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王莽死了之后天下大乱,整个都处在了一个混乱的局面。当时赤眉军中有两个王莽篡汉之后被废的皇族,是为刘盆子和刘茂。刘盆子和刘茂在赤眉军中负责割草喂牛。

古代做皇帝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所以赤眉军的首领樊崇听取了方望的建议,拥立了这个割草喂牛的刘盆子做皇帝。樊崇原本应该就是想扶植一个傀儡皇帝,好自己把握朝政。于是在公元二十五年的时候,刘盆子就做了皇帝,史称建世帝。但是当时的社会还是一片动荡,农民起义军的政权并没有能够使天下太平。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其实在刘盆子被拥立为帝的时候,另一股势力,刘秀也登基为帝定都洛阳了。赤眉军之后佣兵三十万,逼近关中与更始的绿林军大战,更始请降赤眉军,最后为赤眉军所杀。刘秀就在一旁静观其变,伺机而动。最后经过多次的战役,赤眉军受到了重创,后来刘秀亲率大军,于宜阳前线将大军摆开阵势,这时的赤眉军已经疲软不堪重负了。赤眉军四面都是刘秀的兵马,粮草短缺,已经是陷入了绝境。最后赤眉军向刘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处传国玉玺和更始的七尺宝剑。

光武帝刘秀扫平了国内的叛乱和起义,最后将汉室的江山重新夺回,并且使得百姓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这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所以王莽之后的皇帝,算起来应该算是刘秀吧。

王莽与刘秀的关系

王莽颠覆了汉室,刘秀重兴了汉室,所以王莽和刘秀,他们俩人永远处在对立面,用死敌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西汉末年,皇帝昏庸无道,依附于母族。太后篡位,建立新朝,西汉由此颠覆。

王莽建立新朝后,虽然试图施行一些政策来缓和社会各阶层间矛盾,但是却并没有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后来,他又开始实行改制,但是他的这种改制只是一种与现实相背离的幻想。在遭到群臣反对后,就意欲用严刑峻法来镇压,终于加深了社会的矛盾,使天下动荡不安。于是各地揭竿而起,烽烟不断。

而刘秀是西汉皇族后裔,只是因推恩令而变为平民。在新莽末年,烽烟四起,天下大乱,刘秀趁势而起,举兵伐莽。

刘秀于舂陵起义,所以刘秀的军队被称为舂陵军。舂陵军势单力薄,无法长期与莽军作战,于是与绿林军形成联盟,通过结盟的形式来壮大彼此间的势力,以达到与莽军一较高下的目的。

后来,更始政权建立,刘秀奉命于昆阳与莽军激战。面对莽军强大的军队,刘秀在危急时刻身先士卒,使汉军的士气大振,坚定了军心。之后,刘秀又巧用计策,利用莽军轻敌的心理和莽军久战之下疲惫不堪的身体状态,奇袭了莽军,从而昆阳之战中大获全胜后,绿林军直攻长安。王莽就在混战中被杀。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王莽追刘秀

刘秀在推翻王莽政权之前,曾遭遇过王莽的追捕,历经了重重险阻,可谓是九死一生。

当初,刘秀逃难至石坦,眼看着王莽的追兵也就要来了,一时间刘秀的处境十分艰难。紧急之下,刘秀只能逃到一座寺庙中去。王莽的追兵早已打听到了刘秀的下落,不消片刻,就赶到了石坦。追兵们将小小的石坦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搜寻了个遍,但就是遍寻不到刘秀的身影。正在奇怪之际,看到了北岸有一座寺庙,于是他们料定刘秀定躲藏在那里。这座庙宇名为“三港殿”,追兵们将其重重包围,然后再派人进去搜寻。但是依然没能找到刘秀。无奈之下,只能撤出寺庙,继续到其他地方去搜寻。

原来,刘秀在紧急之下跑到殿内躲避,却发现根本就没有可以躲藏的地方。再跑出去,势必会碰到追兵,那就是自投罗网。于是刘秀只能躲在了布满灰尘的神柜之下。刚刚躲进去,刘秀就看到在神柜之外,渐渐织起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外面的人也无法看到神柜里面的情形。所以当追兵搜寻的时候,看到神柜外布满了完好的蜘蛛网,料定神柜内无人躲藏,才会认为刘秀已经逃走了,刘秀也才能转危为安。

追兵走后,刘秀才爬了出来。他知道今天的事一定是有神明在帮助他。于是,他向三港殿爷神像拜谢,并在心中牢记他的恩情。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等到刘秀登基之后,就将三港爷为“庄济侯王”。

