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鴻章為什麼要殺死清朝首富胡雪巖,而胡雪巖又有多恨李鴻章,才會說下胡李不通婚?

無根樹花正孤


因為胡雪巖為李鴻章的宿敵左宗棠收復新疆等戰事籌集軍費,致使左宗棠立下大功,從而能夠和李鴻章對等,李鴻章由此而憎恨胡雪巖。

清朝首都胡雪巖

左宗棠自從受邀出山,為保衛長沙立下戰功之後,便一戰成名,從此在湖南巡撫駱秉章手下任職,並走上了仕途之路。這時的左宗棠自比“今亮”,心中認為自己是諸葛亮在世,甚至瞧不上曾國藩。而曾國藩為人心胸寬廣,不像左宗棠高傲。事實上,左宗棠官越做越大,還是得益於曾國藩的舉薦和胡雪巖的大力資助。


胡雪巖出身貧困家庭,但由於他吃苦耐勞、心地善良,後來經過一番刻苦工作後,很快成為了掌櫃。胡雪巖資助身無分文的窮書生王有齡進京考取了功名。王有齡當上浙江巡撫後知恩圖報,讓胡雪巖在自己管轄的範圍內做生意,使他慢慢成為了江南地區的富商。太平軍進攻杭州城時,王有齡自殺身亡。不久,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於是胡雪巖又找到了左宗棠這棵大樹。


左宗棠後來的大功,如協助曾紀澤收復伊犁,後來又收復新疆,籌辦洋務等都離不開胡雪巖在錢財上的大力支持。而胡雪巖也因為資助左宗棠,獲得了二品官銜,並被賞穿黃馬褂,並且依靠勢力創辦了“胡慶餘堂”和遍佈大江南北的埠康錢莊,生意越做越大。

李鴻章與左宗棠之爭

李鴻章與左宗棠向來不和,二人視同水火,正如當時任四川總督劉秉章所言:“李左二人,兩強相遇,各不相下,久之遂生意見。”兩人在籌建海防與用兵新疆上意見相差很大。李鴻章希望清廷的全部財力用於海防,而左宗棠希望清廷全部財力用於收復新疆。


李鴻章一心想整倒左宗棠,但是一直沒有機會,最終盯上了胡雪巖,以此切斷左宗棠的錢財之路。李鴻章知道胡雪巖為了保住蘇浙兩地手工業者的飯碗以及故意搶洋人的生意,買進了大量的生絲之後,於是命令盛宣懷在胡雪巖低價出售生絲時,發動買家不要買進胡雪巖的生絲,並且從埠康錢莊提取大量錢款,使胡雪巖血虧1000多萬兩白銀,致使埠康錢莊因胡雪巖的鉅虧以及盛宣懷指使人散佈埠康錢莊無錢可提的謠言,致使發生擠兌風潮。清廷因此查抄了胡雪巖,盛極一時的胡雪巖在三天之內迅速垮臺,最終鬱郁而亡。


臨終前,胡雪巖囑咐後人絕對不和李姓人家通婚。胡雪巖的慘敗,一定程度上是左宗棠與李鴻章之間相互鬥爭的直接犧牲品。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1885年11月,貧恨交加的胡雪巖已經病入膏肓,眼看就要不久於人世,他將家人召到病榻前,立下了3道遺囑:“一是後人不要經商;二是後人不得從政;三是胡李不通婚。”

胡雪巖之所以如此痛悔地說下這些話,自然和李鴻章有著莫大的干係。那麼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過節呢?

(胡雪巖劇照)

這事得從胡雪巖經商之路開始說起。

胡雪巖出身貧窮,年少失父,不得不早早出外謀生。他手腳勤快,做事踏實。雖然吃了不少苦,但運氣不算差,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來,胡雪巖19歲的時候到阜康錢莊做學徒,掌櫃見他是個好小夥,想到自己膝下無子,無人送終,於是視他為親子,讓他承繼了錢莊。

胡雪巖雖然有個錢莊經營,但由於實力不豐,生意頗為慘淡。很快,胡雪巖就遇到了一個能讓他掘金的人。

這個人就是浙江巡撫王有齡。

王有齡是官家子弟,年少時,家中便替他捐了一個“候補鹽大使”的官缺。不過由於家道敗落,沒錢疏通關係,因此他一直就候補下去了。

胡雪巖和王有齡結識後,為了幫助王有齡實現效力國家的抱負,將錢莊裡本就緊張的銀子挪了500兩給他,讓他去官場運作。

靠著胡雪巖這500兩銀子,王有齡終於出仕為官。由於他幹練廉明,在地方上幹出了政績,所以他很快就累遷為浙江巡撫,成為一方大員。

王有齡知恩圖報,對胡雪巖的錢莊大力支持。

隨著王有齡的官越做越大,胡雪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到太平軍攻打杭州時,胡雪巖的錢莊不僅遍地開花,藥店、茶葉、布匹等他也無不涉獵。軍糧漕運等,也都由他來經手買辦。胡雪巖也因此在江浙商圈裡,名聲很大。

