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釣魚從沒釣到過大魚?把這幾個細節改一改,大魚乖乖進窩吃餌

只要是釣魚人就沒有不喜歡釣大魚的,每次出門釣魚總會想著今天會狂拉,會碰到一條能破紀錄的魚。但是現實卻是很殘酷,很多釣友釣了幾年的魚連5斤以上的魚都沒釣到過。這是為啥呢?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然水域的資源越來越少,魚越來越難碰到。但很多時候釣不到大魚是出在自己身上,比如說以下幾點:

釣魚從沒釣到過大魚?把這幾個細節改一改,大魚乖乖進窩吃餌

一,作釣方法不適合釣大魚

在魚的密度不高的時候想釣到一條大魚是挺不容易的,如果不是專門去守大魚,那就只能靠運氣了。如果運氣好,哪怕開拉餌釣小鯽魚也能碰到大魚。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運氣都是一般,2-3斤的魚我們能經常碰到,但是5斤以上的大魚想要釣到就不容易了,如果不是專門打窩守釣是很難釣到的。而大多數釣友出門釣魚一般都是休閒做釣,以釣快魚為主,釣半天就算挺不容易的了,釣不到大魚也很正常。

釣魚從沒釣到過大魚?把這幾個細節改一改,大魚乖乖進窩吃餌

二,捨不得打窩,打窩的方法不對

如果釣小個體的魚,我們可以抽窩,窩量要小一點,但是釣大魚窩量就不能少了。如果窩量太少,小魚幾下子就把窩子裡的食物吃光了,大魚怎麼可能進窩呢?可是很多釣友都是前面說的休閒釣,打窩也是以抽窩為主,或者一把酒米撒下去就不管了,作釣用的餌料也是拉餌,在這種情況下大魚進窩的幾率是比較低的。另外,有些釣友雖然看起來打的窩量比較大,但是卻以粉末物為主,被小魚一鬧,水流一衝,窩子裡就沒什麼東西留下了。尤其是有些釣友聽說菜籽餅打窩容易釣大魚,但是卻選了粉末菜籽餅,這種菜籽餅是非常容易霧化的,窩子裡沒東西吃,大魚自然不會進窩。這種時候可以在窩子裡添加大量的顆粒,比如麥粒,玉米粒之類的用來留魚,這樣既可以留魚又有霧化誘魚,效果是非常好的。

釣魚從沒釣到過大魚?把這幾個細節改一改,大魚乖乖進窩吃餌

三,為了追求靈敏線組用得比較小

路人甲見過太多釣友有這種想法,總覺得線組細一點,比較靈敏不會擋口。其實在自然水域釣魚,正常情況下線組大一點是沒問題的,就算鈍一點也無所謂,反而能夠過濾小雜魚的動作。而且自然水域的魚都是生口魚,吃餌的動作是非常乾脆的。最關鍵的是自然水域裡什麼魚都有,或許上一條還是麥穗,下一竿就可能是十斤的大魚,如果線組用得太細,又沒有準備,那可能就是直接切線的結局。除非冬天溫度特別低,魚口特別輕的情況,不然的話,野釣還是建議1.5號子線或更大。

釣魚從沒釣到過大魚?把這幾個細節改一改,大魚乖乖進窩吃餌

四,你的餌料大魚不喜歡吃

很多釣友都喜歡研究餌料,但是喜歡鑽牛角尖,喜歡研究爆護配方,小藥之類的。其實越喜歡這樣折騰大魚就越不會進窩,為啥呢?因為大魚的警惕性很強,平常吃的食物也以天然為主,如果你的餌料用得比較雜,比較喜歡用小藥,大魚的警惕性就比較強了,經常是窩子裡魚星四起但魚兒就是不咬鉤。如果真心想釣大魚,最後是用天然材料,哪怕用最簡單的嫩玉米,都比那些不靠譜的小藥強很多。而且這些餌料顆粒大,味道比較淡,不怎麼招小魚,除了發窩慢一點之外真的沒啥缺陷了。

釣魚從沒釣到過大魚?把這幾個細節改一改,大魚乖乖進窩吃餌

五,釣位沒選好

不同的魚兒的習性其實是不相同的,比如說釣小魚可能隨便找個地方都能釣得到,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但是大魚對環境就比較挑剔了。大魚最看重的就是安全感,哪怕這個地方食物再多,水溫再合適,如果這裡讓它們感到危險,它們也不會進來的。所以很多釣友都奇怪為啥我明明打了重窩卻釣不到魚,因為你選的釣位不給力。比如說路人甲附近有條河,河面上固定在上午11點和下午4點附近的漁民出來下網和收網,中間會划船經過。仔細想了幾次,每次釣到大魚都是那天沒有漁民出來捕魚才釣到的。因為有漁民捕魚,水裡會有漁網,大魚不會輕易靠岸,漁船劃來劃去的大魚也不會靠岸。所以選釣位的時候儘量選擇環境安靜的地方,干擾比較少的地方,再根據當前的氣候條件選擇哪裡食物比較多,水溫比較合適的地方就行了。

釣魚從沒釣到過大魚?把這幾個細節改一改,大魚乖乖進窩吃餌

​結束語:釣大魚是個系統工程,並不是說你做好某個環節之後就一定能釣到大魚的。比如說你釣位選好了窩子卻沒打好,大魚都不進窩。又或者說你的餌料大魚不喜歡吃,大魚進窩了也不會吃餌,又或者說大魚進窩了你自己不注意發出的響動太大,驚到魚了,也容易散窩。所以,釣大魚不但要有耐心,還要有合適的作釣策略,不然只會白白浪費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