刘秀娶了阴丽华之后,便继续奉命南下远征,所以一对新婚夫妻只能被迫分离。刘秀在外面捷报频频,渐渐地功高震主,让更始帝很是不安。但是聪明的他一直韬光养晦,竭力向更始帝表明自己的忠心,并偷偷地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势力。阴丽华独守空闺,怀着对丈夫的思念日日祈祷,希望能够早日团圆。

更始元年(23)年底,刘秀占领洛阳。他派出一支卫队,由侍中傅俊率领,把阴丽华接到了洛阳。本来久别的夫妻团聚,应该是最幸福的时刻。可是见面之后,阴丽华发现丈夫身边已有了新的女人,她心底肯定有过怅惘,但是她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人,知道隐忍自己的情绪,竭力表现了宽容和大度的一面。而刘秀之所以娶了郭圣通,并不是因为寂寞而变心,而是为了争取真定王刘扬的支持。所以这次政治联姻并没有冲淡刘秀对阴丽华的感情,毕竟阴丽华才是刘秀的梦中情人。

更始三年(25)六月,已经“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城的千秋亭即位称帝,是为汉光武帝。称帝之后,刘秀便将自己的发妻阴丽华封为贵人,和郭圣通的地位持平,丝毫没有因为郭圣通的出身显赫就有所偏倚。建国之后,刘秀为了统一天下,还得常常御驾亲征,而阴丽华则一直随军出征,悉心照料丈夫的生活起居。

所以,在立皇后的时候,刘秀自然属意自己的知己阴丽华,毕竟这个女人十九岁便跟随自己到处漂泊,真正与他同生共死过,又端庄大方,心地善良,做了皇后肯定会是个贤内助。

但让光武帝意外的是,阴丽华竟然坚决辞让,不愿做皇后。历代的后宫之中,嫔妃们为了争夺皇后之位都无所不用其极,可阴丽华却不愿意做皇后,而是主动推荐自己的情敌,这是为什么呢?按照阴丽华的说法,郭贵人出身显贵,而自己则身份卑微,而且郭贵人已经替皇上生下龙种,自己因与夫君长期阔别,未能生育,实在是不敢当皇后。这样一来,光武帝更加敬重阴丽华了,但是为了尊重她的意思,就封了郭圣通为皇后,并将郭圣通所生的儿子刘强立为了太子。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在这里隆重地聚会。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因攻破历下而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扬名。

历下和祝阿都是齐国的西界,你与韩信的功绩也足以相比。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伏的对手,而将军却独力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个功绩的取得,确实要比韩信难。

再说田横烹杀了郦生,等到田横投降,汉高帝下诏告诫卫尉郦商,不许他与田横结仇。

张步也曾杀过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降,我也要下诏给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

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了。将军从前在南阳时,就提出了这项重要的计策,我原以为迂远疏阔,很难实现,现在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注释

1、临淄:县者。原春秋战国时齐国的都城,在今山东淄博西北。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随刘秀起兵,后拜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在扫平齐地割据势力张步的战争中,立有大功。 2、车驾:即车,皇帝外出时乘用,因代指皇帝。这里指汉光武帝刘秀。

3、韩信破历下:汉高帝三年,韩信袭击历下军,占领齐国首都临淄。

4、祝阿:地名,故地在今山东长清县。光武帝建武五年春,张步屯军祝阿,耿弇率兵讨伐,大破张步。后两军又战于临淄,时光武帝车驾亲自劳军,事在建武五年冬。

5、西界:历下,祝阿都是古时齐,鲁的分界,在齐国的西部。

6、袭击已降:韩信袭破历下之前,刘邦已派郦食其到齐,游说齐王。齐王同意与汉和好,并撤除了对汉的防御。韩信趁其不备袭击齐军,并攻灭齐国。

7、勍敌:劲敌。实力强大的敌人。

8、田横烹郦生:当韩信袭历下时,田横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便将郦生烹杀。

9、卫尉:官名。即郦商,郦食其的弟弟,刘邦即位后封信成侯。刘邦曾警告郦商不得报仇。

10、张步等二句:光武帝派光禄大夫伏隆拜张步为东海太守,刘永也遣使立张步为齐王。张步接受刘永的封号,杀了伏隆。大司徒,伏隆的父亲伏湛。

11、将军二句:耿弇在南阳跟从刘秀,曾自请北收上谷兵(王莽时、耿父为上谷太守)、平定渔阳的彭宠,涿郡的张丰、向东消灭张步、平定齐地。刘秀同意了他的策略。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作品鉴赏】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韩信这位盖世英雄作衬托,突出了耿弇的不同凡响