然而,隨著太平軍銳不可當的攻勢,儘管胡雪巖投桃報李,不斷從上海、寧波購入軍火,幫助王有齡抗擊太平軍。但是由於孤軍無援,眼見杭州城破,王有齡絕望之下,以身殉城而死。

(左宗棠劇照)

隨後,在曾國藩的引薦下,湘軍將領左宗棠被委任為浙江巡撫,並負責督辦軍務。

為了獲得左宗棠的信任,胡雪巖籌集了大批糧草,主動找上門勞軍。

胡雪巖的慷慨,給左宗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左宗棠也正需要得到地方有影響力的人士的支持,有影響又多金的胡雪巖,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一來二去,二人便引為莫逆之交。收復杭州後,左宗棠給胡雪巖派了個總管的職務,讓他負責一些戰後重建等工作。同時,還將來往的軍餉、錢糧都存在他的錢莊上。

胡雪巖雖然失去了王有齡,但左宗棠卻讓他的生意不僅沒有絲毫受損,反而大獲其利。

對於左宗棠的好意,胡雪巖也報之以瓊漿。在與外國人經商往來的過程中,他處處留意,招募外國軍事專家,為胡雪巖訓練了一支武器裝備先進的常捷軍。

靠著這支常捷軍,左宗棠在攻打太平軍的時候,屢戰屢勝,很快就收復了杭州附近的失地,因此朝廷對他賞賜不斷。

胡雪巖在左宗棠的支持下,很快,他的商業帝國不僅壟斷了江浙一帶的生意,還依靠湘軍勢力,把商鋪錢莊開出了江浙一帶。也正是這段時間,讓他快速積累了2千多萬資金,成為清末首富。

胡雪巖並非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他除了支持左宗棠的工作外,還在地方上做慈善事業,比如設粥廠、義墊、善堂等,緩解無以為繼的老百姓的困苦。這樣一來,左宗棠管理的江浙一帶,雖然受戰亂影響,損失很大,但百姓鬧事者卻很少。

胡雪巖也因屢有善舉,百姓對他非常感恩,他的信譽也得到了商人們的認可,生意愈發紅火。

左宗棠很感激胡雪巖為他做的一切,特意為他向慈禧表功。慈禧聽聞後,對胡雪巖讚不絕口,為了樹立榜樣,讓更多的商人學習胡雪巖。慈禧特意授予他江西侯補道的官職,同時還賞了他一件黃馬褂。

這樣一來,胡雪巖的身份便成了官商。這層身份,讓他做起生意來,更是得力不少。

(李鴻章劇照)

左宗棠在當時有個對手,那就是李鴻章。

其實,左宗棠和李鴻章最早都是曾國藩的幕僚,後來都得到曾國藩舉薦提拔,成為朝廷命官。

左宗棠建立了楚軍,而李鴻章則建立了淮軍。

左宗棠在收復江浙在即時,李鴻章卻帶著淮軍跑來摘桃子,順便還擄掠了一把錢財。氣得左宗棠向朝廷上疏,稱李鴻章“越境劫掠”。由此二人開始交惡,在工作中更是明爭暗鬥。

沙俄侵佔新疆時,李鴻章堅持應以海防為主,但左宗棠卻堅持收復新疆。最後,朝廷雖然同意讓左宗棠領兵收復新疆,但是卻出現了軍費不足的問題。眼見西征一事只能停頓下來,胡雪巖卻主動請纓籌集軍費。

由於多年和洋人貿易,胡雪巖在洋人中有著良好的口碑,因此他借到了1870萬兩銀子的軍費,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

胡雪巖的給力,還不僅於此,他在左宗棠率軍西征後,又不斷從藥堂調了大量“諸葛行軍散”“胡氏避瘟丹”等貴重藥品,以防止清軍在遙遙路途中的瘟疫和水土不服等症狀,從而保證了左宗棠軍隊的勢力。

左宗棠收復新疆後,立刻成了慈禧身邊的紅人。不光獲封二等恪靖侯,還被提拔為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

胡雪巖也因助軍有功,被授予布政使銜,另賜黃馬褂和二品紅色頂戴。

這下,胡雪巖真正成了紅頂商人,他的商業也達到了巔峰時期,財富積累也以滾雪球的形式迅速增長,清末首富非他莫屬。

左宗棠的春風得意,讓李鴻章醋意大增。

(慈禧劇照)

原來,李鴻章是進士出身,自恃才高過人,但是他卻一直沒能入職軍機處。現在舉人出身的左宗棠居然成了軍機大臣,這讓他好生氣惱。於是四下編排左宗棠好大喜功,揮霍軍費等,同時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破天荒相公”。以此嘲笑他是清朝第一個以舉人身份入職軍機處的官員。

