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曹操25个儿子,为何没有阻止司马懿夺位?原因是什么?

西府骑手


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夺取曹魏的大权,最关键的原因实际上是曹爽的无能。

首先来看司马懿这个人。建安十三年他被曹操任用以后,就成为了曹操的谋臣。后来,在曹操的继任者斗争中,他选择站在曹丕这边,担任曹丕的中庶子。

司马懿深得曹丕的信任,他与陈群、吴质、朱铄号曰四友。曹丕继位以后,司马懿成为了曹丕的心腹大臣。

后来曹丕驾崩,司马懿被委以重任,与曹真、陈群、曹休共同辅佐魏明帝曹叡。从这里可以看出,四个辅佐大臣中有两个是曹氏宗亲,当时司马懿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

曹叡继位以后,司马懿这个时候立下了赫赫功劳,他成功抗拒了蜀国、吴国,并且还平定辽东。可以说司马懿这个时候是魏国最有声望的大臣。

后世的人对司马懿评价不是很好,可是那个时候司马懿绝对是魏国中的能臣。他是杰出的军事家,领导了很多战争,同时还实行了很多有利于老百姓的善政。所以司马懿在当时是非常得人心的。

曹叡驾崩以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执政。可见这个时候司马懿的地位有上升了不少。

再说说曹爽,曹爽的父亲是曹真,曹真的父亲是曹邵。曹邵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后来不幸战死。这个时候曹真年幼,于是曹操就收养了他。

曹真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是当时曹氏宗亲中非常重要的将领。所以曹丕才会在临终之前托付他为辅政大臣。

太和五年,曹真在主持伐蜀失败后病死。这个时候他的儿子曹爽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曹爽很早的时候就和魏明帝曹叡关系很好。所以曹真死后,曹爽以长子的身份继承了爵位。曹叡对曹爽非常信任,所以在他临终的时候曹爽成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军事。

曹爽成为辅政大臣以后,又成为了侍中,并且还改封武安侯。曹爽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其余诸弟也成为列侯。可见,这个时候曹爽的兄弟在朝中的军政大权是完全强于司马懿的。

不过曹爽这个人能力实在是不行。他和曹叡年纪相差不大,从政年龄差不多有二十多年了。可是曹爽却没有什么政绩,反而骄奢淫逸。同为曹氏宗亲的曹羲甚至都多次劝告曹爽。

在和司马懿的政治斗争中,曹爽不懂政治、不懂军事、不懂经济,缺乏实际的办事能力,只知享乐,夸夸其谈。

以这样的人作为辅助大臣,哪怕没有司马懿,曹氏政权也是长久不了。

在和司马懿早期的权力斗争中,曹爽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架空了司马懿。他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实际上夺取了司马懿实际的权力。

大权在握的曹爽权倾朝野,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迅速走向腐化。同时在政治军事上,曹爽伐蜀失败,改革搞得一塌糊涂,所以这才给了司马懿可趁之机。

实际上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司马懿的威胁,只可惜当时的曹爽根本听不进意见,否则司马懿哪有机会翻身?

哪怕当时司马懿发动了政变,实际上形势也是对曹爽有利的。

大司农桓范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司马懿发动政变以后,桓范劝说曹爽护送皇帝去许昌,召集各地兵马护驾,再以叛逆的罪名讨伐司马懿。

曹丕立下制度,太后不得干政,所以司马懿借太后的名义,从道理上是讲不通的。更何况皇帝曹芳还在曹爽手里,完全是名正言顺。

只可惜曹爽不采纳他的意见,竟然天真的相信司马懿会放过自己。只要他投降,司马懿会让他归隐,做个无权无势的有钱人,逍遥的过完下半生。

当然最终的结果司马家稳定大局以后,曹爽这些投降的人被夷灭了三族。很多已经出嫁多年的女子,都连坐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