7、力排众议、借刀杀人-袁熙、袁尚逃入乌桓,路远且艰。众将建议先打刘备,恐刘备在荆州做大。郭嘉告诉大家,刘备现在没有威胁,刘表忌惮刘备,定然会牵制。二袁一定要消灭,出其不意进攻乌桓!兵贵神速,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精兵简从,以最快的速度奇袭乌桓,一举击杀蹋顿,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曹操又采纳郭嘉的谋略,此刻又退军,公孙康与二袁反目,借公孙康之手杀掉二袁,曹操终于彻底平定北方成为北方霸主! 东汉末还很看出身,荀氏家族声明显赫,荀彧人品好、地位高,向曹操举荐人才,管理内政,是司马懿的偶像。战略和战术其实就是方向和方法,郭嘉指明方向,先弱后强,让曹操从一州之地称霸北方。对人心的分析、对时局的掌控非常精准!曹操对郭嘉的意见可以说听之任之!才有那句谋攻为高!欲将身后事托付给他,可惜英年早逝!荀攸在战争中使用的战法很强,但大局观并没有太多意见。贾诩说过了不讲了,对曹操帮助没有郭嘉、荀彧大。程昱戏份太少,不讲了。


桃园情约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虽然有一些夸张成分,毕竟人死不能复生,三国也没有郭嘉真正的,参与过对峙。但是,郭嘉确实洞察力极强,每次进言没有不说中的,深受曹操器重。郭嘉厉害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一,与曹操“一见钟情”。

曹操心腹谋士荀彧推荐郭嘉的时候,曹操与郭嘉交谈很久,像极了三顾茅庐时的诸葛亮和刘备隆中对。交谈完,曹操赞叹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曹操则对,郭嘉则感叹说:“真吾主也。”

二,郭嘉敢说真话,曹操深信不宜。

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一般人甚至自己的心腹谋士都不太相信,但是他唯独姓郭嘉。郭嘉也是一个敢于说话之人。每当曹操犹豫不决的时候,郭嘉总是站出来,给曹操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公元198年,曹操攻打吕布,半年无果,士兵疲惫,准备放弃。郭嘉劝曹操急攻曹操,听取郭嘉建议以后,果然擒杀吕布。

官渡之战,曹操袁绍对峙,刘备一直在曹操后方骚扰。郭嘉对曹操说可以先打刘备。曹操烦恼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在郭嘉建议下,挥师攻打,果然抓住了刘备的妻子,擒拿了关羽。最后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还有公元207年,曹操攻打袁尚,袁尚如丧家之犬败逃。所有的人都认为曹操没有必要再劳师远征的时候,郭嘉却认为应该称乘胜追击。这样一劳永逸,边境安定。果然曹操击败了袁尚,安定了辽东边境。



三,英年早逝,托孤成憾事

攻打辽东回来的路上,郭嘉病逝,曹操失声痛哭,对荀彧说:“你们都和我差不多的年纪,只有奉孝是年轻的,等到天下大事安定的时候,我还想要将身后事托付给他,但是没想到他在巅峰之年就夭折了,这是命运吗?”曹操兵败赤壁的时候,又感叹道:“如果奉孝还在,我不会让我落到这个地步。”因为曹操的跟随的谋士徐庶不说话,荀攸跟没跟还是个疑惑。贾诩,程昱在曹操赤壁之战前是建议他先修养的,但是曹操不听啊。他们没有郭嘉的地位。




红雨说历史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可见郭嘉自身才华堪比诸葛亮,甚至诸葛亮都避其锋芒。

郭嘉,字奉孝,是曹操帐下著名的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在曹操征乌丸时病逝。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据史籍《三国志》中记载,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因袁绍只知礼贤下士,不懂如何任用人才好道理,从而投靠曹操。

公元197年,曹操讨伐张绣失败,被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担心自己还不具备与袁绍对抗的实力之时,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从而确立了郭嘉在曹营中的地位。

公元198年,曹操出兵攻打吕布,吕布坚守下邳不出,战争僵持了大半年,曹军将士身心疲惫,郭嘉便向曹操提出了“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按郭嘉的计策,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从而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公元200年,曹操跟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恐刘备背后偷袭,便想分兵攻打刘备,又恐袁绍突然袭击,这时候郭嘉便分析说“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可以分兵攻打刘备”。曹操便分兵出击,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关羽。

公元202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建议退兵;进谏曹操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等袁谭、袁尚两兄弟反目成仇,一举歼灭。

公元207年,郭嘉跟随曹操远征乌桓,在曹军刚到易城时,听取了郭嘉的计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爆发了白狼山之战。此役,张辽率领先锋大破乌桓,乌桓单于蹋顿被临阵斩杀,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

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同年,郭嘉患疾病去世。

仅仅从上述的这个几个事例证明,郭嘉的才华非比寻常,完全不在诸葛亮之下,甚至远远超过于诸葛亮,如果郭嘉多活数十载,肯定会助曹操统一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