本就因為塞防和海防爭得不可開交的兩個人,這下更是水火難容。老謀深算的李鴻章認定,打壓左宗棠先要拿掉他的錢袋子,也就是胡雪巖。

1882年,胡雪巖為了從洋人手中奪回生絲的定價權,用2000萬在上海開辦蠶絲廠,並高價從蠶農手中收購生絲數百萬擔,以致洋人無絲可收。就在他即將打贏這場貿易戰時,中法戰爭爆發,歐洲意大利的生絲也宣告豐收,生絲價格直線下跌,胡雪巖高價收購的生絲瞬間貶值。

見此情形,李鴻章大喜,他利用權力迫使胡雪巖的蠶絲廠不能開工,迫使胡雪巖只能賤賣生絲,這一舉動讓胡雪巖憑空就虧去了1千多萬。

這讓元氣大傷的胡雪巖,陷入到資金週轉不靈的被動局面。

隨後,李鴻章查得一筆80萬的銀行貸款到了還款期。由於這筆錢是以胡雪巖個人名義向外國銀行擔保,所以清廷每次都將款項在還款期前撥給胡雪巖,再由胡雪巖還上貸款。

李鴻章想法讓經管此事的官員將這筆錢扣留了20天。由於資金遲遲不到賬,外國銀行又一再催促,胡雪巖只得賤賣了部分實業,才好不容易補上這筆貸款。

待胡雪巖補上貸款後,李鴻章又差人四處散佈胡雪巖破產的消息,鬧得那些存戶,紛紛到錢莊去取錢。無奈之下,胡雪巖只得將剩餘田莊地產等都賤賣。應對這紛至沓來的擠兌潮,他已經無力迴天了。

隨後,李鴻章向朝廷舉報朝雪巖,不光在找國外銀行貸款時吃回扣,還貪汙挪用國家糧餉。

慈禧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抄胡雪巖的家,還責令左宗棠負責向胡雪巖催繳欠款。

不久後,左宗棠病逝於福州。而貧病交加、負債累累的胡雪巖,身敗名裂,成了眾矢之的。這番打擊,讓胡雪巖鬱憤交加,病倒在床。想到他經營商業帝國的這一段經歷,他不由得心驚膽寒。為了讓子孫後代永遠不要忘記慘痛的教訓,於是立下那樣的遺囑。

(參考史料:《胡雪巖傳》)


張生全精彩歷史


答:先更正一下,“李鴻章殺死清朝首富胡雪巖”是非常不嚴謹的說法。

第一,清朝首富不是胡雪巖,而是和珅——結合合種正史、野史材料進行統計,和珅坐擁近20億兩白銀,摺合成人民幣為2000億!試問,這樣的資產,誰能與之相匹敵?

第二,胡雪巖是因為慘遭革職查抄家產,鬱郁病終於家中的,沒有被李鴻章砍頭殺害。

不過,從某個角度來說,胡雪巖也的確算得上是死於李鴻章之手,要不,他也不會在臨終前立下“胡李不通婚”的遺囑。

那麼,問題來了,李鴻章為什麼要整死、害死胡雪巖呢?

這件事,要說複雜也複雜,要說簡單也簡單。

可以用八個字來描述: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這裡說的神仙,指的是左宗棠和李鴻章;小鬼指的自然是胡雪巖了。

左宗棠和李鴻章為什麼要打架呢?

說起來,這兩人的矛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可以追溯到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年代。

傳說,某次左宗棠去拜會李鴻章,李鴻章在後堂與小老婆纏綿,遲遲不出。

左宗棠不免來氣,等李鴻章出來了,語帶譏諷地說了六個字:與如夫人洗腳。

說李鴻章是在裡面給小老婆洗腳。

李鴻章嘴欠,張口來了句:賜同進士出身。

李鴻章自己是進士出身,很瞧不起只有舉人出身的左宗棠。

而左宗棠向以“當世諸葛亮”自詡,把自己只有舉人出身視為終生大辱,沸反盈天的“樊燮案”也因此而起,他聽了李鴻章的話,面色大變,拂袖而去。

不過,以上故事只是傳說,不一定是真事。

但攻陷天京前夕兩人鬧出的矛盾,可是貨真價實的史實。

當時,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圍著天京攻了好幾年了,天京還是遲遲不下。

老佛爺慈禧心中焦慮,就支使遊弋於蘇、常一帶的淮軍前往支援。

老佛爺慈禧是軍事上的外行,看不清形勢;但李鴻章是內行,他知道天京的陷落指日可待,不忍心過去分掉曾家兄弟的功勞,他寫信給曾國荃說自己“不敢近禁臠而窺臥榻”,而向慈禧託稱浙江匪患嚴重,帶著淮軍跑浙江去了。

