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上邊痘痘、咽痛;下邊酸冷、洩瀉;屬於上熱下寒,有4種方式調理

隨著科技發展,網絡互連,所有大道小道消息在網絡上狼奔彘逐,只需一個終端,不論是手機還是電腦,大家便都能是足不出戶的江湖百曉生。上班,坐著;下班,臥著。而這一坐一臥,氣機沉靜間,便成了寒熱兩隔,上邊長痘痘,咽喉腫痛、口腔潰瘍時常發作,便溏洩瀉接踵而至,從而病症頻頻而來。

上邊痘痘、咽痛;下邊酸冷、洩瀉;屬於上熱下寒,有4種方式調理

上熱下寒是怎麼形成的

坐臥之間,陽氣不能生髮,陰氣就在下面堆積,便在身體下肢形成深淵寒潭,陰氣愈重,寒氣愈冷,腳下湧泉穴的湧泉活水因為活動量少幾乎不再湧動,殘餘的力量不能刺透寒潭,疏導腎水、補益腎氣,腎水沒有湧泉的向上之勢,上升力量不夠,不能溝通心火,水火不通,心腎不交,下面的愈加冷,上面的愈加熱,從此上熱下寒,一發不可收拾。

上熱下寒的辨別

上熱下寒,一定要抓住重點,其中一個是上熱,就是上體會有一些熱證出現;另一個就是下寒,下體一定會有寒證發生;如果只有熱證或者寒證那並不是上熱下寒症,上熱與下寒一定是並列的,同時存在。

上熱症如: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痛、青春痘、難入睡、易失眠、虛不受補,一補就上火......

下寒症如:小肚子涼,痛經,飲食耐溫不耐寒,下肢常感到發涼……

舌苔:舌質淡白(寒底),舌尖、舌邊紅(心火、肝火旺)

上熱下寒的調理

上邊痘痘、咽痛;下邊酸冷、洩瀉;屬於上熱下寒,有4種方式調理

1.上假熱而下真寒

證候:此症上焦火盛,吐痰如湧泉,面赤喉痛,上身不欲蓋衣,而下身冰冷。

宜打通中焦,引火下行。可用甘草瀉心湯。

方中炙甘草,乾薑,大棗健脾養胃,固中焦正氣,半夏降逆和胃,黃連、黃芩清上焦之火。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溫涼並用。

2.上熱下寒腹痛欲嘔

證候: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

宜清上溫下,和胃降逆。可用黃連湯,平調寒熱,和胃降逆。

方中黃連苦寒,上清胸中之熱,乾薑、桂枝辛溫,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開苦降,寒熱並投,上下並治,以復中焦升降之職;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參、甘草、大棗益胃和中。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熱消,中焦得和,陰陽升降復常,痛嘔自愈。

若上焦熱邪明顯,煩熱口乾者,可加黃芩;脾腎陽虛,惡寒肢冷者,可加炮附子。

上邊痘痘、咽痛;下邊酸冷、洩瀉;屬於上熱下寒,有4種方式調理

3.上熱下寒、寒格吐利

證候:口微燥,入口即吐,胸間痞悶,脈虛數。

宜溫中寒,洩上熱。可用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方中乾薑辛溫散寒,解脾胃凝聚之陰寒,促脾為胃敷布津液;黃芩、黃連洩熱燥溼,除胃中積熱;人參扶助正氣。四藥合為健脾益氣,溫中散寒,洩熱除痞,平衡陰陽,恢復脾胃受納腐熟、運化轉輸功能之良方。主治上熱下寒,寒熱格拒,食人則吐。

胃氣上逆、嘔吐泛酸者,重用半夏,或加吳茱萸、烏賊骨;胃脘氣滯、腹痛甚者,可加烏藥、香附;脅肋痛者,可加白芍、當歸、川楝;脾虛失運、腹脹、納差、便溏者,可加白朮、蒼朮、廣木香;胃絡損傷、嘔血便血者,可加炒大黃、地榆炭、白芨,並可配合使用雲南白藥、白芨粉等內服。

4.下元虛寒,陽氣上越

證候:足脛寒冷,而反微紅似酣,兼見形寒,脈沉細,或伴大便洩瀉。

宜破陰回陽,宣通上下。可用白通湯,破陰回陽,宣通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