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綜合能源服務發展上演“加速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综合能源服务发展上演“加速度”

北極星售電網訊:伴隨著能源企業從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的全球性趨勢,國內能源企業亦掀起了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發展的熱潮。

目前,國內油氣企業、節能環保企業、設備製造商、大型供熱集團、信息通信、售電公司等諸多企業在綜合能源服務方面或已初探經驗,或正躍躍欲試,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實踐正不斷湧現。

2019年,尤其以電力企業為代表,國內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消息可謂繽彩紛呈。經歷多年積澱後,電力企業開啟了從傳統能源供應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謀篇佈局的加速度。用行業的話講,用厚積“爆”發來形容最貼切不為過。

業務拓展漸入佳境

與燃氣、新能源等其他能源領域企業對於諸如智慧能源、分佈式能源、多能互補等同類理念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拓展相對迴歸理性相比,今年以來,尤其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公司、華電集團為代表,電力行業對綜合能源服務呈“加碼”之勢。

國家電網欲將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升級為公司提質增效的“第二主業”;南方電網積極推動旗下綜合能源服務公司上市;華電集團制定“三步走”計劃,致力於“到2035年完成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型,建成國際一流綜合能源服務商”。

以國家電網為例,其從2012年即開始探索綜合能源服務業務,並於今年初印發《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2019—2020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佈局綜合能效服務、供冷供熱供電多能服務、分佈式清潔能源服務和專屬電動汽車服務四大重點業務領域。目標就是2019年實現綜合能源業務收入達到95億元,相較於2018年接近翻番。到2020年,更將上升至190億元。

記者調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家電網旗下佈局全國各地的省級電力公司均在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板塊取得不俗業績,其中江蘇電力、四川電力、河北電力、上海電力、浙江電力等多家公司提前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指標。

其中最大任務指標省級單位——江蘇電力截至10月底完成營業收入15.22億元,同比增長201.6%,累計簽訂合同713個,合同額超過42億元;河北電力全年完成營業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150%,累計簽訂合同289個,合同額9.37億元;四川電力截至12月25日完成營業收入4.51億元,同比增長114.8%,累計簽訂合同438個,合同額5.57億元;上海電力截至11月底完成收入2.56億,同比增長104.67%,累計簽訂合同137個,合同額3.13億元,同比增長448%;浙江電力截至11月底,實現營業收入10.15億元,超計劃87%,簽訂合同384個,合同金額10.83億元。

“國家電網的解決方案是‘以電為中心、多能互補、綠色低碳、安全高效’,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在需求側推動以電為主要驅動能源的綜合能源服務,提升電能替代和智慧用能水平;二是構建源網荷儲協同發展的能源體系,充分發揮電網樞紐型、平臺型和共享型作用,加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和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國網節能公司董事長任偉理對記者說。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隨著電力與燃氣、熱力系統耦合日漸緊密,未來將形成以電力系統為核心的綜合能源系統。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年,伴隨著國家能源轉型與清潔取暖相關工作大力推進,基於對滿足個性化用熱、提升用戶滿意度、企業節能降耗等的迫切需求,熱力行業對於綜合能源服務的探索也開始日漸成風,電網企業亦同步呈現出濃厚的興趣。

目前,“智慧供熱”成為行業高度關注的重要技術概念。一系列專項技術應用,如熱網在線水平模擬仿真技術、熱計量溫控一體化系統及熱計量平臺、基於雲平臺的智能熱網監控系統、無人機雙光熱成像智能熱網巡檢專家系統等應用而生。

構建互惠互利產業生態圈成共識

所謂綜合能源服務,就是圍繞現行國家能源方針和政策,以實現“清潔、科學、高效、節約、經濟用能”為宗旨,通過綜合能源系統,為用戶供應綜合能源產品、提供能源應用相關的綜合服務。

