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遼寧省建平縣,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得名,全省文明城市

遼寧省建平縣,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得名,全省文明城市

建平縣隸屬於遼寧省朝陽市,總面積約4900平方公里,總人口為54.3萬。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造林綠化工作先進縣、遼寧省文明城市等稱號。

遼寧省建平縣,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得名,全省文明城市

一、歷史沿革

清初為敖漢部牧地。乾隆三年(1738年)設塔子溝廳,屬承德府。四十三年撤塔子溝廳,置建昌縣,時屬建昌縣。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建平縣(治今縣北建平),屬朝陽府。日本侵佔時期,1933年屬熱河省,1940年改置喀喇沁右翼旗。1945年設立建平縣。1954年遷治葉柏壽。1955年屬遼寧省。1959年屬朝陽市。1964年屬朝陽專區,1984年屬朝陽市。

二、地名來歷

自光緒十七年(1891)起,“金丹道教”在平泉、建昌一帶最甚,被清政府稱為邊荒多匪之地。基於當時平泉、建昌一帶邊遠混亂,有緊急情況朝廷極難管理的狀況,幾任熱河都統認為必須添官分治,以各種方式奏請朝延,直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四月,熱河都統錫良向朝廷申請建縣,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而得名。

三、風景名勝

遼寧省建平縣,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得名,全省文明城市

1、蒙王陵。 清代喀喇沁右翼蒙古王陵佔地109公頃,山川形勝,古木參天,有三百多年曆史,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埋葬蒙古王最多的古墓群,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級旅遊景區。

遼寧省建平縣,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得名,全省文明城市

2、古長城。燕長城修築於戰國燕昭王時期,雖經歷兩千多年風雨侵蝕,殘跡猶存,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遼寧省建平縣,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得名,全省文明城市

3、天秀山森林公園。佔地12平方千米,森林被覆蓋率81%最高峰海拔952米,山巒起伏,怪石嶙峋,花木叢生,原始古樸,為AAA級旅遊景區,是遼西地區鄉村旅遊的重要景點。

遼寧省建平縣,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得名,全省文明城市

4、黃花山。海拔960米,位於縣城西北近郊。相傳是宋遼時期穆桂英演兵習武之處,故又稱穆桂英山,至今山上仍留有點將臺、拴馬住、水井等遺蹟。

遼寧省建平縣,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得名,全省文明城市

5、喇嘛山。位於燒鍋營子鄉境內,俗稱橋頭廟,為國家AA級景區,是一出景致絕佳的馬蹄形山坳,以“紅葉、怪石、奇松”三絕聞名遐邇。山上怪石林立,花木繁盛,四季錦繡,有“遼西小香山”之美譽。

遼寧省建平縣,取建昌,平泉兩縣首字得名,全省文明城市

6、老虎洞。屬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山峰西天門山、老虎洞山、鴿子洞山、岱王山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其核心區佔地40平方千米,森林覆被率達90%,野生動物種類繁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