浙江是閩浙總督左宗棠管轄的地方,李鴻章這一來,不但搶了左宗棠的大功,還搶掠到了一大堆財富。

左宗棠氣得七竅生煙,寫報告上告朝廷,斥罵告李鴻章“越境掠功”。

這是左、李交惡的公開化。

平定了太平天國後,兩人一同受命去剿滅捻軍。李鴻章負責東捻軍,左宗棠負責西捻軍。

西捻軍打的是游擊戰術,其由西往東,突襲保定,逼近北京,清廷震動。

負責東面戰場的李鴻章救援不力,被拔了雙眼花翎、褫奪了黃馬褂等。

李鴻章吐了一口老血,寫信給弟弟說:“左公放賊出山,殃及鄙人!”

這還不算,在剿捻收官階段,李鴻章奏報朝廷,說捻軍統帥張宗禹已被自己迫得跳河自盡。左宗棠卻上報說張宗禹還沒死,他正在抓緊追剿。

李鴻章又吐了一口老血,寫信給曾國藩,說左宗棠是“阿瞞本色,於此畢露”。

1874年,清廷高層內部爆發了“海防與塞防之爭”,左、李二人在關於如何在東部沿海與西北邊疆分配有限戰略資源問題上又大吵一架。

李鴻章的意見是:“其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

而左宗棠的意見是:“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

最終的結果,是左宗棠成功了。並且,左宗棠在西北邊疆上建戰功歸還,春風得意,獲封侯爵、東閣大學士,可入軍機處。

李鴻章惡狠狠地給左宗棠取了個外號,叫“破天荒相公”,意思是說一個舉人,竟然能入閣當軍機大臣,真是破天荒了。

1885年,中法戰爭,左宗棠主戰;李鴻章主和,後來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

左宗棠一點情面也不留,大罵李鴻章“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

李鴻章忍無可忍,讓手下的將領們告左宗棠小跟班們的狀,整得湘軍名將王德榜、臺灣兵備道劉璈都丟了官,胡雪巖被抄了家。

咦,胡雪巖是個商人,他是什麼時候和左宗棠捆綁到一起的呢?

胡雪巖出身貧窮,年少喪父,他能華麗變身為晚清首富,一方面是他為人圓滑、仗義,另一方面是他得遇貴人。

少年胡雪巖在阜康錢莊做學徒時,得到了掌櫃的賞識,被收養為養子;又因掌櫃膝下無子,所以胡雪巖在他死後承繼了錢莊。

胡雪巖遇上的第二個貴人是浙江巡撫王有齡。

王有齡是官家子弟,家中替他捐了一個“候補鹽大使”的官缺,但因沒錢走關係,一直沒能補缺。

胡雪巖繼承了錢莊,不差錢,慷慨地斥資給王有齡去官場運作。

很快,王有齡出仕為官,並且官運亨通,做到了浙江巡撫,成了地方大員。

王有齡懂得感恩,給胡雪巖的錢莊提供了很多幫助。

官商勾結,局面很快打開,其中內幕,你懂的。

到後來,胡雪巖不光開錢莊,還開藥店、販賣茶葉、販賣布匹,甚至包攬軍糧漕運等等,生意做得很大。

太平軍攻打杭州,王有齡被殺後,湘軍將領左宗棠成了新的浙江巡撫。

胡雪巖不管三七二十一,狠命抱住左宗棠的大腿,給左宗棠籌集錢糧,主動勞軍。

這樣,胡雪巖就成了左宗棠的人了。

平定了太平天國後,左宗棠向慈禧為胡雪巖請功,胡雪巖非常榮地得授江西侯補道的官職,還領到了一件黃馬褂。

左宗棠出兵西北,胡雪巖不但替左宗棠籌集足軍費,還從自己的藥堂調了大量“諸葛行軍散”“胡氏避瘟丹”等貴重藥品相贈,保證了左宗棠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左宗棠建功歸來,他本人被提拔為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而胡雪巖也因助軍有功,被授予布政使銜,另賜黃馬褂和二品紅色頂戴。

1885年,李鴻章從自己的幕僚盛宣懷那兒瞭解到胡雪巖就是左宗棠的錢袋子,就決定對胡雪巖下手,以斷左宗棠臂膀。他向朝廷舉報朝,說胡雪巖貪汙挪用國家糧餉。

慈禧大怒,下令抄胡雪巖的家,責令左宗棠負責向胡雪巖催繳欠款。

李鴻章這一著非常狠。

就在這一年,左宗棠和胡雪巖雙雙病倒去世。


覃仕勇說史


李鴻章其實並不是將胡雪巖給殺死的,而是將胡雪巖給氣死的,胡雪巖在死之前還特地的留下了一個遺言,就是胡家人不可以和李姓的通婚,這是將全天下姓李的人都一巴掌給拍死。

胡雪巖為什麼這麼恨李鴻章呢?

