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张轩松的新课题:回归主业后,永辉平台化战略如何走?

张轩松的新课题:回归主业后,永辉平台化战略如何走?

伴随着永辉董事会换届,回归主业的重担便落在了当选为执行董事的张轩松肩头。永辉回归主业,并不是单纯的高层变动,而是从战略到战术的全方位调整,也意味着永辉新零售的尝试进入新阶段。

其中有一个关乎永辉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那就是在永辉回归超市主业之后,它之前提出的平台化战略改如何开展?

永辉最早官方口径表述平台化构想,是在其2016年财报上。上面是这样描述的:永辉将以“大平台+小前端+ 富生态+共治理”为原型建立新型组织形态。这一年,永辉云创正式成立。作为一家传统零售商,永辉一只脚迈进了互联网转型的大门。

而伴随着永辉旗下云超、云商、云创、云金四大板块相继落地,永辉平台化布局的生态系统成型。永辉创始人在多个场合描述平台化构想。张轩松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提出了要打造让企业共同受益的“生态共荣圈”。

张轩宁也曾表示,“零售的本质是,小的都发挥不了作用,太散的也发挥不了作用。永辉正在以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共治理的共生平台系统,从一家零售企业进化为一家服务零售的科技企业。”

可见,永辉的平台化战略有两个关键点:其一,它是在永辉布局新零售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一些互联网的思考在里面。况且,平台本身就具有网络属性;其二、永辉云创在平台化战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创旗下永辉生活APP预留了连接线上、线下各类商品和服务的接口,平台属性更强。

当永辉剥离云创,决定回归超市主业的时候,摆在张轩松面前的新课题是:永辉是否还像之前那样积极推行平台化战略,或者说永辉平台化战略是否会动摇?

从逻辑层面来看,平台化发展和回归主业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平台的特征是扁平化;而回归主业则要求垂直化。这将是“传统永辉”和“互联网永辉”之间的分水岭。

从四大板块到一个业务

或许张轩松心中已有答案。

在2018年12月20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永辉高层对投资者阐述了未来的一些业务布局和战略构想。《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这次大会上提到的“一个业务、两个基本点、四个中心一体化”的布局意义重大。

一个业务:回归超市核心,全国一体化,进行多层级布局。继续开展大卖场,2019年开店150家大卖场,同时探索小型店和mini店,找一些战略协同的业务。核心是强化到店的优势和到家的培育。

两个基本点:1、大供应链事业部。原来是300亿的一个采购集群,现在分成三个层级:全国战略性品牌由核心群管理;下层级为省区(采购业务层下到省区经理);最后一个层级是各地特色产品(小区)。2、大数据科技部。倡导绿色永辉、科技永辉,在发展方向上要求高效务实、应用为主、研发为辅。该部门分为三个板块:门店端运营支持,智慧中台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研发中心。

四个中心一体化:指的是财务、人力资源、物流以及工程中心一体化,形成企业中后台。预计2019年中后台的人效将提升20%以上。

可以看到,永辉最新提出的“一个业务、两个基本点、四个中心一体化”与之前提出的云超、云商、云创、云金(后来又加上云计算)的相关业务有对应关系。比如,“一个业务”可以映射云超板块、“两个基本点”的大供应链事业部、大数据科技部可映射到云商、云计算板块。

从永辉四大板块到“一个业务、两个基本点、四个中心一体化”,可以窥探出永辉高层对平台化战略态度上的微妙变化。

四大板块是并列的、扁平的、扩张式的;而“一个业务、两个基本点、四个中心一体化”则是有主次之分的、垂直的、收缩式的。

永辉高层在这次股东会上明确表示:公司的竞争对手是阿里系,如果把公司变成扁平化的几个板块去竞争,会面临人力、物力、财力的竞争压力。公司希望回归核心,把云超板块作为核心参与竞争。

曲线救国?

张轩松会放弃平台化战略吗?

一位持续观察永辉的投资人表示:永辉的平台化战略不会变,平台化战略就是为云超服务的;而做好超市主业,能更好推进平台化战略。永辉当前的举动是一种“曲线救国”策略。

回归主业之后,永辉更加注重公司“中台”的建设。与平台的共享属性不同,“中台”的核心是为了公司内部服务。举例来说,辉腾2.0是永辉和腾讯一起打造的流程优化项目。该项目有12个模块,包含HR、财务、供应链、IT集成等,第一阶段已经全部完成,流程设计好了,下一步就是系统开发。

永辉高层在股东大会上表示,辉腾2.0第一期已经完成80%,二期正在进行一些局部优化。目前6个板块已经可以做到自动化运营,保守估计效率提升20%。“辉腾2.0在财务方面效果更明显,财务的预算模块已经开始使用。”永辉高层说。

作为永辉平台化比较容易落地的业务,云商板块也在如期推进中。2018年8月,“永辉云商企业购”在四川启动。到目前为止,“永辉云商企业购”已在北京、上海、福建、重庆、四川、安徽、浙江国内六个重点省市启动。

云商的定位是除了给永辉自己提供商品之外,还对外开放供应链,服务包括了食材定制、全球食品采供、品牌代理、品牌定制、物流、体验营销、数据整合分析、SAS门店货架执行、品类运营与管理、金融服务等。

“我们计划在每个领域找一家头部企业,将我们的端口、数据开放给他,为未来打造社区生活网站准备;当合作进入核心层面,我们可能会与对方成立合资公司。”这是张轩松心目中的平台化战略。

综上所述,《第三只眼看零售》判断,永辉超市平台化战略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否会如此前的构想,融合供应商、服务商等产业链资源,从而在产品标准、上游资源等方面共同协作,形成类似于小米那样围绕生态圈合作的发展模式?我们还有待观察!

因为从张氏兄弟对新零售的立场来看,张轩宁偏“激进”,而张轩松偏“保守”。【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