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燕王朱棣的头号谋臣,有勇有谋的大和尚姚广孝

僧人道衍,即姚广孝,因少年家贫,剃度做了和尚。他生性聪明,多年辛苦修行,既精通儒术,又善写诗词,与当时的文学家王宾、宋濂等过从甚密,从而在明朝洪武年间的名僧选试中脱颖而出。这次选拔考试中,道衍虽名列前茅,却婉言谢绝了朝廷的加官进爵,他决定不动声色,等待更加有利的时机。

燕王朱棣的头号谋臣,有勇有谋的大和尚姚广孝

洪武十五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选出有道高僧侍奉诸王。经过老朋友的举荐,道衍得以侍奉朱棣。这一次道衍没有再选择退让。在与朱棣一席谈话之后,他认定朱棣正是心目中寻觅已久的明主,便跟随朱棣一路北上。朱元璋驾崩后,一直留在皇宫中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这令诸位皇子大感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朱允炆继位后,深知诸王拥兵自重,对自己形成很大的威胁,于是便想出一个削藩的计策,动手打压诸王的势力。燕王朱棣兵力强大,朱允炆一时不敢对其动手,而是选择以周王作为突破口,逐个展开对藩王的清剿。

燕王朱棣的头号谋臣,有勇有谋的大和尚姚广孝

远在北平的朱棣知道这一切之后,日夜坐卧不宁。道衍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争之,极力劝说朱棣起兵对抗。朱棣一直犹豫不决,不敢铤而走险。见此情形,道衍从中周旋,请来一位看相的,通过为朱棣看相,巧妙地激发其对皇位的野心和信心,进而最终决定与朱允炆进行一场争夺皇位的大决战。此时,朱允炆也在密谋一举除掉朱棣的方案,并找来谋士齐泰询问对策。齐泰建议以边防告急的名义调动朱棣大军,争取“去其羽翼”,然后再寻找机会下手。这之后,朱允炆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左布政使,再派出谢贵担任都指挥使,以进一步打探朱棣的动静。与此同时,他安排魏国公徐辉祖利用燕王妃的关系,努力收集有关朱棣的情报,再秘密传回应天。可以说,在准备武力动手之前,朱允炆已经悄悄在朱棣身边撒下了一张谍网。

燕王朱棣的头号谋臣,有勇有谋的大和尚姚广孝

针对这种局面,道衍建议朱棣一定要秘密地展开备战和练兵,不能让朱允炆派来的间谍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而且,兵器也要秘密进行赶造。这显然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制造兵器,难免要开设工厂,锤打之声和熔铸之火都非常容易惹人注目,进而被应天的间谍察觉。然而,就是这样非常挠头的问题,也都在道衍面前迎刃而解。道衍建议朱棣训练部队时只训练骨干力量,至于大量的兵员可以在战时临时招募,这样就不太容易引起注意,从而避开间谍的侦察。至于打造兵器的工厂,则选择建在地下,地面上大批蓄养牲畜鹅鸭“乱其声”。当锻铸兵器声音响起,鹅鸭则由于受到惊动而大声叫嚷,这样一来,铸造兵器之声就被成功淹没。

燕王朱棣的头号谋臣,有勇有谋的大和尚姚广孝

朱棣的这些备战行动进行得非常隐秘,可谓是神不知鬼不觉。在应天这边,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力劝朱允炆尽早废除燕王朱棣。对此,朱允炆同样一直犹豫不决。建文元年六月,北平西郊燕山倪谅秘密来到谢贵处告密,揭发朱棣大举征用木炭、疑似铸造兵器的消息。朱允炆得知之后,心生恐惧,派人前往北平,试图秘密逮捕燕王府幕僚,并且下令谢贵、张昺严密把守燕王府第,不准可疑之人出入,以防朱棣生变。这时候,只有身披袈裟的道衍能任意出入燕王府,这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和尚正是燕王府的头号谋臣。

燕王朱棣的头号谋臣,有勇有谋的大和尚姚广孝

在道衍的设计下,燕王的亲信张玉、朱能纠集八百勇士潜入府内进行守卫,准备杀掉谢贵、张昺,促使燕王朱棣最终举兵起事。就在这时,北方地区忽然遇到狂风暴雨。风势之迅猛,连燕王府殿堂也有屋檐瓦坠地。朱棣感到非常恐惧,以为上天警示他不要轻举妄动。看到这个情形,道衍急忙劝道:飞龙在天,风雨从之,这其实是吉祥之兆啊!朱棣这才转忧为喜,起兵的意愿变得更加坚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