胡雪巖作為清朝的首富,辛辛苦苦積累了萬貫的家財,可是被李鴻章使了一點壞就讓他的萬貫家財化為烏有,這給誰誰能不氣呢?具體來說之所以對胡雪巖下手也是因為胡雪巖上了左宗棠的這趟列車,而李鴻章本來就與左宗棠之間存在矛盾,當時左宗棠主張的是收復新疆,為李鴻章所主張的就是放棄新疆的領土,將錢財都拿去發展海軍。

李鴻章之所以想要將這筆錢拿去發展海軍,就是他想讓這筆錢流入自己的口袋之中,可是通過左宗棠的據理力爭,最終慈禧也是支持了左宗棠,所以李鴻章也是懷恨在心的。可是當時左宗棠打仗花了太多的錢,這就是他的小弟胡雪巖在背後的大力的支持,他給左宗棠資金的支持,給他世界上最好的武器。如果左宗棠打輸了可能李鴻章心裡會舒服一點,可是偏偏左宗棠卻打贏了,這李鴻章可就恨得牙癢癢。

但是李鴻章又如何動的了一個收復失地的民族英雄呢?所以李鴻章久盯緊了胡雪巖,只要他發現胡雪巖的一點的小錯誤,就立馬的拉跨他,在胡雪巖和外國人對賭生絲的時候,資金了短缺導致沒錢,李鴻章到處的擠兌胡雪巖,最後清政府徹查胡雪巖的資產,胡雪巖徹底從一個商界的大佬成為了一介平民,後來胡雪巖在悲憤中去世。


司徒歷史


公元1885年11月,正是中法戰爭結束期間,被譽為清朝"紅頂商人"的胡雪巖在繼左宗棠薨死後(1885年9月)數月於悲憤交加中也黯然離世。熟知胡李這段恩怨糾紛的讀者都應該清楚明白:胡雪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同李鴻章是脫不開干係的,我們也可以說李鴻章確實是導致胡雪巖於悲痛交加下鬱郁寡終的元兇。因此,胡雪巖至死都十分痛恨李鴻章,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出自胡雪巖口中的這句"胡李不通婚"的遺囑了。當然,李鴻章不是直接殺死胡雪巖的劊子手,導致胡雪巖致死還有諸多因素。比如,左宗棠的突然離世、"1883年經濟危機"和胡雪巖本人的些許行為(囤積生絲)。

"紅頂商人"胡雪巖不僅僅是清朝首富、徽商的代表人物(晉商、徽商兩大商幫興起於明朝),受左宗棠的影響,他還被冠之以政治家的頭銜。胡雪巖起家立業沒有依靠,簡單來說就是白手起家、從零開始。因為為人學徒,待人誠懇且工作認真,他有幸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先是被杭州阜康錢莊於掌櫃收為學徒,後接受了於掌櫃的私人資產5000兩白銀)。論起胡雪巖人生中有幸遇到的貴人,第一為不是左宗棠,而另有其人,那便是時任浙江鹽使的王有齡。

王有齡在最難的階段受到胡雪巖的救濟之後,便步步升遷,直至浙江巡撫。"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儒者王有齡身上體現的十分淋漓盡致,胡雪巖開始在商業內順風順水了起來,享譽國內的"胡慶餘堂"就是此時在王有齡的鼎力支持下創辦而來的。公元1861年,王有齡因糧兵兩缺且杭州城破,無奈之下自縊身亡。緊接著,新任浙閩總督左宗棠新官上任,胡雪巖有幸再次結識了左宗棠。

1."胡李不通婚"的背後是"左李的矛盾"

對於如上問題,我個人這樣理解:幫助胡雪巖成功興起的因素到頭來也正是致使其家道敗落的最終因素,換句話來說,胡雪巖此生的興起——繁榮——衰落與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是不無關係的,胡雪巖憑藉著左宗棠的關係而步步捷登到了命運之巔峰,但在此過程之中,胡雪巖因為和左宗棠相處太近而得罪了左宗棠的政敵——李鴻章。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恰巧,胡雪巖這個商人為了迎合自己的經濟發展無意間走進了左、李二人之間,伴隨著胡雪巖同左宗棠的相互助力和互贏互利,胡雪巖早已不知不覺站到了李鴻章的利益對立面,李鴻章眼裡容不下左宗棠,胡雪巖自然也不例外。

左宗棠擔任浙閩總督之後,胡雪巖便被委任為杭州總管,這一舉動直接致使其麾下的阜康錢莊步入官商之路。之後胡雪巖憑藉著左宗棠的"便利",開始於東南沿海聲名遠播,它不僅穿梭於商業界,而且還自行為左宗棠組建了現代化軍隊——常捷軍,這一舉動深得左宗棠心意。公元1866年,在福州船政局的成立當中,胡雪巖功不可沒。

