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战胜华尔街》随笔——彼得林奇箴言

关于《战胜华尔街》一书,网上有很多彼得林奇的二十条法则总结,个人觉得没太击中要害,也不能完全反映书中精髓,以下笔记,基本都是原文选摘的干货,供大家参考。

《战胜华尔街》随笔——彼得林奇箴言

彼得林奇

一、彼得林奇简介

 业绩有多牛?

出生于1944年,绝对是美国证券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不仅史无前例的勤奋,业绩也是出类拔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1977年到1990年管理的麦哲伦基金的13年里,年化收益率29%,总收益27倍,管理规模从0.18亿美元到140亿美元,1990年急流勇退,宣布退休。

 彼得林奇有多勤奋?

根据他自己的描述,他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并阅读700份年报。

他一年的行程达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05他就乘车去办公室,晚上19: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

他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数十个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概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并多次提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家公司调查一遍,假定每打一个电话5分钟,那么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他个人养成了一个定期交流的习惯,每个一个月与每一个主要行业的代表人士至少交谈一次,以免溜掉这一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信息——比如行业开始反转或者有其他的华尔街投资公司忽略掉的这些行业的最新动态。这种习惯是我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投资预警系统。

 彼得林奇风格?

高周转&敢重仓:他可能同时持有1000多只股票,但是80%的股票加起来不到基金总资产的10%,主要是买来观察和搭配,并且会保持快速研究和滚动操作,频繁的买卖更替,年换手率300%,这一点和很多信奉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不太相同。而一旦遇到确定性机会,彼得林奇会大胆重仓并长期持有,1982-1986年间,他曾经成功抄底汽车股并长期持有,1984年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汽车股占了5只。

二、观点精选

投资是艺术、科学和调研,选股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不能过于迷信数量分析,也不能完全忽视研究基本面。

成功的投资是关注公司,而不是关注股票。

长期而言,让你赚钱最多的股票,往往也是一路让你磕磕碰碰受伤最多的股票。

想着一旦赌赢就会大赚一把,于是大赌一把,结果往往会大输一把。

做股票就等于找对象,容易离婚并不是好理由,如果你一开始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就不要想着放弃。彼得林奇多数投资以短平快为主,但真正大手笔的投资都是从活跃的兔子变成耐心的乌龟

无论你多么了解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总会发生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无论你多么了解一家公司,也不能保证投资这家公司的股票一定赚钱,但是如果你清楚的了解决定一家公司盈利还是亏损的关键因素,那么你投资成功的概率就好大大增加。

基金经理和运动员有一个共同之处,让他们慢慢成长,他们未来的长期表现会更好。

许多基金经理在投资态度上总是防守、防守,不愿意割肉,而我总是进攻,进攻,再进攻——不断寻找价

值更低估、赚钱机会更大的股票,来替换手中机会较小的票。

有些公司经理爱讲空话,说要“提高股东权益”,随后却把钱胡乱花在并购上。他们忽略了回报股东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法——回购股票

富达基金要求基金经理自己做研究,自己对研究结果负责,这种相互推诿、明哲保身的情况不会发生。不管投资业绩是好是坏,基金经理们都要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并对结果完全负责。【也就是说研究永远是必备能力,最多自己忙不过来了借锂一线研究员减轻工作量】

如果你准备投资一家公司的股票,那么你对自己投资理由的解释,既要简单的能够让五年级学生都能听懂,又要简短的连五年级的学生也不会听的厌烦。最有价值的创见往往来自于那些研究选股能力远胜于言语表达能力的人。

如果发现公司基本面恶化,还死死抱住这家公司的股票不放,甚至还错上加错进一步追加买入更多股票,那就应该感到很羞辱了。这正是我一再努力避免犯下的投资错误。

物极必反:低迷行业的幸存者,一旦竞争对手消失,很快就能时来运转。分析师都感厌烦之日,正是最佳买入之时。

散户亏钱:一般是比较富裕、比较成功的人士才会把钱投进股市,这些人读书时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进入社会后春风得意,但是在股票投资上却经常一败涂地,很多人亏惨之后转为投资基金,另一个原因是分析师都忙着为机构投资者服务,没空给普通大众普及投资知识。

三、行业观点

零售业:边逛街边选股。购物中心是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绝佳之地,如果你喜欢一家上市公司的商店,可能你也会喜欢上这家公司的股票。对于连锁零售业或者连锁餐饮业来说,迅速扩张是推动收益增长和股价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只要单店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没有过度举债,并且正在按照公司年报向股东所描述的发展规划进行扩张,那么长期抱牢这只股票肯定就会大赚了。

餐饮业:把你的资金投入到你的嘴巴所到之处。能不断的将成功的餐厅和失败的餐厅区别开来的是管理能力的胜任、资本的充足以及扩张的系统方法。如果你发现25%的成长性股票是20倍市盈率了,那么这就是一个买入信号。

房地产:从利空消息中寻宝。等到媒体和投资大众普遍认为某个行业已经从不景气恶化到非常不景气时,大胆买入这个行业竞争力最强的公司的股票,肯定会让你赚钱。

周期性行业:当一家周期性公司的市盈率很低时,那常常是一个繁荣快到头的信号。迟钝的投资者仍然抱着他们的周期性股票,以为行业依然景气,公司依然保持高收益,但这一切转瞬即变。精明的投资者已经在抛售这些股票,以免大祸。周期性股票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买的太早,等不及上涨又抛掉。重要的是抓住正确时机及时抛出,获利了结,不然的话,好股票也会变成烂股票。

四、关于 “信心”有多重要?