这篇百余字的谈话精辟短小,特色鲜明。作者用事实说话,恰当地运用史实和现实相联系,评人论事,阐明观点。


第一句至第三句是文章的第一层,写光武帝对耿弇削平割据的战略构想并不以为然,但当战争开始后耿弇在战斗中节节胜利,使光武帝为之振奋。尤其是当耿弇拿下临淄以后,光武帝深受震动,破例亲临前线劳军。他对耿军事上的才能和胜利极为赞赏,可他并不是滔滔不绝空发议论,而是用简练生动的事实来说明问题。


如:过去用兵如神的韩信,是破历下开创了汉家基业的。而今,耿弇却以攻取祝阿而大显神威,可以说是和韩信“功足相方”了。过去,韩信平定青州,是“袭击已降”,借他人之力取胜,而现在耿弇却凭借自己的才智,“独拔勍敌”,这就高出韩信一筹了。所以说“其功乃难于信也”。这些事实表明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些胜利的取得,恰恰表明了耿弇是个“有志者”,是个非同一般的英雄。作者以历史和现实来评人论事,既省却了大段的空泛议论,又达到了表彰鼓励耿弇的目的,使人心悦诚服。作者以事实为依据,采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了耿弇智勇双全、功勋卓著。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首先,作者用今昔对比,说明韩信“开基”和耿弇“发迹”皆在战略要地“齐之西界”。耿弇取得的重大胜利无疑对稳定东汉局势有重大意义,其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媲美的。历史上,汉家基业的创立,是靠韩信这样一批功臣实现的,而现今的中兴,也是由于有耿弇一样的骁将而成功的。光武帝是感到由衷欣慰的。


接着,作者又进一步用衬托的方法,突出表彰耿弇的功劳大大超过了韩信,因为韩信虽然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但他平定齐国时是“袭击已降”,攻击的是放下武器的敌人,这算不了什么。而耿弇平定割据势力,却“独拔勍敌”,靠自己的智勇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所以“其功乃难于信也”,是不容置疑的。作者以韩信这位盖世英雄作衬托,突出了耿弇的不同凡响。这种赞誉无疑会更加激励人们的斗志,也达到了光武帝劳军的目的。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光武帝将耿弇的功业与西汉名将韩信相比,并且认为耿弇攻取祝阿比韩信攻破历下更难

第四句至第五句为第二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指明历史上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对田横投降后“诏卫慰不听为仇”,而现在对张步也将采取宽大为怀的政策,“诏大司徒释其怨”。这一比较,一方面交待了对敌政策,瓦解分化了敌人,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炫耀自己是明君贤主的心理。对比和衬托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简短,语言生动。这段谈话一共六句三层。

前三句为一层,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彰耿弇的功绩,简练阐述他不仅和韩信“功足相方”,而且“其功乃难于信”。中间两句为一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回顾历史,联系现今,交待对张步的政策,以分化瓦解敌人。最后一句为一层,盛赞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结束谈话。


这三层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不蔓不枝,观点鲜明。这段谈话,语言也异常简洁, 凝炼, 如对历史事件, 寥寥数笔精炼概括, 既不铺张展开, 也不妄加评论, 省却大量篇幅, 作到言简意赅。尤其是“有志者事竟成”一句, 有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 至今还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的习惯用语。

本文只有百余字,但能恰当地引用历史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光武帝首先将耿弇的功业与西汉名将韩信相比,并且认为耿弇攻取祝阿比韩信攻破历下更难,所以更值得称颂,这大大地肯定了耿弇的战功。接着又引证史实,表明只要张步投降,他愿意赦免其罪过。这就进一步瓦解了敌军。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开封兰考县),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汉室宗亲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亦称建武盛世。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

刘秀是历史上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开明君主,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他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于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


王莽和刘秀是什么样的关系?汉光武帝刘秀是怎么死的?


  • 中文名
  • 刘秀
  • 别 名
  • 刘文叔、光武帝、汉光武
  • 国 籍
  • 汉朝
  • 民 族
  • 汉人
  • 出生地
  • 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开封兰考县)
  • 出生日期
  • 前6年腊月初六(前5年1月15日)
  • 逝世日期
  • 57年二月初五(3月29日)
  • 职 业
  • 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 主要成就
  • 翦灭群雄、统一天下、建立后汉
  • 主要成就
  • 登基后击灭赤眉,扫平关东、陇右、西蜀等地
  • 整治官场、发展经济、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光武中兴”
  • 庙 号
  • 世祖
  • 谥 号
  • 光武皇帝
  • 年 号
  • 建武、建武中元
  • 在 位
  • 称王2年、称帝33年
  • 陵 墓
  • 原陵
  • 史书记载
  • 《后汉书·光武帝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