左宗棠與李鴻章的矛盾早就存在,兩人同為曾國藩門將之時便隱患積深。公元1867年,新疆"阿古柏事件"爆發,隨即清廷中出現了兩股政治勢力,一方是以左宗棠為首的"塞防派",對立方便是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但最終慈禧太后卻支持了左宗棠收復新疆,這無異於對李鴻章產生了極大打擊。隨後在西征阿古柏的準備階段,胡雪巖大顯身手,在左宗棠以及清廷無力操持龐大的軍費開支之時,胡雪巖借用外資1870萬兩解決經費憂患,如此舉動對於"左宗棠成功收復新疆"起到了關鍵作用。收復新疆之後,左宗棠入主軍機大臣,倍受慈禧太后青睞,李鴻章頗具憎恨,於是"倒左先倒胡"就成了這時期李鴻章集團的口號。

除此之外,李胡的矛盾不僅如此。胡雪巖利用"電報事件"一手將盛宣懷挫敗的舉動,李鴻章看在眼裡,卻同時也記恨在心。盛宣懷當時作為洋務實業的一把手,同時也是李鴻章的心腹,再加上胡雪巖出身商業,因此兩人在國內外商界難免會逢及衝突。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一個道理:李鴻章之所以想要扳倒胡雪巖,不僅僅侷限於左李的矛盾,還涉及到胡雪巖觸及損害到了李鴻章、盛宣懷的利益所在。

2.李鴻章之外,還有時代的侷限

正如我首段所提,胡雪巖之死並非僅僅只是李鴻章一手所致,在我看來,當時的"天災人禍"才是逼死胡雪巖的極大因素。公元1882年,胡雪巖憑藉著總管"四省公庫"的權力,開始向生絲領域滲透,他先是在上海建立了生絲廠,後又籌資2000萬兩將國內生絲囤積起來,欲圖囤積居奇。不過胡雪巖的商業眼光還是頗具前景的,囤積生絲的做法雖然引得外商聯合抵制,但他們卻沒有辦法,眼看著佔據上風的胡雪巖就要如願以償,"意大利生絲豐收"和中法戰爭開拔先後不幸降臨,國內市場瞬間劇變,"1883年經濟危機"突然爆發,胡雪巖面對著這將傾之廈,鮮有回天之力。

伴隨著"生絲貿易戰"的失敗,胡雪巖已家資去半,隨後各地富商官員的競相提款,最終遏制了胡雪巖產業的發展。公元1883年,清廷下令命左宗棠查辦胡雪巖旗下商號且追繳其欠款,左宗棠查辦胡雪巖大約歷經了兩年時間,而且確實是左宗棠親手查封了胡雪巖的所有商鋪和錢莊,此時的胡雪巖虧資幾近全無,而且欠款過多,東山再起的機會實在是難於上青天了。公元1885年,左宗棠於福州去世。四個月後,胡雪巖鬱郁寡終,一代清代首富就此隕落,"官商之路"就此平息。臨終之前,除了"胡李不通婚"的遺囑之外,胡雪巖還一併留下了另外兩條囑咐,一則"後人不得從政";二則"後人不得為商"。


木劍溫不勝


用“殺死”不好聽,也不嚴謹,還是用“逼死”比較好!!!

胡雪巖是晚清時期的一個富商,一度坐到“紅頂商人”的地步,當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有多富?一句話概括---富可敵國!!



那李鴻章又是誰呢?稍有歷史基礎的人都知道,那可是晚清的實權人物,他唯一的一次低谷就是甲午戰爭之後被推出來當了“替罪羊”,然後讓他周遊列國去了。

一個是商人,一個是權臣,他們倆是怎麼起的衝突呢?這一切都得從左宗棠堅持的“疆防”和李鴻章推崇的“海防”說起

左宗棠作為一個傳統將領,在他心裡,國家的疆土是不容有失的,哪怕一寸也不行;而李鴻章呢?作為北洋水師的創建人,自然更側重於他的“海防”。原本可以相安無事,可是在收復新疆問題上,李鴻章和左宗棠起了分歧。李鴻章和後期康有為的思想差不多,認為那屬於“鳥不拉屎”的地方,收回要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收回之後還要去管理,同樣又要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怎麼說都不划算,而且,當時李鴻章正和慈禧要銀子擴充“海防”呢,要是朝廷同意左宗棠的建議,那銀子就泡湯了。可是,左宗棠堅持那是領土一部分,丟掉的話,丟的是大清的臉。



雙方相持不下,最後慈禧拍板----收復新疆!!!