除非你是沽空的投资者,或者是寻觅富婆的诗人,否则悲观毫无裨益(诗人无觅富婆,悲观之下诗性当然更浓了o(* ̄ ̄*)o)。

那些神经脆弱、过于敏感的投资人,不管头脑有多么聪明,股市一跌就会怀疑世界末日来临,吓得匆忙抛出,这种人总是再好的股票也拿不住,再牛的股票也赚不到钱。

投资股票要赚钱,关键是不要被吓跑,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每一年都会有大量关于如何选股的书出版,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决定最终结果的不是头脑,而是毅力。

你也许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财务分析专家或者股票估值专家,但是如果你没有信心,你就会容易相信那些新闻报道的悲观预测,在股市恐慌中吓得慌乱抛出。

周末焦虑症:周末打开报纸,常常是满篇幅的全球变暖、苏联解体、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种族冲突、性丑闻、艾滋病等,就好像艾滋病要消灭世界一半的人口,臭氧层会消灭另一半的人口,世界都将变成沙漠,你还有什么信心持有股票?事实证明,哪怕巴伦圆桌会议的投资大师,经常担忧的毁灭性的大熊市、全球大萧条、贸易赤字、失业问题、预算赤字、海湾战争对股市的影响,最终证明都过度担忧了。

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的,这种事情总是一次又一次发生,就像明尼苏达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来临一样,只不过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如果你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带,你早就习以为常,事先早就预计到会有气下降到能结冰的时候,那么当室外度降到低于零度时,你肯定不会恐慌地认为下一个冰河时代就要来了。而你会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盐,防止结冰,就一切搞定了,你会这样安慰自己—冬天来了,夏季还会远吗?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下次股市下跌的时候,我一定毫不理会那些悲观消息,我要趁机逢低买入一些超跌的股票。”

股市风云变幻,有多少次,当时看起来似乎要天崩地裂,后来只不过是小小波澜,反过来又有多少次,当时看起来似乎只是小小波澜,后来却是天崩地裂。

信心是什么?那就是始终相信美国会继续存在发展下去;相信人们继续正常地生活,和往常一样在早晨起床穿裤子时先穿一条腿再穿另一条腿,生产裤子的公司会继续为股东赚钱;相信老企业终将丧失活力而被淘汰,沃尔玛、联邦快递、苹果等充满活力的企业将取而代之;相信美利坚人民是一个勤奋工作且富于创造力的民族,甚至相信即使是对于那些雅皮士,尽管拥有待遇优厚的专业工作和富裕的物质型生活方式,如果懒惰不努力的话,也会被大家严厉指责。

五、关于“玩股票”的心态描述

我认为,数以百万的美国人根本不适合买卖股票,比如,那些对公司调研毫无兴趣的人,看到资产负债表就头晕的人、翻翻公司年报只会看图片的人。最糟糕的投资莫过于投资于那些你根本一无所知的公司股票。

  不幸的是,美国十分流行的业余消遣之一就是盲目投资于自己一无所知的公司股票。还是拿体育运动来打个比方吧,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打棒球或冰球,他肯定会扔掉球棒或冰鞋,换换玩别的试试,也许打打高尔夫,也许去集邮,也许养花种草,肯定不会自找罪受继续玩自己并不擅长的。但是即使一个人发现自己选股很不在行,却还是不会放弃,他会继续待在股市中,亏钱也不放弃。

  那些不擅长选股的人喜欢给自己找个借口说,不过是玩玩股票,就像打打球一样消遣消遣而已,这些抱着“玩玩股票”态度的人,根本不愿意费事做任何研究,只追求涨涨跌跌中一时的快感,这个星期买这只股票,下周再换另一只股票,或者再弄弄期货和期权——就是玩玩,追求的只是一种刺激和快感。

  把玩玩股票作为业余爱好,简直会有难以置信的破坏性后果,这些玩玩股票的人在别的方面可是十分认真,比如说他们为了计划好一次旅行,会花上好几个星期的时间,研究旅行指南,比较不同航线,以求既玩得好,又花钱少。但是他们却会想都不想,一念之间,就把整整10000美元投到一家自己一点也不了解的公司股票上了,这些人在度假安排上如此认真仔细,在股票投资上却如此盲目疏忽,他们选股的过程实在是太粗心、太草率了,简直是拿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当回事。

  我特别想要说一下的,就是这些股市玩家们,他们一直跟着感觉走,一直在玩玩而已,却一直在一输再输,这些人只是因为感觉IBM股价回调得过头了,就以每股100块的高价买入,期待反弹赚上一把。或者他们只是听别人说某家生物技术公司或者赌博公司的股票是热门股就会想也不想地去跟进买入。

  如果说他们玩玩股票扣除损失还剩下几个钱的话,也会由于他们凭着感觉玩外汇期货,或者只是由于感觉下个月股市会涨就去玩股票指数期权,把所有的钱都输个精光,最后,他们会更加相信,股市就是一个大赌场,其实是他们玩玩的态度和只凭感觉的选股把投资变成了赌博,很多这样的盲目投资就把股市变成了赌场。

另外,书中有大量详细的、具体的、成功的投资案例,作者将其心路历程描述的清晰明了,非常有参考价值,这些“术”层面的内容,本文就不摘选了,留给读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