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李唐《萬壑松風圖》

謝赫“六法”中提到的“經營位置”,作為繪畫形式的重要法則,歷來為畫家們所重視。明人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說過:“山水畫至大小,李一變也;荊、關、董、巨一變也;李、劉、馬、夏一變也;大痴、黃鶴又一變也。”其中除了講述筆墨的變化外,也談到其構圖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李唐 《江山小景圖》

南宋李唐作為南宋山水畫的開拓者,其地位不言而喻。李唐的山水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從時空歸納的視角即“以小觀大”的表達方式。這是以一種新異的藝術趣味和美學追求探索畫面空間結構的形式法則。它的獨創構圖,開創了中國山水畫構圖局部特寫之先河,在當時真可謂驚世駭俗,前無古人。此構圖方法獨步整個南宋畫院,系無旁出,影響甚至至今仍不曾消失,更是在日本 15 世紀左右產生了巨大影響。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李唐《萬壑松風圖》局部

李唐(約 1066 — 1150),字 古,亦稱希古,河陽(今河南孟州市)人。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 1118)李唐 48 歲左右,赴開封參加皇家舉辦的畫院考試,那一次試題是“竹鎖橋邊賣酒家”。參加考試的人大多在“酒家”上下工夫,唯有李唐一人畫橋頭竹外掛一酒帘,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試題中的“鎖”意。李唐就是以獨特的構思和立意,被宋徽宗欽點為第一名進入宣和畫院,後成為一名待詔,從而成為畫院的一名畫師。此時的李唐,崇古但卻不盲目,而是集眾家之所長,繪畫風格先後師法李思訓、范寬、荊浩,正可謂集大成者也。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李唐《萬壑松風圖》局部

靖康二年(1127)正月,金人攻宋,北宋覆滅,也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變”,擄走了徽宗和欽宗二位皇帝,李唐等畫院畫師同時也被帶到金營。靖康二年五月,倖免於難的康王趙構在南京(商丘)稱帝,是為宋高宗,南宋建立。李唐在宣和畫院時深得趙構賞識,所以李唐在得知趙構稱帝后,冒死逃出金營,開始南渡。到達臨安(杭州)後,南宋朝廷尚無財力恢復畫院,於是,李唐不得不淪落街頭,以賣畫為生。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李唐《采薇圖》

北宋時期追求“以大觀小”的大山大水的畫面效果,至北宋末年,文人畫興起,更多地追求筆墨的情趣、意境的表達,文人畫家們出現了相互品評的風氣,繪畫作品開始趨向寫意性和欣賞性,並且出現了橫構圖的小幅山水和冊頁。李唐同樣受到文人畫的影響,從筆墨和構圖方面都如此,同時社會的審美傾向也開始慢慢地認同文人的畫風。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李唐《采薇圖》局部

南渡途中,李唐以賣畫維持生計,原來那種全景式構圖畫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他當時的狀況已不允許像以前那樣畫工整嚴謹的大山大水全景式畫。只有多畫多賣才有生計,這使得他縮減畫作尺幅,取景拒繁從簡,使用大筆揮墨,側筆橫掃,才能快速完成畫作。這便加速了其構圖之變。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李唐《清溪漁隱》局部

北宋時期山水畫更多的是描繪某地山水風景,像范寬描繪的是關陝一帶的風景,而李成描繪的是山東平原一帶的風景。李唐南渡至臨安之後,南宋因財力不足,尚未恢復畫院,他只得淪落街頭,仍以賣畫為生。李唐雖然在北方頗具名氣,但在南方卻無人知曉。所以,他的畫銷路不容樂觀。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李唐 江山秋色圖

李唐復入南宋畫院後,更是把這種對於畫面詩意的追求推到一個高峰,他為了更好地表現畫面的詩意,留給人們以更多的想象空間,便在畫面構圖上有所改變。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李唐 紅樹秋山圖

如果沒有李唐,或許南宋的畫史需重新寫過。李唐變革的構圖,開創了局部特寫的先河,也引領了南宋畫風,獨步整個南宋畫壇,在之後甚至直到現在,在山水畫領域其影響尤佔半壁江山。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畫家李唐的落款: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

明代中期的“江夏派”亦是出自李唐一派。李唐畫派的影響甚至波及日本,於15 世紀左右最甚。日本著名畫家雪舟便深受李唐畫派影響,其構圖、用筆、用墨皆頗似李唐畫派。李唐畫風成為了影響日本畫壇時間最長、程度最深的畫派之一。直至今日,李唐畫派的繪畫風格和成就仍值得我們深入學習與探究。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前景的松樹林後,瀑布擊石,水花四濺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畫面左下角,從水潭中湧出的瀑流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南宋國畫的開拓者,對日本影響深遠的一代國畫大師


ps:頭條號書揚文化開通兩年來,受到了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如果您喜歡書揚文化的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書揚文化、公共平臺書揚文化(微信號:shuyangwenhua),我們會努力做得更好,也歡迎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