左宗棠和李鴻章同朝為官,卻不是同一戰線。你想,一個力戰派和一個力和派能看順眼嗎?但是表面上還是要圓的過去。可是在收復新疆問題上,兩人的矛盾開始公開化。你左宗棠不是想收復新疆嗎?我讓你斷兵缺糧,看你怎麼收?於是,不少齷齪伎倆都隨之出現。

剛開始,確實給左宗棠帶來了不少麻煩,但是左宗棠這麼多年的官也不是白當的,也有自己的黨羽,而且,當時他還有一個要好的朋友,那就是第一富商----胡雪巖。

胡雪巖能一路坐到“紅頂商人”的位置,其實,也和左宗棠的提拔密不可分,朝廷和地方的很多采購,在左宗棠的操作下都由胡雪巖負責,這也是他能夠迅速積累財富的重要原因



左宗棠對得起胡雪巖,胡雪巖也不含糊,在左宗棠出征過程中,要錢給錢、要糧給糧,甚至還私下和洋人買了武器送給左宗棠。在胡雪巖的支持下,左宗棠順利收復新疆,班師回朝、榮耀無限。這就更激怒了李鴻章,他決定除去左宗棠的這個左膀右臂

於是,他命令負責掌控電報業的盛宣懷監視胡雪巖的一舉一動。由於知己知彼,胡雪巖每次或買或賣都要落後盛宣懷一拍,久而久之,資金週轉不過來了,而朝廷一筆本應到付的“救急錢”卻在李鴻章的授意下,遲遲不給。不得已,只好從自家錢莊拿錢出來維持。



得知這個消息後,盛宣懷迅速散佈消息說胡雪巖要破產,那些儲戶都開始去要錢,可是,哪有那麼多錢啊!結果,破產了,再加上李鴻章的一番操作-----抄家。就這樣,這個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就此沒落,沒多久就急火攻心、一病不起,直至去世!!!

這就是李鴻章逼死胡雪巖的經過,胡雪巖成了權利爭鬥的犧牲品,悲哀,卻又無奈!!也是對後人的警示----千萬別拿北洋大臣不當幹部!!!

置於胡李兩家不通婚一事,只是後人為了烘托兩人的衝突而憑空捏造的,畢竟,胡雪巖再厲害,也無非是個商人,他不是皇帝,胡姓一族不可能會都聽他的


回眸滿清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李鴻章並沒有殺死胡雪巖,更多說是他逼死了胡雪巖,這個主要是因為李鴻章所代表的傳統勢力背後還有更大的黑手,可以說他的商業帝國的滅亡是必然的,我們知道古代有這樣一種等級就是“士農工商”可以說商人地位並不高,為什麼胡雪巖可以獲得大紅大紫,併成為“紅頂商人”主要就是他在朝中有人,胡雪巖的人生是傳奇的,主要是因為他在朝中有一定勢力。

這個人就是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我們知道李鴻章、左宗棠、倆人所代表的是海防派以及陸防派,可以說他們在國策上是對立的,政治上是對手,並且多次在朝廷中發生激烈爭執,可以說兩人是對手。

我們知道左宗棠這人脾氣十分硬氣,不服輸,認定的事情一做到底,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有時候他和李鴻章的爭執,必須要慈禧太后親自出馬才可以解決。

我們知道一代名臣左宗棠曾經收復新疆,而對其收復新疆產生重要幫助的是胡雪巖,胡雪巖的幫助要左宗棠無後顧之憂然後順利平定新疆之亂,可以說胡雪巖是左宗棠的錢袋子。

可以說胡雪巖是左宗棠絕對心腹,左宗棠的數次功績離不開胡雪巖的親歷相助,如果李鴻章可以拿下胡雪巖,必然會對左宗棠的勢力有很大的打擊,拿到胡雪巖要左宗棠失去資金來源,這樣左宗棠想跟自己爭鬥是比較困難的。

李鴻章決定對胡雪巖動手這一策略後,李鴻章就開始扶持盛宣懷,然後藉機對胡雪巖進行打擊。

我們知道胡雪巖所代表的商業力量也是十分龐大的,他的成功離不開工商勢力的支持,這些官員雖然有不少是支持胡雪巖的,李鴻章知道這些人也是最好拉攏的,因此李鴻章拉攏了這部人後,這個時候雖然情況發生了變化,胡雪巖雖然發現了問題但是他並沒有良好的政治敏銳性,在加上此前的成功,導致胡雪巖並沒有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有很好的防禦,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

隨著左宗棠的的失勢,導致原本順風順水的胡雪巖資金出現了困難,隨時剛開始胡雪巖開始還可以支撐一下,但是隨著大量官員開始擠兌,在加上李鴻章對內部的瓦解,盛懷宣的配合下,導致胡雪巖內憂外患,很快資不抵債賤賣資產,並且資金鍊逐步崩塌,最終宣告破產。