綜合能源服務可聚焦能源發展和客戶多元需求,有效提升能源系統靈活性和便利性,大幅降低全社會能源生產和交易成本,被視為是解決客戶“痛點”、服務“盲點”的有效途徑。

隨著能源行業市場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入推進,以及智能電網、新能源、終端用能電氣化等能源新技術與“大雲物移智鏈”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不斷融合發展,業內對於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發展前景給予了非常樂觀的預期。

據預計,2020—2025年,我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將進入快速成長期,市場潛力將從0.5—0.6萬億元增長到0.8—1.2萬億元;到2035年,我國綜合能源產業發展將步入成熟期,市場潛力可達到1.3—1.8萬億元。

綜合能源服務覆蓋面廣,無疑是一項跨界工程,其可彙集能源資源、網絡資源、客戶資源、數據資源、信譽資源,為行業或者用戶提供智能化的供能、用能服務。因此,即便是實力強大的大型國有企業,僅靠單打獨鬥要達成預期也並非易事。

業內專家指出,國內綜合能源服務發展需要打造合作、共享的產業生態系統,共同做強、做優、做大綜合能源服務市場。

基於此認識,今年以來,中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聯盟、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售電與綜合能源服務分會、江蘇綜合能源服務產業聯盟等多個行業或者地方性第三方服務平臺相繼發起成立。

據介紹,國家電網將整合內部資源,理順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板塊協同機制,並欲通過推進綜合能源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多方接洽社會投資者,充分發揮公司比較優勢,聯合、引進國內外各行業、各鏈條優秀企業,構建互利互惠的產業生態圈。

“未來綜合能源市場的競爭態勢,預計將由單個企業間的競爭轉變為商業生態圈之間的競爭。”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利認為。

政府管理理念亟待提升

總體來看,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目前處於探索起步階段,市場前景雖好,競爭也尤為激烈。

“無論是綜合能源,還是智慧能源,只有最貼合用戶需求,效率才能達到最大化,也才能具備經濟推廣性。實際上,體制機制已不是企業拓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最大掣肘,更要取決於企業對市場的判斷和用戶選擇。”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佈式能源專委會秘書長黃微說。

從綜合能源服務目前的發展情況看,商業模式與盈利模式尚未清晰,各市場主體之間尚未建立起合作共贏的競合關係。“雖然國家電網就綜合能源業務發展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項目數量也在增加,但所取得成績與預期差距非常大。這並不是國網的困境,而是中國整個能源的困境。”中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聯盟秘書長弓佔勇向記者坦言。

多年來,工業作為中國最大的耗能部門,能耗佔全國總能耗高達65%—70%,遠高於歐洲地區30%左右的水平。換言之,中國能效提升的空間巨大,任務艱鉅。但從近些年諸多能源企業的實踐看,綜合能源服務作為能效提升的重要抓手,在中國市場拓展難度還很大。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前景巨大,技術可行,且從目前已經實施的項目看,總體效果很好,能效水平提升明顯。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難以按預期推進工作。”弓佔勇說。

在弓佔勇看來,當前,政府對能效水平的管理理念還需要提升改進,一方面,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壁壘、條塊分割明顯,不利於項目落地;另一方面,縱觀目前中國的整個能源系統,無論發電端,還是電網端,抑或用戶端,並沒有系統性規劃或統籌,也沒有明確的政策導向,因缺乏頂層設計層面的引導,企業對於綜合能源服務業務還不夠重視,用戶常常受經濟利益驅使意願不高。“如果用戶對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無動於衷,那一定不是僅通過技術能改變的。”弓佔勇說。

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秘書長牛小化亦指出,熱力行業踐行智慧供熱也需要突破“市場化”瓶頸。在此過程中,政府在管理理念上,首先應該打破常規,將現行補貼政策由“暗補”轉變為“明補“,即從由補企業轉變為補用戶,並通過提高熱價真正約束用戶節能,以此來提升企業開展智慧供熱服務的積極性,只有這樣也才能推動熱力行業真正實現節能降耗。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