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清东陵全图(来自展板介绍)

努尔哈赤是大清立国的奠基人,福陵俗称沈阳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整个陵园位于沈阳市区东北部天柱山上,占地面积为557.3公顷,距市区约十八公里。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正红门是进入陵园第一道门,南面中央为单檐歇山式红门三楹,拱门三道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釉壁”五彩琉璃云龙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门券石雕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仿木斗拱

东陵始建于天聪三年(1629),这是皇太极继位后的年号,也就是努尔哈赤驾崩后的第三年。到了天聪十年(1636)大清建国改元崇德,定陵号为“福陵”。到顺治8年(1651)基本建成,历时22年之久。后经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距今已有360余年历史。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红门三楹拱门三道,正中为神门、西侧为臣门、东侧为君门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下马碑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神道华表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石驼

陵园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中轴线上南面中央为单檐歇山式正红门三楹,拱门三道。门内参道两侧成对排列着石狮、石马、石驼、石虎等石雕。平地尽头,利用天然山势修筑了一百零八蹬石阶,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过了石桥,正中为碑楼,重檐歇山式,四面券门,下为须弥座式台基,内立清圣祖玄烨亲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刻,记载着努尔哈赤的功绩。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石马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陵内不乏参天古树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石虎

再北的陵园的城堡式建筑叫方城,四角建有角楼。方城正中建有隆恩门,门楣上用汉、满、蒙三种文字刻成“隆恩门”三字。进门迎面为隆恩殿,是祭祀用的享殿,之后是两柱门和石五供,殿后洞门之上设明楼,内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后为圆形宝城,两城间呈月牙状,因而也叫月牙城。宝城正中有一突起的宝顶,下为埋置灵柩的地宫。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石狮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利用天然山势修筑了一百零八蹬石阶,这是福陵有别于其他清陵之处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建有神功圣德碑碑楼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赑屃驮碑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清圣祖玄烨亲撰,上有满汉两种文字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碑座上的雕刻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方城正中三檐歇山式隆恩门俗称五凤楼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隆恩门近景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门栓孔上的雕花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方城内中轴线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东配殿建于清初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隆恩殿建于清入关之前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二龙戏珠石陛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月台上的石雕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隆恩殿内供奉主神牌位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隆恩殿内梁架上的彩绘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柱础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隆恩殿窗台石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檐下斗拱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二柱门和明楼的上半部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建筑石雕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方城角楼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二柱门也叫棂星门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石五供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石五供中精美的石雕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月牙城影壁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明楼上锁,这是楼内的“太祖高皇帝之陵”碑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宝顶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侧面看明楼

福陵整个建筑风格为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与满族建筑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了有异于关内各陵的独特风格。福陵与沈阳市的昭陵和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或“盛京三陵”。1988年,福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4年,包括福陵在内的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站在方城城墙之上回看建筑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古松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方城内的主体建筑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东陵内的小松鼠不怕人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遗产碑

大清关外三陵之福陵


国保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