李鴻章這個時候依然對胡雪巖不放手,最終指示親信舉報胡雪巖“貪汙挪用國家糧餉”最終要慈禧太后下令抄家胡雪巖,並要他最大的靠山左宗棠對胡雪巖抄家,最終胡雪巖的商業帝國再也沒有迴轉的餘地,徹底身敗名裂並且宣告胡雪巖在也沒有翻身的可能性。胡雪巖是左宗棠和李鴻章派系鬥爭最大犧牲品,可以說他的一生離不開左宗棠的支持,左宗棠要他的起家成為一個官商,最後也因為官商的身份失去了自己的一切。

1885年冬月,胡雪巖鬱鬱而終並在死之前說了胡李不準通婚,可以說他太恨李鴻章,才會說下這句話,要自己的後人知道自己慘痛的教訓,因此在回說下這句話。


莫地方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的一位名臣,洋務運動的發起人之一。被世人稱為李中堂,並在家中排老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


很多人都覺得,是李鴻章和盛宣懷聯合逼死了胡雪巖,但其實背後還有更大的黑手,只能說胡雪巖和他的商業帝國的垮臺,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也是政治的犧牲品。

他能夠成功都依賴於別人,那就是封疆大吏左宗棠。李鴻章與左宗棠兩個人本來就在很多觀念上有分歧,他們對待國家政治的想法也不同,非要分清的話,一個是主張陸防,另一個是主張海防。



胡雪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商人,他因為運輸軍火、糧食支援在杭州的清軍而得到了左宗棠的賞識,隨後他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為清軍提供軍火設備,輪船運載貨物,以及左宗棠進行要務時所需銀錢。他幫助左宗棠建立“常捷軍”,使得左宗棠在曾國藩去世後,順利成為湘軍的領導人。

左宗棠為了收復新疆,還曾經抬棺入疆,,向朝廷申報一萬兩銀子,但是當時朝廷國庫空虛,只能撥款五百萬兩,也就是說左宗棠需要再借五萬兩才能完成任務。


在當時還有一個與胡雪巖性質一樣的人,這個人便是作為李鴻章一派的背後資金——盛宣懷。李鴻章與左宗棠政見不合,也就是湘淮兩派之爭,胡雪巖作為左宗棠的強大資金支持,李鴻章為扳倒左宗棠,與盛宣懷密謀“倒左先倒胡”。

在左宗棠離京帶軍時,盛宣懷竊聽了胡雪巖的商業機密,利誘外國商人,不從胡雪巖手裡購買生絲,同時阻斷胡雪巖的資金來源。最後,胡雪巖因資金週轉問題,旗下產業破產。


這借款的事就由胡雪巖一人承擔下來,胡雪巖促成借款,客觀上是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此聲名遠播,也收穫了一頂二品官帽,這其中他也拿了很多回扣,但這也成為了日後李鴻章和盛宣懷攻擊他的一條罪狀。

最後使得胡雪巖置於死地的還是李鴻章,在左宗棠死後,李鴻章上奏慈禧,彈劾胡雪巖暗中吃了朝廷的回扣。慈禧大怒,下令徹查,胡雪巖被抄家,罷官,至此胡雪巖的首富之路徹底破碎。同年十一月,含恨而死。


其實問題還是在於滿清是一個封建王朝,封建王朝會剝削人馬,不會讓像胡雪巖這樣的超級大商人沒有底線的發展。就算是他在當時的年代很有權勢,但是在朝廷的眼中,也是一個可以隨時掌控,拿來剝削的普通人,在當時的年代現實就是這樣。


江水趣談


李鴻章是安徽人,胡雪巖我沒記錯的話好象也是安徽人,胡雪巖的失敗一是大量收購蠶絲,二是他依附左宗棠,李鴻章和左宗棠是政治上的宿敵,李鴻章的策略是倒左必先倒胡,再加上左宗棠喜歡吹牛,老是在朝庭上吹我怎麼怎麼收復新疆的,弄得滿朝文武大臣包括慈禧太后對左宗棠很感冒!再加上左宗棠年事己高,慈禧太后當然要重用李鴻章,胡雪巖如果能看清形勢,也不至於落得破產倒閉,一定程度上胡雪巖是一場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丁虎藍領


嗯,我來說一說,我們祖上是東三省的,對清朝那些事兒不感興趣,我爺爺的時候已經被日本鬼子統治了,我爺爺說我們家吃的是日本的飯,我爺爺是闖關東的,清朝統治的河北省都餓死幾百萬人了,日本鬼子讓你幹活,幹完活再要你命,清朝是直接活活餓死你,我爺爺說能活下來的,那都是命運好的,現在演那清朝那些事兒都是胡編亂造的,清朝要是好的話,為什麼還出現闖關東呢?清朝就是少數民族,鞭子長見識短。用單田芳老師說的話,本套評書下次分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